淺析科研論文中結論部分寫作的常見問題

2020-11-23 一式無憂

結論是科學研究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整個研究工作進行綜合評價,也是論文作者向讀者明確展示新的創新信息或知識的精華部分。在賽恩斯編譯看來,結論部分寫作好壞,影響到作者的創新成果準確明了地表達和讀者的正確領會。因此,在研究方法的科學、正確,試驗數據的真實、可靠、準確、充足,有代表性和再現性的基礎上,應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避免出現以下的問題。

一、結論預設。結論寫作要求通過研究結果的分析,總結出由對研究對象進行考察或實驗得到的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通過作者研究成果與已有同類成果的比較,探明其異同,特別是對研究的長處與不足同已有成果進行比較,重點闡述與他人不同的結論;討論作者研究成果在理論上與實用上的意義與價值,提出今後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與建議。可以提出希望、研究設想、儀器設備改進意見、相同或相反的觀點、尚待解決的問題等,以此體現作者的研究價值。可有些論文只給出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分析,預設結論部分。這樣,作者研究得出了什麼結論、想告訴讀者什麼,只能由讀者自己去領會。不僅失去論文的核心,而且失去了研究結果應有的價值。

二、結論不夠全面。有的作者因無法全面掌握與自己研究有關的文獻等原因,所寫的結論只是論文中研究範圍的一部分,所得出的結論內涵小於應有的範圍,使結論不夠確切。

三、結論超出論文範圍。有些作者在引言部分展開較大,而接下來所涉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為了呼應引言提出的問題,得出的結論超出了論文的主題範圍。如有的作者把文中未提及的其它試驗,或沒有的試驗結果,或試驗過程中未涉及的物質下主觀結論,來支持超出主題的觀點或看法。有的作者只強調研究強項,不談研究的不足。有的有選擇地強調某些方面結果,誇大其發現的重要性和普遍性,造成結論內涵超出論文主題範圍,得出以偏概全的結論。

四、結論缺乏限定條件。有些科技論文的結論是在設定條件或試驗中遇不可控因素影響下得出的,在結論中應簡潔說明,因為離開這些條件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如果略去成果應用的限定條件,對論文來說,這樣的結論缺乏邏輯性和嚴密性;對讀者來說,這樣的結論可能會產生誤導而引起差距較大的應用結果。這可能與作者為了得出結論的普遍性而不講結論的限定條件有關。

五、結論觀點含混不清。結論應與試驗目的和結果相聯繫,在此基礎上加以總結,得出作者自己的獨特觀點。可是在一些論文的結論中,作者常將與試驗關係不大的經驗、材料甚至圖表總結到論文中,甚至自由想像地加以發揮。看起來豐富,仔細閱讀作者的觀點含混不清,結論不明確,甚至根本沒有。有的雖有結論,但與前面的試驗目的、結果聯繫不起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個,一是作者不清楚結論的正確撰寫格式;二是作者的科研設計存在一些不盡合理之處或在試驗過程中遇上不可控制的自然因素,所得的結論似是而非,所以只能通過經驗或過分強調自然因素來掩蓋它的不成熟。

六、結論缺乏意義。結果與分析部分對試驗觀測所得各種數據進行客觀的描述和分析,這些數據是作者導出觀點的依據。於是有些作者在結論中大量地重複結果中已敘述的內容,或正文中層次標題的重複,然後將其簡單小結一下,把結論寫成上文結果的簡單重複,其結論不但體現不出對全文的進一步認識,倒有畫蛇添足之感。這往往與有些作者片面地誤認為科技論文應樸實有關,研究觀測到什麼數據,結論就是這些數據的簡單歸納,造成研究結果無法與本領域的發展結合起來,結論不能表述研究結果的真正意義、不能從專業角度提升研究結果的含義,只能從表面上看問題,「就事論事」重複敘述試驗結果。

七、結論被過多文獻綜述掩蓋。有一些偏重學術論文的作者為了強調自己的結論部分,通常在結論部分引用大量的參考文獻,從而掩蓋了作者研究成果的創新之處。

八、結論欠簡練或誇大其詞。結論應是作者通過研究得到的新發現、新見解、新建議、新技術,是根據結果的邏輯推理成果,是結果的升華,是認識的飛躍。結論部分一般要求作者突出成果的創新之處,所得出的結論能回應研究目的。而且要求語句通順,用詞準確慎重,表達簡練、明了,達到便於主要層次讀者的準確理解和領會。但有些作者的寫作不夠簡練,論文中結論部分常用大量篇幅簡單重複上文的結果或已有的文獻結果,把結論寫成文獻綜述,或本應在引言中敘述的背景材料和常識性知識作為對比放在結論中。有的輕易地得出誰對誰錯的結論;有的作者言過其實,輕易地使用國內首創、文獻未見報導、前人未曾研究出等提法;有的僅一次試驗結果就得出可以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的結論。這樣的結論均會引起非議。

