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黑死病,專殺這三種人,這是魔鬼的肆虐,更是上帝的恩賜

2020-11-30 歷史知事Pro

14世紀黑死病,專殺這三種人,這是魔鬼的肆虐,更是上帝的恩賜

14世紀,中華大地正在進行著一場"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元末農民大起義,而在歐洲,也不太平。中世紀社會的黑暗,終於被一場可怕的瘟疫撕開一道縫隙,上帝重新降臨人間,歐洲從此走上康莊大道。

仔細分析14世紀的歐洲黑死病,你會發現,這個瘟疫非常巧妙地殺死了三種人,改變了歐洲社會結構,最終成了歐洲中世紀結束、大航海時代開始的先聲。

必須看到,歐洲黑死病是非常可怕的傳染病。黑死病,指的是性淋巴腺鼠疫。主要集中從147年第一次爆發,後來又多次引起,一直延續了40多年。

在14世紀的歐洲,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死亡率超過了50%。據記載羅倫薩在1348 年的災難中死去了4 萬人,威尼斯和倫敦也各達到10 萬人, 東諾曼第的人口在 1347 ~1357 年的 10 年間減少了 30 %,到 1380 年又遞減了30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奪去了2400萬歐洲人的生命,把歐洲人均壽命從30歲降低到了20歲。

不過,仔細觀察當時的社會狀況,發現黑死病因為傳染上的特殊特點,專門收割三種人的性命,從而促使歐洲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三種人分別是:虔誠的基督徒、勤勞的農奴、脫離群眾的學院派。

黑死病蔓延過程中,似乎有這樣一個規律,對基督教信仰越虔誠,就越容易死去。在歐洲中世紀,督教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固有的生活方式。這一點,在長期的安定生活中,似乎理所應當,直到黑死病的出現。當黑死病出現時,人們期望通過虔誠的禱告,不斷的善行來擺脫厄運,然而,令他們無法目睹的事實卻是,妻兒、兄弟、姐妹、朋友的接連去世。最終,人們用生命的代價認識到"上帝不是萬能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在災難中開始萌芽。

黑死病擊垮的,不只是對基督教的虔誠信仰,還擊垮了所有神職人員心中的最後一份良知。在死亡的恐懼之下,神職人員把來到教堂避難的群眾全部驅逐,甚至還把同門教師驅逐在外。這個過程中,傳教士從人類的救贖者、上帝的代表,變成了人間的偽善者,冷冰冰的土財主。

結果是,人們再也不相信上帝,開始萌發了平等和自由的思想。而神職人員,開始把自己的冷漠自私理論化,變成個人主義和理性主義的信條,基督教教會,開始成了科研人員的資助者,歐洲的科學技術在神學孕育下開始走向光明。

黑死病的肆虐下,整個歐洲爆發了空前絕後的大暴亂。其中最嚴重的是是1381年農民大起義,雖然這場起義最終宣告失敗,可是貴族階層看到了農民的力量,開始上漲了部分工資,土地租金得以下降。貴族階層主要收入來自於農業。農民人口的減少,讓貴族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農民工資,收取更低的土地租金,收入大大降低。

與此同時,城市新階層開始利用雄厚的資本,大量插足城市建設和管理。很多大商人、金融家開始擔任城市管理的重要職務,甚至成為政府的決策人。某種程度上說,黑死病實際上終結了西歐地區的農奴制度,拉開了歐洲政治變革的序幕。

黑死病不光改變歐洲的信仰,摧毀歐洲的農奴制度,還促使了歐洲社會進一步分化,近代民族國家開始形成。

黑死病之前,拉丁語是整個歐洲的通用語言,學校教育也以只適用拉丁文,不用拉丁文寫成的政府文告沒有公信力,不用拉丁文寫成的學術論文不被承認。可是,拉丁文對於歐洲各地的方言持有者簡直就是災難,在拉丁文面前,大家都是文盲!

