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到社會!正在邁向極權主義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

2020-12-05 財訊北凜風

曾幾何時,英國人以他們的堅忍著稱,他們有能力在困難中戰鬥,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八十年前所謂的 "閃電戰精神",看到國家 "團結起來,繼續前進"不管納粹對我們的城市進行轟炸,這也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卻不能屈服的一代人的特點。

然而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這種'閃電戰精神'卻明顯缺失。一個國家幾乎沒有團結起來,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家、活動家和日益分裂的民眾之間的爭吵、泥沙俱下和互相指責。

可想而知,Covid-19很快就被許多反對派媒體變成了一個分裂性的政治問題。現在的說法--凡是反對捂臉、疫苗或檢測的人,都被認為是極右派,而那些遵守安全規則的人,則是左派--既簡單又可笑。人們可能會想像,一場致命的大流行會起到一個偉大的統一者的作用,最終結束過去幾年英國(和美國)政治中的爭吵。相反我們卻被身份政治所烘託,使這個本已動蕩的時代變得比以往更加動蕩。

一些心懷不滿的人將他們的惡意提升到了新的水平,例如,公開希望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不會從冠狀病毒中恢復過來。沒有拉攏。沒有突擊精神。沒有同情心。只有苦澀、爭鬥和不斷加深的分離。

網絡空間這塊肥沃的、如果說是空氣的'土壤',已經成為各派激進分子的完美溫床,在封鎖期間,在年輕的、政治成熟的千禧一代中傳播他們的分裂學說。讓每個人反對每個人 -- -- 左派反對右派,年輕人反對老年人,黑人反對白人,女性反對男性,變性人(似乎)反對所有人 -- -- 似乎是目的。所有這些成功的做法似乎都在社區之間製造了一個巨大的怨恨的楔子。

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新聞:父母被他們新近政治化的孩子 "罵 "出來,因為他們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 "錯誤"、"不清醒 "的觀點,或者有人因為多年前說過或沒說過的話而被解僱。任何公開敢於強調'大不列顛'中的'偉大'的人,都是在自討苦吃,被貼上'種族主義者'的標籤。對於那些天真到相信基本生物學--男女解剖學不同--的人來說,古拉格在等著你們。如果你膽敢說出'所有生命都很重要'這種匪夷所思的話,就準備離開這裡吧。

這種權力感已經成為一個群體的特點,其年輕的人口似乎不理解戰爭的恐怖 -- -- 或者事實上,不理解許多真正的苦難 在他們自己相對舒適的生活中。

這種不尊重或不了解歷史的態度,加上顯然需要編造、輸入或重新復活過去的冤情,導致他們主張對那些沒有參與造成冤情的人進行他們認為適當的報復。寬容只應從別人那裡得到。對許多'進步人士'來說,根本不存在雙向的事情。煽動者現在似乎把他們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優先考慮他們認為其他所有人都應該默許的寵物事業上。這些原因可能包括:改變性別的男性參加女性體育比賽;資助警察,使最弱勢的社區更加無法保護自己;擴大學術界和大科技界的審查制度,或者向其他國家支付數十億納稅人資金,以換取在某個遙遠的日期停止使用化石燃料的承諾,而且沒有執行手段。哦,順便說一下,沒有任何辯論。只需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雖然留歐派的破壞者們儘可能地拖著他們對Brexit的反對,在這個過程中送走了兩位不同的總理,但他們可能已經享受到了他們的權力。直到2019年12月保守黨取得壓倒性勝利後,他們才終於放下了推翻Brexit的夢想--但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將所有支持離開歐盟的人打成了偏執的仇外者。

這句汙言穢語對這個有耐心的國家的人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耳光。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盡力與我們所處的這個漸進的、'進步的'時代同步。自由主義者似乎無法接受各種經常引起爭議的社會變化,比如各種性遊說團體在'人權'的旗幟下不斷侵蝕的欲望,他們如此專注於推行他們的身份政治議程。如果英國公眾對社會中經常有爭議的 "臨界點 "變化的安靜、尊重的接受態度就是這樣表現出來的,那麼難怪許多公眾可能已經決定他們已經受夠了這種新的正統觀念。

