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課堂】太赫茲技術--改變未來世界的」超級波「

2020-12-07 澎湃新聞

責編 | 吉 佳

太赫茲是一種新的、有很多獨特優點的輻射源;太赫茲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叉前沿領域,它被科學家們稱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在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太赫茲生物物理分會「成立之際,分會會長常超研究員將帶領我們走進神奇的太赫茲世界。

什麼是太赫茲

和微波一樣,太赫茲其實也是一種電磁波。太赫茲通常是指的是0.1~10太赫茲(1太赫茲=1012赫茲)這個頻段內的電磁波。這個波段正好位於微波和紅外的交界處。也就是說,(頻率)向下走就是微波、毫米波,(頻率)向上走就是紅外、可見光,它處於一個過渡區域。

在國際上,這個區域被稱為「太赫茲空白」。因為它的源和探測器等技術的發展比別的頻段要落後。1690年,惠更斯就提出了光學的基本理論,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已經開始使用微波雷達,但是太赫茲的研究還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相對會新一些,大家也就感覺陌生一些。

電磁波頻帶分布

太赫茲波段有什麼優勢

相比於傳統的輻射源,太赫茲有很多優勢。

第一個是它的穿透性好。這個穿透性是和誰相比呢?是指和可見光相比,太赫茲對某些介質的穿透性更強。具體來說,太赫茲對非極性介質具有很好的穿透性。比如我們身上穿的這些衣物、桌上的紙張、快遞盒子甚至一些木質材料,太赫茲透過去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利用這個特點,我們可以用它進行成像。

上圖為利用太赫茲進行成像的一個例子,其中a為樹葉的可見光下的圖片,b為太赫茲成像效果,c為太赫茲成像的放大圖像。由於太赫茲比可見光穿透能力強,因此,可以較為清楚地顯示物體內部的情況。

為什麼太赫茲能穿過非極性介質

因為很多分子的轉動-振動能級在太赫茲波段,對於極性介質而言,由於其分子存在固有電偶極矩,容易與電磁場發生相互作用,導致分子轉動-振動能級的躍遷,因此,極性介質對太赫茲波吸收較強。非極性介質不容易與電磁場發生相互作用,因而對太赫茲的吸收較弱。

太赫茲可以替代X射線嗎

高穿透性的太赫茲在某些情況下就可以替代X射線進行成像。當然,這還涉及到太赫茲的另一個優勢——能量低。我們知道X射線是肯定可以成像的,但X射線是確定的致電離輻射,有致畸致癌的風險。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會規定人一年接受X射線照射不能超過一定的劑量。但是太赫茲不一樣,它的光子能量比較低,一般而言,THz光子的能量要比X射線光子能量低4~7個量級,遠低於細胞等生物組織的電離閾值,所以相對安全。

此外,太赫茲還具有瞬態性。這是因為太赫茲脈衝的脈寬非常窄,可以控制在皮秒(1/1012秒)量級,因而能進行一些快速的動力學探測,比如分析某個化學反應的中間過程。

最後,但也是目前認為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太赫茲具有指紋特性。這是什麼意思呢?大部分極性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振動或轉動產生的分子(光)譜都處在太赫茲波段。比如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由很多原子構成的生物大分子,這些分子間的弱相互作用、骨架振動以及原子間極性結構的轉動和振動頻率恰好都處在太赫茲頻段。這樣一來,大分子的結構特徵就決定了它的特徵分子(光)譜,那麼反過來,知道了它的分子(光)譜,也就能識別出這究竟是什麼種類的物質了。

不同波段電磁波對比

太赫茲的應用前景如何

太赫茲的穿透性可以用於安檢。太赫茲可以穿透衣服,檢查隱藏在衣服下面的一些危險物品。太赫茲只能穿透衣服,到肉就穿不透了,身上藏著的小刀、手槍也都穿不透。其實,毫米波也可以做同樣的事情,但是相比於太赫茲,毫米波的波長更長,空間解析度也就更差一些。目前,國內有好幾家企業在做太赫茲的安檢系統,並且已經在上海世博會期間使用了。

太赫茲安檢示意圖

此外,太赫茲的穿透性還可以用於醫學檢測,比如乳腺癌篩查。傳統的乳腺癌篩查都是用X射線。但實際上,X射線並不是特別好使,所以才要用鉬靶。因為X射線的穿透力太強了,成像時腫瘤組織和健康組織之間的對比度就比較差。因此,要用鉬靶對乳房組織進行擠壓,才能得到更清晰的圖像。但癌組織,尤其是乳腺癌,在太赫茲頻段下的成像很清晰。前面說過,水是極性介質,能吸收太赫茲波。但乳腺中多為脂肪組織,含水量相對較少,因而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的成像差異更加明顯。這方面的應用英國比較領先,用太赫茲檢測皮膚癌和乳腺癌都已經實現產業化了。

