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剛: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2020年電影

2021-01-18 澎湃新聞

在去年的影評中,我說,「在這個存量博弈的時代,每個人都是戴著面具的小丑,一切都已變得面目全非,一切又變得更加清晰和深刻」。後來有朋友說,真是一語成讖。雖然是巧合,但是巧合也的確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雖然2020年和庚子年並不是完全重合——比如現在,2020年已經過去了,可庚子年還有一個月多——但是今年的確讓人感覺是一個歷史轉折年份。早在漢朝,儒家學者在《詩推度災》中就總結了庚子年的變革意義:「庚者,更也。子者,茲也。聖人製法天下治。」又云:「王者布德於子,治成於醜。」雖然對漢儒來說,似乎前景樂觀,值得期待;但是對身在轉折之中的人們,大概是感慨良多,五味雜陳。今年的年度影評,也許我們可以靠近觀察一下歷史的生成。

《飢餓站臺》海報加爾德·加斯特盧-烏魯蒂亞的《飢餓站臺》(豆瓣評分7.8)講述的是一個反烏託邦的社會寓言。電影設定了一個社會機制,裡面的人把它叫做「坑」(Hole),上層(坑外)把它叫做「垂直自我管理機制」。從上到下的數百個樓層中,每層都有兩個人。樓層中間是打通的,每天會有方形餐檯帶著精心準備的美味佳餚從0層降下,逐層停留,讓大家進食。越是靠近頂層,吃得越好,而下一層,只能吃上一層的殘羹冷炙。到最後,食物耗盡,同層相食。坑裡的人每個月更換一次樓層,但在遊戲結束之前無法出坑。很顯然,「食物」象徵著社會資源,樓層象徵著社會階層。這是一部暗黑的寓言電影。主人公葛蘭帶著一本書入「坑」。這本書的書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已經預示了他的最終結局。他的模樣也的確是按照堂吉訶德設計的。第一個月,他分到了48層,遇到了第一個同屋。在坑裡已經待了很久的室友認為48層不錯,甚至從食物中翻出酒來——他由此推斷上層有穆斯林和禁酒主義者,才讓這樣的奢侈品流到下層。對他來說,上層就是47層,下層的人都比自己低。他嫉妒同層的葛蘭,因為葛蘭說自己待夠半年出去能得到一張文憑,而他沒有。他朝食物吐口水,因為他覺得上面的人肯定也這麼做了。階層、品味和特定商品的壟斷,是布迪厄們關心的重要議題。奢侈品酒的隱喻,讓我們看到物品的社會生命。社會的特權階層總要凍結某些商品的流通(比如不得僭越的皇室用物、體現官員品級的顏色等等),進而和普通大眾相區隔。從這個角度上看,有些社會變革,就是大眾爭取共享某些資源品的運動。

葛蘭在經歷了第171層的殘酷考驗後回到第33層,碰到了另外一位希望能改變遊戲規則的女士。她堅信人類遇到難題時會產生「自發性團結」。她提出一個方案,上一層為下一層選好兩盤食物,逐層傳遞,就可以保證大家都可以有飯吃。但是面對她的道德說教,第34層的人都不搭理。葛蘭以破壞食物相威脅,才讓第34層的人略微節制。等下個月換了更差的樓層,那位女士自殺了,葛蘭餓得把帶來的書《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都吃了。等再下個月回到第6層,葛蘭碰到一個想自下而上實現樓層(階層)躍升的黑人。黑人大漢隨身帶著繩子,他希望上層的人把他拉上去,逐層爬到0層。但是實際上階層躍升並不容易,哪怕他抬出虔誠的信仰,也沒打動上面的人把他拉上去。