相關焦點

  • 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但是許多作者對科技論文寫作的要求不甚了解,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往往「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以至於所寫的論文因質量不高而導致退稿或者多次返修,這不僅增大了編輯工作的難度也延長了論文的發表周期。科技期刊的報導內容雖然繁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均主要由摘要、前言、實驗部分、結果與討論和結論等部分構成。
  • 學術論文結論寫作的常見問題與建議
    來源:《科技論文結論部分存在的問題及修改建議》作者:
  • 醫學科研論文中常見的統計學問題
    統計學在醫學科研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統計學方法種類繁多,各自的適用範圍以及所需的前提條件又不盡相同,容易發生誤用,導致論文質量不高,甚至結論錯誤而引起誤導。為能有效促進統計學方法的正確使用,保證科研的科學性、可靠性,提高醫學科研論文質量,賽恩斯編譯對醫學科研論文中常見的統計學問題進行梳理和總結如下:一、實驗組與對照組沒有可比性。實驗組與對照組必須遵循均衡化的原則,即實驗組與對照組除處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控制的非處理因素要儘可能保持一致,從而儘量排除非處理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各組間均衡程度越高,可比性越強。
  • 醫學論文寫作中常見統計學問題分析
    統計學主要是一門以統計學原理及方法為基礎,對科研數據進行採集,整理及分析的應用科學,其在醫學研究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臨床實際工作以及相關醫學研究中,統計學方法是醫務工作者在遭遇問題時獲取該問題的相關原因以及理論依據的重要途徑。
  • 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
    2019論文大講堂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群星論文輔導》一直以「質量至上,信譽第一,做專業輔導的領路人」為己任,專注於解決應屆大學生畢業、碩士畢業、職稱評定等內在需求。擁有強勁的輔導團隊、專注的進取精神、雄厚的雜誌合作資源。
  • 探討科技論文引言部分寫作常存在的問題
    在科技論文中,這部分內容既包含對研究課題現狀的概述,也包含對論文價值和意義的評價等。一般來說,科技論文引言的寫作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說明立題的背景,即說明該題在本學科領域的地位、作用以及研究現狀;二是點明該領域研究的難點和不足,進而引出論文研究的主題。賽恩斯編譯發現,作者對於引言的寫作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文不著題,泛泛而談。
  • 醫學論文寫作中表格的應用要求及常見問題
    而表格是論文內容的重要表達形式,能說明研究項目內容、事物的分組、樣本大小、時間、地點和事物的指標等,以客觀真實的數據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論文科學性、可信性,具有對比鮮明、表達力強、易於領會、便於分析等優點,因此已成為醫學科技文獻不可缺少的表述手段。為了使作者在醫學論文寫作中正確使用和製作表格,達晉編譯以下結合常見問題總結和分析了表格設計的原則和規範。
  • 科技論文引言寫作的常見問題分析
    科技論文的引言作為科技論文主體的開端,除了要交代「為什麼研究」的問題外,還可以適當提一下文章要研究的問題,以引導讀者閱讀和理解全文。但藍譯編譯在實際中發現,仍有不少作者所寫的文章引言存在不少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最常見的問題。
  • SCI論文引言和結論的寫作建議
    筆者要提醒這些作者:在Introduction中投入太多時間是危險的,高效的論文寫作和計劃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先寫Introduction,探索自己對主題的想法。如果是這樣的話,請記住在以後的階段壓縮你的Introduction。 可以把Introduction的寫作留到論文寫作的後期階段。
  • 科技論文寫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
    但鑑於不少科技工作者在正確和準確撰寫科技論文方面存在明顯不足,賽恩斯編譯在此就科技論文寫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要分析,期望對科研人員提高科技論文寫作水平有所裨益。一、針對性和規範性問題。文章不適合在該刊物上刊出或者編寫不符合規範,是科技論文退稿的常見原因,這可能主要是因為論文的針對性不足和規範性不強所致。
  • 核心期刊編輯告訴你,論文寫作的常見問題有這些!