雖然冠狀病毒的爆發及其對行動的限制,短暫地壓制了清醒的行動主義,但不久之後,極端的、行動主義的環境就變得躁動起來。直到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似乎是被白人警察所殺,這些人一直忙著責備右派人物對科維德-19不夠重視。突然間,這些都不重要了。一場精心策劃的 "黑人生命至上 "抗議活動的狂潮在英國各地爆發,儘管這起事件與英國街頭發生的任何事情完全沒有相似之處,儘管BLM運動在英國相對匿名,直到這一點。

許多媒體確保信息是響亮而明確的:抗議感知的種族主義--即使在另一個大陸比任何大流行病更重要。

因此,在被告知我們將因違反科維德規則而受到起訴的幾個月後,我們不得不在電視上看到數以千計的抗議者不僅藐視安全規則,而且還拆毀了歷史紀念碑 -- -- 所有這些都是出於一種感覺上是外來的不滿。

即使抗議變成暴力, 沒有人被逮捕。直到這時,政府已經明確表示,任何違反封鎖規則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全力制裁 -- 沒有警告,沒有例外。也許沒有人對此感到高興, 但我們仍然遵守 - 為了更大的利益。

然後,突然間,英國各地的城鎮和城市爆發了混亂。在新聞中,在民間騷亂的暴力中,不僅封鎖規則被藐視,而且,在黑人生命至上的旗幟下,大量的反社會行為被容忍。當溫斯頓-邱吉爾在議會廣場的雕像被破壞時,警察顯然被政治正確性所裹挾,袖手旁觀,看著他們的作用因公然無視法律而受到損害。

抗議者對英國遺產的否定,對歷史的 "取消",似乎是對國家的威脅。我們應該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我們的成就大概只是一個邪惡、偏執的父權制度的戰利品。這些心懷不軌的人效忠於這種說法的馬克思主義設計者,不僅侮辱了那些為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自由而戰鬥和犧牲的人,而且還向極權主義邁出了兩步。

雖然性少數群體和少數族裔的權利似乎是不動聲色地寫在石頭上的,但我們探親、去酒吧或圖書館的自由卻可以在一瞬間被國家收回。成千上萬的抗議者在同一天的城市中遊行:沒問題。夏日裡湧向海邊的人群:有被捕的危險。一個人的自由,似乎成了另一個人怨恨的原因。

那麼,當我們試圖在一個尚未甦醒的世界裡重新找回我們的後科維德生活時,我們會留下什麼呢?越來越多的不信任和在蛋殼上行走的氣氛。人們越來越害怕說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執法部門也處於政治正確的癱瘓狀態(這裡、這裡、這裡和這裡) 。

當英國忙於推廣多元文化,貶低基督教、核心家庭等選擇,以及經常被寫成白人和死人的人精心組裝的文化遺產時,我們似乎沒有注意到它造成的社會分裂。例如,根據報導,我們大約有19000名兒童被誘導和輪姦。冠狀病毒大流行非但沒有使我們團結起來,反而凸顯了分裂,使英國變成了一個倒退、不進化和難以辨認的國家。可悲的是聯合王國目前並不團結。