葛蘭和黑人大漢決定自上而下改變現狀。他們拿上武器跳上餐檯,逐層分發食物——此時,他們已經開始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但是出於良好初心的舉動,很快變成了屠殺。比如第7層的人認為自己分在第7層,就該享用食物,這是自己的權利。經過逐層廝殺,到最後扮演救世主的人們也傷痕累累,但是「坑」並沒有產生絲毫的反應。最後他們決定發起一場和平抗議運動——傳遞一個信號到0層去。他們選擇了一盤奶凍,捨命把它送回上面。希望上面的人看到完好無缺的奶凍會驚訝、感動。但是實際上,上面的廚師長認為奶凍被退回是因為裡面有一根頭髮,於是對比廚師們的頭髮並大發雷霆。導演呈現的這一幕並不荒誕,有的時候,下層如海嘯般的訴求,到了上面,甚至引不起一絲的漣漪。

《南山的部長門》海報其實,即便回到地面,也一樣暗潮洶湧。禹民鎬《南山的部長門》(豆瓣評分8.1)以刺殺樸正熙為故事主線,講述了面對歷史抉擇時個人的角色和命運。政治,有時候沒有那麼光明偉大,不一定充滿儀式感,也不過是人情試煉而已。我們看到的古代帝王將相的政治史版本,不一定是真相。《南山的部長門》把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李秉憲飾)這樣一個至今仍存在爭議的人物搬上熒幕。李秉憲的確演技炸裂,電影中表情特寫、光影運用都令人如身臨其境,正如韓國中央情報部原來的部訓「行於黑暗,心向光明」(後來改為「情報即國力」)。樸正熙並非一無是處,他是「漢江奇蹟」的締造者,在任期間,帶領韓國實現了工業化和經濟起飛,人均產值從83美元猛增到1553美元,使得韓國躋身發達國家行列。他的女兒樸槿惠後來能當選總統,足見他在韓國人中間的聲望。金載圭自認為自己殺樸正熙是為國鋤奸,是韓國的功臣,但保守派講述的卻是另一個版本。他們認為,金載圭是爭寵失敗鋌而走險的「弒君逆賊」。2004年韓國恢復名譽委員會投票,3票贊成,7票反對,否定為金載圭恢復名譽。到底最後怎麼講述這段歷史,不得而知,但是此片的導演,顯然是接受了金載圭的說法,把電影拍成了一個革命家的抉擇。

電影中樸正熙的口頭禪是:「你身邊不是有我嗎?按你想的做。」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了三次。所有的壞事都是第二把手幹的,自己高枕無憂。南山是韓國中央情報部所在地,中央情報部部長是樸正熙統治時期韓國的二號人物。樸正熙用這句話暗示金載圭除掉後者已經叛逃的前任。等事情做完了,他又說:「這個人居然會殺自己的朋友,怎麼能讓人相信呢?」電影中,李秉憲扮演的金載圭竊聽樸正熙,當他聽到這句話時,面部劇烈抽縮。沒有證據,沒有字據,到底樸正熙有沒有指示金載圭殺人,也許永遠也不會有文本證據。畢竟,大部分的秘密都會被帶入墳墓。這正是研究政治史困難的地方,同時也是其魅力所在。研究歷史時,我們會在事後給出一些符合理性的描述,但當事人是不是像我們一樣慢條斯理地推算、估量,就不得而知了。倒是電影中一句臺詞說得輕巧:「青瓦臺是韓國風水最差的地方。」

《姜子牙》海報程騰、李煒《姜子牙》(豆瓣評分6.8)精神上和《飢餓站臺》有相通的地方,但是情調要樂觀很多。不能說它也是反烏託邦主義,《姜子牙》諷刺的是神對人的幹預。不過技術上存在諸多左右搖擺的地方,讓整部電影顯得有些投機主義,就像電影中的瑞獸四不像,影響了它的思想高度。其實這部電影最閃光的部分,就是人間遭遇的苦難,其實是天帝打著「一切為了眾生」的旗號造成的。天帝念茲在茲,把眾生、世間掛在嘴上,構建和維護的宇宙秩序,「是我給世間最好的安排」。但是諷刺的是,天帝一邊嘴上掛著眾生,一邊降下屠殺眾生的殺器。《姜子牙》是對封神榜故事的解構,是一部寓意深刻甚至有點暗黑的成人動畫片。我深深懷疑導演或者編劇是《指環王》的超級粉絲——後者講述的也是人對神的勝利。姜子牙因為產生「不救一人如何救蒼生」的疑惑,被貶下界繼續反思。天帝希望他能通過反思,增加對「大局觀」的認識。這個大局,就是天意,或者說是天帝的意思,就像《封神演義》中不斷呼喊的:「天意如此,你又何必逆天而行?」人間和天界之間由「天梯」相連,最後姜子牙砍斷天梯,象徵著斬斷神權對人間的幹預,人類世界煥發出勃勃生機。

