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家如何把小小的分子玩弄於股掌之上?

2021-01-21 化學加
我從事化學研究,具體來說,就是有機合成化學,我們的職業是把小小的分子玩弄於股掌之上。對於很多80後來說,動畫片《藍精靈》可能都看過,《藍精靈》的主題歌也都會唱,動畫片中的大反派格格巫跟他的貓天天在家鼓搗化學實驗,他家裡有齊備的設施和實驗用品,有玻璃儀器、化學試劑、參考書、加熱釜、試管,等等。藍精靈的家裡,藍爸爸也在查閱文獻,試圖做各種化學實驗。我不敢說這個動畫片是多少人的化學啟蒙,我也是長大了以後回頭再看這個動畫片,才發現這個動畫片裡有這麼多化學知識。其實,對於很多並不了解化學,或者是通過大眾媒體接觸到化學的人來講,提到化學這個詞,更容易跟一些負面的詞彙聯繫在一起,比如,有毒有害,化學聽起來會比較可怕。若干年前,中央電視臺曾播放過一個化妝品廣告,廣告詞就是「我們恨化學」,廣告主要是想強調自己生產的化妝品健康無害,但這個廣告詞恰恰就是迎合了大眾對於化學不了解而產生的懼怕心理。但其實我們的衣食住行與化學都有莫大聯繫。我們身邊的塑料、鋼鐵、水泥、玻璃,還有我們日常必備的能源:汽油、電池,都離不開化學。隨手拿起身邊的一瓶飲料,看一下飲料瓶的成分表,可以看到這裡面有很多看起來很嚇人的化學名詞,羧甲基纖維素鈉、乳酸檸檬酸、檸檬酸鈉、甜蜜素、安賽蜜、苯鉀酸鈉等。如果我們不懂化學的話,會覺得自己喝了一瓶化學試劑。這些化學品確實就在我們身邊,沒有這些化學物質,我們無法擁有現在的生活質量。這個老奶奶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國家科技元勳,也是科技界的英雄。屠呦呦憑藉在中國取得的重要成果,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大陸科學家。她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從很常見的蒿草中提取出非常小的分子——青蒿素,這個分子可以殺死導致瘧疾的瘧原蟲,挽救了幾百萬、上千萬人的生命。用這樣一個小小的分子為大家造福,得到了一個世界頂尖的獎勵,是當之無愧的。我自己作為老師,身邊有很多年輕的學生,他們和他們的家長都很關心一個問題:我自己或者我的小孩從事化學研究會不會影響壽命?有些化學物質毒性極強,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必須用事實說話,於是我在網上查了一組數據。過去三年間,中國科學院化學部一共損失了14位院士,可以看到其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有83歲,最高壽的是103歲。 

與此相比,我國的人均壽命還不到80歲,這14位院士平均高壽超過了92歲。這些數據能夠讓人們心裡踏實一下,我們學好化學,就知道怎樣規避它的害處,而正確利用它的優勢就可以為人類造福的。我認為,研究化學好比馴服一隻野獸,野獸的野性總是有的,而當我們正確了解了它的習性和脾氣之後,就能夠把它馴養在我們身邊。事實上,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化學的,而且它還可以為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出很大貢獻。

我自己的研究領域是有機合成。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這兩個名詞,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古老的、錯誤的劃分,只是現在保留了名字而已。 


在幾百年前,大部分人信仰神學且錯誤地認為所謂的有機和無機是以生命的有無來劃分的,所以會把和生命有關的化學過程歸為有機;和生命無關的,比如金木水火土這些沒有生命的物質歸為無機化學。 

現在,有機和無機在大部分情況下是以含碳元素的情況來劃分的,碳是元素周期表上的第六號元素,化學符號是C。


這個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構成最多種不同分子的元素,同時也作為最基本的一個積木塊,構建了我們身邊各種各樣的物質和有趣的世界。

