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醫科普:揭開心源性猝死的神秘面紗

2020-11-24 中國軍網

作者簡介:趙蓓主治醫師,周莉護士長,解放軍第306醫院心血管內科。

近年來,猝死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我們甚至可以感覺到每時每刻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連維護健康救助生命的醫生都是如此。2015年8月16日解放軍總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張永剛教授在機場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再次讓人們唏噓感嘆: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

面對突如即來的死亡,我們到底對猝死了解多少?

心源性猝死的定義及特點

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狀發作後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徵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1979年國際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學會以及1970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猝死為:急性症狀發生後即刻或者情況24小時內發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數學者傾向於將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病1小時內。

其特點有四:①死亡急驟;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C}{C}④{C}{C}男性多於女性,其原因可能與體內性激素有關,且男性嗜菸酒、暴飲暴食以及性情急躁者,男性體力負荷重、戶外活動多、社會交往廣、精神和生理應激較為複雜。

猝死的兩個高峰期:①出生後至6個月;②30~50歲。

冠心病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見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及其發生的缺血再灌注,陳舊性心肌梗死疤痕基礎上的暫時缺血加重均可造成暫時的電不穩定而猝死發生。據推算,我國冠心病猝死的總人數約54.4萬/年。有研究發現,對於已經明確診斷冠心病的患者,下列幾個因素可使病情發生迅速變化甚至發生猝死:

{C}①{C}{C}既往有心搏聚停史,暈厥史、心梗史,尤其是發生在過去6個月中,頻繁的心室異位搏動史,室性早搏大於10次/ 小時或非持續性室速。心室射血分數(LVEF)下降是冠心病猝死的獨立危險因素。LVEF下降導致猝死發生率上升,是由於心肌梗死後心功能惡化和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升高。薈萃分析表明,心肌梗死後LVEF在30%~40%的冠心病患者,與LVEF超過50%的正常心功能患者相比,出現惡性心律失常的相對風險為4.3。

{C}②{C}{C}原發性高血壓致左心室肥厚也是導致冠心病患者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Framingham研究發現,左心室質量增加50g/m2,猝死風險增加1.45倍。由超聲心動圖和心電圖證實的左心室肥厚對冠心病猝死均有獨立的預測價值。有研究顯示,控制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能有效逆轉左心室肥厚,可使猝死的發生率降低25%。

{C}③{C}{C}穩定型心絞痛發展成為不穩定型心絞痛,預示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性質發生變化,隨時可能出現斑塊破裂導致血栓事件,進而引起嚴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甚至猝死。此外,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吸菸、低運動量、肥胖、吸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睡眠呼吸暫停等,均是冠心病猝死的危險因素。部分冠心病患者猝死發生在睡眠過程中,可能與患者同時罹患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有關。在冠心病的基礎上,呼吸暫停進一步加重心肌缺血與缺氧,造成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導致猝死。

心肌病是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另一重要疾病

心肌病變,包括肥厚型心肌病(HCM)、擴張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右室心肌病、圍產期心肌病、克山病、病毒性心肌炎。其中最常見的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種以心室肥厚為特徵的遺傳異質性疾病,患病率1/500,猝死為其最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發症狀。右心室心肌病可導致右室心動過速和猝死。其自發或誘發的持續性室速、心電圖陽性且伴右心受累,被認為是猝死的高危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為兒童和年輕人猝死的原因。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導致心肌間質增生,水腫及充血。臨床表現輕重變異很大,可完全沒有症狀,也可以猝死。

瓣膜病和心律失常亦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見原因

嚴重風心二狹、二尖瓣脫垂、先天性、風溼性、退行性主動脈瓣狹窄(鈣化性)。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導致惡性循環,較易引起猝死。

心肌電活動異常,心電疾病(離子通道病)、QT延長症候群、QT縮短症候群、預激症候群、病竇症候群、Lev 氏病、Brugada症候群。長Q-T間期延長症候群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二大類。先天性Q-T間期延長症候群,校正的Q-T間期超500ms和家族有猝死者有猝死的危險。預激症候群合併短不應期的前向傳導出現快速心室率的房顫,有一定猝死的危險性。Brugada症候群是指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情況下發生的「特發性」心室顫動(IVF),心電圖呈右束支傳導阻滯、V1~V3導聯ST段抬高和猝死的一組病徵。