《心靈奇旅》海報彼特·道格特、凱普·鮑爾斯的《心靈奇旅》(豆瓣評分8.9)在2020年底的時候及時出現,給大家備受煎熬的心靈帶來了一碗暖暖的雞湯。皮克斯這部動畫片,其實是給長大的成年人準備的——畢竟,看皮克斯的孩子,早已長大成人。以前那些年輕人氣吞萬裡如虎,如今只是俯首求田問舍。《心靈奇旅》的主人喬伊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黑人鋼琴家,但是現實中他只是一個兼職的中學音樂老師,面對著一群良莠不齊的孩子。影片開頭,學校給他帶來一個好消息,他有編制了,以後不必再擔心自己的生活無著。但是他開心不起來,他有著音樂的夢想,認為演奏鋼琴是他在世間唯一的使命。他希望能跟知名音樂人同場演出,並且認為只要完成那樣一場演奏,自己的人生就會不一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回到了生之來處(The Great Before)。在那裡,靈魂們獲得培訓,在前往地球之前找到自己將來活著的理由或者火花(spark)。只有找到火花,靈魂才能獲得前往人世間的通行證。在生之來處,喬伊碰到了靈魂22號。靈魂22號活了幾千年,也沒找到自己去人世間生活的「火花」,沒有去人世間的欲望,只好停留在生之來處。她其實不是某個人,而是我們自己,是我們每個人的另一面——就是覺得沒有意義。一個偶然的機會,靈魂22號附在喬伊身上來到了人世間,她卻被人間打動:一塊好吃的披薩、秋日枯黃的落葉、吹來的熱風、街頭藝人的表演、跟理髮店大哥閒聊……原來人世間如此美好。其實這些感人的親情、街景和平凡生活,我們也很久沒有好好欣賞了。靈魂22號如孩子一樣,在她的眼中,這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她對喬伊說,也許我的火花就是看看天空、走走路。於是她獲得了前往人世間的通行證。生之來處的工作人員告訴喬伊,誰跟你說火花必須是一個靈魂的「人生目標」?

如果我們註定無法耀眼地活著了,是不是生活就沒有意義了?皮克斯可能想對自己的觀眾說:我們大部分人最後不得不接受平庸的設定,壯志凌雲最後變成求田問舍;拼盡全力,平庸的生活也不會有一絲絲的轉變。但是,我們不能為了「人生目標」錯過了「人間」。童年時代,一片樹蔭,躡手躡腳跑過去的貓,都是最美好的回憶。陽光和落葉、一頓美食,就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你那麼普通,也可以自信。人們漂浮在塵世間,隨波逐流,享受生活,或許就是浮世的意義。火花不是人生目標,就像電影中那句臺詞:魚不需要尋找大海,因為它就在大海裡。每天的浮世漂浮,就是人生。

你努力奔前程,卻忽略了沿途的風景。你專注於一個人生機會的到來,真的拿到時又發現人生沒什麼不一樣。街上來來往往孤獨的靈魂刷著手機,熟悉又陌生的酒店服務員跟你打招呼,有時候你不由自主的覺得煩躁,想到還有一個目標沒有達到。或許,我們是不是把這條人生之路走得太心急了?這樣想來,似乎又回到了去年影評中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個卑微的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一塊小雪團。」(梭羅《瓦爾登湖》)不過,《心靈奇旅》更加徹底,它要求大家不但跟權力秩序和解,也要跟自己的欲望和解,那最後呢?浮世沉浮,一切都是美好的。這碗雞湯,燉得比較徹底,湯汁純粹。它告訴你,即便一事無成也沒有關係,生活是一段旅途,而不是一場比賽。經歷過庚子年的洗禮,不妨一碗下肚,暫時休息一下吧。

