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飛行距離距離相當於約830萬個全馬賽程

2020-12-05 西部網

火星,在很多科幻電影裡,一直是一種神奇的存在,那裡有長相怪異的外星人,有神秘的科研基地,甚至還有蘊含著某種特異能量的發光寶石。這些,無不表達著人類在現實生活中渴望了解火星、走近火星的強烈求知慾。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就開啟了火星探測的徵程,1960年人類首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至今,已經發射了44次火星任務,其中18次成功,5次部分成功,成功率大約在50%。火星探測究竟有多難呢?難點究竟在哪裡?記者採訪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領域(系列)總師劉站國。

距離太遠且不固定

相當於約830萬個全馬賽程 探火每兩年有一次窗口期

「眾所周知,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雖然火星在以上排序中緊挨著地球,但事實上,火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卻很遠很遠。」劉站國講到,火星距離地球的距離並不是固定的數據,他們都圍繞太陽公轉,而由於兩者公轉周期的不同,其直線距離會一直變化。據有關數據顯示,火星和地球最近的時候,相距5600萬公裡,而最遠的時候則超過4億公裡。地火距離越遠,不僅對搭載探測器的火箭速度、探測器入軌技術、信息傳輸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也會耗費難以預計的人力物力。這為人類探測火星的徵程,布設下了重重關卡。

既然如上所述,地火距離一直變化,那麼,選擇在什麼時間探火,就很有講究了。劉站國表示,探火每兩年有一次窗口期,所以每隔兩年,全球都會迎來一次火星探測的小高潮。每26個月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機會,就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佳時間窗口。據科學家精確計算,2020年裡,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是探火的最佳窗口期。這一時期內,探測器將沿著「地火主幹道」地火霍曼轉移軌道到達火星,最節省燃料,並縮短抵達的時間。

飛往火星並非像奔月那麼「簡單」,月球離地球才38萬公裡,而奔向火星,就真的是難於登天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航行時間為7個多月,飛行距離約為4億公裡。這個距離,約是地月距離的1萬餘倍,就相當於約830萬個全馬賽程。

速度要求太快

搭載探測器的火箭必須達到第二宇宙速度

這麼遠的距離要如何到達?劉站國解釋到,首先,搭載探測器的火箭必須達到第二宇宙速度11.2 Km/s,才能讓探測器脫離地球引力,且不奔向其他天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出現,就滿足了這個條件。

當然,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研製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承擔著火箭動力研製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幾代航天人克服了很多困難與挫折,才研製成功新一代綠色無汙染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和氫氧發動機。在這過程中,六院為長徵五號研製的空間推進系統也不斷升級完善,變推力發動機更是經歷了嫦娥落月、月背軟著陸等多次任務考驗,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可靠性,都變得日臻成熟。

遠距離帶來信號傳輸延遲

制定20多種故障預案 讓探測器推進分系統能夠自主管理

這麼遠的距離,怎麼能保證地面與探測器的信號傳輸呢?劉站國表示,信號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距離越遠信號越弱。所以在啟動探火徵程之前,中國率先開展了探月工程,通過這個任務建立更加完善的深空探測能力。針對超遠距離的測控,中國已經建成深空測控站,並在嫦娥二號拓展任務中實現了超過1億公裡的測控。

在本次探火任務中,地火距離帶來的信號延遲高達20分鐘,也就是說,地火對話,一個來回,將花費40分鐘的時間。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和著陸的那段關鍵時間,只能依靠研究人員提前輸入的數據,由探測器進行自主判斷。

在這段時間裡,可能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推進分系統該如何提前防範這些問題呢?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的推進分系統研製團隊,為探測器推進分系統制定了多種故障預案和自主管理方案,讓探測器自己判斷突發情況自己採取行動化解。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關穎

