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法國地標巴黎聖母院發生不明原因火災。
當大教堂屋頂的塔尖摔下來的時候,整座城市都在隔岸哭泣。
這座歷經兩個世紀建造,擁有850多年歷史,象徵人類最偉大的藝術和建築成就之一的中世紀哥德式建築,遭遇了史上最慘痛的損失。
那個焦灼的夜晚,全世界都在為巴黎守夜,如今一年過去,起火原因仍在調查之中,比起追責,修復重建這座歷史文化寶庫才是當務之急。
火災後,法國歷史古蹟首席建築師菲利普維勒納夫成立了一個應急小隊,包括數十名工程師,建築師和科學家,開啟了大教堂修復重建計劃。#升級你的旅行體驗#
一年過去了,巴黎聖母院重建得怎麼樣了呢?
01
巴黎聖母院之所以成為法國的象徵,除了其輝煌的歷史文明,還因為它是中世紀建築文明的巔峰。
大教堂始建於12世紀,能容納9000名禮拜者,33米高的牆上鑲嵌了3000多平方米的彩色玻璃,光彩奪目;
頂部是一系列哥德式穹頂拱形,從內部支撐起整座大教堂;
最頂端的十字形屋頂的木結構重達500噸,上面覆蓋1300塊鉛磚,90米高的中央尖塔直上雲霄;
28座飛扶壁環繞教堂,石灰巖拱門從外部支撐著牆壁,正面矗立兩座巨大的鐘樓,上掛十座巨大的銅鐘;
教堂周身遍布雕塑,每一處都精雕細琢,精美絕倫。
19世紀,雨果一部《巴黎聖母院》橫空出世,催生了1.7億英鎊的修復計劃,其中就包括給大教堂加蓋屋頂,立起這座尖塔。
大教堂受災最嚴重的正是屋頂部分,整座尖塔付之一炬。
加上覆蓋屋頂的鉛磚被焚毀後產生的有毒氣體擴散,汙染了現場,這讓修復工作更加艱難。
透過殘骸看教堂花窗
大教堂的石拱頂上被燒出三個大洞,整個結構更加脆弱;
屋頂的500噸腳手架被燒焦,隨時可能倒塌。
因此工程師們首先要穩定建築結構,才能安心去展開接下去的修復計劃。
經過觀測計算,穹頂是大教堂的支撐點,一旦石拱頂坍塌,兩側飛扶壁的重量壓向33米的高牆,整座教堂將不復存在。
最後採取的方案是,在飛扶壁裡嵌入木支架,這樣即使拱頂坍塌也不會影響全局。
工作人員一共裁切組裝了225噸的木材,讓每個支架完美貼合飛扶壁的邊緣,耗時五個月才把28面形態各異的飛扶壁固定完畢。
第二個問題就是清理屋頂上燒焦的腳手架,為大教堂加蓋臨時屋頂,方便室內修復不受天氣幹擾。
他們計劃在腳手架四周再架三組巨大的鋼格架梁,支撐上方結構,再在兩側建造更多腳手架,繼續在上方鋪設鋼梁。
這樣更方便工人進入被燒毀的腳手架區域,幫助切斷5五萬根燒成一團的鋼管,騰出空間建造臨時屋頂。
另一邊科學家們還調查了教堂中寶貴的雕塑、壁畫、窗戶的受損情況。
巴黎聖母院內鑲嵌的彩色玻璃被譽為最脆弱的奇蹟,可以追溯到13世紀。
最著名的玫瑰花窗直徑13米,由1100多塊彩色玻璃板組成,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火災中得以倖存。
但屋頂大量鉛磚在火災中熔化,教堂內的玻璃製品蒙上了一層有毒的鉛粉;
其中上層窗戶受汙染最嚴重,還因熱衝擊有了裂痕。
萬幸的是,這些玻璃一百年都沒有清理過,鉛塵落在了灰塵上,並沒有與玻璃直接接觸,這為清理工作減輕了些負擔。
此外科學家還借鑑了約克大教堂的彩色玻璃維護方案,計劃在玻璃外部安裝一層保護性透明玻璃外框,使其免受紫外線和水汽腐蝕。
02
倖存的玻璃花窗讓人鬆口氣,但保護花窗的石拱頂卻受損嚴重。
精密的中世紀工藝,造出來的拱頂極具韌性,據估計使用了800立方米的石灰巖,共同支撐起了整個教堂的屋頂,穩定了外牆。
但大火摧毀了15%的石拱頂,造成了3個12米寬的大洞和一些小縫隙,現場經常有落石,拱頂搖搖欲墜。
工程師們在聖母院旁邊就近搭起帳篷,將這些落石收集、存儲和分類,也許能在重建穹頂時拆東牆補西牆。
然而教堂穹頂的石塊在起火和滅火中遭遇水火兩重天,加上露天拱頂的風吹雨打,石塊反覆膨脹收縮,加速了風化腐朽,符合修補標準的肯定不夠用。
去哪找替代石材呢?