《八佰》海報管虎的《八佰》(豆瓣評分7.8)和管虎、郭帆、路陽的《金剛川》(豆瓣評分6.5)都是對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國侵略戰爭的歷史回憶。前者背景是日軍入侵的三十年代,後者是抗美援朝的五十年代。《八佰》好就好在展示看客。淞滬會戰是一場潰敗,一個失敗的故事。背後腐敗的政府、逃跑的將軍、失魂落魄的士兵無需贅述——幾乎每個文明都經歷過慘痛的低谷時期。四行倉庫保衛戰,一場表演的戰鬥——國民黨政府希望表演給國際看,爭取西方列強介入調停;電影強調的是給黃浦江對岸的中國人看,強調的是中國不會亡。一河之隔,對岸燈火通明、紙醉金迷,這裡千瘡百孔,如同鬼蜮。漂亮景色上的血腥廝殺,喚醒的民心士氣——這才是《八佰》的靈魂所在。那些朦朧的群像,事之或無,情之必有。每個普通人都有自己的悲喜,但是他們的悲喜,最後湮沒在這歷史大勢的波濤之下。我們不能根據後來形勢的變遷,做出冷酷、理性的敘事,只講述自己想講的故事。

《金剛川》海報《八佰》展現的時代,是中國人還處在民心渙散、生死存亡之際,而《金剛川》描述的50年代,應該顯著不同。經歷過漫長的探索,現代中國對工業化和堅船利炮的崇拜可謂是創紀錄的,但是電影總是在展示小米加步槍的悲愴。這種訴諸於悲情的腔調,越來越不能喚起現在年輕一代的共鳴——電影院裡最高潮的時刻是志願軍的喀秋莎齊射,而且恐怕也不符合事實。比如志願軍展現出的高超作戰技術,可謂是人類輕步兵和特種作戰的巔峰。就事實來說,金剛川上並不是一座橋。志願軍建造了70多座橋,而且是可以過坦克的鋼鐵橋。韓戰後期中國軍隊的火力越來越猛,上甘嶺之後,美軍再也沒有發起過一次營級衝鋒。金城戰役中,志願軍以1000多門重炮平推對手,平均每公裡45門大炮,火炮和炮火的密度達到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水平。金城戰役之後,是美軍強迫李承晚集團籤下停戰協議。我並不是反對用血肉之軀搭建一個並不存在的「橋」,也不是反對把人當做零件,而是希望要稍稍地回歸理性,要承認除了血肉之軀,還有很多別的因素在戰爭中起到作用。要不然觀眾以為我們到了50年代,還是靠人海戰術和美國對抗。這種敘事情節,只有在韓國電影中常常出現,並不符合事實。人類很有意思,不斷重演一些橋段。比如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隨著對外戰爭的不斷勝利,大家對文化越來越自信,甚至品味也開始發生變化。也許在電影、教科書裡,也要講講昂揚、溫暖、樂觀的東西。

《灰獵犬號》海報西方也在2020年推出了幾部重量級戰爭電影。亞倫·施耐德的《灰獵犬號》(豆瓣評分8.0)展現美國拯救世界、盟軍抵禦邪惡軸心的英雄故事。電影中反覆出現的宗教元素,各種政治正確,讓它符合幾乎所有西方主流價值觀。所以註定了這部影片不會是一部傑出的電影,但是畫面宏大,欣賞性很高,我們就不多討論。

