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輝在汶川大地震後念錯「兩個字」,自責這是對災區人民的犯罪!

2020-11-23 叫我麥大人

文/麥大人

01

最近,康輝出版了一本自傳《平均分》,書名看起來很低調,他自稱自己是平庸之人。

然而看似平庸的背後,卻道出一個很樸實的道理——成年人的每次突然閃亮,都是磨礪後的正常發揮。

說到央視主持人,曾經給大家留下的印象都是西裝革履,正襟危坐的嚴肅模樣。

而近年來,隨著《新聞聯播》的調整,節目變得更加親民,語言也更接地氣,顛覆了以往「高大上」的臉譜化造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在這一波顛覆中,康輝的人設刷新最高頻,隔三差五上熱搜。

他從高大上的國臉播神,瞬間秒變段子手和「懟言大師」,從懟美國到提醒國泰航空「no zuo nodie」。

甚至連同事撒貝寧也沒放過,懟他的「盛世美顏」,頂多是「手機美顏」。

康輝妙語連珠的主持風格,讓《新聞聯播》成了大家的「下飯神劇」。

更有網友表示:「早知道新聞聯播這麼好看,誰還追劇啊!」

7月29日上午,央視新聞官微發布,主播康輝回應《新聞聯播》上熱搜的視頻,隨即引發網友熱議。

「中國一向是講道理的,中國媒體也是講道理的,對事不對人。可如果一小撮人總是興風作浪的話,那對不起,對事也對人,懟得你灰頭土臉,懟得你啞口無言。而且懟的時候,我們始終氣定神閒。」

而網友的評論也是精彩極了,必須上熱搜,熱搜123,就該給新聞聯播!硬核!

有網友提出,播的時候是不是很痛快?

康輝表示當時沒想這個,就是想怎麼體現出堂堂正正中國的立場。

在針對網友關注的「新聞聯播變了」的討論,康輝這樣回答:

「《新聞聯播》還是那個《新聞聯播》,該高大上絕不低姿態,該接地氣也絕不端架子。」

而在4天之前的25日,新聞聯播發表國際銳評《究竟誰在全球到處欺侮恫嚇他人?》

就美國鷹派污衊中國推行「擴張主義」作出回應,康輝言辭激烈,脫口而出「令人噴飯」一詞,刷爆朋友圈。

02

不少人都想知道,「懟言大師」康輝小時候是什麼樣的,是否也喜歡懟人?

這可能會讓大家失望,上學時期的他是一個正經靠譜的孩子,也是無數家長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中考全市前五,高中名列前茅,高考成績能上北大,名副其實的學霸。

而他的高考成績也高出重本線很多,上清華北大不在話下,不過他為了個人愛好,選擇去讀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

可一旦進入學校,要把愛好變成職業後,康輝就覺得索然無味。

每天從最基礎的普通話發音開始訓練,久而久之,他也失去了新鮮感,大有換專業的念頭。

好在康輝的耐力不錯,他告誡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在一次考試中,他獲得了全班唯一的滿分,這給了他一絲信心,覺得之前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1993年畢業後,康輝順利進入央視工作,由於他的專業過硬,形象氣質佳,工作方面得心應手。

剛進入職場的他,也跟平凡的你我一樣,具有一種眼高手低的壞毛病,康輝並沒把心思花在播報新聞上面。

後來一位細心的朋友指出:「看到你播出的節目後,但我覺得你不是很認真,這會讓觀眾覺得主持人態度不認真,下次他就有可能換別的臺。」

短短幾句話,讓康輝醍醐灌頂,開始反思之前的工作態度,從此像變了一個樣,把手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而他的職務也越來越高。

在央視工作的26年來,他主持了《東方時空》、《新聞聯播》、《新聞30分》、《新聞直播間》等多檔節目,並從2015年起連續五年主持春晚。

平時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去電視臺圖書館閱讀,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終身學習已經成為常態。

作為一名專業主持人,康輝時刻保持嚴謹的工作作風,因為在新聞播報中,斷句錯誤都屬於播出事故,念錯字也是要罰款的。

但同時,他身上又帶著一種反差萌,比如這看起來腫腫的「松鼠肌」和「金魚嘴」:

「您上輩子真的不是一條金魚嗎?」

網友們甚至還興致勃勃地做起了對比圖,感受一下,是不是萌哭了,這也是觀眾喜歡他的一個「亮點」。

毫無疑問,如今康輝已是當之無愧的「央視一哥」了。

03

我們常以為,《新聞聯播》的主持稿件都是提前準備好的。

但由於新聞的時效性,主持人只有在開播前半小時才能看到當天的完整稿件,也就是說康輝只有半小時的準備時間。

一般在晚上6:20分,他會瀏覽即將直播的新聞,通讀一遍熟悉稿件。

6:30和搭檔準時進入直播間,稍作練習和排練。

開播5分鐘前,進行最後的內容確認,避免一絲疏漏,真可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對於康輝來說,無論再緊急的稿件,到了他這裡,都能夠氣定神閒地播報完畢。

但有沒有出岔子的時候呢?