還有就是利用太赫茲的指紋特性做食品安全的檢測。比如,想判斷這個油是正常的食用油,還是劣質油或者地溝油,它們的分子(光)譜不一樣。由於地溝油經過反覆高溫加熱,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會發生結構上的變化,並且,地溝油一般還含有重金屬、真菌毒素和油脂氧化物等有害成分,和正常的食用油的分子組成是不一樣的。那麼產生的分子(光)譜也一定不同。同理,還可以檢測奶粉裡有沒有添加三聚氰胺,兩者的譜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國內很多高校和研究機構都在做這一方面的研究,如上海理工大學、天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電子所等。

相比於微波,太赫茲的帶寬更寬。一般情況下,太赫茲的帶寬可以做到吉赫茲(GHz),有的可以達到10吉赫茲。而大部分的微波源,比如X波段源,中心頻率是9吉赫茲,但帶寬只有中心頻率的10%,也就是0.9吉赫茲。相比於微波,太赫茲的帶寬可以提高10倍。帶寬提高了10倍,傳輸速率就會成百上千倍地提高。在2013年,德國開發的太赫茲通信系統,傳輸速率已經達到了100Gbps。你看我們現在的移動通信逐漸發展到5G甚至6G,6G就會用到百吉赫茲的電磁波了。所以,未來再發展下去,也許我們就都用太赫茲波段的手機了。

制約太赫茲發展的最大因素是什麼

太赫茲源的功率有待提高。目前來講,常規的太赫茲源的平均功率是毫瓦量級,大概是幾十毫瓦到幾百毫瓦。主要原因是源的效率都非常之低,可能只有1%。在太赫茲的頻段下,這些常規器件都不是特別高效,能量都熱損耗掉了。這裡說的常規器件不包括像自由電子雷射器那樣的大型科學裝置。