碳元素的一個性質是它可以生成4個化學鍵,我們可以將化學鍵理解為手拉手,一個碳原子有4個手,可以跟其他4個不同的小夥伴拉手。根據它不同的成鍵,就是拉手的狀態,有的碳可以生成正四面體的樣子,有的碳是平面的樣子,還有的碳可以變成直線形。化學家還比較喜歡把6個平面的碳湊成一個圈,變成一個正六邊形——這個化學的名詞叫作苯。聽到這個名字可能會有點害怕,但是這些分子恰恰是構成包括我們自己的很多有機物必不可少的積木塊,也是構建大千分子世界的分子單元。有機化學是一個相對比較年輕的傳統學科,從誕生到現在還不到200年。時間倒推回19世紀中葉,這個化合物的名字中文叫硝酸甘油,現在很多人會隨身帶著硝酸甘油,它是治心臟病的一種救命的藥。100多年前,這個化合物剛剛被造出來,化學反應式的左邊是甘油,它是有三個羥基的醇類的化合物,幾乎所有的化妝品,還有很多食品當中都有這種化合物。一個名叫諾貝爾的科學家,把甘油和硝酸、硫酸混到一起,就得到了硝酸甘油。在那個時代,這個發明了不得,成就了一種非常優秀的炸藥,所以,這個發明給諾貝爾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這也成就了如今耳熟能詳的諾貝爾獎。很多時候,有人謔稱諾貝爾獎為炸藥獎,也源於此。時間過了50年,德國化學家把一種從柳樹皮中提取的物質——水楊酸和一種名為醋酸酐的物質混在一起,於是得到了乙醯水楊酸,這個分子今天的名字叫阿司匹林。從它誕生之日到今天為止,100多年過去了,這個藥可以被稱之為一種世紀神藥,小到頭疼腦熱,大到癌症、心血管疾病,它都能治。阿司匹林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也提高了很多病人的生活質量。可以看到,一個非常小的分子,一個非常簡單的反應,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可以創造巨額財富。 接下來我們省略幾萬字,直接跳過將近一個世紀到1994年,經歷這麼長時間的發展,科學家可以合成的分子,從原來那麼一點點,到現在這麼「大」的一個,而且結構很複雜,這個分子的名字叫海葵毒素直到1994年,經歷這麼長時間的發展,科學家可以合成的分子,從原來那麼一點點,到現在這麼「大」的一個,而且結構很複雜,這個分子的名字叫海葵毒素(Palytoxin)。這個分子是人類迄今為止在自然界分離出來的結構最複雜的一種物質之一,也是最毒的一種物質,1克的量可以毒死10億隻小白鼠。

一般來講,有毒的物質,用量非常非常少的話,往往是一種很好的藥物,但是從自然界當中提取海葵毒素數量非常有限,因此有機化學家希望在實驗室中合成出這個分子。 


另外,這個分子的複雜程度,在當時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有機化學家能通過實驗的方法,人工在試管當中合成出這一物質,意味著挑戰科學極限。

科學家們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終於在1994年實現了這一突破,美國哈佛大學的化學家完成了這個分子的合成,代表著有機合成化學的一個裡程碑。

我現在已經研究化學近20年,具備較好的化學基礎,但我把這個結構式在紙上抄一遍都得將近20分鐘,更何況我們要把這個複雜的物質合成出來,其複雜程度很難想像。

海葵毒素被人工合成出來以後,很多人一度認為合成化學已經從一門科學走向了一種指哪打哪的技術。也就是說,只要給我們足夠的錢和人力、時間,那麼再複雜的分子也可以把它合成出來。

合成化學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和成就,造就了本世紀以來的19次諾貝爾化學獎中有4次頒給了有機化學領域的合成化學家,有12位傑出的有機化學家獲此殊榮。 

站在巨人肩膀上仍然有很多問題有待我們解決。具體來講,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創造新的分子,並能挖掘它的新功能,為人類所用。在我們更加重視環境、環保的今天,力求使化學和整個生產過程更加高效,更加綠色。

接下來講講我課題組最近合成的兩個好玩的分子。


第一個例子,是今年我和同事合作發現的一種水下的膠水。膠水,日常生活中都用過,但我們一般是在空氣中用的。 


水作為一種非常好的溶劑,可以把很多常見的膠水溶解掉。很多膠水在空氣中很好用,放到水下就不能起作用。


而這種膠水可以在水下黏合物體,這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用途,比如說外科手術、管道的修補、水下船舶的修復,都需要水下的膠水。

這種膠水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可逆性,當我們把一束很強的光照上去的時候,原來不黏的膠水就會變得很黏;原本黏的狀態下,如果我們把它加熱到70℃,它又會變得不黏,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外界的刺激調控這樣的過程。這是膠水的樣子,跟我們日常用的膠水差不多,是一種比較黏稠的,類似透明牙膏的狀態。