心房粘液瘤屬少見因素但不可忽視

心房粘液瘤起源於心內膜下原始間質細胞的良性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在血流的影響下可阻塞在二尖瓣的位置,嚴重者引起猝死,應早期發現,儘快手術。

心源性猝死的臨床過程可分4個時期

1、前驅期:多數患者其實會有不同程度的先兆,在心臟猝死前的數天或數周,甚至數月可出現胸痛、氣促、乏力、軟弱、持續性心絞痛、心律失常等,少數患者可無前驅症狀。這些症狀其實就是心臟呼救信號,及時就診多可發現嚴重隱患,如果採取積極措施,可避免嚴重事件發生。

2、終末事件期:由於猝死原因不同,終末事件期的臨床表現也各異。典型的表現包括:嚴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難,心臟驟停瞬間發生,事先無預兆,則絕大部分是心源性。在猝死前數小時或數分鐘內常有心電活動的改變,異位搏動增加最為常見。因室顫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動過速,另有少部分患者以循環衰竭發病。

3、心臟驟停期:心臟驟停的症狀和體徵包括突然的意識喪失或抽搐、可伴有驚厥;大動脈(頸動脈、股動脈)搏動消失,血壓測不出;聽診心音消失;嘆息樣呼吸或呼吸停止伴發紺;瞳孔散大。

4、生物學死亡期:心臟驟停發生後,大部分患者將在4~6分鐘內開始發生不可逆腦損害,隨後經數分鐘過渡到生物學死亡。心臟驟停發生後立即實施心肺復甦和儘早除顫,是避免發生生物學死亡的關鍵。

心源性猝死的基本生命支持

1、開放氣道將患者仰臥於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領、褲帶,使頭偏向一側,清除口腔異物,如假牙、粘液和嘔吐物等。一手置於患者額部,另手抬舉下頜,使其頭部後仰,頸部伸直,避免舌下墜阻塞氣道。近年來,猝死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我們甚至可以感覺到每時每刻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連維護健康救助生命的醫生都是如此。2015年8月16日解放軍總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張永剛教授在機場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再次讓人們唏噓感嘆: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

2、人工呼吸即口對口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氣後貼緊患者口唇外緣用力吹氣。先吹氣2次,每次1000ml~1250ml。注意觀察患者的胸廓運動。

3、胸外按壓兩手掌重疊交叉置於患者胸骨中下段,雙肘關節伸直,利用身體重力有節奏地垂直向下按壓,以將胸骨下段壓下4cm~5cm為宜。按壓頻率約80次/分左右,同時觀察有無頸動脈搏動。

4、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同時進行如一人進行心肺復甦時,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之比約為15:2。如三人進行則約為5:1。

心源性猝死的高級基本生命支持

1、儘早應用簡易人工呼吸器經面罩加壓給氧並準備氣管插管、簡易呼吸器和呼吸機。氣管插管操作應迅速、熟練,爭取30秒內完成,以免延誤搶救。護士應迅速備齊吸引器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建立靜脈通路及時輸注各種搶救藥物。

3、儘早心電監護和心電圖檢查以明確心律失常的類型,並監測心率及心律變化。

4、抗心律失常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電擊復律及人工心臟起搏。電擊及心臟起搏主要是恢復心臟正常節律,藥物主要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藥物,以增加心排量,維持血壓。

心源性猝死的復甦後處理

1、維持有效循環復甦成功後可出現低血壓、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一旦血壓下降,除對症治療外應分析原因,針對病因予以處理。

2、維持有效的呼吸對昏迷者應予以氣管插管,在自主呼吸末恢復前予呼吸機輔助給氧。

3、防治腦缺氧和腦水腫低溫療法和脫水療法。旨在降低腦組織基礎代謝及耗氧量,提高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力。宜在心臟驟停後5分鐘內用為佳。

4、輔助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防治急性腎功能衰竭、防治繼發感染、營養補充。

心源性猝死的預防

1、定期體檢;2、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3、戒菸、限酒、平衡膳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會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4、注意過度疲勞的危險信號及重視發病的前兆症狀;5、對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應有醫生指導下堅持服藥治療;6、注意對室性心律失常進行危險評估,明確心律失常類型,評估心臟猝死風險,做出治療決策;7、注意加強心梗心源性猝死的預防。

