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鐵流滾滾,
煉鐵煉人鑄傳奇!
50年艱苦卓絕,
勇攀高峰創奇蹟!
半個世紀前,在攀西這塊熱土上,一個鋼鐵冶煉界的世界性難題被攻克——普通大型高爐冶煉高鈦型釩鈦磁鐵礦成功。這一壯舉打破了外國專家對我國高鈦型釩鈦磁鐵礦為「呆礦」「死礦」的斷言,譜寫了一段鋼鐵冶煉傳奇的壯麗篇章,誕生了一個彪炳史冊的冶煉工廠——攀鋼釩煉鐵廠(原攀鋼煉鐵廠)。50年來,艱苦奮鬥、勇攀高峰,攀鋼在世界上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用普通大型高爐冶煉高鈦型釩鈦磁鐵礦的新工藝,實現了我國釩鈦礦冶煉技術從無到有、從不成熟到世界領先的巨大跨越,達到了大型高爐冶煉普通礦的冶煉水平,書寫了我國鋼鐵工業的不朽傳奇。攀鋼釩煉鐵廠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攀鋼的發展史,就是中國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汗水、青春、智慧締造中國鋼鐵工業輝煌的傳奇歷史。
鐵水逐夢攀高峰
首次出鐵眾人喜。
1970年7月1日,煉鐵廠1號高爐生產現場,滾滾鐵水從高爐奔湧而出,數萬名建設者見證了攀鋼第一爐鐵水出爐的場景。雖盛況空前,但使命更艱。當時,攀鋼還未完全掌握普通大型高爐冶煉高鈦型釩鈦磁鐵礦技術,高爐生產出現爐缸熱結、渣鐵不分、粘罐、泡沫渣等一些問題。加之焦化工序、燒結工序等主要生產設備,95%是我國首次自行設計試製的,技術水平和穩定性不高,嚴重困擾著高爐生產順行。
艱苦奮鬥攀高峰。為儘快實現高爐正常生產順行,1972年12月,由高揚文、周傳典等冶金部領導和專家組成的工作組來到攀鋼協助攻關。攀鋼廣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幹部職工「守爐餐、伴爐眠」,吹響了向世界性冶煉難題發起苦戰攻關號角。當時以四川省勞模、爐前工鄭思友,原研究院煉鐵研究室主任李身釗(「108將」之一)等為代表的攀鋼科研人員、一線職工,演繹了一曲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壯麗凱歌。到1973年底,他們通過艱苦探索摸索出一套「低矽鐵、高鹼度、加噴吹」操作方法,攻破了鐵水「粘罐」難題,實現了正點出鐵。1975年,一期三座高爐生鐵產量首次突破百萬噸,高爐生產基本正常。但是,當時生鐵合格率只有80%,高爐利用係數徘徊在0.7~0.9,離設計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解放思想天地寬。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進一步解放了科技人員思想禁錮。高爐科技人員和工人從高爐爐況失常時,加入普通天然塊礦「洗爐」的操作中受到啟發,增加爐料普通塊礦比例,徹底解決了泡沫渣問題,穩定了高爐操作和生產,三座高爐利用係數首次突破1.4的設計水平,生鐵合格率提高到99.60%,年產量突破150萬噸。這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思想解放革命。這是攀鋼在普通大型高爐冶煉高鈦型釩鈦磁鐵礦工藝技術上實現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我國釩鈦磁鐵礦冶煉技術由此步入世界先進水平,並因此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科技發明一等獎」。
奮楫爭先立潮頭。50年來,攀鋼煉鐵人牢記使命,致力探索攀西高鈦型釩鈦磁鐵礦冶煉新技術,構建低成本冶煉之路。1970年至1979年達產攻關第一階段,煉鐵高爐經歷了解決困擾生產的泡沫渣、高鐵損、鐵水粘罐等系列技術難題,年產量突破百萬噸。1980年至1992年提高生產水平第二階段,進一步探索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操作制度及冶煉新技術開發和應用。1986年,該廠銳意改革,實行廠長負責制、承包經營責任制,三座高爐利用係數首次突破1.7。1993年至2004年,該廠強化釩鈦磁鐵礦冶煉技術的形成,進入發展第三階段,高爐利用係數首次突破2.0,獲得1998年冶金部「科技進步特等獎」,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該廠實行工序改革,燒結工序併入,解決了工序能力匹配問題。2005年,面對激烈市場競爭,該廠領導班子高瞻遠矚,提出構建「以成本管理為核心,走低成本冶煉之路」管理體製革命,釩鈦磁鐵礦冶煉技術由此進入深化發展第四階段。2013年原煤化工序併入,實現2000立方米級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的技術跨越,以「高鹼度釩鈦燒結礦+全釩鈦球團礦+天然塊礦」爐料結構優化組織生產,豐富了高鈦型釩鈦磁鐵礦冶煉技術內涵。2015年,高配比釩鈦磁鐵礦高強度冶煉系統技術研究獲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2019年高爐利用係數突破2.5,實現歷史性突破。
回顧50年奮進歷程,幾代煉鐵人艱苦奮鬥,累計為國家貢獻含釩生鐵1.66億噸,用汗水、青春、智慧跨越了一座座普通大型高爐冶煉高鈦型釩鈦磁鐵礦的高峰!
