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截至1月3日6時,它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未來,它還有哪些動作即將實施?任務特點又是什麼?下月,天問一號還將進行關鍵剎車。它準備好了嗎?
據新華社電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環繞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動作
關鍵「剎車」有序準備中
據了解,在2021年2月10日左右,天問一號將進行關鍵的「剎車」,也就是臨近火星後減速,被火星捕獲,成為一顆火星衛星。目前,研製團隊也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各項準備工作。
不久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抵達月球後進行了一次「剎車」,完成了近月制動;而相對於探月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近火制動則要困難得多。機會仍舊只有一次,但是由於距離太遠,通信時延超過了10分鐘,因此地面不能做任何實時控制和幹預。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李振才說:「發動機開機指令是我們作為程控(程序控制)已經固化在程序裡面了,全靠程序自主開展。捕獲時候(時延)是10.9分鐘,這是沒法進行地面幹預的。」也就是說,以往會聽到飛控團隊下達「發動機開機」的指令,而這一次,探測器將自己判斷並自動執行開機,地麵團隊只能在近一個小時後根據遙測數據得知最終的「剎車」完成情況。
李振才說:「目前計劃是在2021年1月24日把所有的指令計劃,以及與北指(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協同演練都要做完。我們可能再實施一個第四次奔火過程的中途修正,目標是為了獲得捕獲點的相關軌道參數,為精準捕獲做準備。」
此外,為了更好地開展火星捕獲後的環繞探測任務,研製團隊已經完成了多項科學載荷的自檢工作。
李振才說:「7臺設備已經完成了自檢。每臺設備的功能性能都是狀態良好。包括高分(辨率)相機開機,中分(辨率)相機開機。應該說整個探測項目是按照既定流程來開展。到2月3日以後,我們可能就全部轉入集中飛控模式,(一直)到8月底整個火面巡視探測任務結束。」
火星車的巡視探測任務什麼時候完成呢?李振才說:「目前是火星車(設計壽命)92天,按照目前的落火時間,就是8月底。如果是正常火星探測任務結束以後就會交給長管(長期管理),但是可能會根據工程總體的要求,進行拓展任務。」 據央視
延伸
中外探測器三兄弟將前後抵達火星軌道
天問一號探測器預計2月10日抵達火星軌道。
值得關注的是,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7天,距離地球約1.29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73萬公裡,預計2月9日抵達火星軌道。
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56天,距離地球約1.28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026萬公裡。預計2月18日抵達火星軌道。 記者李瓊皓通訊員楊璐
釋疑
天問一號究竟要飛多遠
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接近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這些數據究竟有什麼區別,都是如何計算的?要想抵達火星,天問一號究竟又要飛多遠呢?
從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動畫來看,探測器從地球出發後,是以一個「弧線」的軌道追逐火星。而在追逐的過程中,地球和火星也都在繞著太陽運動。因此,探測器飛行的裡程一定比它與地球間的距離更遠。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李振才說:「飛行裡程,目前是每秒鐘飛23公裡,就是一天算下來基本上200萬公裡。相對地球現在是21公裡(每秒)左右,每天算下來應該是180萬公裡。相對於火星現在每天是以20萬公裡的裡程奔向火星。」
對於「最早的時候說(探測器)以每天三四十萬(公裡)的速度遠離地球」的問題,李振才表示,是因為隨著脫離日心引力的影響,它飛的速度會越來越快。目前基本上穩定在22公裡左右(每秒)。
火星與地球間距離呈周期性變化,最近時約5000萬公裡,最遠時可達4億多公裡。
據了解,當天問一號探測器抵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1.9億公裡。總的飛行裡程將達到4.7億公裡。
據央視
聲音
「種豆火星上帶月荷鋤歸」
@iBingo:鈥煋秂,莪鍆淶叻。
@不能吃的月餅:快快快,問兒,快看看能不能種菜。
@就叫全脂奶:種豆火星上,帶月荷鋤歸。@湖南消防:致敬所有航天人!@北京無產者:星辰大海!
@綠閣懶蟲:到火星正好過年,春晚直播等你消息。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