我們做了一個實驗測試這個膠水的強度,我們找了兩個有機玻璃片,中間黏合的面積為2×2釐米,即4平方釐米。我們在有機玻璃片上開了4個孔,實驗表明,在上面吊5千克的重物完全沒有問題,說明這種膠水在水下可以實現非常好的黏接強度。我們還試了不同的液體,看看是否都有效,比如海水,還有比較常見的飲料,如蘇打水、雪碧、酒精,在這些液體中都可以實現有效的光和熱響應的「黏」和「不黏」的調控。

 

這個圖展示了在水下實際能夠觀測到的黏附過程。我們在玻璃棒的頭上粘了一點膠水,在水下可以輕鬆粘起小光球,光照的條件下,在水下可以輕鬆粘起小鋼球,粘上小球移動一定距離後,把水加熱,它就會把這個球放下來。

我的工作單位理化技術研究所的一個特色研究方向是光化學,剛才這個例子講的是我們如何利用光來實現分子的功能,下一個例子會介紹分子有怎樣的發光性質。 


這個分子結構中有兩個大環,形狀非常像一個領結,所以把它叫做分子領結。

 

這個圖不是我們手繪的,而是用X射線單晶衍射的手段獲得的,可以真真切切看到這個分子當中每一個原子的位置。 


這實際上是一個分子的照片,所以可以看清一個分子到底長什麼樣子。儘管在圖上看起來很大,實際上它的邊長只有2納米。

我們研究的分子是非常非常微小的存在,但是它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情。 這個分子有多小呢?這是一張地球繞太陽軌道的圖片,這個軌道的周長是109千米。

 

我們只需要1.5克,裡面所含有的分子領結,就可以首尾排列繞整個地球繞太陽軌道一周。


這個分子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呢?日常的領結有各種顏色很好看,這個分子領結可以在不同的狀態下發不同顏色的光。


當它整齊排列的時候,比如說晶體狀態的時候,是發藍光的,當這個分子雜亂無章、比較混亂時,比如它溶解到某一種溶劑當中的時候就發黃光。

我們都看過國慶閱兵,感覺非常的震憾,是因為解放軍戰士們排得特別整齊,一個方陣過來,每個人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

化學家也非常喜歡這樣排列整齊的狀態。這是分子領結的藍色菱形晶體中非常小的一塊放大了很多很多倍以後呈現出來的樣子,我們能夠看到這裡面每一個分子領結排列的狀態。

 

這個圖再放大一點點,就可以看到領結形的分子展現出非常有序的左右兩排V字形的排列,我們管它叫魚骨型排列。正是這樣的有序排列,使得這個分子能夠在這樣的狀態下發藍光。

當我們把這個分子溶解在一定的溶液中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看到顏色的變化。這是快進播放的一個5分鐘的視頻,溶液由黃色變為非常漂亮的藍色。因為溶液已經達到了飽和,所以有序排列的晶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就生成了。



這就是通過給這個分子一定的外界刺激,來實現這樣的性質的變化。


這是一個發光從黃變藍,也就是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如果我們把過程逆轉過來,使分子排列從有序變到無序,這個分子的發光就會變回去。


具體做法很簡單,我們都見過廚房裡搗蒜的臼,把藍色螢光的有序的晶體放進去,研磨每隔一段時間拍一張照片。

 

可以看到,我們怎麼研磨也磨不到黃色的狀態,到最後是綠色的螢光。

 

接下來,我們把濾紙浸泡在分子領結的溶液中,將濾紙從裡面撈出來,晾乾後就得到了可以發藍光的一張紙,意味著其中的分子領結是有序排列的。

 

像此前一樣,我們通過施加一個外力,相當於把原本搭建得非常漂亮的積木城堡推倒,撒了一地。這個外力讓原來有序排布的分子變得雜亂無章。


如何給它施加一個外力呢?對於一張紙,一個好玩的辦法是用老式的針式印表機,我們把墨盒取掉,在電腦上輸入什麼樣的圖案,就可以通過印表機的針的撞擊,在濾紙上列印這些圖案。


接下來,再用有機溶劑進行燻蒸,分子又可以自發變回有序的狀態,實現一個可擦寫、發光變色的濾紙。 

 

