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迪士尼出品的童話,雖然從動畫切換成真人版,但是迪士尼「美好」的主題依然貫徹始終。與動畫描繪的浪漫唯美相比較,改編自《森林王子》的《奇幻森林》更加具備視覺衝擊力。每一幀畫面定格都可以當壁紙來看,鏡頭下的熱帶森林相當蒼鬱大氣。故事比較簡單,是復仇也是凝聚,情感細膩、特效逼真震撼,推薦一定要去影院看。
雖然是真人版,但是細節處理上依然貼近動漫。因此,不必計較狼孩毛格力的直立行走、智慧運用,當身邊的動物都可以開口說話,你還能把這一點當真計較嗎?與1967年的動畫版比較,《奇幻森林》更加精準還原原著風格,小說本身的神秘感是表現重點。同時也在照顧看過老版本的忠實觀眾,努力保持了迪士尼作品的獨特元素。同時為了鏡像感更加的精細統一,電影主創沒有採取電腦特效和真實森林融合的方法,而是採用電腦特效構建出整個虛擬森林。所以,熒幕上壯麗茂盛的原始森林,並不是取材自哪一個地點,而是完全由電腦勾畫出來的。
故事的主角狼孩毛格力的演員是從千人試鏡中勝出的尼爾.塞西,導演稱讚其有著超越年齡的誘惑力。電影中他的表現也確實非常亮眼。和真人演員對戲不同,這類型的戲往往是演員演獨角戲的時候更多,我們看到的熒幕對手戲大多是後期的處理合成。
當然,拍戲的時候可以給對手搭戲,但你看著一個人把他想像成一頭熊一隻虎,表演本身已經升了一級難度。不過,孩子的「相信度」是最高的。孩子表演的真實來自於他相信他聽到的或者正在表現的一切是真的,而成人需要說服自己並藉助表演功力讓它看起來像真的。
電影的開頭和結尾都採用了一場「追逐訓練」,開始的失敗和結尾的成功,這個中間的過程是毛格力的成長,也是故事的進展。作為人類的孩子,毛格力由狼群撫養長大,「教父」是黑豹,好朋友是一頭熊。表象看來,他與整個環境是和平相處的,可是卻總有一些地方格格不入。為了讓他不至於和整個大環境脫節太厲害,所以黑豹和狼王都禁止他使用人類的工具。這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暗示。只要毛格力不是那麼「與眾不同」,老虎謝利.可汗就沒那麼容易找到他,他就是安全的。另一方面則暗示著,雖然黑豹和狼王教養、保護毛格力,但從內心深處來講,它們對人類也是抵制和抗拒的。
棕熊巴魯是影片中笑點和萌點的主要製造者,有點話嘮,有點小鬼頭,但善良寬厚。毛格力在狼王和黑豹的壓制下強行收斂的屬於人類的一面,在幫助巴魯的過程中得到了最大的展現和激發。與巴魯的相識相處,讓毛格力從一個只會背誦森林法則的狼孩變成了一個會開心唱歌的孩子。他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了巴魯,也使得自己向著人的方向更進一步。
老虎復仇都親身而為,猩猩王路易卻有著數不清楚的手下。兩個猴子押送毛格力的場景,與人類抓捕押送俘虜完全一致。想要得到「紅花」的猩猩王用最接近人類的方式誘惑毛格力,許以財富、地位、美食,它的出場也與眾不同。巍峨的宮殿、堆積的果品和珍寶,一團黑暗中伸出的一隻巨手,若隱若現的身形,諄諄善誘的言語,一切的一切都滿是人類的虛偽、陰暗和貪婪狡猾。未到目的不擇手段,因為貪婪自食其果的下場,也是太多電視電影中對於這一類角色的安排。
熒幕上的角色,除了毛格力都是毛茸茸的糰子。可是,狼王的深沉堅毅、白狼養母的溫柔勇敢、黑豹「教父」嚴厲背後的守護、棕熊巴魯的憨厚善良、老虎謝利的強霸陰險,絲毫不因毛糰子臉就虛假敷衍。每一個形象都生動鮮明、刻畫細緻,連打醬油的小動物也都讓人過目難忘——飛翔的鼯鼠,搶樹枝的孔雀,數石頭的豪豬(是豪豬吧?)、圍觀巴魯騙毛格力採蜜的穿山甲、松鼠、山豬,聲東擊西搶了毛格力果子的幾個小可愛,從這些在電影中戲份很少的小配角的精彩,就可以知道電影主創放在主角身上的用心有多少。
影片宣傳的時候,「寡姐」的聲音出演是亮點之一,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看原版,因為寡姐的聲音真的非常好聽!唯一的遺憾就是這條蛇出場的時間並不長,但是短短幾分鐘,足以讓你體會到本部電影中最強烈的視覺衝擊。當它從屏幕上凝視著毛格力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它其實是在盯著你看的感覺,那種毛骨悚然卻又在柔美誘惑的聲音裡沉溺的矛盾,必定讓你印象深刻。
電影中,由狼群多次背誦的森林法則是影片的中心之一,「狼群的力量匯聚於孤狼,孤狼的力量來自於狼群」,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團結凝聚之後卻是強大的。當心是散的時候,恐懼的籠罩無處可躲,敵人很容易將之攻破。當心是凝聚團結的時候,即便是強悍如老虎謝利.可汗,在弱小許多的狼群面前也討不了便宜;電影的另一個中心店則是「做自己」,如果你是人,就不要像狼一樣。狼有狼的戰鬥方式,人有人的戰鬥方式。影片的最後,一直不允許毛格力「做人」的黑豹終於對他說「你不是狼,你應該像人一樣戰鬥!」
影片最終,毛格力用人的智慧戰勝了老虎,用人的智慧熄滅了大火,坐在了「創造森林」的叢林最強者大象的身上。這既是對人類智慧的肯定,也是人類智慧與自然和諧共處、戰勝困難的展現。世界是改變的,世界裡的每一個生命也是在改變的。生命個體用改變跟隨世界,世界也因此而改變自我。森林法則,亦是世界法則,從之昌盛,逆之衰敗。
森林法則,即是接納與包容,凝聚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