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役的時候四野在幹什麼?林彪這支部隊立下大功

2020-12-05 軒哥說歷史

上文說到歷經20餘日,四野13兵團42軍終於在5月6日攻克了安陽,同時47軍於5月5日迫降了新鄉守軍。但從時間上來看,4月20日我軍就發起了渡江戰役,安新戰役卻在5月初剛剛結束,那麼四野主力究竟在這段時間做了什麼?又在渡江戰役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疲憊的四野!

當平津戰役結束後,四野主力尚在平津地區休整待命,執行改造國民黨二十萬起義軍隊的任務,這個擔子並不輕。更何況,四野接連進行了遼瀋、平津兩大戰役,尚未得到休息,無論哪方面的準備都不夠。部隊需要休整、安置傷員、進行思想教育動員,尤其是改編剛剛放下武器的傅作義起義部隊,這一切都需要時間。教員同志在2月8日指示林彪:林羅軍在平津地區休整至二、三月底為止。

國民黨的長江防線!

國民黨的長江防線劃為兩個戰區。湖口至上海的800公裡地帶,歸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指揮,配備26個軍75個師,約45萬人。湖口以西近千公裡地帶,歸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指揮,配備15個軍40個師約25萬人。二者加起來共計70萬人,雖然湯恩伯集團兵力較多、裝備也較好,但其部隊多是被我軍重創後重建的,都是些殘兵敗將,軍心渙散、士氣低落。

國民黨長江防線江陰要塞

相比之下,華中白崇禧集團的幾個桂系主力軍,則沒有遭受我軍的殲滅性打擊,還保有相當的戰鬥力。如果四野休整到三月底、四月初的話,勢必會趕不上渡江戰役,則武漢白崇禧集團就有可能支援湯恩伯方面,會對我渡江部隊的側翼造成巨大的威脅。四野究竟如何行動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四野先遣兵團南下!

2月12日,教員同志權衡之下,電令林羅聶,並告劉陳鄧等:

「決定林羅先出兩個軍約12萬餘人,於3月20日以前到達郾城、信陽地區,於3月底奪取信陽、武勝關,4月15日前奪取花園、孝感地區,迫近漢口,威脅武漢,牽制白崇禧部不敢向南京增援。為完成上述任務,四野兩軍應在2月25日以前完成出發準備。」

按照軍委的要求,四野抽調40、43軍兩個軍,並由12兵團部率領組成南下先遣兵團,蕭勁光任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副司令員陳伯鈞,參謀長解方、副參謀長潘朔端。40軍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軍長是韓先楚,政委羅舜初;43軍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軍長洪學智,政委賴傳珠。這兩支部隊是四野的頭等主力,在遼瀋戰役中大放異彩(具體可以參考歷史文章:東北最後一戰中、下)。

四野部隊正在南下途中

上文說到四野42軍歷時二十餘日,於5月5日攻克安陽,47軍6日攻克新鄉。其實對於安陽、新鄉的戰役計劃早已出現在了中央軍委的日程表上,只是因為淮海戰役勝利後,二野、三野主力挺近長江北岸,開始準備渡江戰役,整個華北地區留下的兵力除了協助四野進行平津戰役之外,還要單獨組織圍攻太原,兵力不足以攻克安陽、新鄉。然而安陽、新鄉扼守平漢線,是四野南下必須要拔出了兩顆釘子!但四野先遣兵團由於時間緊迫繞過了安陽、新鄉,直取信陽!

奇兵出擊!先遣兵團渡江戰役立大功!

先遣兵團40軍、43軍沿平漢路東側並行南下,同時中原軍區的江漢、桐柏、鄂豫軍區的六個旅也在先遣兵團的指揮下,分別向漢川、應山、羅山等地積極活動,策應兵團主力作戰。兵團的首要目標是奪取信陽,由於信陽是武漢的北大門,白崇禧不會棄之不管,迫使他在長江以北與我軍進行戰略決戰。

然而白崇禧卻非常狡猾,在我軍即將抵達信陽之前,將駐守信陽的嫡系第7軍171師撤走,只留下了少數部隊作掩護。不僅如此,整個豫南、鄂北地區的國民黨軍和地方武裝望風而逃,我先遣兵團40軍的兩個師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收拾殘敵。

3月30日,120師收復駐馬店,31日收復確山,4月1日收復長臺關;同時118師長途奔襲160裡,於4月2日晨,解放河南重鎮信陽,打開了通往武漢的北大門,隨後又分兵繼續南進,向長江北岸進軍。43軍的情況也基本相同,僅同敵人進行了幾次小的接觸,相繼解放宣化店、河口、黃安等地,重新回到了原中原軍區的根據地,並與鄂豫軍區的部隊勝利會師。

百萬雄師過大江

白崇禧深感武漢地區吃緊,慌忙將駐守贛北的第三兵團調回武漢地區。這樣,華中白崇禧部20多萬人馬被牢牢地鉗制在了武漢地區,使其無法向東支援湯恩伯集團。4月20日晚,我第二、三野戰軍百萬大軍(二野30萬、三野60萬)發起渡江戰役,待命已久的四野先遣兵團也開始向武漢外圍的國民黨軍展開進擊,至5月10日,相繼攻克孝感和鄂東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直逼重鎮武漢。

偉大的成就!