答案自然是有的。

在他的自傳其中一篇《我不是播神》中,康輝提到自己職業播報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失誤。

那是在2008年5月13日凌晨的直播中,此時離汶川大地震剛剛過去10個半小時,直播室人員在急切等待災區前方傳來的新消息。

康輝的主持時間是從凌晨1點到4點,當播到一組外國領導人向我國發來慰問電時,不知怎麼回事,他竟將「慰問電」說成了「賀電」!

當這「兩個字」脫口而出的一瞬間,他的大腦頓時清醒,凌晨的睏倦一掃而光,同時驚起一身冷汗。

雖然強作鎮定把後面的內容播完,但腦子裡的陰影總揮之不去,直播結束同事們也沒提這個失誤,大家似乎心照不宣地不想給他增加壓力。

康輝沮喪地回到辦公室後,暗罵自己:「這樣低級的失誤在這個時候出現,簡直是對災區人民犯罪啊!」

他開始預想最壞的結果和可能承擔的責任,不過網友對他的這個失誤卻表示理解。

「誰沒有口誤的時候啊,主持人凌晨堅持直播,太疲倦了,能理解!」「電視臺工作很辛苦,千萬別因此受處分啊!」……

看著大家暖心的評論,康輝很是感動,卻愈發覺得慚愧,對網上為數不多的批評甚至斥責,更誠心誠意地接受。

他表示:「這個舞臺給我特別好的,可以說提示,也可以說警醒,也可以說磨鍊,所以我覺得真的收穫非常多,我非常感恩。」

04

工作上的康輝一絲不苟,生活中的他又是什麼樣的?

據妻子劉雅潔表示,他有著耿直蠢萌的一面,雖不是很浪漫,但卻很貼心。

他們的愛情,並非是那種轟轟烈烈的山盟海誓,而是平凡生活裡的靜水流深。

故事的開頭有點老套,太太劉雅潔是康輝的學妹,但並不是那種浪漫的愛情校園故事,而是通過相親認識的。

原來在上學期間,康輝整天忙於學業,無暇他顧,兩人雖在一個學校,卻從未見過面,更別談交集。

直到畢業後,劉雅潔去他所在的央視實習,有一天下班回家,經過一個樓道時,兩人再一次擦肩而過。

後來劉雅潔坦言:「他不是走著過來的,而是飄著過來的。」

康輝步伐飛快,呼啦就過去了,根本沒注意到女神。

相親那天,吃過飯後,在烈日酷暑下,她陪著康輝逛了很久,只為幫他朋友挑選一件生日禮物。

但他卻沒有送一件禮物討她開心,秉著實用主義的原則,只請女神吃了一個冰棍。

等到第一天約會結束,劉雅潔以為康輝會向她道別,但沒等她揮手說再見,對方一溜煙就沒了…

兩人戀愛第四年後,康輝給自己的朋友寫了一封信,透露他的感情生活:

「這幾天突然有了一種想成家的想法,而原來我一直堅定地認為直到30歲也不晚,遇見她之後想要有個家,想穩定下來了,希望每天下班後,可以有她的溫暖陪伴…」

當年錢鍾書曾給楊絳寫過一段很美的文字:「遇見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後,結婚這件事我沒想過和別人。」

對於女友劉雅潔是這樣描述:

「她怎麼說呢,很漂亮(至少我這麼認為),很純也很倔(怎麼有點像小龍女呢),也許不太像時下的女孩子。一想到要離開她,我真的有點受不了,我不怕你笑話,真的,也許戀愛的人都有點昏頭吧。」

結果,在寫完信的第二年,康輝把劉雅潔娶回家。

兩人結婚22年來,當然也有吵架的時候,不過有意思的是,這邊在大聲嚷嚷,那邊康輝把它當做催眠曲,不知啥時進入夢鄉了。

事後他解釋說:「不是故意去睡,而是很認真聽她說,但還是睡著了。」

每個人的婚姻經營方式不同,或許這也不失為一種避免矛盾升級的好方式。

聽起來,他們的感情真的不夠驚天動地,但無論再深的愛,也要落實在一日三餐,和柴米油鹽裡。

就像他們共同的老師形容的那樣:文文靜靜,乾乾淨淨,安安靜靜。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溫暖的承諾。

三毛曾說過:「愛情這件事,如果不落實到吃飯、穿衣、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

耳聽愛情,聽的是心跳,眼看深情,看的才是長久。

願我們都能遇到那個共度餘生的良人,一日三餐,一年四季,朝夕相伴,如此足矣!