相關焦點

  • JAMA子刊:ACS後心源性猝死風險不容忽視
    對APPRAISE 2、PLATO、TRACER與TRILOGY ACS四項大型試驗的合併分析發現,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症候群(NSTEACS)發病後的心源性猝死(SCD)事件非常少見,每年的發生率約為1%,但是此類事件仍佔這一人群心血管死亡的1/3左右。
  • 侯耀文於23日晚七點左右去世 可能是心源性猝死
    侯耀文於23日晚七點左右去世 可能是心源性猝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3日 21:48 來源:網易娛樂         郭院長還表示,侯耀文的發病比較急,雖然家屬說家族沒有心腦血管疾病,但院長仍然認為侯耀文先生的離世可能是心源性猝死。責編:孫潔
  • 動態監測心功能並自動報警 CRT-D起搏器防治心源性猝死更有效
    西安市第三醫院心內科一病區主任王昌育介紹,很多患者以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隨時可能發生心性猝死,對此類患者可用藥物控制心力衰竭,並同時植入體內自動除顫器(簡稱ICD)以減少心性猝死的發生;另一些患者則以心力衰竭症狀如氣短、浮腫等為主要表現,未合併嚴重室性心律失常,此類患者在強化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可以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簡稱CRT)輔助治療。
  • 浙江一高校闢謠「醫學生期末複習時猝死」:繫心源性猝死
    該校工作人員稱,學校確實有一名大二男生於1月10日早上在宿舍內生命體徵有異樣,經搶救後宣布猝死,醫生初步鑑定死因為心源性猝死;學校沒有刪帖,網傳信息多為不實,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1月11日早上,記者致電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校確實有一名男生於1月10日早上在宿舍內生命體徵有異樣,經搶救後宣布猝死,醫生初步鑑定的死因為心源性猝死,學生為2017級學生。「昨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同寢室的學生發現情況後向學院老師匯報,送到醫院學生已經確認死亡。」
  • 揭開核醫學的神秘面紗
    這是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核醫學科」的時候的反應。核醫學科到底是做什麼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核醫學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的這層神秘面紗。核醫學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與核磁共振的「核」不是一碼事,也不同於核武器。核醫學是安全利用核素為人類醫學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典範,它利用核物理、計算機成像技術,生物生化等現代科學技術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及研究。
  •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2020-12-0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神奇的四氧化三鐵,揭開奇異現象的神秘面紗
    雖然故事眾說紛紜、誇大離奇,充滿了恐怖色彩,但我們用科學揭開奇異故事的神秘面紗,真像不僅讓我們領略了科學的魅力,而且對我們的現代生在活也有積極意義。大家可能聽說過1992年故宮的靈異事件:那是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下午,遊客們突然看到故宮的紅牆邊出現了行走的宮女,並用相機拍下了這靈異的一幕。
  • 揭開帕米爾高原拜火教的神秘面紗
    2500年前,這裡曾舉行過怎樣隆重而神秘的拜火教天葬儀式,然後,誰又將他們安葬在這裡?面對著被稱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頭枕著塔什庫爾幹河,墓主人曾將自己生前怎樣的生活,全部帶入這沉睡了數千年的墓葬中?又留下了多少未解的謎團?這一層層厚厚的神秘面紗,正隨著諸多考古、歷史、民俗專家學者的介入,一點點被揭開。
  • 《葉猴王國》揭開白頭葉猴的神秘面紗
    這部長達一個小時的野生動物紀錄片帶我們進入猴子王國的腹地,追隨並拍攝到了珍稀野生動物白頭葉猴在中國美麗的喀斯特地貌山中的神秘生活。  華影青橙獲得允許進入此前一直禁止入內的地區拍攝,從而幸運地揭開了這群世界上最罕見的猴類的神秘面紗。