我到理化所工作已經4年多了,我的課題組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壯大。

 

前面講的這兩個很有趣的分子,都是由我的學生們做出來的,感謝他們。

 

很高興能給分享化學,分享分子的世界,希望更多的人喜歡上化學。

  

相關焦點

  • 「小小化學家」:與化學趣味互動
    ■第二看臺  「農場」中,手拿放大鏡的「技術員」正在查看作物的病害;實驗室中,滴管和燒杯中的液體一滴一滴地融合,發生著奇妙的變化……  3月21日,「巴斯夫小小化學家」活動在上海舉行,成為巴斯夫150周年慶上海站的「首秀」。
  • 看化學家如何以色譜研究啟迪現代天文學家探索星空
    追尋彩虹的化學家們是如何使現代天文學家擁有「火眼金睛」?但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天文學者真正推動了這一進程,除了一次涉及光譜學發明的天文學家和化學家們。這超出了天文學的研究領域。
  • 2015「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在滬開幕 做趣味化學教育
    [摘要]7月3日,全球領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在上海科技館舉辦的「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再度拉開序幕,面向6-12歲兒童,提供免費互動化學教育。2015年7月3日,全球領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在上海科技館舉辦的「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再度拉開序幕。今年「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將帶來一系列全新實驗,關注城市生活與食品。上海的小朋友們可以親手參與實驗,感受化學的魅力,了解自然科學知識,活動截至7月12日。據了解,主辦方已經連續13年在上海舉行這一活動。
  • SCP-1224-小小化學家套裝
    SCP-1224-小小化學家套裝項目編號:
  • 殺功臣廢太子,被楊廣楊素玩弄於股掌?說說楊堅晚年那些事兒
    隋文帝晚年殺上柱國宰相虞慶則、斬上柱國王世積、罪上柱國賀若弼、貶上柱國左僕射高熲,廢太子楊勇,又殺上柱國史萬歲,殺元氏宗族,被楊素、楊廣二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真可謂是年老昏聵。《隋書文帝本紀》上說楊堅:「但素無術學,不能盡下,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暨乎暮年,此風逾扇。」其實是一點也沒說錯。
  • 如何減輕塑料對環境的負擔?「小小化學家」在實驗中學會環保知識
    今天,巴斯夫在上海科技館啟動了一年一度的小小化學家活動,通過化學實驗,將「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點與實驗、展覽相結合。在培養孩子科學探索精神的同時,傳播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塑料作為一種經濟高效的材料,可以節約資源,並為日常生活帶來健康、安全和便利。與此同時,塑料汙染已成為一個重大的環境議題。常見的塑料製品有哪些?如何才能減輕塑料對於環境的負擔?
  • 「小小化學家」重慶站啟動 好玩小實驗點燃孩子科學夢想
    今(7)日,2019「小小化學家」重慶站在重慶科技館正式啟動,小朋友們通過親身體驗各種有趣的小實驗,在寓教於樂中感受到科普的魅力。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nbsp&nbsp&nbsp&nbsp2019「小小化學家」活動將持續到8月11日,專為6-12歲兒童打造。今年是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為激發少年兒童對化學的熱情,重慶科技館還推出「元素之旅」全新互動參觀體驗區。
  • 滴滴把司機拿捏得死死的,被玩弄於股掌之間,在痛中掙扎無計可施
    滴滴司機就這樣靈魂被控制,身體被套牢,只能任由平臺玩弄於股掌之間,無法自拔,在痛苦中掙扎,確又無計可施。司機現在已經退無可退,讓無可讓,已經卑微的像個小乞丐一樣,沒有平臺庇護,甚至還要打壓;沒有相關部門撐腰,甚至還要查處;沒有乘客體會他們的辛苦,沒有人理解他們的心傷。
  • 分子這麼小,化學家們是怎麼看到它們的?
    而且人們發現,有機化合物可以參與的化學反應十分多樣,而且不同的有機化合物分子的性質天差地別,相對於無機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和反應的原理也更加有規律。因此有機化學自誕生之後迅速成為現代化學的核心分支。如何研究有機分子又成為擺在人們眼前的第一道難題。
