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證明黑猩猩存在殺嬰行為,甚至是吃掉!靈長類都是殘忍物種?

2020-11-22 艾伯史密斯

一項新的研究證明,一隻野生黑猩猩在出生後,其他成年黑猩猩(包括雄性和雌性)可能會將幼兒搶走殺掉或者蠶食掉,於是雌性黑猩猩往往會在分娩前躲起來,以防止其他黑猩猩的殺嬰行為。

科學家2014年在非洲坦尚尼亞西部的馬哈勒山脈中,追蹤記錄了21隻黑猩猩的日常行為和繁衍情況,並罕見地觀測到了野生黑猩猩的分娩,分娩的母黑猩猩叫做德文塔(Devota),在出生幾秒鐘後,她的幼崽就被另外一隻名叫達爾文(Darwin)的黑猩猩搶走,達爾文是該群種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雄性黑猩猩,達爾文奪走幼崽後迅速衝入了叢林當中,德文塔連摸到自己孩子的機會都沒有,等科學家追蹤到達爾文時,幼崽已經被殺害了。

達爾文拿著德文塔的幼崽

在之前的一項研究當中,科學家分析了雌性野生黑猩猩懷孕和未懷孕的頻率,發現懷孕的雌性黑猩猩在分娩前7~18天會突然「消失」,科學家把這種行為稱之為黑猩猩的「休產假」,後來雌性黑猩猩德文塔在2016年再次分娩時,休了近一個月的「產假」。

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動物學家解釋到:野生黑猩猩的「休產假」,很可能是雌性黑猩猩為了避免幼兒出生後遭遇其他黑猩猩的殺嬰行為,做出的一種風險規避對策。

早在1962年,科學家就在野外發現長尾葉猴會故意殺掉剛出生的嬰兒,而長尾葉猴平常是非常溫順的,隨後的研究發現長尾葉猴殺嬰並非偶然事件,而是形成了一種行為習慣,這也是科學家首次在野外觀測到靈長類動物的殺嬰行為,當時震驚學術界和宗教界。

靈長類殺嬰行為的原因

可以確定的是,實施殺嬰行為的黑猩猩,一般都不是幼兒的父輩,被殺的幼兒一般都小於1歲,而且這種行為在靈長類當中普遍存在,目前至少發現了20種靈長類存在殺嬰行為。

科學家猜測靈長類的殺嬰行為和自身種群結構有關,比如長尾葉猴屬於一雄多雌,當新的猴王取代舊猴王時,新猴王就會殺掉前猴王的幼崽,這有利於新猴王的基因延續。

目前關於靈長類殺嬰行為的主流解釋,認為是雄性為了保持自身繁殖的有利性,雌性哺育其他雄性幼崽會消耗自身群體的大量資源,雄性殺掉其他幼崽將有利於自身基因的延續,以及自己後代的競爭。

研究人員還發現,雌性黑猩猩在哺育幼崽時,會有近1~2年的時間迴避交配,在雄性黑猩猩殺掉其幼崽後,雌性會提前結束哺育期,並很快進入發情狀態,甚至還會和殺掉幼崽的雄性進行交配,這些因素都促進了靈長類的殺嬰行為。