相關焦點

  • 災後重建與發展振興的四川答卷——汶川特大地震災區10年重建發展...
    以人民為中心:災區10年重建發展一以貫之的核心理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 《驚天動地》,看人民子弟兵第一時間就投入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
    《驚天動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製作的一部全面反映人民解放軍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救援的片子。該片詳細講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如何在地震發生的第一瞬間就投入救援的情況。中國人民解放軍某摩託化步兵旅在演習途中突然遭遇到汶川特大地震。
  • 作家李鳴生七入汶川地震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4月20日,雅安7.0地震,讓民眾再陷山河破碎、生死離別重大災難的悲痛之中。  記者注意到,作家李鳴生這幾天在微博上對雅安地震不斷發聲不斷呼籲,高度關注地震。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或許就是「地震後遺症」吧。還有,我是作家、軍人,四川還是我的故鄉。  七入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汶川大地震給我最強烈的震撼是:地震太殘酷了!
  • 港澳臺地區援助汶川地震災區回顧
    10年來,不論是震後救援還是災後援建,港澳臺同胞的身影和援助一直與受災地區的民眾同在。他們用一筆筆捐款,一個個援建項目,一次次回訪,詮釋著血濃於水的真摯情感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  香港援建記:8年投入100億港元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臥龍小學的建築遭受重創。
  • 汶川大地震後,8萬遇難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最終是如何處置的?
    現在提起汶川大地震可能有點陌生,但對於經歷過那次災難的人來說,當年的那一幕一定直到現在都記憶猶新,汶川大地震一共造成了八萬多人的喪生,財產損失更是不計其數,不過幸運的是,經過全國人民的幫助,如今汶川已經基本恢復了生機,那麼問題來了,當年那些在汶川地震中喪生的人,他們的存款和貸款怎麼辦呢?
  • 汶川大地震一月祭:廢墟上升騰不滅的希望
    災後1小時,胡錦濤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儘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災後2小時,正在河南考察的溫家寶總理趕赴災區。到震區!到汶川!到北川……黨中央、國務院一聲令下,200萬軍民從四面八方向災區集結。震後13分鐘,全軍迅速啟動應急機制,空中飛運、鐵路輸送、摩託化開進……11萬子弟兵向災區火速開進。「就是走,也要走到汶川!」
  • 汶川大地震手記:一個佛教傳媒人的災區經歷
    僧人們開始在雨中為災民搭簡易帳篷,齋堂裡冒起了炊煙,災民們要喝水、要吃飯,孕婦們隨時可能生產,——熱水,寶貴的熱水是大地震後最珍貴的供給。12日深夜,大地震後什邡第一個嬰兒誕生在羅漢寺齋堂的禪凳上,那時,什邡斷電斷水,黑暗中幾支手電為剛到來的新生命展開了一片光明,產婦輸液的瓶子綁在一個苕帚上。漆黑的夜籠罩著這個小生命,籠罩著羅漢寺不安的人們。
  • 汶川大地震救援影片《驚天動地》再次上映
    由侯勇、李幼斌、巫剛、嶽紅、宋春麗、劉之冰、童蕾領銜主演,描寫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部隊官兵救援災區的影片《驚天動地》將再次重現大銀幕。影片發行方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調集了近300部拷貝,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重慶、成都等主要城市同時啟動,共同「引爆」上映。
  • 回顧5.12汶川大地震父親去世12周年
    5.12汶川那場給人間帶來傷痛的大地震過去有12年了,想起那場大地震父親的去世也有12個年頭了,回憶父親的去世要從5.12汶川那場大地震說起。地震發生全國各地武警官兵日夜兼程全力以赴趕往災區救災搶救傷員,清理地震現場掩埋亡者屍骨。這場地震來自中國民政部統計,已確認有69,227人遇難,374,644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這是地震給人間帶來的一場災難。
  •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實錄(組圖)
    「我就這一個兒子,今年才33歲,在中鐵十三局工作,剛到映秀不久,就遇到了地震,孫子還不到5歲,在老家我們給看著……孫子再也看不到他爸爸了……以後我只能好好照顧孫子了……」呂先生失聲痛哭。  汶川大地震使無數家庭陰陽兩隔,一幕幕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催人淚下。
  • 5·12記憶:汶川大地震佛門救苦的25個瞬間
