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一第一彈,請繼續期待漢化中的更多林靜一。
閱讀順序:從右向左←
編註:為了保留原作的童謠感,採用了意譯,直譯見臆想圖志的評介。
被吃掉的紅色果實
評介:臆想圖志(志怪學修煉家、附會派考據學者、杜撰文本研究者)
漫畫的原標題叫做「赤い鳥 小鳥」,是日本一首家喻戶曉的童謠,誕生於20世紀初期的大正年代,當時一批有志於童謠創作的音樂人提倡為兒童寫出優質童謠,推行了童謠改革運動,這個運動的標誌就是這首「赤い鳥 小鳥」,運動也被稱為「赤い鳥運動」。完整的第一選段應為「赤い鳥、小鳥,なぜなぜ赤い?赤い実を食べた。」
回歸到漫畫文本上,它顯現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經過反色處理的性與暴力和後一部分沉默的不安,作品中並不是滿篇的政治隱喻符號,但是可以發覺作者有著向這方面引申的意圖,前一部分經過反色處理的畫面中出現的旭日圖案,男性對女性的施虐,在經過反色處理後視覺更加隱晦,並且生成欲蓋彌彰的效果。後一部分回到作者常見的街道、植物,人物不再是剪影、或者符號,作為線索,人物被作者賦予了語言,語言牽引出隱憂,大風將至。至此不難看出作者所傳達出的政治批判,經過反色處理的前一部分是日本戰爭狂熱中性與暴力的直觀呈現,後部分是對此的詰問,值得注意的是,人物登場所提的鳥籠,作者一直沒有將鳥籠中鳥畫出,而是擬聲詞表示鳥的存在。經過風的幹擾,鳥被釋放,在此,作者仍然不給出鳥的描畫,而是通過兩格分鏡來表示,通過擬聲詞,聲音從鳥籠畫格傳遞到花的畫格,完成了鳥的自由,鳥的姿態在外部環境的線條變形,類似於飛機,伴隨著懸空的電線和人物的側顏,發出「kong」的巨響,形態也變得類似於蘑菇雲,但又模稜兩可。最後的畫格中,作者通過鳥嘴發出詰問:「紅色的鳥,小鳥,為什麼,為什麼,紅色……」這裡的文字出自童謠「赤い鳥 小鳥」的選段,在作者製造的幽暗中格外醒目。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這部作品依然有未被言盡之處,但是大體可以看做是對昭和戰中和戰後的一次追述,其中表現出了來自作者的強烈個人意見,作品既是以集團行為和逃離鳥籠做出比對,又是在生成流變。
作品中充滿了詰問,而詰問迫使讀者反映,不論是被動的同感體驗,還是主動的思考,詰問提出的可能性是一種探索的狀態,使作者的心理得以開放,同時也使得讀者來參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