當然也還有其他說法,比如資源短缺說,類似一些鳥類會主動淘汰自身弱小的後代,以保證其他後代的食物充足。

其實在人類社會,也存在類似的行為,比如中國古代帝王在生育了雙胞胎兄弟後,會選擇性地留下一個嬰兒,以防止未來雙方對權力的爭奪;還有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在遷移時期就可能殺掉新生兒,以應對當前資源匱乏的困境。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動物世界裡普遍存在的「殺嬰行為」,其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在動物世界裡面,有一種在人們看來很殘忍也很普遍的行為,那就是「殺嬰行為」,指的是成年動物殺死同種未成年動物的行為,1965年日本科學家杉山幸丸一篇研究論文首次系統性地向世人揭露了這一現象。黑猩猩「殺嬰」動物「殺嬰行為」的類型英國和法國一些科學家們對200多種動物進行了觀察研究,發現其中119種動物都存在「殺嬰行為」,可見這一現象在動物世界中是有多普遍。
  • 家暴、自相殘殺等特有的壞行為,黑猩猩同樣有,有時更殘忍
    然而黑猩猩和人類之間的相似何止是這些,這些極其聰明的動物表現出與人類相似的野蠻性格特徵和行為,它們是暴力、殘忍和危險的,和人類如出一轍,現實中的很多案例甚至青出於藍。當他讓另一個不良黑猩猩當助手後,就受到了團隊的排斥。直到有一天,他被趕出去,群體中的雄性和雌性都對他進行了猛烈的攻擊,向他扔石頭,用棍子打他,在他脈搏停止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在他的身上跳來跳去。黑猩猩不像人類那樣理解「死亡」,因此在它死後,其他成員會繼續毆打這具已經死亡的屍體,甚至有的會開始蠶食他的身體。
  • 愛情存在人類誕生前:腦容量進化有助愛情滋長
    摘要:接近三分之一的靈長類物種會形成一夫一妻制的關係,而奧佩在2013年提出,這種行為的演化正是為了避免殺嬰行為。「使人們在一起的聯繫並不是多巴胺驅動的,也不是強烈的神經興奮,」劉易斯說,「的確存在獎賞,但作用的方式更為平靜。
  • 可愛的北美紅松鼠竟然是殺嬰惡魔
    有時候,這些殘忍的雄性還會吃掉它們殺死的幼崽。阿爾伯塔大學的Jessica Haines親眼目睹了幾起這類「殺嬰」現象。他們的研究地點位於克盧恩湖(Kluane Lake)附近,因此研究計劃也命名為「克盧恩紅松鼠計劃」。
  • 為何雄海豚會出現殘忍「溺嬰行為」?
    誰會想到,可愛憨厚的海豚會殘忍地殺害同類幼崽?據BBC網站近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野外產仔的寬吻雌海豚分娩兩分鐘後,無辜的幼崽便遭到兩隻雄海豚圍攻,試圖將它踩至水中溺亡(註:海豚為哺乳動物,用肺呼吸),整個搏鬥過程持續近三個小時。這也是首次發現寬吻海豚的「溺嬰行為」。
  • 同為靈長類動物,為何黑猩猩沒有進化成為人類呢?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當現代人類全球範圍內遷徙,發明農業耕作技術,甚至探索月球,而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仍然生活在樹上,它們吃水果,甚至獵殺一些猴子……為什麼不是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進化為人類?答案就是,所有現存的靈長類動物,包括烏幹達的山地大猩猩、美洲吼猴和馬達加斯加的狐猴,都證明了它們可以在自然棲息環境中繁衍生息。進化並不是一種進步,這是關於生物體如何適應當前環境的問題。
  • 現實中老虎殺嬰食仔的現象並不少見
    這種現象在很多動物身上都能夠見到,事實上在自然界裡面,「殺嬰」現象普遍存在,大到獅子老虎咬死幼崽,小到兔子吃掉自己的幼崽。我們常見的家畜裡面,豬、馬、兔,寵物裡面的貓、狗、倉鼠等等都被觀察到有殺嬰的現象,而且數量還不少;自然界裡面的黑猩猩、豹子、獅子、虎鯨、海象等等,都存在殺嬰並且吃掉的現象,所以說殺嬰、吃掉幼崽在自然界裡普遍存在,那麼作為一種機會主義的食肉動物,老虎也不可避免有這種現象。
  • 人類在遺傳上,和黑猩猩幾乎沒有區別
    在黑猩猩的社會裡,雄性可以利用互惠利他行為,雌性卻不能。雄猩猩終生都和出生時所屬的族群在一起,雌猩猩一旦成年,便得離開。等她加入別的族群後,生養小孩的責任又令她無法和新的隊友建立長期關係。當猩猩群出外找水果吃時,要餵養孩子的母親絕對跟不上隊伍。
  • 別逗了,現實中老虎殺嬰食仔的現象並不少見
    這種現象在很多動物身上都能夠見到,事實上在自然界裡面,「殺嬰」現象普遍存在,大到獅子老虎咬死幼崽,小到兔子吃掉自己的幼崽。我們常見的家畜裡面,豬、馬、兔,寵物裡面的貓、狗、倉鼠等等都被觀察到有殺嬰的現象,而且數量還不少;自然界裡面的黑猩猩、豹子、獅子、虎鯨、海象等等,都存在殺嬰並且吃掉的現象,所以說殺嬰、吃掉幼崽在自然界裡普遍存在,那麼作為一種機會主義的食肉動物
  • 生殖隔離就能讓物種分立嗎?是時候讓人類和黑猩猩雜交了
    人類與黑猩猩的分化便發生在約600萬年前的一次染色體畸變:共同先祖的2a和2b染色體連到了一起,成為了人類的2號染色體。雖然我們也都知道騾子沒法繁育下一代,但是我們畢竟沒有把每一隻馬和驢的後代都拉去做繁殖測試——我們無法排除某一隻騾子可能會進化出異能。我們都知道人類與黑猩猩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只可惜以生殖隔離的存在與否來分立物種的觀念並不合理,物種間始終保有基因的連續性。
