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都流傳著動物意外撫養人類嬰兒長大的事件,比如「狼孩」。1920年,人們曾在狼窩解救出兩名小女孩,並幫助她們回到正常的人類生活。
人類嬰兒由狼撫養長大之後,他們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性與狼非常相似。這些小孩無法直立行走,會用四肢活動,喜食生肉,並且無法使用人類的基本語言,甚至還會模仿狼發出的叫聲。
當狼孩或者其他「獸孩」被人們重新帶回人類社會生活時,他們很難適應和融入人類群體,難以學會人類行為習慣以及使用語言。大多數獸孩會保留一定的動物習性,他們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有所改變。但少數獸孩仍然會以動物自居,他們無法適應人類生活,甚至會逃回自然界中。
由此可見,人類的智慧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後天學習與培養的,成長環境對人的塑造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溫思羅普·凱洛格(Winthrop Kellogg)博士對此突發奇想,如果人類撫養黑猩猩的幼兒,那麼,黑猩猩會不會發展出與人類一樣的思維?黑猩猩是否會擁有人類的智慧?
那麼,凱洛格博士為什麼會選用黑猩猩進行實驗呢?如果選用其他動物,會不會出現更有利的結果?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曾經出現過多個人種,比如尼安德特人、馬鹿洞人、海德堡人和丹尼索瓦人。但在人屬中,最終只有智人生存了下來。所謂適者生存,劣者淘汰,其他史前人類相繼被淘汰。智人是現代人類的祖先,他們走出非洲,遍及世界各地。
在600萬年前,黑猩猩和人類擁有共同祖先。在其他史前人類都滅絕之後,黑猩猩是目前地球上與人類最為親近的物種,基因相似性達到了99%。因此,在凱洛格博士的實驗中,把黑猩猩作為實驗對象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
為此,凱洛格博士收養了一隻7.5個月大的雌性黑猩猩,取名古亞,並將其帶回家撫養。凱洛格博士讓自己10個月大的兒子唐納德和這隻黑猩猩共同生活在家裡,他們像對待人類正常小孩一樣撫養著古亞,讓她學習睡覺、穿衣 、吃飯,以及接受正常的教育。
凱洛格博士發現,古亞在學習使用勺子,主動去完成一些簡單的指令,或者與人互動方面,其學習能力和發育情況比唐納德要更有優勢。雖然古亞和唐納德都可以識別他人,但識別方式卻截然不同。古亞認人的方式是通過分辨氣味和衣服,而唐納德則是正常的人類行為,他會通過臉部來識別他人。
大約半年後,古亞和唐納德的差異越發明顯,主要是語言能力。唐納德逐漸掌握了一定的詞彙量,可以學會說話,但古亞遲遲不會說話,她無法學會人類的發音和語言表達,也模仿不了。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唐納德會開始去模仿古亞的叫聲。於是,當這個實驗進行了九個月後,凱洛格博士不得不終止了該實驗。
通過這項實驗,古亞雖學習到一定的人類生活行為技能,讓她看起來像一個人類小孩,但因其受身體及其大腦構造的局限和影響,古亞始終無法學習或模仿人類的語言,更難企及人類正常的語言水平。
根據該實驗得出,行為習慣確實可以被後天環境所誘發,但黑猩猩無法被馴化成人類,這是受基因的限制,並且該限制無法通過後天練習被刻意改變。
古亞的一生也是坎坷的。隨著實驗的終止,她很快又被送到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在與唐納德分開不久之後,年僅3歲的古亞結束了她那短暫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