黑死病改變了這一切,牛津大學的學生人數從3萬人銳減到6000人,劍橋大學40名教授死了16位,歐洲大陸30所大學關閉了5所。為了彌補拉丁語教師的不足,教會不得不讓文盲或半文盲的傳教士充當教師。而傳教士,發現自己無法勝任時,開始找當地持有方言的教師輔助教學。

隨著拉丁文人才大量減少,歐洲各地逐漸採用當地語言作為官方語言。1385年,英格蘭所有文法學校的學生開始學習英語,拉丁文寫作,逐漸成為小眾文學。隨著語言的各自獨立,歐洲各國君主逐漸開始加強中央集權,排除教會干擾。

因為大量採用方言進行教學和寫作,歐洲各國的識字率大大提高。歐洲的平民文學和市井文學大量出現。在防範黑死病期間,從城市到農村逐漸形成了詳細的檔案記錄傳統。人們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為科學技術的振興,提供了群眾基礎。

這就是14世紀的歐洲黑死病,事實上,黑死病從未繞過歐洲,接下來的15世紀、16世紀、17世紀,黑死病又多次肆虐。毫不過分的說,中國明朝興衰的300年,就是黑死病肆虐歐洲的300年。

可是,就是這300年的黑死病,催生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地理大發現、科技大振興。