鐵水奔流築豐碑
當1970年7月1日,煉鐵廠第一爐鐵水奔湧而出時,科技創新的基因就一直伴隨著煉鐵廠的成長,推動著攀鋼向前發展。50年的奮鬥歷程,科技創新引領著煉鐵廠一次次從「山重水複」,走到了「柳暗花明」,見證了一代代煉鐵人馳而不息的奮鬥足跡。
高爐利用係數是衡量高爐煉鐵生產率的一項重要經濟技術指標。50年來,煉鐵廠歷史豐碑裡鐫刻著這樣一組數字:
1970年,打破外國專家為釩鈦磁鐵礦定義的「呆礦」魔咒,成功冶煉出第一爐鐵水,但高爐利用係數僅有0.482。
1979年,高爐利用係數首次突破1.4的設計水平,達到1.435,開啟了普通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指標新紀元,並榮獲國家「重大科技發明一等獎」,攀鋼首次實現扭虧為盈目標。
1999年,高爐利用係數達到2.149,邁入「2時代」。
2019年,5座高爐平均利用係數首破2.50,達到2.519,刷新了攀鋼高爐投產以來歷史新紀錄。
與之對應的是,生鐵產量實現一次次突破。1975年、1984年、1995年、2000年、2006年、2010年,分別稱為6個百萬噸的「標記年」。
一座座豐碑,是幾代煉鐵人艱苦奮鬥,勇攀高峰,堅定科技創新促發展的輝煌見證。煉鐵廠在艱苦卓絕的發展歷程中,創新的基因一直在傳承、延續。
佔攀鋼生產成本60%的煉鐵廠,一直在探索低成本冶煉之路。2005年,該廠提出了「以成本管理為核心,走低成本冶煉之路」管理思想,堅持「自主創新、服務生產、立足現場、引領發展」指導方針,強化「科研、攻關、技改、工藝升級」四大科技工作平臺,細化群創性科技工作,加快推進「短平快」項目,為生產經營、降本增效、節能減排等各項經濟技術指標的優化,打開了創新之門。實施工藝服從改革,將燒結、焦化併入,圍繞工藝升級、降低消耗、提高產量質量、節能減排等開展科技攻關,提升科技創新創效能力。實施鐵鋼界面系統集成技術開發,用「一罐到底」替代國內鋼鐵冶煉界傳統的鐵水罐—兌鐵組罐的鐵水供應方式,提高鋼鐵冶煉系統生產效率。
燒結系統:實施負壓點火、燃料二次分加、添加複合粘結劑、噴灑滷化物等一系列新技術,實現了燒結系統高負壓大風量燒結、自動配料、燃料分加技術、厚料層燒結和熱風燒結設備自動化控制,實現了綠色燒結和可持續發展。2019年,高鈦型釩鈦磁鐵燒結礦產量達1235萬噸,燒結機臺時產量達394.55噸,燒結機利用係數達1.37,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高爐系統:開發噴吹煤粉及氧煤混噴、富氧鼓風、爐前燜砂口操作、氧燃槍化罐技術、高爐計算機專家系統等,高配比釩鈦磁鐵礦高強度冶煉系統技術研究獲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焦化系統:先後建成3套幹熄焦裝置,開展配合煤配加瀝青、焦炭添加鈍化劑、優化配煤研究、煤調溼、幹熄焦技術等大量技術研究,每年可節省熄焦用水170萬噸,每生產一噸鐵可節約焦炭10公斤,相當於每年減少4200噸二氧化硫、58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僅2010年至2019年的10年間,該廠申報攀鋼釩級以上重點科技項目136項,獲現行有效專利數90個,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2項,科技創效累計達12.35億元。科技創新帶來質的飛躍,5座高爐生鐵產量每年以近20萬噸的速度遞增。2020年2月,在中鋼協56家對標企業中,該廠生鐵成本行業排名30位,較2015年排名上升19位,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世界領先。
走在科技之路上的煉鐵廠,不會忘記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獲得「五一」勞動獎章的「高爐鐵人」馬景強;釩鈦渣高爐冶煉技術開拓者盛世雄;自學成才的「土專家」程尊壽;提煉多項先進操作法的爐前首席操作師嶽彩東……他們是科技創新的先行者,更是技術進步的推動者。