相關焦點

  • 英國,老牌資本主義旅遊勝地
    英國,老牌資本主義旅遊勝地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英國交通便利,尤其是希思羅機場作為歐洲航運的中心樞紐,吸引了大批前來歐洲旅遊的人第一站落腳倫敦。大本鐘,塔橋都是我們電影中熟悉的知名景點,也是眾多遊客的打卡勝地。經歷幾百年的發展,英國孕育了濃厚的歷史文化,例如古典莊園,現在足球和民族舞蹈,這些都構築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極權主義: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十個極權主義國家中,社會極權主義國家竟然有六個之多,佔到總數的60%(伊拉克的薩達姆所實行的是一種叫做「阿拉伯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這是把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糅合在一起的一個大雜燴,因此可以勉強將其列入到「社會極權主義」中去)。即使不算伊拉克,那麼標榜奉行馬克思主義的極權主義國家也達到一半左右。因此,有些西方學者就武斷地把社會主義與極權主義等同看待。
  • 世界上有四個國家,從原始社會直接到資本主義社會,全是發達國家
    不過歷史總有例外的,世界上還是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社會制度沒有按規律進行,用現在的網絡用語就是沒有按套路出牌,從原始社會直接就跳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這樣的國家在世界上有四個。 這四個國家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更重要的是這四個國家到了今天全是發達國家。
  • 新一代年輕人正在看清資本主義的真面目
    ,用美好的未來和暴力的手段讓人們信服於它,但此次疫情期間的死亡人數和國家政策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到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和謊言。 資本主義是一種有辱人格的,帶有剝削性和破壞性的制度——但只有少數英國青年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並不是因為這一觀點不正確,也不是因為大多數年輕人是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狂熱支持者。 統治階級通過採取宣傳措施和構建一個複雜的國家和社會體系網絡維持其在制度和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
  • 陶東風:阿倫特與中國極權主義問題
    再比如,「文革」時期國家權力對社會的組織、整合和滲透程度、一體化程度遠遠超過了古代任何一個王朝,也是任何一個前現代社會不可能發生的現象。而「文革」式的全民參與的社會動員和社會運動在所謂的「封建時代」也是不可思議的。  90年代後,隨著現代性理論的引入和時興,出現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關於「文革」的解釋:「文革」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反現代的現代性實踐。
  • 1935年,法國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一直延續到春天
    同樣,或許更令人不安的是,此時不但那些在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前夕和初期從國外流入法國的資金重新流出了法國,甚至連不少法國本國的資金也流到了國外,從而造成了法國財政的「大出血」。自捲入經濟危機的漩渦起,法國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一直要延續到1935年春天,而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則從1932年起就開始復甦。
  • 紐約時報:法國恐成為極權主義民主國家
    隨著法國乃至全歐洲的右翼勢力藉機抬頭,歐洲社會的內部團結似乎正在遭遇嚴重困難。美國媒體《紐約時報》2日撰文揭示了法國社會所遭遇的這些困難:穆斯林移民仿佛化外之民,幾乎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全面游離於法國主流社會之外。
  • 資本主義社會的滅亡符合科學嗎
    一、科學原理資本主義社會的滅亡可以肯定地說,不科學,不符合科學原理,甚至是反科學的。科學永遠預測不了美國的毀滅,只能預測美國永遠第一,即使出一些毛病,通過改革,迅速恢復健康肌體,然後一直世界第一,沒有國家可以戰勝美國,沒有國家可以取而代之。即使是如日中天的中國,GDP趕上了美國,人均GDP才1/6,要持平需要多少年?100年差不多。世界資源能源挖光了咋辦?開發新技術,新能源啊!
  • 西方資本主義是如何奴役世界的?
    」和從歐洲流向美洲的移民潮,西方世界不僅將其統治權擴展到大西洋,而且擴展到印度洋和太平洋。同時,西方文明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目標,並不是因為其努力發展文化和經濟的結果。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由於英國一直對北美地區採取高壓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區居民強烈不滿。隨後,北美十三州在華盛頓領導下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 美國正式誕生。