編輯:融媒體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截至2021年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旨在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探測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探月逐火共奮進,追夢求真向天行。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相當於2499個地球赤道長度
    據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目前天問一號飛行狀態良好,預計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  國家航天局消息: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  受天體運動規律影響,火星與地球距離在0.5億公裡至4億多公裡周期性變化。
  • 累計飛行1億千米,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
    本報長沙訊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相關專家稱,到達火星時,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目前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 累計飛行1億千米,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
    本報長沙訊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相關專家稱,到達火星時,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 將在除夕前抵達火星軌道
    據中國航天科工官微消息,截至2021年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的航行時間為7個多月,飛行距離約4億公裡。這個距離約是地月距離的1萬餘倍,就相當於約830萬個全馬賽程,地球周長的10000倍。
  • 天問一號完成深空機動:目前距離地球約2940萬千米
    10月9日,在飛行控制團隊的指揮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截至10月9日23時,天問一號的飛行距離已達2.1億千米,目前距離地球約2940萬千米。為了減小飛行偏差,使探測器沿著預定的軌道飛行而進行的軌道控制,稱作修正;改變當前軌道,使其進入一條新的軌道而進行的軌道控制,則稱作機動。天問一號的軌道設計,綜合考慮了從發射入軌到火星捕獲的各種約束條件,並使推進劑消耗儘可能小,採取了轉移過程中進行一次深空機動的策略。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已經超過3000萬公裡
    今晚,天問一號剛好距離我們超3000萬公裡,同時天問一號、希望號相距火星只有3500萬多公裡。北京時間10月9日23:00,在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持續推進480秒+,既定執行一次更大推力的深空機動操作,目的是對飛行軌道進行修正。此時距離地球約2940萬公裡。這次操作比前兩次推力更大。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距離地球約4400萬千米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距離地球約4400萬千米 天問一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升空,這一探測器預計還要繼續飛行近
  • 天問一號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距離地球約4400萬千米
    (原標題: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距離地球約4400萬千米)
  • 航天液氧煤油發動機專家:「天問一號...
    距離太遠且不固定相當於約830萬個全馬賽程 探火每兩年有一次窗口期「眾所周知,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雖然火星在以上排序中緊挨著地球,但事實上,火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卻很遠很遠。」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此前在截止到20年12月中旬已在軌安全飛行144天,距離地球超過了1億公裡,探測器飛行裡程約為3.6億公裡,飛行過程安全且探測器飛行狀態保持非常良好。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深空行星探測第一步,火星探測任務中許多關鍵技術均參照或使用嫦娥探月工程技術,火星探測任務是想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這些動作一氣呵成,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共同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突破3億千米 相當於繞地球赤道約7500圈「組圖」
    新的裡程: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突破3億千米中國網訊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博消息,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
  • 距離地球超1000萬公裡,「天問一號」在太空飛行1月餘,還要連闖七大難關
    8月25日22時45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已在茫茫太空中飛行了1月餘,距離地球超1000萬公裡,刷新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裡程的新紀錄。「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還很長,它還將面臨哪些風險點,科研人員都有哪些保障技術和措施?近日,航天領域相關專家和研製單位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對「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的奔火旅程進行了詳細解讀。
  • 「天問一號」拍了拍「火星」:中國來了!陝西動力助力問天
    但駕長徵御天問,夢啟九州探穹宇!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距離火星還有多遠?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給出的信息,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飛行狀態良好。1億公裡相當於2499個地球赤道長度。現在,天問一號正以每秒17.4公裡的對地速度飛向火星,預計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造訪我們地球的「姊妹星」。
  •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97天,距離地球約...
    【天問一號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2020年10月28日22時,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標定了25N發動機的實際性能。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 再有一個月就要從火星發回答案了!
    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
  • 飛行突破4億公裡後,天問一號即將去火星過年!網友:快看看能不能種菜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截至1月3日6時,它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未來,它還有哪些動作即將實施?任務特點又是什麼?下月,天問一號還將進行關鍵剎車。它準備好了嗎?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約1.6億公裡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臺站跟蹤正常。 據介紹,中途修正一般是指在探測器飛行過程中,對各種原因導致的軌道偏離進行修正,使探測器更貼近理論軌道飛行。天問一號發射入軌和第一次中途修正的精度很高,本次修正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