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迷」有眼福了!神十一艙艙外航天服等實物長沙展出

2020-11-22 紅網

紅網時刻4與人25日訊(記者 盧欣)4月23日至29日,2019年中國航天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辦。同期舉行 「航天放飛中國夢」——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航天成就展。

本次展覽圍繞「逐夢航天,合作共贏」的活動主題,包括「致敬中國航天」——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航天攝影圖片展、「航天放飛中國夢」科普展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航天成果展區和中外商業航天產業企業展區四個部分,展覽面積約11000平方米。神十一艙返回艙實物、神舟降落傘實物,「飛天」艙外航天服實物等約61件珍貴的科普展品正在展出。

玉兔二號月球車。

市民紛紛拍下神十一艙返回艙實物照片。

「飛天」艙外航天服實物。

其中,科普展區面積近4000餘平,以神十一艙返回艙實物、神舟降落傘實物,「飛天」艙外航天服實物、嫦娥四號任務1:1著陸器、玉兔二號月球車、「鵲橋號」中繼星等太空飛行器模型為代表,配合科普展板、互動展品,共6大類、28個展項、約61件珍貴的科普展品參展,其中多數展品為首次對公眾公開展示。

近距離觀看長徵二號F火箭的模擬發射。

vr戰車人氣旺。

小朋友體驗vr設備。

此外互動體驗也是科普區的亮點,公眾可以近距離觀看長徵二號F火箭的模擬發射,一大批VR、AR、3D和觸控螢幕等先進技術手段為核心的互動展品將為湖南當地民眾帶來一場高科技科普盛宴。

「太空創想」文創集市內,與太空、航天相關的文創產品悉數亮相。

展覽現場除了可以看到首次對湖南觀眾展示對的神舟飛船及航天員艙外服實物,還特別布置了「太空創想」文創集市,近200種與太空、航天相關的文創產品悉數亮相,觀眾可以把太空文化帶回家。