  • 扒下倭黑猩猩的和平外衣
    扒下倭黑猩猩的和平外衣  倭黑猩猩被描繪為熱愛和平、女家長制和性解放的物種,真的如此嗎?  倭黑猩猩吃獵物從腹部開始,首先吃腸子。這種程序能讓一頭被獵獲的羚羊存活更長的時間。對這個被意想為平和的動物來說,倭黑猩猩可能殘忍到令人吃驚的程度。
  • ...上野「靈猴天地」迎客-靈長類,展區,黑猩猩,紅猩猩,長臂猿,猴...
    東方網記者曹磊4月27日報導:靈長類動物是我們星球上最智慧的一類物種,甚至我們人類都起源於這一群體。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宣傳靈長類動物及動物科普知識。今天上午,上海野生動物園全新打造的「靈猴天地」新展區正式與遊客見面。
  • 倭黑猩猩都是性愛狂?科學家為其正名
    隨後這兩隻雌性倭黑猩猩會相互擁抱並有節奏地重複摩擦雙方的生殖器。這樣的行為一般持續不到20秒,但有時候甚至會超過1分鐘。」而當雄性和雌性倭黑猩猩發生交配時,加納隆至記錄道,在大約1/3的案例中,雙方採用的是傳教士體位,而在部分案例中,加納隆至還觀察到雌性倭黑猩猩與不同的雄性交配,甚至有時候會與未成年的雄性乃至尚處於嬰兒時期的雄性倭黑猩猩發生性行為。
  • 貢貝黑猩猩戰爭,同類蠶食,揭露黑猩猩不為人知的一面
    黑猩猩是一種最接近人類的靈長類生物,它們的基因組成都和人類的基因組成異常的相似。所以在近代甚至有科學家嘗試創造人與黑猩猩的雜交物種,但是參加實驗的三隻黑猩猩都以失敗告終。個別黑猩猩精於權術算計,會使用計謀,也會因為個體及族群的利益,對其它同族黑猩猩大開殺戒,痛下死手。 以至於有許多科學家認為黑猩猩本身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動物,它們也對肉類充滿了渴求,甚至會合作捕殺它們的近親,疣猴。並且按勞分配把疣猴的肉分而食之。
  • 為什麼不是所有靈長類動物都能進化成人類?
    當人類在全球範圍內遷移,從發明農業到登上月球,我們的近親黑猩猩還留在樹上,他們在樹上採集水果必要時還會獵殺猴子。現代黑猩猩已經存在了1萬多年了,但我們已經在不同的進化路徑600萬或7萬年前。如今,所有活著的靈長類動物,包括烏幹達的山地大猩猩,美洲的吼猴和馬達加斯加的狐猴,都證明它們可以在自然棲息地繁衍生息。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人類學教授林恩·伊斯貝爾說:「進化不是進步。」 「這是關於有機體如何適應當前環境的問題。」 在研究進化論的科學家眼中,人類沒有比其他靈長類動物「 進化得多」,而且我們當然還沒有贏得所謂的進化遊戲。
  • 黑猩猩與我們有哪些不同之處,為何它們未能進化成人類?
    眾所周知,像黑猩猩這樣的靈長目人科動物,它們所擁有的基因與人類的基因極高相似,然而,我們之間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創造能力都存在著巨大差異。所以,當你看到正在樹上吃水果的黑猩猩時,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疑問是否和我一樣:它們到底有哪些地方與我們不一樣,所以才一直沒能進化成人類?
  • 人與猿猴有共同祖先 這些祖先確定長得像黑猩猩?
    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大致知道「最後共同祖先」生活的時間和地點,甚至可以合理地推測他們的長相以及行為方式。這兩個物種中,肯定有1個應該是人類的姊妹物種,儘管他也沒有給出確切答案。赫胥黎的思想對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的進化生物學家產生了重大影響。許多人堅持認為,黑猩猩或大猩猩,甚至兩者都是我們的姊妹物種,但他們走得更遠。對於這些生物學家來說,在邁向成為人類的道路上,類人猿似乎成了進化史上的階段性代表。
  • 看看倭黑猩猩吧
    這些偏好隨後作為社會習得性行為、價值觀、知識和習俗的一部分被傳承下來,共同構成了文化。除了人類,一些社會性動物也會以不同方式展示各種文化形式。哈佛大學靈長類動物學家Liran Samuni和Martin Surbeck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倭黑猩猩可能正是這樣一個物種。
  • 倭黑猩猩的「包辦婚姻」:有媽的兒子像塊寶,情敵都被媽趕跑
    倭黑猩猩的社會中,雌性更加獨立自主,也更為團結:雌性具有不低於雄性的社會等級地位,而且具有長長的「假髮情期」——這樣一來,雄性拿不準雌性懷上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也就很少有「殺嬰」的行為,對雌性的「性騷擾」也會少很多。 不光如此,佔據主動的雌性倭黑猩猩還會互相結盟,維護彼此對於雄性的主導地位。
  • 靈長類的政治手段
    靈長類的政治手段文/紅塵 人的邪惡從哪裡來?看完下面這個生物學觀測,也許你會找到自己的答案。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荷蘭的生物學家(Frans de weel)對一群黑猩猩進行了漫長的跟蹤研究,在群落中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黑猩猩的首領年紀越來越大了(我們姑且把它稱為一號),身強力壯的二號想取代他的位置。但是二號的能力不足,於是他聯合了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