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看變速器檔位越多的車就會從心裡說:這車比我的車牛掰!現在的車子,變速箱檔位是越來越多,就拿自動變速箱為例吧,早些年都是流行的5速、6速,大家覺得也都夠用了。後來,出來了7速,如今竟然設計出了10速……變速器的檔位增加到底對車輛有什麼改變呢?是不是檔位越多就越好?
你對變速箱了解多少?
首先簡單說說自動變速器是怎麼工作的吧。自動變速箱其實就是由很多組齒輪組構成。每一組分為太陽輪、行星輪、行星架三個可動部件和變速箱殼體這個不可動部件。每個可動部件都有一組離合器和制動器,當電腦判斷要換擋了,就根據換擋程序,去相應地向每一組特定的離合器或者制動器加壓,讓3個可動部件的某一個或者幾個停轉,幾組齒輪組相互配合,動力就是這麼實現變速的。
檔位多有哪些好處?
1、擋位數量對駕乘舒適性的影響
如果齒輪副的數量較多,或者說擋位數較多,那麼在總傳動比不變的情況下,就可以有條件地將每個齒輪副的傳動比設定得更加接近,這樣在換擋前和換擋後的傳動狀況「變化」較小,不僅可以更加及時地換擋,而且還可以使換擋更加順暢,換擋衝擊感較小,駕乘舒適性增強。
2、擋位數量對油耗的影響
由於有更多更合理的擋位適應行駛條件,可以使汽車的行駛狀態更加「平順」、「和諧」。同樣的速度,擋位越高,發動機轉速越低,相對就越省油,還能減少機械磨損。
3、擋位數量對動力的影響
首先,如果擋位數越多,便可以使它的1擋擁有較大的傳動比,這樣可以使1擋起步時輸出較高的轉矩;其次,如果它的擋位數越多,那麼,在加速時它的換擋反應就會更及時和迅速,可以使汽車的動力發揮到較佳狀態。
檔位越多就越好嗎?
奔馳做過實驗表明,檔數到達9擋以上後,就會成為發動機的累贅。最直接的實例是Jeep自由光,它是全球第一臺搭載橫置9AT變速箱的車,廠家曾把它的9AT吹得天化亂墜,最後用戶們發現這玩意跟期待中的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就跟擺設一樣毫無用處,但卻因為它花了大價錢。然而消費者也一直存在著很多誤區:
誤區一:擋位越多,換擋越平順
換擋的平順受很多因素影響,但擋位的多少起不了決定性作用。擋位多只能說明齒比落差比較小,發動機轉速差比較小,但不直接說明換擋平順。
誤區二:擋位越多,提速越快?
一些搭載同一發動機的車型在升級更多擋位的變速箱後,加速都有提升,比如凱迪拉克ATS-L從6AT升級到8AT後,百公裡加速時間從7.1秒縮短到6.2秒。但是,「擋位越多,提速越快」是構不成因果邏輯的。汽車的加速性能由變速箱能承受的起步轉速、變速箱的換擋速度、以及前幾個擋位的齒比共同決定的,這些都跟車企的標定密切相關,跟擋位的數量沒有太多關係。
如果大家有拆過6速的自動變速箱,看看裡面的結構,那種複雜程度相信讓您眼花繚亂的。無數的離合器片,制動片,一大堆「錯綜複雜」的齒輪。6速的尚且如此,想想看9速10速的,會複雜成啥樣子?因此首先的問題就是成本,其實也正是因為成本過高,才導致現在沒多少廠家願意去研發這種超多檔位的變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