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造福世界的天才化學家舉起屠刀

2020-08-09 夏日冰紅茶

多年以後,愛因斯坦會想起和好友哈伯一起談論科學家國籍的那個下午。

弗裡茨·哈伯是活躍於20世紀初的德國猶太裔化學家,但這遠遠稱不上是對他的定義。他榮膺諾貝爾獎,卻聲名狼藉;他的發明養活無數人,卻也血債纍纍;他是一名狂熱的愛國者,最終卻黯然離開故土,客死他鄉。愛因斯坦說,哈伯的一生正是德國猶太人的悲劇。

哈伯(左)與愛因斯坦在柏林


故事還要從1903年的一個化學實驗說起。在這一年,哈伯將氮氣和氫氣混合,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得到了氨氣,也就是如今著名的合成氨反應。儘管此次反應的產率很低,條件也不成熟,卻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氮氣為原料生產出了含氮的化合物。

這個反應,讓哈伯榮獲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也開啟了他的悲劇。

其實早在哈伯合成氨氣前數十年,就已經有很多人在嘗試人工獲取氮元素了。氮是構成生物蛋白質與核酸的關鍵元素,但自然界卻給生物圈開了個大玩笑——空氣中氮氣的比例高達78%,可是氮氣性質極其穩定,難以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便於吸收的物質,絕大多數生物就如同遭遇海難而漂在太平洋上船員一般,望著無窮無盡的水,卻只能忍受口乾舌燥。

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

在哈伯找到合成氨的秘籍以前,整個生物圈的氮元素幾乎全都依靠豆科植物的恩賜,因為只有附著在它們根部的根瘤菌有這個能耐將頑強的氮氣分子一撕兩半,再經過生物間的「交易」以及各類生化反應,轉化為自身所需要的物質。至於那些連豆科植物都不長的貧瘠之地,恐怕只能依靠閃電時打出的那一點氮氧化物了。

人工合成氨技術改變了這樣的尷尬境地,植物可以在化肥的滋補之下,貪婪地吸收這些不再金貴的氮元素,糧食產量迅速提高。1914年,全世界的人口僅有20億,但到了上世紀末時,世界人口已經突破了60億,並且如今還在持續增長,這背後,氮肥等化學肥料功不可沒。

那時,哈伯可謂是一個完美的天使,就和他一手創造的合成氨技術一樣。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卻帶著他和他的作品一起滑向了深淵。

合成氨技術的發展除了讓化肥變成了可能,也讓炸藥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從古代的黑火藥(硫磺+硝石+木炭),到近現代的硝化甘油、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TNT(2,4,6-三硝基甲苯),氮元素一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成員。自然界硝石儲量有限,德國更是受到資源封鎖,並沒有多少人相信德國的炸藥足夠維持大規模戰爭。然而就在一戰前夕,德國已經有能力每天生產上百噸的氨氣,並源源不斷地轉化為軍用彈藥。本該讓更多人生存的技術,搖身一變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同他的傑作一樣,哈伯本人也展現了魔鬼的一面。

哈伯(舉手者)指導德軍士兵使用氯氣彈


哈伯堅信科學家在戰時應該為祖國去戰鬥。他不僅監督了合成氨的生產,更親自奔赴前線,亮出了化學家手中最為惡毒的「兵刃」——化學武器。他用氯氣襲擊了對面戰壕裡的敵人,由此開啟了一戰的生化武器大戰,無數士兵遭受殘害,很多人落下了終生殘疾,生不如死。哈伯也因此背上了一個並不光彩的名號:化學戰之父。

一戰期間,毒氣致盲的英軍士兵


哈伯的妻子克拉拉也是一位化學家,在勸說他無果之後,飲彈自盡,而哈伯在第二天就再赴前線為祖國而戰。德國戰敗後,哈伯又數年如一日研究從海洋中提取黃金的技術,希望幫助德國償付巨額的戰爭賠款。

那時的哈伯或許不會想到,他所鍾愛的祖國,在十幾年後卻拋棄了他。1933年納粹在德國上臺,猶太科學家幾乎被盡數驅逐。哈伯憑藉過往的功績得到「豁免」,並盡力幫助被驅逐的同事找到安身之所。也許是出於對同胞的共情、對納粹暴行的憎恨,也許是預感到在更加險惡的未來無法獨善其身,哈伯最終遞上辭呈,離開了曾經深愛的祖國。經歷了背叛與流離失所之後,絕望的哈伯因心臟病發作在瑞士逝世。哈伯的長子遵照遺命,將父母合葬在瑞士巴塞爾的一處公墓。