黑死病,對於那時候的歐洲,是一場可怕的災難,但同時也是一場新生的開始,是魔鬼的肆虐,也是上帝的恩賜。

相關焦點

  • 黑死病:14世紀那一場席捲歐洲的恐怖浩劫
    西方歷史上曾發生多次鼠疫,如公元542年的查士丁尼鼠疫、14世紀中葉的歐洲「黑死病」、17世紀下半葉的英國鼠疫等,其中最嚴重、破壞最大的鼠疫當屬14世紀中葉席捲歐洲的「黑死病」。14世紀中葉,一場災難性的淋巴腺鼠疫席捲歐洲,使歐洲遭受到空前絕後的殘酷蹂躪。從1347年到1353年6年間,淋巴腺鼠疫導致2500多萬歐洲人喪生,佔當時歐洲人口的近1/3,歐洲變成了人間地獄。基督教徒在絕望中慨嘆:世界末日來了。這場瘟疫就是永遠刻在歐洲人心目中的黑死病。
  • 黑死病肆虐中世紀的歐洲,當時的人們想到了哪些方法對付它?
    但在幾個世紀之前,鼠疫曾經肆虐歐洲。在當時,鼠疫還有一個令人談之色變的名字—黑死病。 鼠疫原產與中亞地區,鼠疫病菌的自然攜帶者是當地的土撥鼠。在十四世紀四十年代,鼠疫開始傳到歐洲,並在歐洲肆虐。 鼠疫「登陸」歐洲的第一站是義大利,隨後很快擴散到法國、西班牙、英國,隨後到達最東邊的俄羅斯。
  • 14世紀中期的「黑死病」:一支促進歐洲歷史發展的「催化劑」
    前言:公元14世紀中期,一場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瘟疫「黑死病」在悄無聲息之間肆意席捲了整個歐洲。關於這場瘟疫,有不少學者至今仍認為它給當時人類所帶來的危害程度甚至不亞於一次大規模的現代核戰爭。在本篇文章當中,筆者就以這場爆發於14世紀中期的瘟疫作為出發點,結合當時歐洲地區的民族宗教形式以及相關史料的記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來對這場瘟疫對歐洲歷史所帶來的推動作用(分三大部分)做一番詳實的探究。
  • 14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緣何成為「文藝復興」的導火線?
    中世紀從西羅馬滅亡為開端,到14世紀文藝復興開始為終結,前後延續將近1000年。此時,西方處在封建社會時期。近代以14世紀為起點,是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作為開始的標誌,從此後,西方告別封建社會,步入資本主義社會。
  • 可怕的無知:發生在14世紀30年代,奪走200多萬歐洲人生命的黑死病
    在14世紀30年代的歐洲,就曾經因為爆發了一場始料未及的黑死病,導致200多萬人的死亡的大災難。在那個科技不發達,醫療手段極其落後的時代。可想而知,歐洲人對這種從未見過可怕的瘟疫是多麼的恐懼與無奈。黑死病的大爆發,造成了歐洲人口大量死亡,土地荒蕪,經濟凋敝的嚴重後果。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歐洲人,喪生於黑死病的魔爪之下。
  • 曾經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後來為什麼式微了?
    黑死病主要是腺鼠疫,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災難之一。從14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早期,黑死病都是肆虐歐洲的傳染病主角。據歷史學家赫克估計,歐洲全部人口的大約四分之一,即至少兩千五百萬人死於黑死病。此外,黑死病還造成了道德、宗教以及政治方面的瓦解。
  • 上帝之城:讓上帝都嘆息,魔鬼也轉身是因為這座城,還是那些少年
    而看了這部《上帝之城》,則讓我記住深深了這個讓上帝都嘆息,讓魔鬼也轉身的遺忘之城:裡約熱內盧。其實對裡約熱內盧,最有印象的記憶是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當時感覺裡約熱內盧很美人們也美麗熱情,而且還有一個救世基督像,它張開雙臂,深情地俯瞰山下裡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感覺很祥和啊。
  • 14世紀黑死病橫掃歐洲,卻促使英語成為一種官方語言
    14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世 界,給歐洲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痕和記憶。人類與病毒的搏鬥,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這樣的歷史事件總在重複上演,給無數的家庭帶來了無法治癒的傷痛,改變本來已經被人們認定的發展軌跡。而歐洲的這場黑死病,不僅使得一場持續百年的戰爭停戰10年,甚至還為英語成為世界語言提供了契機。
  • 肆虐歐洲的黑死病是如何消失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文/肆虐歐洲的黑死病是如何消失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老鼠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生活中隨處可見。流傳過一句話: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 黑死病肆虐下的「生之嚮往」