  • 分子這麼小,化學家們是怎麼看到它們的?
    而且人們發現,有機化合物可以參與的化學反應十分多樣,而且不同的有機化合物分子的性質天差地別,相對於無機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和反應的原理也更加有規律。因此有機化學自誕生之後迅速成為現代化學的核心分支。如何研究有機分子又成為擺在人們眼前的第一道難題。
  • 2020年化學家造出哪些炫酷的分子?
    近日,美國化學會旗下的《化學與工程新聞》(C&EN)發布了「2020年度分子」(Molecules of the Year),共有7個分子登上明星榜單。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構造了一個16nm寬的分子輪,其中包含12個卟啉和162個π電子。
  • 體手性分子成功合成:化學家創造生命的起點?
    這種「一次實驗、雙倍快樂」的真實性卻讓化學家們陷入困擾:因為化學家們往往更執著於獲得某種單一的物質,而非這種物質和它的鏡像組成的一對物質。這種純粹可能有著巨大的潛在價值,而不純粹可能會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
  • 專訪頂尖藥物化學家:如何向未知領域進軍?
    藥明康德:您已經被評為業內最好的藥物化學家之一。您的事業之旅是如何開始的?這些一流的開創性療法的研究向我揭示了化學工藝如何在受體和酶這兩方面影響生物學。經過合成有機化學的培訓,我越來越不害怕遇到複雜的化學反應,並最終接受了分子和立體化學,乃至多個立體中心的複雜性。在這時我才意識到,化學的影響力究竟有多麼強大。
  • 化學家夢寐以求的五個化學反應
    從最簡單的化學反應,到諾獎級別的化學反應,每一個藥物化學家都有一張自己的願望清單,上面列舉的是一些他們希望存在的化學反應。我們下面要列出的5個反應,或許會出現在許多化學家的列表當中:1. 氟化反應它的入選並不令人意外,超過20%的商業藥品都含有氟,能將碳氫鍵(C–H)轉化為碳氟鍵(C–F)可能會佔據許多化學家的願望清單榜首。為什麼氟化反應如此受化學家的青睞呢?這是因為在一種分子上哪怕只添加一個氟原子,也會提高這種分子的代謝穩定性和親脂性。但難點在於,一旦某種分子的結構已經組裝完成,就很難直接用氟原子取代掉分子中的某個特定氫原子。
  • AI化學家誕生:1天可做500個實驗,自主開發新材料
    以往的人工智慧大部分生活在硬碟和內存裡,人工化學家則突破了「次元壁」,能直接將自己的「想法」在現實世界中通過物理手段來驗證。「人工化學家就像一個真正的自主導航系統,在紛繁複雜的化學宇宙裡穿梭。」論文通訊作者、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學的助理教授 Abolhasani 給了人工化學家的工作過程一個生動的比喻。
  • 愛因斯坦是個化學家
    該年度被稱作愛因斯坦「奇蹟年」(annus mirabilis)b. 愛因斯坦通常被當做物理學家,但他在多方面的理論對化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包括證明原子和分子的存在c. 相對論效應現在被化學家們利用來嘗試合成超重元素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本質上是一個化學家嗎?
  • 孩子想當「化學家」?沒問題,科技館一堆趣味實驗免費做
    即日起到8月11日,可到重慶科技館做個小小化學家。7日,巴斯夫小小化學家活動在重慶科技館開幕。據介紹,2013年該活動在重慶登陸以來,已經有8000多名學生在志願者的指導下現場體驗當了一回「化學家」。現場直接預約免費體驗「小小化學家」據重慶科技館介紹,8月6日-11日,巴斯夫與重慶科技館連續第七年聯合推出專為6-12歲兒童打造的巴斯夫小小化學家活動。「今年為慶祝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我們還專門開闢了』元素之旅』體驗區,孩子們可以來這裡探索與發現化學元素背後的科學故事。」巴斯夫相關負責人稱。在啟動現場,就有來自長壽區的孩子們做起了實驗。
  • 昴宿星人傳導~如何分辨地球上的昴宿星人?
    你們的頻率一直被控制在低水平之上,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你們的振頻已經達到了空前的低水平。你們在行星地球上的存在是基於恐懼的頻率。恐懼是那些統治你們的人賴以為生的能量。恐懼是賦予他們力量的能量。恐懼使他們可以將你們玩弄於股掌之上,就像提線木偶一樣的被控制和玩弄。時間並不像你們一直被教導的那樣是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