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汕頭依然秋意濃濃。12日上午,省農業農村廳產業園辦副主任黃小建帶隊來到汕頭市澄海區,走訪了澄海獅頭鵝產業園區實施主體潮鵬生態有限公司、汕頭市白沙禽畜原種研究所、澄海農業電商產業園、澄海區日日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實地考察了當前澄海區獅頭鵝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成果,見證澄海獅頭鵝產業邁出現代化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打造「一心一街二區」 打響獅頭鵝品牌
剛走進位于澄海區隆都鎮下北村下洋片的潮鵬生態養殖有限公司,響亮的鵝叫聲便傳入耳朵。走近圍欄一看,一隻只高大的獅頭鵝正在陽光下活動,有的邁著矯健的步伐來回「巡視」,有的成群結隊在水池裡嬉戲,有的伸出長長的脖子四處張望,有的慵懶地坐在地上享受日光浴……
據該公司負責人陳旭潮介紹,這些獅頭鵝由公司的原種獅頭鵝繁殖基地所培育,基地佔地15萬平方米,引入科學化飼養管理流程,採用全自動先進的孵化設備,並建設專業的防疫醫療檢驗化驗室,為種鵝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出苗率和健康苗。基地還同時採用正反季節繁殖兩種方式,將傳統養殖和科研成果結合起來,利用光控進行流程化的反季節繁殖,實現了「天天都有苗」的目標。
事實上,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澄海區已集聚十餘家有實力的獅頭鵝經營主體,並有超千戶農戶參與獅頭鵝產業發展。除了位於隆都鎮的良種生態繁育基地,澄海區獅頭鵝產業園的建設地點還有蓮華鎮、鹽鴻鎮、溪南鎮和鳳翔街道,總面積共170.81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落戶鹽鴻鎮,已落實建設用地63畝,由項目實施主體廣東遠東國蘭股份有限公司以入股、共建形式吸收園區貧困農戶參與,推進資產收益扶貧,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實現參股經營有「紅利」。
「通過政府引導、項目支持、技術指導、產業拉動等措施,我們將引導全區獅頭鵝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澄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得苞表示,產業園建設目標是到2021年產業園建設完成後,園區內獅頭鵝出欄量達到600萬隻,全區獅頭鵝年出欄量達900萬隻以上,相關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並實現農民加快增收,年人均收入達2.4萬元。
「目前,獅頭鵝產業園建設正加快推進,力爭按時保質完成,澄海區將打造獅頭鵝加工流通集聚中心、獅頭鵝高新科技創新區、獅頭鵝標準化養殖示範區、獅頭鵝餐飲文化傳承一條街『一心一街二區』,打響『澄海獅頭鵝』文化品牌,實現全產業鏈發展。」澄海區區長王楚彬說。
選育良種+電商+滷製 澄海獅頭鵝聲名遠揚
同樣在位于澄海區鳳翔街道白沙埔的汕頭市白沙禽畜原種研究所,圈養著的獅頭鵝也叫聲不止,憨態可掬。
「獅頭鵝是我國選育出來的大型優秀肉鵝品種,也是世界上的大型鵝之一。」汕頭市白沙禽畜原種研究所所長林禎平介紹,研究所擁有種鵝場、育種場、蛋雞場、試驗場、孵化廠、飼料廠、飼料營養分析室、獸醫工作室等設施和基地,每年向社會推廣獅頭鵝原種種苗5萬隻、鮮雞蛋400噸,年產值700萬元。研究所還註冊有「獅頭鵝」「白鳳」等商標,產品連續10多年被評為廣東名牌產品。
離開研究所來到萊美路,路旁一棟新穎的建築格外吸引人。這裡是汕頭農業電商產業園,總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的兩個展示廳裡,錯落有致地擺放著汕頭37個省定貧困村和各區縣的1000多種名、優、新、特農產品。這些農產品通過電商產業園的平臺,順暢快捷地銷往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實現田頭與市場的對接。
而在農業電商產業園內的消費扶貧農產品交易中心,絲苗米、獅頭鵝、牛肉丸、果蔬、海鮮乾貨、蜂蜜等特色農產品應有盡有。據產業園的承建方廣東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杜永銖介紹,針對獅頭鵝這一特色農產品,公司採用了急速鎖鮮這一深加工技術,並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線上銷售,讓更多外地食客隨時隨地吃到新鮮滷鵝。他們先通過輻射、微波、高溫等幾種方法對獅頭鵝產品進行殺菌,再通過液氮設備進行冷凍,「鎖」住原有的香味。據說經過如此一番處理的獅頭鵝產品,常溫下可存放6個月左右。
從孵化到飼養到養殖到宰殺,獅頭鵝還需經過一道重要工序才能「變」成美食,那就是滷製加工。因此,實地走訪最後一站,我們來到澄海區日日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創始人餘壯忠就是這樣一位「滷製好手」。他告訴記者,獅頭鵝本身就是又大又肥,用來滷製非常合適。滷料包除了上等醬油之外,還有桂皮、八角等十餘種配料,專門用來滷製獅頭鵝。此外,滷製獅頭鵝需視鵝齡而定,「年齡」越小的鵝越易「上色」,如果是養了3年的老鵝,最少要滷製3小時以上才能入味。
「一鵝一業」產業旺。養殖獅頭鵝這一已有300多年歷史的「老行當」,正闖出現代化發展新路子,形成種鵝繁育、種蛋電孵、鵝苗銷售、肉鵝飼養、冰鮮配送、滷製加工、羽絨加工等完整精細產業鏈。
【記者】張偉煒
【作者】 張偉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