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動著世界的快速發展,是國之關鍵,唯有不斷提升科技力量,才不會落後於其他的國家。而想要提升科技力量,必要保障國內有一定的高端人才。
相較其他國家,我國的科技起步比較晚,但卻有一批又一批的高端人才湧現,比如這位年少有為的科技人才「肖飛」,他在25歲的時候就做出了重要成果,把世界性難題給突破了,為祖國做出了大貢獻,立下了大功,十分的難得。
肖飛到底有多優秀?他是真的有實力,憑藉自己一步一步的積累,創下了傲人的成績,且為國家爭了光。2002年,他碩士畢業後隨即便考上了博士,也是在這個時候他還有一個選擇,即:進入馬偉明院士的團隊。
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機會,雖說當時那只是一名普通的實驗員,但實踐的過程是很重要的,且這樣的機會對於一個還在校園的學生而言,更是重要。而且理論知識無窮無盡,是學不完的,可以在平時邊實踐邊積累,畢業後同樣可以積累,而這個機會也許就這麼一次。
為此,他果斷選擇了馬院士的團隊,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實驗中,就算再辛苦,他也動力十足。而等完成實驗員工作後,他又輕鬆考上了博士,專心積累著理論知識,因此成績總是很突出。
出色的他,之後還破格成為了副教授,在優秀的表現下,又升為了教授。2018年,他被授予了一等功,2019年獲得了十分難得的「何梁何利獎」。現今他已經43歲,是我國工程大學研究所的所長,可見其在科技領域中的地位。
輝煌背後,離不開汗水的澆灌,也曾在挫折之下,不斷的爬起、摸索、努力。而人難免有年輕氣盛的時候,且人都需要在實踐中成長。年輕時的肖飛,拼勁就已經很足,所以他所接下的第1個項目就非常的棘手,這個項目就是「新型高速感應發電機系統」。
在進行這個項目的時候,他就遇到了一個難題:當時的發電機,輸出的電壓並不穩定。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埋頭苦幹了一段時間,然後想把電力電子勵磁技術加到發電機當中。在從沒有人進行過相關實驗的情況下,他只能從國外的一本學術雜誌上找到點計算的公式,而不管他怎麼反覆地計算,都沒有什麼頭緒。
第一個項目就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難題,這使得他心中挫敗感挺強,而正好當時馬院士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都無法入睡,兩人於是就這個技術難題進行了討論,後經過他們無數次的試驗,得出的結論問題沒有出在他們的身上,而是出在了那個國外公司上。
發現問題後,肖飛索性拋開了那個「有問題」的公式來推演,終於研究出了全新的計算方法,也因此解決了那個技術難題,為祖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這之後,他還參加了各項研究,所研究出來的成果,都比那些歐美國家先進,這還要歸功於他大膽突破定向思維的創新。
在過去,我國由於比較落後,一直被歐美國家用技術進行打壓,因為技術問題受到了不少的輕視,在需要技術的時候,還四處碰壁。為此,我國也意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十分注重相關的人才。在科技發展上,如今我國能夠跟上世界的步伐,提升科技的發展速度及力量,在國際上擁有了話語權,離不開像肖飛這種科研人員的默默付出,無私的奉獻,忘我的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