《1917》海報薩姆·門德斯的《1917》(豆瓣評分8.5)把我們的目光拉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酣的時刻。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受命趕到最前線,向那裡的指揮官傳達「停止進攻」的命令。前線指揮官是個典型的軍功貴族,急切要建功立業,哪怕一將功成萬骨枯。但實際上對面的德軍早已嚴陣以待,就等著英軍自投羅網。兩個少年要在八小時內穿越無法預知的區域,去挽救1600多名士兵的性命。《1917》在藝術上和技術上都達到比較完美境界,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它採用了一鏡到底(其實是多個長鏡頭的巧妙拼合)的拍攝手法,展現了兩個年輕士兵穿越德軍戰壕、安靜農莊、殘垣斷壁的城鎮、河流瀑布到達前線的過程。這樣的拍攝手法讓觀眾有親臨其境的感覺,甚至有點像角色扮演遊戲。但是能否通關,只能靠兩條年輕的生命。兩個年輕人中,布雷克冒險送信,有個人原因——他的哥哥在那個前線部隊,而另一個士兵斯考菲爾德並不情願。但是隨著布雷克陣亡,斯考菲爾德變成了故事的線索人物。電影難以避免主角光環、線性敘事。但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別人故事的配角。我們最後倒放電影式的敘事方式,已經把不想要的枝節斬去,留下了一個線性的故事。兩人一路上遇見的人,不論是敵軍還是平民,其實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撤退的敵軍戰壕中一張女人的照片、地下室中飢餓的法國女人與初生的嬰兒、戰亂中恬靜的農莊和折斷的櫻花樹,都預示著很多人的故事被湮沒在戰爭大勢之下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大家經常會忽略的戰爭。有人說那是一場帝國主義列強的爭霸戰,有的人說它是西方文明的內訌。歐洲累積數百年的科技、人文成果,最終卻化為殺人的裝置。梁啓超因此撰有《歐遊心影錄》,開始質疑西方文明的弊端。一戰中,英國近百萬青年人戰死異鄉,他們的死,意義到底是什麼?難道只是為了帝國爭霸而變成孤魂野鬼了嗎?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出土的木牘上,保留了秦國士兵黑夫和驚寫給家人的信。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參與的秦朝統一天下的大業有多麼偉大。他們最關心的是,「母親身體還好吧」,「請母親做幾件夏天的衣服送來」,「新媳婦和妴要好好照顧老人」,等等。那些陣亡的英國士兵,應該有很多類似的故事吧。

