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如今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但仍然有很多國家對中國心懷不軌。為了保護自身,謀求更大的發展,中國不斷推動經濟建設,加強科技研發。許多在外學有所成的華僑也紛紛回國,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又有一位華裔的科學家突破美方阻攔,決定歸國效力,正在37歲的時候破譯世界性難題,獲得國家獎勵。
這位華裔科學家的名字叫做顏寧,顏寧是個70後的女生,出生於章丘。從小她就展現了過人的聰明才智,在學校的時候一直名列前茅,在同學和老師的眼中,她一直是很優秀的尖子生。讀高中的時候,到了選擇文理科分班的階段,因為顏寧一直很喜歡文學,所以打算讀文科考北大中文系。
但是發覺到顏寧身上的聰明才智,老師強烈建議顏寧讀理科。顏寧開始是猶豫的,但沒有想到來到理科班後,顏寧的認知世界仿佛又打開了新的大門。在理科的世界裡,顏寧仿佛如魚得水,最終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
來到清華大學的顏寧依然保持的十分優異的成績,但是她並不滿足於單調的學習生活,在學校的她積極地參加學校的社交活動,並擔任了學生會主席。顏寧的一舉一動註定了她不是一個平凡的人,2000年,普林斯頓的施一公教授在清華大學進行了一場演講,這次演講深深地觸動了顏寧,使她想要進入這所大學學習更多更深的知識。
於是她大膽的選擇以自薦信方式向這位教授推薦自己。這封內容充滿自信的自薦信真的成為了她的敲門磚,施一公教授對這個女生充滿了好奇,接到自薦信後,立馬與顏寧進行了電話面試,而顏寧也並沒有令他失望,電話那邊侃侃而談的女孩真正的徵服了這位教授。電話面試結束後,施一公教授便直接通知顏寧被錄取了,而這一次機遇改變了她的一生。
在普林斯頓的學習生活,顏寧沒有一刻懈怠。四年後,顏寧又一次考取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在那之後,她參與了世界公認難題:膜蛋白研究項目,並取得重大成果。這次成功使她迅速成為了學術界的一顆新星。
隨著她的名氣日益增大,顏寧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回國。業界人士都明白,離開美國,就意味著顏寧放棄了巨額的研究經費和比中國好上百倍的科研環境,而且面對這樣優秀的人才,美國是不願輕易放走的,但這一切都阻攔不了顏寧想要報效祖國的決心。
就這樣,在排除了各種困難之後,顏寧順利的回歸中國。回國後顏寧帶領著科研團隊經過了多年的努力,攻克了人體GLUT1的結構,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了生物界長達50年之久,顏寧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國的生物學得到更大的發展。
自古以來我國歷史上就有很多愛國英雄,比如宋代的嶽飛,抗日戰爭時的黃繼光等等,他們奮不顧己的愛國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雖然到了如今已經是和平年代,我們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已經沒有了武力戰爭。但是各國之間的科的比拼,一場場無硝煙的戰爭還在繼續。所以,如今仍然還有很多的新時代英雄在為我們的國家繼續兢兢業業的奮鬥,我們要向新時代國家英雄們致敬!向他們學習,盡我們能力為國家做出我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