    1.2.2內容提煉不清,研究內容與研究基礎、研究結論混雜筆者參評某篇碩士畢業論文,作者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利用遙感數據與實測數據進行葉綠素反演研究,而作者列出的主要研究內容完全是論文的寫作提綱,應稱為寫作內容而非研究內容。
  • 醫學寫作中數據的統計方法及結果常見問題及分析
    科學研究很早就已經從簡單的定性分析深入到細緻的定量分析,科研工作者要面對大量的數據分析問題,科研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直接影響著論文的結果分析。在醫學科研寫作中,實驗設計的方法直接決定了數據採取何種統計學方法,因為每種統計方法都要求數據滿足一定的前提和假定,所以論文在實驗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以後將採取哪種數據統計方法更可靠。醫學統計方法的錯誤千差萬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統計方法和實驗設計不符,造成數據統計結果不可靠。
  • 科技論文寫作過程應重視的兩個問題
    科技論文是科研工作者對其創造性研究成果進行理論分析和科學總結,並公開發表的科技寫作文體。一項科研工作,無論研究結果多麼壯觀,如果沒有通過發表將成果轉達給同行就不算完整。在達晉編譯看來,科技論文的寫作其實就是將科學研究提煉、總結形成文字的過程,因此,在科技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應重視以下兩個問題。一、科技論文寫作必須與科研過程緊密相連。科研過程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研究者根據前期的初步試驗、文獻調研或自身的經驗確定科學問題,並對這一科學問題的理論與實際意義有較清晰的認識。
  • 核心期刊編輯告訴你論文寫作的常見問題有這些!
    科技論文是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的總結和體現,是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介質。很多科技工作者在寫作工程中,由於研究經歷、研究深度和廣度、寫作水平、工作態度等多方面原因,致使論文出現很多問題和錯誤,嚴重影響了成果的發表和轉化。
  • 創新思維應貫穿於科研論文寫作的全過程
    這也完全符合科研論文寫作的規律。因此,要想寫好科研論文,必須著眼於科研論文寫作的全過程,它包括科研選題、資料收集、科研實踐和論文撰寫。如果僅著眼於論文的具體撰寫過程,那麼科研論文的寫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斷然寫不出高水平的科研論文來的。
  • 論文寫作要避免出現的一些問題
    科研工作者除了要進行科學實驗外,還需要撰寫論文,這以為是學術水平在不斷提升的一個過程。但是論文寫作有哪些禁忌呢?寫作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易智編譯和大家一起來看下論文寫作中要避免出現的一些問題。3.忌思維混亂論文邏輯混亂, 結構不清, 沒有整體設計理念。論文中只看到文字和文字的堆砌, 看不到邏輯推理的脈絡, 看不到作者思維的痕跡和靈性的火花。這反映出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較差, 概括能力較差。這一問題反映在論文中需要高度概括、提煉的內容中, 如題目(包括各層小題)、摘要、討論、結論等。
  • 科技論文寫作能力不足常出現的問題
    在達晉編譯看來,一篇好的科技論文不僅要有好的選題、好的方法、好的實驗設計,得出理想的實驗結論,達到預期的研究目標;也要在寫作上做到層次清楚、條理清晰,各部分之間具有很強的邏輯聯繫,語言言簡意賅、科學嚴謹,符合科技論文的寫作規範要求。
  • 論文寫作中常見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退稿是論文發表過程中經常發生的事情,其原因既有論文內容或質量方面的問題,亦有寫作技巧的問題。賽恩斯編譯指出,分析醫學論文退稿的原因,有助於幫助我們找出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所在,有的放矢,進一步提高論文的質量,提高日後發表論文的成功率。
  • 如何高效的撰寫SCI科研論文的前言(Introduction)部分
    即使是一個有經驗的作者,對它來說完成一篇高質量的SCI科研論文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是,一旦我們明白了科研文章的標準形式可以幫助你提高寫作水平。今天就讓小編結合自己的科研實踐來淺談一下對SCI論文Introduction部分的一些撰寫的感悟和寫作技巧。
  • 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常見問題回顧
    摘 要:本文基於《光電子快報(英文版)》稿件的編輯加工實踐,發現英文摘要寫作存在不規範的問題,依據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結構和編寫原則,從寫作內容和英文表達兩方面進行了討論,應當取消或減少背景信息、不寫未來計劃和言過其實的語句、內容一致但避免重複、正確使用冠詞和數詞、避免修飾語過長或冗餘、避免使用動詞的名詞和動名詞形式,並給出實例加以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