四野先遣兵團提前南下作戰,是波瀾壯闊的渡江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40軍、43軍全體指戰員經過40多天的連續行軍作戰,前進1300餘裡,成功的完成了鉗制白崇禧集團的任務,保障了我軍渡江戰役部隊側翼的安全,也為四野主力南下開闢了前進基地。

四野主力此刻正在浩浩蕩蕩地向長江開進!開始向中南地區進軍!

相關焦點

  • 蘇靜:只打過一次仗的開國中將,北平和談立下大功
    1月16日,在平津戰役前線指揮部裡,四野政委羅榮桓找來時任參謀處長兼作戰處長的蘇靜談話,羅榮桓說:「派人進城談判,中央有過指示,要求挑選一個對黨忠誠、對黨的政策有比較深的了解,又有隨機應變能力的同志,我們商量過,認為你還是符合這些條件的。」
  • 渡江戰役的啟示
    三大戰役後,國民黨正規軍還有71個軍227個師的番號約115萬人,加上特種兵、機關、學校和地方部隊,總兵力為204萬人,其中能用於作戰的部隊為146萬人。這些部隊,多是新建或被殲後重建的,且分布在從新疆到臺灣的廣大地區,在戰略上已無法組織有效防禦。
  • 遼瀋戰役:林彪說守住這個地方就可以,七位將軍死後為何要葬在塔山
    林彪已經下了打錦州的決心,戰術部署非常重要,在東北野戰軍指揮部,程子華將軍和林彪站在地圖前,林彪在塔山這個地方畫了一個圈,塔山這個防禦陣地只有十公裡。投入多少兵力呢。現在程子華將軍的兵團下轄四縱,四縱司令員吳克華,十縱司令員梁興初都是優秀的指揮員。
  • 陳賡原本長期是林彪上司,後來接到林彪指揮的電報,沉默了半天
    1949年,上海解放,在全國人民歡喜之時,林彪卻顯得鬱鬱寡歡。在上海解放前的十天,南昌和武漢相繼解放,這兩座城市都是林彪參與而解放的,但是解放後的轟動都不及上海。
  • 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用小船槳...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船槳搖出來的。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4月22日,江蘇省檔案館與南京、徐州、揚州、泰州市檔案館等,以及淮海戰役紀念館、江蘇人民出版社、南京出版社等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一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支前檔案,舉辦《人民必勝》支前檔案選編叢書首發儀式。
  • 東北野戰軍「二局」 林彪決勝遼瀋的秘密機構
    第六股股長劉承遠回憶:當時為了儘可能地降低噪音,二局停用了火車上的電滾子,改用乾電池做電臺的電源。坐在偵收機旁的偵收員們,只能點燃數十根蠟燭,在燭光下抄報。蠟燭的煙火燻黑了他們的面孔,燎著了他們的發梢,而他們全神貫注的卻只是耳機中的電波訊號。  在窗簾遮掩的另一節車廂裡,幾十名破譯員在曹祥仁和破譯科林非、嶽軍帶領下,正在埋頭攻克敵軍不斷變換和使用的新密種。
  • 一戰定乾坤,在這些地方追思那場動人心魄的渡江戰役
    長江南岸的三汊河口一組「千帆競渡」的雕塑拔地而起,這是勝利的標誌,這裡記載著那場決定中國人民命運的戰爭。「千帆競渡」雕塑由49根高度不一的紅色柱體組成,每根柱體的截面都是五角星形狀,雕塑分為六組,象徵著建成這座紀念館時間2009年是渡江戰役勝利六十周年,雕塑總高度是49.423米,寓意渡江戰役勝利和南京解放的時間。
  • 解放軍不殺戰俘,為何卻在1951年槍決了李本一,他犯了什麼罪?
    1949年渡江戰役後,解放軍一路向南推進,陸續解放各省市,反動派的殘餘力量兵敗如山倒。隨著解放軍進攻廣西,駐紮在廣西的新桂系迅速被擊潰,白崇禧的親信、敵第7軍軍長李本一於廣西平南被俘,被關押在武漢。眾所周知,我軍不殺戰俘,但在1951年,李本一卻被槍決,這是為何?
  • 飛彈司令李福澤:解放戰爭時吃零食比林彪要高級
    《大眾日報》於1939年11月3日發表了題為《慶祝臨朐大勝利》的社論,譽稱五井之戰「是一個偉大的勝利」,是「山東抗日兩年來最模範的勝利戰鬥」。  蒙陰縣城是日偽軍伸入魯中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的一個重要基地。1945年3月,為了拔除揳入我泰山和沂蒙山區的這顆釘子,魯中軍區決定用四個主力團和一部分地方武裝發起蒙陰戰役。李福澤率老一團擔任主攻。
  • 檔案解密:真相「九一三」 揭林彪墜機事件始末
    林彪是赫赫有名的「軍事家」,是威名遠揚的「常勝將軍」,一生戎馬倥傯,用兵如神,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戰役他指揮了兩個,揮師四野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他為什麼出此下策——出逃國外,以至滿盤皆輸、身敗名裂呢?因油料不夠而緊急迫降按說,林彪座機最緊張的是三個階段:一是能否從北戴河起飛;二是起飛後會不會遇到麻煩,比如遭攔截包括被擊落;三是越過國境後會不會被蘇蒙方面防空部隊誤以為轟炸機或偵察機而擊落。當這三個階段都僥倖闖過去之後,它只要放心大膽地向預定的伊爾庫茨克飛就是了,為什麼要冒險野外迫降呢?