我想把今年的最佳影片給《心靈奇旅》,儘管它有些幼稚,但是也許正是2020年需要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開發者與歷史學家眼中的《刺客信條:英靈殿》和維京時代
    由育碧製作的開放世界動作冒險遊戲《刺客信條:英靈殿》已於 2020 年 11 月 10 日登陸 PS4、Xbox One、Xbox Series X/S、PC 平臺,PS5 版也已在 11 月 12 日發售。本作可謂動作要素滿滿,堪稱是《刺客信條》系列有史以來最為狂野的一作。玩家將在遊戲中扮演維京戰士 —— 主人公艾沃爾,率領同伴們徵服英格蘭。
  • 2020年最後一個月,還有什麼電影值得你觀看?
    艱難的2020年轉眼之間就到了最後一個月,影院關門了大半年,原定在年初上映的影片,至今都還有未能見面的。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裡,還有什麼電影值得你進影院觀看呢?電影本身劇情比較像男版《倩女幽魂》,有點「基情四射」的意思,估計這部電影上映之後,飯圈就會又多一對陳立農和李現的cp吧。但藝術性估計不會太高,純粹作為休閒娛樂觀看,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社會學家與歷史學家的直白
    《社會學家與歷史學家:布爾迪厄與夏蒂埃對話錄》  (法)皮埃爾·布爾迪厄、羅傑·夏蒂埃 著  馬勝利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2月卜月(書評人)1988年正值法國大革命兩百周年紀念,《年鑑》雜誌刊發由編輯部集體撰寫的《歷史與社會科學一文: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一文標誌年鑑學派這一法國史學主流學派所潛藏的危機公開化:它一度推崇的原則——即對史料廣泛收集、量化處理和系列組合——正逐漸失去吸引力。
  • 歷史學家在搞什麼?我們對時間的認識來自歷史學家的貢獻?
    我們所相信的很多東西都來自歷史學家的貢獻(也可能是被利用的歷史學所造成的誤解),比如,我們對於時間的認識。儘管如此,它仍然源於黑格爾的一個關鍵原則:我們所有人都參與到了同樣的歷史進程之中。然而,與黑格爾的歷史不同,我們時代的全球史並不預示著西方的優越感或任何單一性別、種族、民族或文化的至高無上性。
  • 2020年第一懸疑電影?口氣真大!
    這部被網友稱為「2020懸疑NO.1」的法國電影,不看到最後一秒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翻譯疑雲》01 - 究竟誰是劇透者?懸疑小說《代達羅斯》第三部即將面世。翻譯期間所有人只允許共同待在一個房間裡,所有原稿不許帶出,就連抽菸也要被保安監視著。譯者被要求每天翻譯20頁原稿,一個月內完成全書480頁的翻譯。然而,越擔心什麼就越會發生什麼。
  • 2020年網絡電影的「笑傲江湖」
    2020年再回首,六年過去了——有人滿載而歸,有人葬身海底,有人身家過億,有人醉後流涕。2020開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線上娛樂消費激增。愛奇藝、優酷、騰訊網絡電影的分帳成績直線提升,網絡電影的單片單日有效觀影人次成倍增加,一個個的網絡電影記錄被打破。
  • 歷史學家關於阿基米德的記錄
    早在公元前幾百年,中國古代就做過書寫材料的製作實驗,但直到公元75年,漢朝宦官蔡倫才第一次將樹皮、麻頭、破布和漁網浸溼,製成了纖維紙。與當時的絲綢材料相比,蔡侯紙的優點是質優價廉。造紙術的改進被漢和帝採納,迅速傳遍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絲綢的起源較早。據說,絲綢是在大約公元前2640年由西陵氏嫘祖發現的。嫘祖不但首創了種桑養蠶之法,而且還是抽絲機和織布機的發明者。
  • 後疫情時代的電影思潮——2020年至今個人十佳
    故事圍繞一個臺灣普通人家,父母與兄弟倆的故事展開。四人表面的日常來往,在旁人眼中,卻透露著帶著些許焦躁的貌合神離。最後這部電影成為我的心水,入選2020至今觀影最佳。 10.法國《心房客》 DouBan:8.5 2015 / 法國 / 劇情 喜劇 / 薩米埃爾·本謝特裡 / 麥可·皮特 伊莎貝爾·於佩爾 這部電影同樣躺在我的待看欄裡四五年之久,原因不是別的
  • BBC推薦:2020年必看電影(下)
    一部部好電影陪伴我們走完了2019,新的一年又有一大波精彩電影在等著我們。甜茶、湯姆·漢克斯、馬特·達蒙……2020年你將會看到許多熟面孔。BBC電影專家推薦了2020必看電影,一起來先睹為快。
  • 2020年十大必看電影!
    2019年,許多經典影片都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既有《流浪地球》這樣的科幻佳作,又有《寄生蟲》和《好萊塢往事》這樣的影壇黑馬。 2020同樣佳片不斷,尤其是這十部電影不得不看。
  • 經典電影推薦《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一個活了14000歲的穴居人
    2020-11-23 08:52:00 來源: 大咖影評 舉報
  • 專訪歷史學家阿米蒂奇:從伊拉克到敘利亞,什麼是「內戰」?