    誰也不曾想到,6年之後,這裡變成了最壞的時代——一場饑荒讓佛羅倫斯四千人死亡。而這僅僅是「死神來了」的序幕——1348年春 ,黑死病暴發了。黑死病奪去佛羅倫斯4/5人口  「無論是醫學知識還是藥物力量,在治療瘟疫方面都毫無作用,染病之人幾乎無人生還。病人一般都在症狀初現的三天內死去,沒有發熱或其他情況出現。
  • 一場殺死2500萬歐洲人的瘟疫——黑死病,比今天新冠病毒可怕得多
    就目前的情況看,新冠病毒疫情在歐洲還不算可怕,由於現代醫學和衛生很先進和科學,還有我們中國的幫助,也許歐洲很快就能消除這場瘟疫了,歐洲人成功躲過一劫。但是在歐洲歷史上的一場瘟疫,比今天的新冠病毒可怕得多,直接殺死了2500萬歐洲人,佔當時全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幾乎讓歐洲人感到世界末日到來,這場可怕的瘟疫就是黑死病。
  • 歷史上三次肆虐歐洲的黑死病,超越二戰,究竟禍害了多少人命?
    歷史上造成歐洲差點團滅的疾病中就包含有大名鼎鼎的黑死病,真正的歷史事實就是黑死病按幾百年一個周期,總共爆發過三次。這三次黑死病給歐洲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這場加起來總共造成接近1.3億人口死亡,幾乎造成歐洲人口團滅的災難究竟是怎麼發生的?之前的文章總是在寫中國歷史,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回到幾百年前的歐洲,去盤點一下這幾次幾近造成歐洲團滅,讓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
  • 數千萬人死亡,教會自身難保,黑死病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的歷史走向
    七個世紀前的歐洲,一場大瘟疫肆虐在人類誕生直至不斷繁衍生息的歷史長河中,疾病和死亡無疑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遭遇的經歷,而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過程當中,早期社會由於社會生產力的局限,使得人們對於疾病的認識始終處於一個非常有限的地步。
  • 中世紀黑死病,人間煉獄數千萬人死亡,這個小村莊卻永留青史
    《出埃及記》之中記載了埃及曾經出現過的十大瘟疫;雅典鼠疫不僅帶走了雅典城邦三分之一的人口,還帶走了政治家伯裡克利的性命;2世紀羅馬帝國的瘟疫,連當時的國王馬可都沒有倖免……然而,沒有一場瘟疫的慘狀,比得上14世紀在歐洲肆虐的黑死病。根據不完全統計,1348年—1350年僅僅三年之內,歐洲就有3千萬人死於黑死病。
  • 公元14世紀,一場瘟疫讓歐洲減少2500萬人,之後產生了哪些影響?
    導語:在公元十四世紀,一場可怕的瘟疫席捲了歐洲和亞洲,這種瘟疫被稱為「黑死病」。之所以將其稱為"黑死病",最普遍的原因是,它在病人身上留下了紫色或黑色斑點,這場瘟疫深刻地影響了歐洲……一、什麼是黑死病中世紀黑死病流行是由鼠疫引起的,鼠疫的症狀非常簡單,即感染上瘟疫的人具有非常高的發燒,噁心嘔吐還可能會有黑色腫大的淋巴結。
  • 中世紀歐洲黑死病中的聖戰士——鳥嘴醫生
    這種情況持續到14世紀的時候終於發生質變,在對抗蒙古大軍一線的歐洲士兵開始有部分人員出現發熱、頭疼、淋巴腫大,繼而全身發黑的症狀。更要命的是該病症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在人群當中蔓延,等到人們意識到瘟疫已經到來之時,已然錯過了最佳防治期,於是困擾歐洲四百年之久的「黑死病」就此爆發。
  • 14世紀席捲亞歐大陸的黑死病,對英國社會經濟轉型的影響
    這場瘟疫也成為了英格蘭歷史的轉折點,結束了中世紀的黑暗時代,迎來了新世界的曙光。黑死病的原因關於黑死病的傳播來源眾說紛紜,但是最主要的說法是這種疾病最早是來源於東方。在《中世紀大瘟疫》一書中記載了瘟疫在東方國家的情況「在疫情嚴重的時候,開羅每天有一萬到一萬五千人死亡……據說中國有一千三百萬人死亡……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亞美尼亞等地死屍遍地」。
  • 瘟疫成為文藝復興催化劑,黑死病席捲歐洲後,人們的思想開始轉變
    天主教會權威地位動搖發生在公元14世紀中期的黑死病,在爆發之初迅速席捲了整個西歐大陸,但是這場疾病災難的爆發,卻頗具戲劇性。公元1346年,早在中國北方草原地帶崛起的蒙古人,開啟了他們轟轟烈烈的徵服運動。蒙古騎兵在廣闊的亞歐大陸上踏平一切,一切軍事力量的抵抗在蒙古騎士面前都不堪一擊,就這樣蒙古大軍徑直達到了歐洲多瑙河附近。
  • ...新冠病毒感染是「上帝的恩賜」,因為這讓他了解了治療這種疾病...
    【川普稱感染新冠是「上帝恩賜」 再生元的抗體藥物能「治癒」新冠】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的新冠病毒感染是「上帝的恩賜」,因為這讓他了解了治療這種疾病的潛在藥物。這是川普從沃爾特·裡德國家軍事醫療中心出院後首次露面,白宮工作人員於周三(10月7日)下午在玫瑰園錄製了這段視頻。
  • 17世紀歐洲黑死病爆發,這個英國小村莊的壯舉對後世影響深遠
    (1665年的倫敦已經是世界聞名的大城市之一了)02 肆虐的黑死病1665年秋天,鼠疫疫情依然在倫敦城中肆虐,和倫敦城相鄰的牛津郡、肯特郡等地區也不斷爆發出新的感染病例,一時間人人自危,但所幸由於交通的不便利,英格蘭中部的德比郡和林肯郡等地依然籠罩在一片寧靜和祥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