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納德?勞倫茲始終沒弄明白那隻穴烏憑什麼就看上了他。每隔幾分鐘,它就飛到他的肩上,小心翼翼地把嘴湊近勞倫茲的嘴,緩慢而執著地餵他。那是一種被嚼碎的小蟲子與穴烏唾液混合的爛糊。
勞倫茲最初採取非暴力不合作態度。但沒過多久,他就放棄了,在這隻穴烏親暱的懇求聲中,他閉緊雙眼,痛苦地吞下
這「美味」。他沒法不照辦。如果他拒絕張開嘴巴,這隻穴烏就會採取另一種方式―――將這團溫暖的糊糊徑直送到他的耳朵裡去。這還不算完。不餵食的時候,這隻穴烏就會蹲在勞倫茲的肩上,偏著頭,兩隻小眼晶亮晶亮,努力想把他引到窗外不遠處,它建造的一個只有幾英寸大的「愛巢」裡去。「即刻即刻」,它叫著,仿佛在說:快來啊,親愛的,快來!他就這樣被一隻穴烏愛上,並被持之以恆地追求著。常人也許會覺得萬分難堪,但勞倫茲卻驚嘆:「它竟能認出我的嘴也是攝取食物的入口處,每次只要我對它張開嘴來,同時發出懇求的聲音,它就開心得不得了。」
1948年,康納德?勞倫茲在奧地利艾頓堡建造了自己的「比較行為研究所」,但他更願意稱其為「我的諾亞方舟」。這的確毫不誇張,你可以在這裡看見:雁鵝、穴烏、戴帽猿、狐猴、水鴨、鸚鵡、小水鼠、泰國鬥魚……這些都是他的研究對象。
艾頓堡的生活使勞倫茲成為動物行為研究的始創者。也是在這裡,勞倫茲寫出了他的第一本科普書《所羅門王的指環》。「根據史料記載,所羅門王能夠和鳥獸魚蟲交談。」在解釋書名來由時,勞倫茲得意地寫道:「這事我也會……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幫助,這點他就不如我啦……」
一隻小雁鵝出世了。這是勞倫茲親自孵出的一隻小傢伙。前27天的功勞應算在他家裡的大白鵝身上,只在關鍵的最後兩天他才親自出馬。小雁鵝用它鼻尖上的乳齒頂開蛋殼後,勞倫茲便把它放在一個暖枕下來取代鵝媽媽溫暖的腹部,耐心地等待它把腦袋挺直,能夠自己跨出幾步。
小傢伙終於成功了。它走出幾步後,便歪著小腦袋,用一隻漆黑的大眼睛定定地、久久地凝視著他。勞倫茲沒有意識到,經過這番長久地打量,他已經被壓上了一件沉重的任務。
幾分鐘後,當勞倫茲把這隻小雁鵝送到家鵝的肚子底下時,它在大白鵝肚子下發出一陣叫聲:「Vee-vee-vee?」大白鵝於是以一種安撫的口吻回答:「哥安-哥安-哥安。」凡是明理的小鵝一聽到這種回答都會立刻安靜下來,可是勞倫茲的這隻小鵝聽到後,反而急急忙忙地從大鵝的肚子下鑽了出來,一隻眼冷靜地瞄了它的養母幾分鐘後,便放聲大哭地跑開了:「普噓普―普噓普―普噓普……」
勞倫茲這時動了一下,這可憐的孩子突然立刻停止了「哭泣」,伸長了脖子向他衝過來,熱烈地跟他打著招呼:「Vee-vee-vee。」勞倫茲不顧一切地把它塞回母鵝的肚子底下,撒腿便跑。沒想到,小鵝也不顧一切鑽了出來,「普噓普―普噓普」連滾帶爬地追了上來。
無須藉助魔戒,勞倫茲知道,「vee-vee」是小雁鵝尋找媽媽時的叫聲,他將其解釋為:「我在這裡,你在哪裡?」而「普噓普」則是孩子們「遭到遺棄時的悲鳴」。如果小雁鵝找不到媽媽―――那個它出生後第一眼看到的「鵝語者」―――便會因悲傷和痛哭而死。
從那天起,勞倫茲就成了這隻小雁鵝「瑪蒂娜」的媽媽。「我帶著她到一片青嫩柔軟的草地上玩了一天,我成功地說服這孩子:切碎的雞蛋加上蕁麻很好吃。而這孩子也很成功地教會了我:一分鐘也別想丟下它自個兒走開。只要我稍微走遠一點,它就立刻陷入絕望的恐懼之中,並且撕心裂肺地大哭。」每當這時,勞倫茲只好啞著嗓子,用一口蹩腳的鵝語回答:「哥安-哥安-哥安」。
這樣的一問一答每隔幾分鐘便進行一次。以至於沒過多久,他就學會了在夢裡也「哥安」了,為了使瑪蒂娜聽到後心滿意足地說:「唯伊爾(我在媽媽懷裡,我要睡覺羅嘍)。」
勞倫茲曾說:「對科學家最大的恭維莫過於對他說:哎呀!我怎麼沒看見?」事實上,或許還應試加一句:「哎呀!我怎麼沒聽懂?」在勞倫茲眼裡,動物們每一個動作、眼神兒或叫聲,都是它們的語言,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含義。
他完全配得上這種恭維。1973年,因在動物行為學研究上的成就,他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而《所羅門王的指環》,這本從他工作園地裡無意摘下的一朵小花,也成為半個多世紀來風靡世界的科普讀物。
《所羅門王的指環》:[奧]康納德?勞倫茲著遊復熙/秀光蓉譯 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