    「歷史學家的書不應該只寫給歷史學家看,」不僅如此,「歷史學家還應該思考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歷史」。如今,歷史學乃至整個人文學科的學生都常被勸告其學術論文應「從小題目做起」「切忌想太大寫太寬」,阿米蒂奇卻反其道而行之:「我總是讓學生們回答,你的文章能問出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在治學之路上,阿米蒂奇貫徹了自己的信條。
  • 2020年最期待的七十部電影(海外篇)
    2020年你最期待哪部電影?該片故事的時間線與2004年電影《不死咒怨》相同,同時也是《不死咒怨》系列電影的重啟電影。《絕地戰警:疾速追擊》是一部於2020年上映的美國動作喜劇電影。本片為2003年電影《絕地戰警2》的續集,由阿迪爾·艾爾·阿比與畢拉爾·法拉執導。
  • 2020年的春節,是國產系列宇宙電影的春天?
    自從國內賀歲檔這個市場被馮小剛開創以來,賀歲檔就成了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戰場,誰都想在這塊肥肉上狠狠地咬上一口。尤其是近幾年國內賀歲檔的票房總量,逐年攀高:2017年,58億;2018年,107億;2019年,103億。龐大的市場體量,引得往年阿貓阿狗都能進來分杯羹。
  • 2020年「開年」科幻懸疑電影《滅絕》上線!
    由《降臨》編劇埃裡克•海瑟爾執筆,美國知名喜劇演員麥可•佩納、《驚天魔盜團2》女主麗茲•卡潘領銜主演的科幻電影《滅絕》今日發布定檔預告及海報,宣布將於1月18日全國上映。預告中,神秘生物空降地球,硝煙四起戰火蔓延,整個世界被籠罩在恐怖的末日氛圍之中,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發起反抗,而更大的危機已悄然來臨。
  • 歷史學家調查了初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存世數量
    加州理工學院的歷史學家和學生在世界各地尋找艾薩克·牛頓開創性的科學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的初版印刷品。一般我們把它簡稱為《原理》。 《原理》應該是人類科學史上最重要的出版物,沒有之一。它的出版標誌著物理學和現代自然科學的誕生。
  • 2019年~2020年迪士尼值得期待電影盤點
    迪士尼新電影(2020)  《覓法奇程》【遊俠網】迪士尼皮克斯全新動畫巨獻《ONWARD》  上映日期:2020年3月6日  影片講述了兩位精靈兄弟為尋找魔法,開啟一段全新冒險徵程。超強卡司陣容驚喜不斷,「星爵」克裡斯·帕拉特、「蜘蛛俠」湯姆·赫蘭德、茱莉亞·路易斯-德瑞弗斯和奧克塔維亞·斯賓瑟傾情加盟配音  《花木蘭》【遊俠網】《花木蘭》首曝預告  上映日期:2020年3月21日  該片根據1998年迪士尼同名動畫改編,講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屢獲戰功的故事,妮基·卡羅執導,劉亦菲
  • 亞特蘭蒂斯:不少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希望還它一個真相
    1967年,美國一飛行員在大西洋巴哈馬群島低空飛行時,發現水下幾米處有一巨大長方形物體。 2013年12月,在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海底,一名漁夫以聲納探測法,在特塞拉島和薩歐米格島之間,發現一座高60米、寬8000米的海底巨大金字塔,位於海面之下40米,四面稜線正好朝向正東、正西、正南與正北,與吉薩金字塔類似。亞速爾群島是位於北美、歐亞以及非洲大陸之間的連接點。葡萄牙海軍獲悉展開探勘,作進一步研究。
  • 亞特蘭蒂斯:不少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希望還它一個真相
    1967年,美國一飛行員在大西洋巴哈馬群島低空飛行時,發現水下幾米處有一巨大長方形物體。2013年12月,在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海底,一名漁夫以聲納探測法,在特塞拉島和薩歐米格島之間,發現一座高60米、寬8000米的海底巨大金字塔,位於海面之下40米,四面稜線正好朝向正東、正西、正南與正北,與吉薩金字塔類似。亞速爾群島是位於北美、歐亞以及非洲大陸之間的連接點。葡萄牙海軍獲悉展開探勘,作進一步研究。
  • 2020年世界眼中的中國什麼樣 他們這樣說
    2020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裡,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國際多邊體系面臨嚴峻挑戰。 同樣也是在這一年裡,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抗疫成效,中國經濟穩步復甦,為世界經濟提供寶貴平臺與動力,而中國提出的國際治理理念更是獲得廣泛認同。 正值歲末,央視新聞對話各國人士,為您梳理2020年世界眼中的中國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