弗裡茨·哈伯(1868-1934)、克拉拉·哈伯(1870-1915)


愛因斯坦是哈伯最親密的朋友之一,就連愛因斯坦第一次離婚前,妻子米列娃都會找哈伯商議。同是德國的猶太人,同是名震世界乃至改變世界的大科學家,兩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政治理想。愛因斯坦秉承和平主義,厭惡別人稱他為「原子彈之父」,而哈伯卻是一名極端的愛國主義者。也許在哈伯離世之時,愛因斯坦的心情是最唏噓的。正如他所說:「哈伯的一生就是德國猶太人的悲劇——那種單戀的悲劇。」

相關焦點

  • 瑞士化學家「第二天才」霍夫曼逝世 曾發明迷幻藥
    核心提示:著名化學家艾伯特·霍夫曼因心臟病發作於29日晚死於瑞士巴塞爾附近的家中,終年102歲。英國去年出爐的一份「天才排行榜」將發明了迷幻藥物的瑞士化學家艾伯特·霍夫曼列在了第二位。艾伯特·霍夫曼(資料圖)新民網4月30日報導 據美聯社報導,著名化學家艾伯特·霍夫曼因心臟病發作於29日晚死於瑞士巴塞爾附近的家中,終年102歲。
  • 盤點世界上成就最高的十位化學家(圖文)
    在化學發展史上,無數化學先輩們為化學的發展獻身,其中湧現了很多傑出的化學家,這裡,我們盤點了十位影響人類進步的化學家,看看你都認識嗎?波義耳近代科學的奠基者波義耳(1627年1月25-1691年12月30),英國化學家。
  • 橫跨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天才化學家晚年又為何淪為被嘲弄的科學家
    1917年,鮑林考入俄勒岡州農學院化學工程系,一度因家境困難輟學,1922年順利獲得學士學位後他又考入加州理工學院跟隨當時著名的化學家諾伊斯(Noyes)從事晶體X射線衍射研究,並成功完成了輝鉬礦(MoS2)晶體的全測定工作。
  • 人類智商超高的天才,特斯拉和愛因斯坦只有160,她卻高達185!
    人類之所以能夠發展到如今的地步、能夠享受這麼多科技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各位高智商天才的發明創造,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位智商超高的天才。第一位,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是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是電力商業化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現在最常使用的交流電系統就是特斯拉主持設計的,如果沒有特斯拉,就沒有現在的電氣時代。
  • 門傑列夫的硬核人生:走過坎坷 不棄努力,終成為轟動世界的天才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下這位俄羅斯民族的驕傲,舉世聞名的大化學家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他發現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發現成了一項劃時代的成就,有人說「天才的發現,實現在夢中」。其實門捷列夫一直盯著目標,不斷努力、不斷研究,夢中的景象只不過是他十五年努力的結果。
  • 天才的作用是什麼?
    什麼是天才?天才是什麼意思?天才,是指人擁有一定的天賦,在某一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例如:愛因斯坦在理論物理上是天才,牛頓在經典物理上是天才。智商是評判天才的重要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天才的作用不可忽視,人類應該好好利用天才,而不是把天才利用到錯誤的位置中,應該用於造福人類的福祉工作當中。哪一種人能引導人類社會,乃至社會進步呢?
  • 世界公認的5大天才,霍金墊底,愛因斯坦第二,第一幾乎被遺忘
    人類文明上有很多劃世紀的偉人,這些偉人對世界的貢獻非常大。天才指在某一或某些領域展現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但在科學上對於天才沒有準確的定義。人們時常以智商指數來衡量天才的標準,但這絕對是不規範也是得不到世界公認的;不過,在世界近幾百年時間內被公認為天才的卻寥寥無幾;被譽為第一天才的人幾乎被遺忘。史蒂芬·霍金
  • 尼古拉特斯拉,最接近神的男人,造福人類,放棄當世界首富的機會
    他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他曾拒絕過11次諾貝爾獎,只要他願意,他完全可以成為世界首富,也可以把地球劈成兩半。尼古拉·特斯拉是被科學家公認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被人們稱為「最接近神的男人」,最為一名天才發明家,他的發明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交流電的發明人,單靠一年的專利費,他就可以成為世界首富,但他卻把交流電專利撕毀,將自己半生研究成就免費供給世界使用。
  • 偉大的跨界天才,傑出的化學家,著名的音樂家
    化學家、醫生和音樂家的天才是亞歷山大·波爾費裡葉維姬鮑羅廷(至)。鮑羅丁出生在彼得堡。62歲時,他的父親,公爵格迪Nov,是喬治亞的貴族,而他的母親是一個25歲的已婚婦女。為了掩人耳目,父親在農奴家裡註冊了私生子,名為亞歷山大·鮑羅丁(AlexanderBorodin)的私生子。
  • 又一「精日」被抓 稱南京「屠刀之下無冤魂」(圖)