    5·12 汶川大地震已經十二年了。有些畫面難以磨滅,有些感動值得牢記。再回首,依舊會溼了眼眶。覺悟君今天編發的這些畫面,來自12年前親身參與了那場地震救援工作的鳳凰網佛教團隊。5·12大地震後,鳳凰網佛教團隊在災區陸續駐紮了2個月,感受過無數次餘震的晃動,經歷過好友救災犧牲的死別,面對大災難,曾經恐懼和無助,面對死亡和新生,曾經痛哭和歡喜。大地震中,鳳凰網佛教團隊直接感受到宗教的力量,看到太多佛子前赴後繼的身影,正如素全法師曾經說過的那樣:災難讓我們學會了更多的寬容、理解、善良和堅強。
  • 緬懷汶川大地震: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幾乎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軍人、醫生、救援隊還有無數聞詢趕來的志願者冒著生命危險趕到了汶川,來到了救災搶險的第一線。中國軍人衝在最前面的,永遠是人民子弟兵。汶川震後,災區道路損壞嚴重,地面救援部隊難以抵達,震中茂縣已成「孤島」。當時汶川海拔高、氣候條件複雜,此前直升機6次嘗試降落未果。,空降兵成了進入災區了解災情的最後希望。
  • 最堅固的是學校,最漂亮的是民居——汶川地震10周年陝西漢中災區回訪
    「5·12」汶川地震中,陝西漢中市略陽、寧強、勉縣等多個縣區遭受重創。10年之後,記者在災區看到,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一片欣欣向榮。天津市對口援建的民居、學校、醫院,為當地老百姓築起了美好家園,將幸福和溫暖送到他們的心坎上。在積極進行災後重建的同時,漢中市也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災區的人們也將災難帶來的驚慌和悲傷放下,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 紀念5·12汶川大地震11周年 跟著這些電影緬懷逝者
    1905電影網訊201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中國四川汶川爆發芮氏8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如今,距離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1年,期間有不少電影重現了災難發生時的感人事跡,描繪了災後重建的動人故事,讓我們跟著這些電影一同緬懷逝者,致敬重生。1.
  • 世界十大地震,第一讓明朝走向滅亡,汶川大地震排名第七
    明天就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地震給汶川人民造成的心靈傷痕卻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撫慰。在世界近幾百年的歷史中,發生了無數次地震,有的地震甚至直接推動了歷史進城,今天就盤點一下受災最嚴重的十大地震。
  • 在汶川大地震:房屋倒塌,但為什麼許多佛像完好地矗立著
    前言是許多中國人印象深刻的一年,發生了多次大事件,從大範圍雪災開始到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在中國成功舉行,同時神舟7成功安全發射和返回。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很多挫折,也收穫了許多,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超大型的地震,因為大地震讓很多中國人不幸在災難中離開,這一點我們至今記憶猶新當災難來臨時,我們會團結一致在那次地震中,也有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神秘事件,其中一個在汶川大地震,當時,一座房子倒塌了,只有一尊佛像卻沒有受損,仍然站在那裡,怎麼了?
  • 汶川地震後,這個國家儘管不富裕但傾其全力幫助中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是中國自建國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地震度,震級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脫地震(8.5級)和2001年崑崙山大地震(8.1級)後問的第三大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裡。
  • 《極震區》,首部關於汶川大地震救災題材的3D電影即將開機
    《極震區》是首部關於汶川大地震救災題材的3D電影,不僅將5.12汶川大地震通過電影鏡頭進行全景展現,還將充分體現中國軍民在面對地震災害時,軍民同心,共同抗震救災的中華民族團結精神,是一部基本紀實性加藝術再現的3D災難題材巨製。
  • 全球病例四百萬,傷亡遠超汶川大地震
    全球病例四百萬,傷亡遠超汶川大地震.春夏之交話汶川,巨震已過十二年。百廢待興再重建,至今舊貌換新顏。.全球病毒再蔓延,病例超過四百萬。5月12日,恰是汶川地震12周年。當年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大災難,死亡人數超過8萬人,給國人帶來巨大的心靈創傷。百廢待興,多難興邦,不屈不撓的中國人民經過12年的建設,災區已然舊貌換新顏。同樣在昨天,截至2020年5月12日12時,全球共213個國家和地區爆發了新冠疫情。除中國外,其他國家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累計確診首次超過400萬,達到41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