本文內容節選整理自《科學世界》對常超研究員的採訪

全文刊載於《科學世界》2019年第11期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科普課堂】太赫茲技術--改變未來世界的」超級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普課堂】太赫茲技術--改變未來世界的」超級波
    太赫茲是一種新的、有很多獨特優點的輻射源;太赫茲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叉前沿領域,它被科學家們稱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在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太赫茲生物物理分會「成立之際,分會會長常超研究員將帶領我們走進神奇的太赫茲世界。
  • 改變世界的太赫茲技術到底有多牛?中國科學院院士揭開太赫茲技術的神秘面紗
    不過,知道太赫茲技術的人卻寥寥無幾了。早在2004年,美國首次提出太赫茲(THz,1012Hz)技術,並且被列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那麼,太赫茲技術到底是什麼?有何種魅力吸引全球科學家的關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帶著這一系列問題。 近日,記者獨家採訪了我國著名雷射與非線性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及從事太赫茲技術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揭開太赫茲技術的神秘面紗。
  • 太赫茲波——令人矚目的未來戰爭新寵
    近年來,太赫茲波以其獨特的性能和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受到推崇。 擁有獨特性能 太赫茲波技術之所以引起科學界的廣泛關注,是由於太赫茲波頻率要高於微波,低於紅外線;能量大小則在電子和光子之間,與其他頻率的電磁波相比,其性能非常獨特。 高穿透性。
  • 改變世界的太赫茲技術到底有多牛?院士:各國必爭的前沿技術
    談到紅外光、雷射和微波等技術,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了解。不過,知道太赫茲技術的人卻寥寥無幾了。早在2004年,美國首次提出太赫茲(THz,1012Hz)技術,並且被列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那麼,太赫茲技術到底是什麼?有何種魅力吸引全球科學家的關注?
  • 【科普】你不知道的太赫茲波,將顛覆絕大部分行業
    2004年,太赫茲(THz,10¹²Hz)技術首次被美國提出,並且被列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一時間,全球學術界的專家將目光投向了這一名不見經傳的技術。現在,十年過去了,業界對太赫茲的認知逐漸加深,不少專家更加確信太赫茲將顛覆未來絕大多數行業,甚至還有人認為太赫茲將是6G或者7G通信的基礎...
  • 按需控制太赫茲和紅外波,將徹底改變光電子、電信和醫學診斷!
    利用磁場或電場來控制紅外線和太赫茲波的能力是物理學中一個巨大挑戰,它可能徹底改變光電子、電信和醫學診斷。之前理論預測石墨烯(一種由碳原子組成的單原子層)在磁場中不僅可以根據需要吸收太赫茲和紅外光,還可以控制圓偏振的方向。
  • 比雷射和紅外更有價值,揭秘神秘的太赫茲波
    2004年,太赫茲(THz,10¹²Hz)技術首次被美國提出,並且被列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一時間,全球學術界的專家將目光投向了這一名不見經傳的技術。現在,十年過去了,業界對太赫茲的認知逐漸加深,不少專家更加確信太赫茲將顛覆未來絕大多數行業,甚至還有人認為太赫茲將是6G或者7G通信的基礎...
  • 太赫茲技術識別「地溝油」?只需10秒
    昨天開幕的產業計量(上海)論壇透露,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松林領銜的太赫茲科研團隊,首次將太赫茲技術用於人參皂苷的精準定性與定量檢測,可有效識別西洋參的不同產地。此舉解決了現有藥典液相質譜法專業技術要求高、耗時長、專業儀器成本高、損耗樣本等難題,為高級藥材的新計量工作提供新方法。
  • 太赫茲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2004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評出了「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太赫茲技術是其中之一;2005 年,日本政府列出了「國家支柱十大重點戰略技術」,太赫茲技術名列榜首;歐洲、澳大利亞等國政府、研究機構、大學、企業紛紛投入太赫茲技術研發的熱潮中。
  • 中國太赫茲通信技術迎來小爆發:美國提前布局
    編者按:「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已經入軌,這是我國發射的全球首顆6G衛星,將對太赫茲通信技術進行測試,該技術在我國也將迎來小爆發。美國在2019年已經提前布局,開放了太赫茲波頻譜,看來未來10年在6G網絡上,中美之間還將發生通信技術上的對抗。
  • 6G突破口下的太赫茲會是醫學影像的未來嗎?
    但這還不是全部,作為「未來改變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太赫茲在生物醫學,特別是醫學影像中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 上海地鐵2號線的太赫茲安檢儀 一、什麼是太赫茲?太赫茲(terahertz,THz)波通常是指頻率在0.1~10 THz、波長在0.03~3 mm範圍內的電磁波。從頻譜上看,太赫茲波位於微波和紅外線之間。
  • 太赫茲概念股是什麼?聽說是未來十大科技之一
    太赫茲(TeraHertz,THz)是波動頻率單位之一,又稱為太赫,或太拉赫茲。等於1,000,000,000,000Hz,通常用於表示電磁波頻率。太赫茲是一種新的、有很多獨特優點的輻射源;太赫茲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叉前沿領域,給技術創新、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了一個非常誘人的機遇。
  • 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原理分析_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的應用
    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是最新的電磁波譜技術。作為近年來頗受關注的一個技術領域,太赫茲技術在很多基礎研究領域、工業應用領域、醫學領域、軍事領域及生物領域中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電磁波譜技術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擴展了人們觀察世界的能力。
  • 錢學森講壇:太赫茲波前獲取與調控
    但是太赫茲的源、探測器以及功能器件都還不成熟,阻礙了太赫茲技術的廣泛應用。本報告介紹首都師範大學超材料與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在太赫茲波前獲取和調控方面取得的一點進展。利用自主研發的太赫茲脈衝波焦平面成像系統實現太赫茲輻射的頻率、振幅、相位以及偏振態的測量,並利用這套系統實現對渦旋光束和太赫茲波段表面等離子體器件的的表徵。
  • 亮點 | 超材料主動調製太赫茲波,微流集成技術出新招
    其中,表面等離子體的金屬開口諧振環(SRRs)作為超材料的基本組成單元,通過幾何結構的設計展現了對太赫茲波(THz)優異的調製特性。然而,固定的結構使得基於SRRs的超材料很難實現對THz波的主動調製。雖然利用外加電場和光場改變SRRs電磁特性,進而實現主動調製的方法已見諸報導,但是複雜的異質結構製備及光路測試系統也給實驗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 神奇的太赫茲:有了它,西洋參不再真假難辨
    太赫茲波段自從19世紀後期正式命名之後,受到中歐美日多個國家的高度關注,各國紛紛將其入選改變世界的技術評比之中。美國稱其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歐盟已經啟動多個跨國太赫茲研究計劃,日本則視之為未來十年科技戰略規劃之首。而我國的太赫茲技術研究在理論方法、元器件、實驗測量技術等方面的成果基本保持在國際最先進水平,名列世界前茅。
  • 可能引發科學技術革命性發展的太赫茲技術
    太赫茲波在電磁波譜中的位置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依託於超快光學和半導體技術的飛速進步,太赫茲波的產生方法和檢測手段已日臻成熟,這使得太赫茲波逐漸走進了科學家的視線,並由此催生了一大批基於太赫茲波的新型學科和研究領域
  • 雙特太赫茲波是什麼? 太赫茲理療問答
    答:太赫茲波是介於紅外線和微波之間的一種電磁波,所以具有二者的一些性質。如直線傳播,以及能穿透大範圍的非導電材料。維基百科上的資料顯示,從溫度高於10攝氏度的任何物體上都能發射太赫茲波,也就是說,幾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和物質都在放射著太赫茲波。
  • 太赫茲能量產品講解及答疑
    2014年,中國打破歐美國家技術壟斷,成功研發首臺太赫茲人體安檢儀;此前,這種核心技術一直被少數國家壟斷,中國的科技團隊用3年時間打破技術壁壘,實現追趕與超越。第三、高科技的太赫茲理療儀,它的三大核心技術:太赫茲波術、(像照妖精鏡一樣可以找出人的亞健康的位置,可以穿透人體20-30公分直到作用到亞健康位置)。
  • 中國「太赫茲通信技術」迎來小爆發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在全國開始5G的計劃安排時,中美兩個國家已經開始對全球首顆6G衛星做實驗了,所以中美又一次處於領跑梯隊中,而且不出意外的話,在6G方面中美肯定還有一場技術上的競爭和對抗。至於說到6G技術,那就要說說太赫茲通信了,這項技術在2004年被美國列入改變未來的十大技術之一,只不過目前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太赫茲波的傳播距離不能很遠,只能在近距離傳播,比如幾百米的範圍內,商業化程度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