本次展覽的開放時間為4月23日至4月29日,公眾可持身份證件免費參觀。

來源:紅網

作者:盧欣

編輯:肖拓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4/25/5391702.html

相關焦點

  • 返回艙、艙外航天服……快來看看中國航天成就展都有些啥
    星辰在線4月24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夏曉瀾 劉賓)4月24日,2019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暨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在湖南長沙舉行。4月23日至4月29日,「航天放飛中國夢」——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航天成就展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向廣大市民開放。
  • 「神七」返回艙首亮軍博 航天服「坐鎮」展廳
    記者 張斌攝   昨天(9日),《飛天壯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紀實攝影展》在軍事博物館開幕,神舟七號飛船返回艙、艙外航天服、翟志剛漫步太空的紀實圖片等首次露面。  展覽共展出200餘幅攝影圖片、30餘件「飛天文物」,再現了神舟七號航天員乘組受命出徵、飛船遨遊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漫步太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等瞬間。首次展出航天員進行模擬水槽訓練、完成太空出艙活動和伴飛小衛星拍攝的飛船太空運行等大量圖片,以及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等6位航天英雄的太空攝影作品和影像視頻。
  • 海南日報數字報-艙外航天服價值約3000萬元
    寒假期間由中國科技館主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協辦的「中國夢·科技夢———航天主題科普展覽」,讓觀者一覽無餘。  太空人穿的是世界上最貴的衣服。航天服按功能可分為艙內航天服和艙外航天服。航天員一般在飛船上升和下降時穿艙內航天服。艙外航天服則是航天員在出艙進入開放的宇宙空間活動時的保障和支持系統。  艙外航天服的面料採用高級混合纖維,具有高強度、耐高溫、抗撞擊和防輻射的特性。
  • 艙外航天服首度上電視 楊利偉解讀科學奧秘
    向未來》本周日迎來航天英雄楊利偉,他親手為一名13歲少年穿上神舟五號「同款」航天服,更為觀眾介紹首度在電視曝光的艙外航天服。 對於13歲的初中少年段禹辰來說,乘著神舟五號凱旋歸來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少將是「一個特別偉大的人物」。他從未想過自己可以穿上神舟五號「同款」航天服,更從未想過親手為自己穿上這套衣服的是航天英雄。
  •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2016-11-19 20:02:1860周年成就主題展19日在廈門開展,曾於2013年6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的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等珍貴航天實物「空降」廈門,將展出一個多月。
  • 艙外航天服就如同迷你太空飛船 「飛天鎧甲」如何煉成
    編者的話  要在真空、失重、輻射的太空環境中生存,人類需要一個合適的微小氣候環境,除了載人飛船、空間站等載人太空飛行器外,航天服這套「飛天鎧甲」也為航天員提供安全屏障。比如艙外航天服,其本身就如同一個迷你的太空飛船。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試圖擷取這些「幕後英雄」的故事片段,探尋「飛天鎧甲」如何「煉」成。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一代艙外太空衣
    4月12日清晨,蘇聯人加加林少校身穿桔色太空衣,頭戴密封的宇航帽,登上了巍然矗立在拜科努爾航天基地上的「東方號」宇宙飛船,成為第一個飛出大氣層的人。5月,美國人阿侖.謝潑德也成功飛出大氣層。謝潑德飛行所用的太空衣,是由當時美海軍的高性能戰鬥機飛行員穿著的MK-4型壓力服加以改進的,內層是塗有氯丁橡膠的尼龍。手肘、膝蓋等關節部位縫入切割線以增加靈活性。
  • 前蘇聯航天員艙外行動必備!揭秘「海鷹」航天服的結構及型號發展
    M)正在穿戴航天服(譯者注,照片中的型號為「海鷹」-М)▲「和平」號軌道站上的艙外活動。(譯者注,型號也為「海鷹」-М,蘇聯解體後拍攝。1969年至1984年,共有34套「海鷹」-Д航天服被生產出來,其中7套被用於執行航天任務,最大使用壽命為2-2.5年。從1977年起至1984年底,共使用「海鷹」-Д航天服完成了13次艙外活動,其中「禮炮」-6號軌道站上3次,「禮炮」-7號軌道站上10次。
  • 第一件太空艙外航天服,能承受140高溫、-130低溫
    第一件太空艙外航天服,能承受140高溫、-130低溫 2020-11-11 09:
  • 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從「神五」到「神十一」  從出徵到返回,從艙內到艙外……  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服裝  始終伴隨著每一名航天員  保障著航天員的人身安全和工作效率  展示著航天員隊伍的良好形象  本次讓我們走近航天員系列服裝
  • ...太空失重 圖片來源 交會對接 太空漫步 艙外活動-中國新聞-東方網
    原標題: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從「神五」到「神十一」  從出徵到返回,從艙內到艙外……  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服裝  始終伴隨著每一名航天員  保障著航天員的人身安全和工作效率  展示著航天員隊伍的良好形象  本次讓我們走近航天員系列服裝
  • 中國航天科普展3月12日舉行 與神舟返回艙「零距離」
    水母網3月8日訊(煙臺日報記者記者 慕溯)3月12日,「共築航天新時代———山東煙臺站」中國航天科普巡展活動將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二樓E廳與我市航天愛好者見面。屆時,市民可通過航天展區和航天互動體驗展區兩大板塊,深入了解我國航天事業成就,「零距離」走進太空飛行器返回艙體驗「中國航天夢」,還可與煙臺籍航天員王亞平面對面。
  • 航天英雄記~值得收藏
    很多人都很好奇,航天員出徵時為什麼要拎個小箱子,箱子還有管子連接航天服,做什麼用?航天員穿著航天服準備進入飛船艙之前,他的航天服需要通風。航天員手中提的小方箱子就是一個手持的通風機,這是小型的便攜通風裝置,帶電源和風扇,為航天服提供一定的通風量,來保證人體的熱舒適性。這個設備只在上飛船的路上使用,不帶到飛船上使用。進入飛船後,把原來接箱子的接口接到飛船上,由飛船提供航天服各種儀器工作用的電能以及溫度控制。航天員出徵時是身什麼行頭?
  • 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舉行
    展出的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東南網記者顏財斌攝  廈門網訊 據東南網報導(記者顏財斌林先昌)9月18日到20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動將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舉辦。
  • 航天服的分類和特點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 李宣良、王經國) 在航天服問世之前,世界上最貴的衣服也許是金縷玉衣,但價值數十萬元乃至數千萬元的航天服比金縷玉衣還要貴上許多倍。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主任李潭秋介紹說,航天服其實不是服裝,而是穿在航天員身上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為艙內用航天服和艙外用航天服。
  • 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舉行
    展出的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東南網9月18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 林先昌)9月18日到20該展覽為面向社會的公益性展覽,將展出包括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等珍貴的實物產品。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展覽現場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讓宇航迷目不暇接的展覽神舟飛船返回艙、
  • 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舉行
    展出的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東南網9月18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 林先昌)9月18日到20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動將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舉辦。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二代艙外太空衣
    和所有太空人一樣,塞爾南體格強壯,精力旺盛,但是艙外活動的勞累對他來說還是不堪負重,塞爾南在艙外活動後,沉重地喘著粗氣,渾身冒汗,太空衣都溼透了,由於太空衣內溼度高的無法處理,他的頭盔面罩上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水汽,擋住了他的視線,而且太空衣溫度過高,按計劃,他的艙外活動時間是3小時,但是2小時就達到了極限。他的心跳達到了每分鐘180次。發生了什麼事呢?是什麼讓強健的太空人如此疲憊?
  • 航天員的秘密:太空國旗、航天食物、太空筆……
    展覽承辦單位負責人簡一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國家博物館在2003年楊利偉飛天之後曾舉辦過一次中國航天文物展覽,這一回是多年來第二次航天文物大規模展出。展覽截止到5月25日,航天迷可以抓緊機會去一趟。不到1克重的太空國旗此次展出了73件航天文物。其中包括四面國旗,大小不一。
  • 「神十」返回艙實物亮相韶山
    本報湘潭訊 20號上午10點16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曾於2013年6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現珍貴航天實物返回艙亮相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