  • 四平之戰,令林彪心悸的一場血戰
    致使兵力很快就因傷亡過大顯得不足,從而打成了添油戰。(林彪)道東的核心陣地有一座水塔,解放軍以一個團的兵力發起猛攻。塔上的守軍是71軍遠徵緬甸的老兵油子,全是上等兵以上的軍銜,槍法極準。解放軍一衝鋒就死傷遍地,連攻四次均告失敗。塔下四周,幾乎鋪滿了一層被射殺的戰士。這座塔是用大理石砌成,最後解放軍用十幾挺機槍封鎖塔上的槍眼,爆破手上去進行爆破作業,才把裡面的敵軍震死。
  • 強渡怒江戰役
    強渡怒江戰役,是1944年5月至7月,在中日戰爭的緬北滇西戰役中,中國遠徵軍第11集團軍在雲南西部怒江西岸對日軍第33軍所部的進攻作戰。怒江戰役是中美聯合作戰的產物,由美軍提供渡江工具、對日軍陣地實施全天候轟炸,美軍炮兵部隊火力支持以及美國提供中國遠徵軍全部的作戰補給。
  • 資料:南京解放-渡江勝利紀念碑 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作戰...
    百萬雄師渡江作戰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的精銳主力部隊幾乎喪失殆盡。  1949年元旦,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者的授意下為了爭取喘息時間又在南京玩弄假和平陰謀,發表了一個「引退求和」聲明。  4月1日,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飛赴北平,4月20日北平和談破裂,4月21日,毛澤東和朱德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我百萬雄師,在千裡長江分三路渡江作戰。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作者簡介:謝立傑,1927年出生,1942年2月入伍,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30軍88師263團2營教導員,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京滬杭戰役。1950年11月入朝作戰,1951年5月起在上甘嶺主峰五聖山以及雞雄山高地堅持了長達11個月的防禦戰。
  • 今天,紀念渡江勝利暨南京解放69周年
    渡江勝利、南京解放是重大歷史轉折事件它宣告了國民黨政權的滅亡,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結束,新中國的誕生,同時賦予了南京英雄之城、勝利之都的歷史文化內涵。歷史上的今天1949年4月21日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全線發起渡江戰役。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記敘的林彪簡歷
    林彪(1907 年12月5日-1971 年9月13日),著名軍事家。原名祚大,字陽春,號毓蓉。曾用名育蓉、育榮。生於湖北黃岡林家大灣。曾在武昌共進中學讀書,1923 年6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在「五卅」反帝運動影響下,參加學生運動,曾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同年冬,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在校轉入中國共產黨。
  • 陸軍81集團軍融合多支老部隊精華 拱衛京畿扼控華北
    原標題:轉型重塑,蹄疾步穩開新局(國防視線·集團軍調整組建)  這是一組立規立據數字:成立短短兩個月,圍繞黨委議事、用人用車用權等細化完善50餘項制度規範,立起規矩、初始即嚴、一嚴到底……  這是一組調研指導數字:從接收部隊第一天起,黨委常委聚焦戰備訓練、主題教育、移防搬遷等工作,30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中途島海戰拖住日本艦隊立下大功
    鸚鵡螺號潛艇海試此時鸚鵡螺號還不知道自己已經立下大功,嵐號驅逐艦由於聲吶系統落後,只能隨意的丟了幾輪深水炸彈,等待一段時間後就離開去追大部隊了,而美軍艦載機正在搜索日軍艦隊所在,正在追趕艦隊的嵐號成為了美軍飛機的領路人,
  • 解放戰爭中,這兩戰合計殲敵133萬!為何都不能列入三大戰役?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聞名遐邇,決定了整場戰爭的勝負:分別是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其中殲敵最多的淮海戰役超過55萬人,最少的遼瀋戰役也達到47萬人。然而1949年後長江以南地區其實還爆發了兩次大規模戰役,殲敵總數達到了驚人的133萬。這兩場戰役分別是49年4月的渡江戰役和49年末的西南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