50年來,該廠推動綠色冶煉,打造「精益環保」生態工廠。從2002年以來,在環保治理上投入資金30億元,破解了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燒結煙氣脫硫的世界性難題,攻克了搗固焦爐煙道氣深度脫硫、高爐出鐵揚塵「老大難」等為代表的百餘項環保治理項目,通過國家生態環境部「最嚴超低排放標準」驗收。廠區可綠化面積100%,實現了向「花園式工廠」的華麗轉身。
鐵血丹心立潮頭
在艱苦卓絕的高鈦型釩鈦磁鐵礦冶煉技術攻關中,煉鐵廠歷屆黨委始終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引領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推動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不斷攀上新的高峰,並孕育產生了獨具特色的煉鐵文化。從最初的「艱苦奮鬥、團結協作、勇攀高峰」到「煉鐵煉人煉思想」,到今天的「創新煉鐵、綠色煉鐵、經濟煉鐵、智慧煉鐵」,再到「鐵腕執行、鐵肩擔當、鐵骨匠心、鐵血鑄魂」的「四鐵」管理理念特色文化,煉鐵人不斷豐富文化內涵,以堅定的文化自信,聚合起推動煉鐵廠高質量發展的文化核心要素,並成為「艱苦奮鬥,勇攀高峰」攀鋼精神的主要內涵基石。
生產建設初期,當時攀鋼還未完全掌握用普通大型高爐冶煉高鈦型釩鈦磁鐵礦技術,高爐生產出現爐缸熱結、泡沫渣等系列難題,被迫周期性用普通礦「洗爐」,導致休風率高,工作異常繁重,被人戲稱為「鐵廠鐵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面對艱難曲折的攻關之路,該廠黨委同廣大科研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幹部職工一道不懈拼搏,確保生產攻關在哪裡、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裡、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就體現在哪裡。只要高爐生產不正常時,高音喇叭一喊,無論是機關幹部還是普通職工,都會主動拿起鐵鍬往高爐跑。他們冒著炙烤的高溫迅速清理爐渣,以保證高爐正點出鐵、正常生產。這種半軍事化管理文化後來逐漸演化為「鐵腕執行、鐵肩擔當、鐵骨匠心、鐵血鑄魂」的「四鐵」管理理念和系列管理制度,並錘鍊和造就了一支思想過硬、作風頑強、勇攀高峰的黨員幹部職工隊伍,成為推動煉鐵廠不斷攀越高峰的強大內生力量。
50年的發展歷程,以杜義龍、李正蓉、劉天錫、柏國榮、楊心財、楊兵、林孝明、餘本國、何木光、張遠祥、張邦志、嶽彩東等為代表的英模群體,詮釋了幾代煉鐵人致力探索釩鈦磁鐵礦冶煉技術的精神風貌,他們就像攀西高原天空中熠熠閃光的星辰,點亮攀鋼創業發展史冊的星空!
50年的發展歷程,煉鐵人收穫了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省級「最佳文明單位」、國資委「先進黨委」、攀枝花市「四好班子」等諸多榮譽。50年,煉鐵人經歷了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巨大轉變,書寫了一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攀高峰的壯麗華章,為攀鋼精神注入了新時代內涵。
長馳萬裡任道遠,勇攀高峰闊步行。新時代新徵程,煉鐵廠新一屆領導班子正積極貫徹鞍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成旭出席中共攀鋼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堅決落實攀鋼第九次黨代會目標任務,眾志成城,發揚「四鐵」精神,踐行「鐵血鑄魂」理念,聚焦第三代技術體系,開創創新煉鐵、綠色煉鐵、經濟煉鐵、智慧煉鐵新輝煌,助力新攀鋼高質量發展。
文/楊子昂 尹久紅 王笑竹 圖/何俊 部分圖片為資料圖片
閱精彩
編輯:王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