    莫挑戰法律底線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布「屠刀之下無冤魂」「釣魚島是日本的」「南京大屠殺是憑空捏造的」等一系列不當言論,經網友舉報,日前,江西宜春警方將其抓捕。12月10日宜春網民周某航,分別以暱稱「南屠30萬」和「屠刀之下無冤魂73316」在微博發表精日言論,挑戰法律底線。
  • 中國航天 造福世界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堅定不移致力於和平發展,堅持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太空,反對太空武器化和太空軍備競賽。中國的航天事業,完全用於和平目的,旨在提高人類對宇宙的科學認知,擴展和延伸人類活動空間,推動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中國所有太空活動都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承諾,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 中國「天才少年」攻克百年難題,榮登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驕傲!
    中國「天才少年」攻克百年難題,榮登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驕傲!中國「天才少年」攻克百年難題,榮登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驕傲!我們國內的科學技術,很多時候在國外看來就像過家家一樣的存在,也是因為我們的科技水平限制。作為一個科學家,需要的就是最新的技術支撐,同時也需要最先進的設備,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多中國的科學家選擇去美國進行深造,說到底,這還是因為國內的環境不夠優秀,所以很多國內的科學家最終也變成了華人科學家。
  • 2名華裔獲麥克阿瑟天才獎
  • 盤點世界上成就最高的十位化學家
    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發現元素周期律的是紐蘭茲,門捷列夫是後來經過總結,改進得出現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的字竟是化學家造的,這些初中知識你還記得多少?
    說起來,這件事還真的怪不上語文老師,當然也就更不怪同學們了,因為這些元素的漢字是很多化學家"原創"的。在這個"龐麥郎都在找華晨宇維權《我的滑板鞋》的時代",原創精神顯得多麼的重要,此時我們真是不得不給眾位化學家們亮出了掌聲。
  • 反正不是化學家
    >(1833-1896)的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創立的,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授予世界各國在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以及經濟科學、地球環境等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學者。之所以能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必然是取得了某項重大的成果,解決了世界面臨的某個重大難題的成果,而這就需要在理論上有突破,技術上有創新。清華姚期智院士曾在2008年北京諾獎論壇上說:「當不同學科、不同理論相互交叉相互結合的時候,同時一種新技術達到可用、達到成熟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理論上的突破和技術上的創新」。
  • 華裔科學家立大功,美國又一領域有重大突破,或造福全世界人類
    美國作為世界上科技最為發達的國家,早在二戰期間就拉攏世界上優秀的科學家們為他服務,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在世界上「橫行霸道」。美國對於科學家們的福利待遇是非常優越的,因為美國深知一個國家要想在國際上立足,科學技術的發達是必要條件,而且國家越是強盛,他國就越是不敢侵犯。
  • 化學家如何把小小的分子玩弄於股掌之上?
    用這樣一個小小的分子為大家造福,得到了一個世界頂尖的獎勵,是當之無愧的。我自己作為老師,身邊有很多年輕的學生,他們和他們的家長都很關心一個問題:我自己或者我的小孩從事化學研究會不會影響壽命?有些化學物質毒性極強,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必須用事實說話,於是我在網上查了一組數據。
  • 世界最強動物屎殼郎:能舉起相當於自身1141倍重物-動物,屎殼螂...
    在人類中,舉重運動員絕對算最強壯的人群,他們最多可以舉起相當於自身體重數倍的重量。而在大自然中,人類卻並非最強壯的生物,許多動物都表現出了超乎常人意料的驚人力量,有的甚至能夠舉起自身體重上千倍的重物。
  • 華為將從全世界招天才少年,全球專利申請排名第一
    近日,華為任正非在EMT《20分鐘》的講話中指出,今年我們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們還想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未來3-5年,相信我麼公司會煥然一新,全部「換槍換炮」,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