  • 韋伯望遠鏡將揭開銀河系黑洞的神秘面紗!
    等到它發射後,它將收集穿過塵埃為人們揭開以前所未有的銀河系中心細節。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cI)的首席研究員Roeland van der Marel說道:「即便是來自韋伯的一張照片也將是獲得的最高質量的銀河系中心照片。」雖然地面望遠鏡和太空望遠鏡已經為人們提供了對銀河系中心居民們的誘人一瞥,但到目前為止只有最亮的恆星可以被探測到。
  • 臺灣寫真: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屏東12月26日電 題: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路梅  居住在臺灣南部的少數民族排灣族群,雖沒有文字,卻以紋身的方式在手上記錄家族「密碼」。如今,全臺灣仍健在的手紋老人不過十數人。中新社記者日前探訪了其中一個村落,揭開手紋的神秘面紗。
  • 揭開紅珊瑚加工的神秘面紗
    它生長在200米以下的深海之中,它是與琥珀、珍珠一樣的有機寶石,但是它的產量卻極低,形體又是極為複雜,那麼紅珊瑚從深海中打撈上來之後是如何加工成大眾所看到模樣,紅珊瑚在匠人手中又是經過了怎樣錘鍊,才得以華麗轉身,讓我們一同揭開紅珊瑚加工的神秘面紗。
  • 揭開納米藥物的神秘面紗
    今天就讓我們揭開納米藥物的神秘面紗。什麼是納米藥物納米藥物根據生產方式的不同,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納米顆粒作為藥物載體,把藥物溶解後包裹於內,或者吸附在載體表面。另一類是將原材料加工製成的納米粒,或研發的新型納米作為診療藥物。
  • 造血幹細胞前體神秘面紗揭開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唐先武 通訊員俞瑩)軍事醫學科學院307醫院劉兵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袁衛平課題組,高效捕獲稀有的造血幹細胞前體,從而在單細胞功能及分子層面揭開了其發育過程的神秘面紗。
  • 「遺失的世界」索科特拉島 揭開神秘面紗
    讓我們跟隨英國《每日郵報》,一起揭開這個神秘島嶼的面紗吧!印度洋遺失島索科特拉島遠觀像科幻電影裡的圖片,但事實上它已進化為一個「世外」島,如同迷失的世界島一樣,已和非洲大陸分離了六、七百萬年。索科特拉島位於印度洋,在距索馬利亞250公裡和葉門340公裡的交匯處。島上的惡劣環境,有大面積的沙質海灘、石灰巖溶洞和巍峨的高山。
  • 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月球對於人類而言,一直都充滿著神秘感,而所謂的月球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的月亮,在漆黑的夜晚非常的皎潔明亮,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但他又有一種威嚴在讓人們十分的敬畏!
  • 揭開影像學檢查與輻射的「神秘面紗」
    今天,小編就來帶你們揭開影像學檢查與輻射的「神秘面紗」。  1.兒童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有哪些?  主要有:超聲檢查、X線攝片、CT、磁共振檢查(MRI)等。  2.哪些影像學檢查有輻射?  簡單來說就是,X線攝片和CT檢查是有一定輻射的,而超聲及MRI檢查沒有。
  • 揭開太陽日冕神秘面紗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太陽任何區域溫度達到100萬攝氏度時,強烈的風暴將會對地球產生大破壞,直到今日科學家仍然無法揭開太陽神秘日冕的面紗。然而天文學家近日發布了前所未有的高解析度圖片,顯示了太陽大氣層真正的樣子。
  • 揭開雷電神秘面紗
    雷電一詞最初源於神話,充滿了神秘色彩。希臘人認為雷電是眾神之神宙斯的武器,用於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中國人認為雷電由雷公電母掌控,主要作用是在下雨是助威,也可以懲惡揚善;非洲土著人認為一種神秘鳥類的羽毛在閃光,它的翅膀拍動產生了閃電打雷的聲音。當然,人類對雷電的認知不僅僅是停留在神話猜想層面。長期以來,人類用科學的方法研究雷電,經過不斷探索,目前揭開了雷電的神秘面紗。
  • 科學家發現化石,神秘面紗終於揭開!
    科學家發現化石,神秘面紗終於揭開!自恐龍徹底滅絕之後,地球的中生代也結束了,並開啟全新的新生代,當時的地質時代主要分為三個紀,分別是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等到了第4紀的時候,哺乳動物便成為地球上的支配者,其中就包含一種飛行動物,那就是蝙蝠。很多人對蝙蝠的了解都比較局限,認為它是一種黑黝黝的飛行動物,沒有什麼美觀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