  • 谷歌智能帝國:超級公司開啟全球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這種新型資本主義的秘密是什麼,她們如何積累了如此驚人的財富,面對這種入侵勢力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自己?「多數美國人意識到有兩種人群在這個國家旅行時會受到不間斷的監控。第一種是那些根據法庭判決,在腳踝上綁著跟蹤裝置,被迫接受監控的人。
  • 資本主義社會的最高形態是什麼?滅亡還是真正的公平?
    馬克思在給歐洲發達國家的社會發展作出分割的時候,總是說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再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最後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我們可以看一看這些社會之間的聯繫以及社會內部的構成,我們就能知道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其實在很多層面上並不是治的完全牴觸。原始社會,我們通常認為,沒有階級大家一起吃大鍋飯,一個群體和一個個人基本上是相互依附,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階段。
  • 這個希臘圖騰或折射資本主義經濟正在終結,美國年輕人不再相信
    據美國知名金融網站ZeroHedge報導,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聲稱,「資本主義經濟正在赤裸裸地走向失敗」;數學教授布魯斯·伯格西亞(Bruce Boghosian)則聲稱,如果沒有財富再分配,我們的市場經濟就不會穩定,因為財富總是趨向於集中。
  • 茶葉與資本主義:中國早期茶葉貿易中的全球資本主義悖論
    資本主義經濟並不排斥其他傳統和原始的經濟形式。只要是對資本積累有利,資本主義並不反對利用奴隸制和種種傳統的人身控制形式,來提高生產率。知識界往往更關注西歐的資本密集型產業,而忽略了亞洲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如何參與了18世紀的資本原始積累。後者對於理解資本的擴張和殖民史,是十分重要的。
  • 什麼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萬惡嗎?
    1883年,英國班敦鐵路公司併購西科克鐵路公司。就在併購籤字花押的前一刻,西科克宣布向管理團隊發放巨額獎金。班敦公司立即向英國高等法院提出上訴,認為西科克不應該那麼幹。英國高等法院受理此案。法庭權衡再三,最終作出判決。
  • 世界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17世紀成為海洋霸主,如今仍是發達國家
    從世界歷史發展歷程來看,除了個別國家或地區,大部分國家都是先後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而封建社會是個分水嶺,有些國家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有些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現在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是資本主義社會。
  • 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什麼社會主義國家只有5個?
    那麼問題來了,世界上有那麼多國家,為什麼只有5個社會主義國家?這裡先了解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主要區別在哪?簡單來說,社會主義國家是以社會為主體和核心,其所有的財富都歸全體人民所有,最後要實現共同富裕;而資本主義國家的主導者自然就是資本家了,在自由競爭下,成功的人就獲得更多的財富,享受更好的生活,但這樣的人始終是少數。
  • 英國老牌高智商俱樂部:會員從輟學者到博士後
    阿萊克西斯近日,一名年僅4歲、智商高達160(與物理學家霍金持平)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女孩阿萊克西斯,被破格錄取為英國老牌高智商俱樂部「門薩」的會員。一時間,門薩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好奇。《環球時報》記者為此實地探訪了門薩俱樂部位於英格蘭中部小城伍爾弗漢普頓的總部。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資本主義的缺陷正在讓眾多美國人失去活力
    川普的去職將削弱裙帶資本主義,減輕他的親朋對公眾的掠奪。但這無法修補一個破敗的制度。美國資本主義培養創新和福利的潛力依然無限,但目前它的缺陷正在讓眾多美國人失去活力。在20世紀上半葉,大蕭條期間的資本主義大潰敗讓凱恩斯主義及其國家角色大獲全勝。但隨後,「二戰」剛剛結束,哈耶克便掀起了一場反革命,並在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及其同事的論調中達到高潮。他們指出,國家也有問題。
  • 恩格斯晚年對資本主義變化的認識及其時代意義
    這種斑駁陸離的變化不是某個地區或方面的孤立變化,而是涵蓋積累機制、治理行為、社會關係、價值觀念、日常生活、世界體系等所有領域,涉及勞動與資本、競爭與壟斷、國家與市場等多重關係的共時變化,直接關係到當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定位和時代定性。
  • 中國經濟社會學40年:傳統、當下與未來
    通過強調經濟與社會結構、制度環境之間的內在關聯,經濟社會學直面當今重要經濟現象和經濟趨勢的發生條件及其後果,既研究宏觀經濟發展中的國家角色與市場組織過程和資本主義的多樣性,也關注文化、價值和認知理念對微觀經濟行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