巴黎聖母院匯聚了不同時代的建築智慧,中世紀的工匠很早就學會利用各種不同屬性的石灰巖去建造相應的建築結構:
堅硬的石灰巖適合建造塔樓支柱和外牆,支撐屋頂,
密實細膩的石灰巖經得起打磨,方便製作精美的雕塑,
較輕軟的多孔石灰巖則用來搭蓋拱頂,減輕承重負擔。
如今屋頂部分災後重建,一旦採用的石材過重,教堂仍有坍塌風險。
在採集分析了拱頂石材樣本後,地質學家冒險深入巴黎城市地下的採石場隧道。
採石場低層採集的石材樣本中
發現了聖母院穹頂石所含的同種浮遊生物
這證實了建造大教堂的石材正是來自地下採石場所在的古老巖層。
除了石材,木屋頂也是一個中世紀的奇蹟。
原屋頂使用了700立方米的木材製作,相當於52英畝的1300顆橡樹,重達500噸,被稱作聖母院上方的森林。
和石灰巖選材類似,中世紀工匠選用筆直密實的木材做支柱,用彎曲圓潤的木材作拱形支架,整個屋頂縱橫交錯,儼然一幅壯觀的木拼圖。
火災燒毀了雖然燒毀了珍貴的屋頂木材,但它們仍是珍貴的考古材料,在移開之前需要記錄落下的位置,以便研究最初在屋頂中的原始位置和結構。
屋頂現場已是一片廢墟,工作人員需要全副武裝,用繩索進入,還要戴上面罩防止吸入鉛塵。
為數以萬計殘骸編號入檔,記錄工作日夜不停
要重建木屋頂,科學家必須從收集的木料殘骸中獲取木材信息:
年輪,紋理,中世紀工匠留下來的記號,都能幫助科學家們決策:哪種木材最適合用來重建木屋頂。
為了最大程度還原中世紀的木屋頂,他們還請到了一支熟練使用中世紀工具和手工技術的木匠,來到了諾曼第瑟農什森林尋找合適的橡木。
伐斷的樹木也要挑選,儘量讓木紋走向完全匹配新建橫梁的曲線,不至於中途斷裂,方便搭建組裝。
03
始料未及的巴黎聖母院大火也敲響了警鐘,災後全法國爭相對歷史古蹟進行從內到外的3D掃描,像是一份數字保險單,保護法國的歷史遺產。
此前,建築師雷米弗洛蒙曾在2014年測繪了巴黎聖母院木屋頂的每一處細節;
也有研究人員在2016年就通過3D技術測量創建了一個完整的巴黎聖母院數據云。
他們為這次災後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
而藉此機會,工程師們計劃為巴黎聖母院創建一個有著豐富數據的模型的「數字雙胞胎」,直觀地展示大教堂的幾何結構,視覺外觀,收錄來自各界研究的科學數據。
只要點擊拱頂上的一塊石頭,就能獲取他的全部信息,包括它在整個結構內的受力承重;每塊石頭,每根木頭,每顆鐵釘,都能追溯到前世今生。
工作人員表示,其實關於巴黎聖母院的建造方法和施工工匠,第一手資料很少,這場大火展開的新研究或許能填補這份空白,留待後人傳承。
有了木材,石材,技能,數據計劃,科學家們對修復巴黎聖母院充滿信心;而除了修復損傷,他們還考慮做一些創新,防患於未然。
比如愛丁堡大學工程學院的科學家們製作了等比例縮小的聖母院模型,調查了火勢如何在木結構裡蔓延。
他們參考了約克大教堂的方案,計劃在屋頂安裝特製的防火牆,以便在意外起火時儘量減少傷害。
04
一年前,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向全世界人民承諾,五年之內修復重建巴黎聖母院。
而到現在,這座滿目瘡痍的建築尚未完全脫離危險。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救援小組要拆除熔化的腳手架,密封教堂屋頂,加固受損的拱頂,整個修復所耗時長很可能遠超總統的五年之令。
火災發生後,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師都發揮了本領,提交了無數有關巴黎聖母院新尖塔外觀的宏偉計劃:
帶有萬花筒一樣外觀的鏡面屋頂;
為附近建築物供電的太陽能電池板屋頂;
點亮巴黎天空的大型彩色玻璃屋頂……
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都是一次文明的交匯。
有建築師說,開展這樣的計劃需要信念,是這座建築本身,讓人產生了信念。
這種信念超越民族,也超越時空。
也許有人憤憤不平:法國人家房子塌了,關我們中國人什麼事?
但是在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面前,全人類都是共同體。
本屬於全人類的遺產,值得全人類守護。
來源: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