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區的合沙村,一大片甘蔗地後,藏著一處「寶藏」。如果趕上天氣晴好,從遠處望去,經常能看到一大片晾曬的棕紅色綢緞。
這些呈現棕紅色的綢緞被當地人稱為「軟黃金」,因其延續500年的工藝價值連城,製作而成的香雲紗高端服飾也被市場熱炒至1000-6000元不等。
自2008年香雲紗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原本「瀕臨滅絕」的手藝重回聚光燈下,在政府的搶救、傳統技藝人的傳承發展下,香雲紗工藝甚至「熱度」持久不衰,展現出巨大的產業價值。據統計,香雲紗全國最大產地順德年產量600萬米,按照200元/米的市面價格,僅順德本地的年產值就高達12億元。
從「阿婆衫」到國際小姐「禮服」
經桑蠶絲織而成的香雲紗,需要用薯莨配合珠三角河泥中的礦物質化學染色而成,呈現黑色、棕色光感。上世紀中期深受宋美齡、張愛玲等上海名媛喜愛。
然而,在國外的人造化纖布料、機械化量產衝擊下,香雲紗迅速被市場冷落,一度退出歷史舞臺。香雲紗的設計也因此出現「斷層」,因其以黑棕色為主、款式單一,常常被譽為「阿婆衫」。
佛山設計師、秀工莨作創始人蔡敏,祖輩從事香雲紗經營,自小便對香雲紗工藝耳濡目染。「如此好的傳統工藝,如果一直被『阿婆衫』的固有印象阻礙,非常可惜。」蔡敏一直希望找個機會復興香雲紗,將其與時尚元素結合起來,推向更高更大的舞臺。
機會出現在2006年,彼時第一屆珠江小姐大賽邀請蔡敏作為晚禮服設計師,她第一次提出將香雲紗穿在選美小姐身上。
「當時,從導演到同行,所有人都反對,他們不敢想像,二十歲的選美小姐穿上『阿婆衫』是個什麼樣子。」蔡敏頂著巨大的壓力,將香雲紗這塊傳統面臨,第一次與時尚元素結合起來。
圖為:2006年珠江小姐身著香雲紗服裝 設計師蔡敏供圖
結果,香雲紗成為第一屆珠江小姐大賽上最具特色的晚禮服,徵服了全場觀眾,「一炮而紅」。蔡敏也成為最早將香雲紗推向國際高端的設計師之一。
如今,在佛山順德清暉園旁的「香雲紗一條街」上,在香雲紗實體店能可以看到不少前來光顧的20歲年輕人,定位高端的香雲紗服飾價格被賣到了6000元左右。
香雲紗服飾獨立品牌「莨拾捌」的設計總監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香雲紗染整工藝要保留傳統原味,難以有新的突破,但設計可以使香雲紗出現新的面貌。裁剪、設計,使衣服的線條更加貼合人體的黃金比例,就比如袖口寬窄、腰圍的粗細,在設計上的小小改變,便讓「阿婆衫」變身為現代時尚服飾,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開始青睞香雲紗。
走俏的香雲紗,迅速在各地風靡,也造就了巨大的產業規模。
全國最大產地在順德,年產量約為600萬米,按照200元/米的市面價格計算,僅順德本地的年產值就高達12億元。據啟信寶統計,廣東的吳川、雲浮、韶關等地也出現了大量曬莨廠製作香雲紗。
從產業分布來看,目前香雲紗設計、銷售端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和杭州,而生產端主要在佛山。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單看生產和銷售兩端的利潤比例,最高達到1:40。因此,作為香雲紗主產地的佛山,正抓緊向設計和銷售兩端的發展。
香雲紗產業發展之辯
9月份的廣州南沙區欖核鎮,偶有陣雨天氣,晴好後陽光猛烈,正是曬晾香雲紗的好天氣。
這裡集聚著不少來自順德的曬莨廠老闆。曬莨廠是香雲紗染整加工的基地,香雲紗「非遺」技藝需歷經14種工藝、36道工序,同時需靠近有著豐富河泥的珠江。
香雲紗的晾曬需要在寬闊的草地上進行,所以曬莨廠十分依賴土地,但珠三角城市土地緊俏,在經濟利益驅使下,不少老闆開始向土地空間更大、價格更便宜的地區延伸。
廣東省是製造業大省,近年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不少企業「用地難、用地貴」。廣東《關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出「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紅線和產業保護區塊」,其中佛山劃定工業用地面積約為350平方公裡,佔比23%。這意味著,土地緊缺成為限制香雲紗產業發展的最核心因素。
「越來越多的順德曬莨廠老闆到各地擴展業務。」周曉剛說道,因地價便宜,南沙的欖核鎮吸引不少香雲紗曬莨廠來此設廠,順德老闆周曉剛就是其中一位,其在珠三角獨特的「桑基魚塘」地裡開了一家曬莨廠,佔地80畝。
除了土地緊缺外,曬莨廠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定位尷尬」。一位對香雲紗行業熟悉的律師表示,「香雲紗應該歸屬於哪一產業,這是長期以來一直被困擾的問題。」
一方面,曬莨廠是草地用地、薯莨的加工無工業化手段,屬於第一產業;但另一方面,曬莨廠是傳統手工作坊,屬於第二產業,而同時「非遺」的屬性又使香雲紗定位第三產業。因為「香雲紗」的特殊行業屬性,使得曬莨廠目前在用地問題上存在爭議,多次被國家環保督查處罰。
打造植物染色紡織品交易所
因香雲紗的產業市值潛力巨大,被稱為「香雲故裡」順德倫教將發展香雲紗產業的目光放得更遠。
「我們在構想,未來建立一個以香雲紗為代表的植物染色紡織品交易市場。」香雲紗協會秘書長陳曉亮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自201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批予「倫教香雲紗」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順德倫教就開始從生產、設計、銷售三方面打造一個香雲紗生態產業圈,希望借香雲紗故裡的產地優勢,將產業鏈延伸到金融資本層面。
按照陳曉亮的說法,順德倫教將借鑑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的模式,打造以香雲紗、蠟染、草木灰為代表的等植物染色紡織品交易所。「2016年,依靠郵票、錢幣、藝術品等交易,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交易額就高達3500億元。香雲紗如果借用這種交易模式,其交易規模應該不會低於南方文交所當年的交易額。」
建立交易所只是倫教「香雲紗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構想之一,除此之外,倫教也在不斷加強保護河泥。
在香雲紗的染整環節當中,「過泥」是指工人將攪拌成糊狀的珠三角河泥,均勻塗抹在紗綢上。珠江水中無數細分支流形成的河湧交錯成網,河床下細潤無沙之泥,這是香雲紗染整的關鍵。這種富含硫化鐵的天然媒染劑,近年因為過度開採、河流汙染,規模在萎縮。
「我們在以『堵和疏』相結合的方式保護河泥。一方面,建立一個公共平臺管理開採,防止過度開採導致浪費,另一方面加大對偷運河泥、違法開採的打擊力度。」陳曉亮表示,對河泥的保護是順德倫教的重點關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