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看看倭黑猩猩吧

2020-12-03 科技工作者之家

人類社會的飲食偏好建立在食物的可利用性以及群體決定之上。這些偏好隨後作為社會習得性行為、價值觀、知識和習俗的一部分被傳承下來,共同構成了文化。除了人類,一些社會性動物也會以不同方式展示各種文化形式。

哈佛大學靈長類動物學家Liran Samuni和Martin Surbeck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倭黑猩猩可能正是這樣一個物種。

Samuni等對剛果民主共和國Kokolopori倭黑猩猩保護區,兩組相鄰的倭黑猩猩群體的捕獵和進食習慣進行了為期五年的研究,以探索生態和社會因素是否會對文化形成產生影響。研究結果於當地時間9月1日刊登在《eLife》雜誌上。

通過分析數據,科學家們發現兩個群體(Ekalakala和Kokoalongo)的生活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共同生活在大約22平方英裡的森林中。當旅行了一整天之後,它們都會回到巢穴中。最重要的是,它們都有能力和機會捕食同一種獵物。然而,研究人員恰恰在此處發現了差異。

兩群倭黑猩猩一貫偏好捕食兩種不同類型的獵物:Ekalakala群體總愛追逐鱗尾鼯鼠,Kokoalongo群體則偏愛生活在森林地面上的小羚羊。

「我們認為,如果人類的近親——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具有某種文化特徵,那麼很可能,我們的遠古祖先也已經形成一些文化了。」Samuni說。

在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的59次捕獵中,Ekalakala群體捕獲並吃掉了31隻鱗尾鼯鼠,只追趕過一次小羚羊。Kokoalongo群體在這段時間裡則吃掉了11隻小羚羊和3隻鱗尾鼯鼠。

「這就像兩種文化以不同的方式開發公共資源。」哈佛大學Pan實驗室的博士後Samuni說, 「想想具有不同文化的兩群人類,雖然彼此生活得很近,但有著不同的偏好:一種更喜歡吃雞,而另一種更喜歡吃牛肉……這就是我們觀察到的結果。」

利用統計模型,科學家們發現這種行為與捕獵地點、時間或季節等因素無關。他們還發現,這種偏好不受狩獵群體規模或群體凝聚力的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唯一能可靠預測獵物偏好的變量是獵人的歸屬。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明確表示,他們並沒有調查倭黑猩猩群體是如何習得這種狩獵偏好的,但通過分析,生態因素或兩個群體之間的遺傳差異均被排除在外。基本上,所有的證據都表明,這是一種後天習得的社會行為。

這篇論文強有力地證明了,倭黑猩猩具有文化行為。不過研究人員認為,這還只是冰山一角,他們已經開始計劃下一步的工作:觀察倭黑猩猩群體是如何學習這些行為的。

科界原創

編譯:橘子

審稿:西莫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eLife》

期刊編號:2050-084X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09-differing-diets-bonobo-groups-insight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使用的手勢有90%的相似性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項令人驚訝的新研究表明,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使用許多相同的手勢,大多數手勢的含義也基本相同。
  • 這麼多年才知道倭黑猩猩和黑猩猩不是同一種,長見識了
    最有趣的事實之一是倭黑猩猩用性接觸來分散衝突而不是訴諸暴力。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屬於同一屬,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被認為是同一物種。最初,倭黑猩猩被稱為「侏儒黑猩猩」,有時也被稱為「侏儒黑猩猩」。倭黑猩猩的嘴唇通常是粉色或紅色,臉上的皮膚是黑色的,這在幼年黑猩猩身上也能看到,而幼年黑猩猩的臉會是淺色的,成年黑猩猩的膚色可能會保持較淺。野外的倭黑猩猩通常都有一頭濃密的黑髮,從中間分開,但在圈養的情況下,許多倭黑猩猩都是禿頂的。禿頂大概是由於過度的相互修飾造成的。
  • 倭黑猩猩如何沿河摸碘之旅
    BMC Zoology 發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在這個研究中,作者通過剛果盆地倭黑猩猩的覓食活動,探索了史前人類的攝碘之旅,首次報告了非人靈長類動物對碘的攝取。猿類非常聰明——他們會察言觀色,巧妙地操縱同伴和敵人的行為,清晰地記住森林的環境。
  • 倭蛙,倭犰狳,倭黑猩猩!這些帶「倭」字動物原來是這樣命名的
    這個看似隨意的題外話中反應出來的問題很可能涉及民族歧視和文化衝突,並且還是由學術問題引發的,有必要考究一番。從文化上看,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倭」字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讀音和含義。倭犰狳給我們留下了太多謎團。目前,科學家只知道倭犰狳在繁殖季節過著一夫多妻制的生活,母獸每胎僅產1仔,剛出生的幼崽遍體無毛、骨板柔軟,圈養條件下可以活4年多。遺憾的是,該物種在人類的侵害下種群岌岌可危,淪為高度瀕危物種,亟待嚴格保護。
  • 倭黑猩猩真的是性愛狂嗎?
    倭黑猩猩的交配次數並不像人們想的那麼頻繁,她說,「在繁殖方面它們不比黑猩猩活躍。 不過人們往往津津樂道於這些極端行為,而將之視作倭黑猩猩的日常,英國伯明罕大學的Zanna Clay說,她花費了數年時間研究野生倭黑猩猩。「這種觀念認為它們從早啪到晚,就好像它們是性癮者似的。」這些猿猴被認為耽於交媾並且從無衝突,這樣令人面紅耳赤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人類的近親——倭黑猩猩
    直到1929年,人們才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濃密熱帶雨林中,確認發現了倭黑猩猩的蹤跡,遠遠晚於我們發現其他猿類的時間。與其他猿類相比,它們和大猩猩更接近,但是身材更矮小,更苗條。它們的脖頸比較細,雙腿相對修長,在直立行走時,倭黑猩猩的後背比黑猩猩挺得更為筆直,與人類的姿勢極為相似。  目前,野生倭黑猩猩僅在剛果河左岸的叢林中尚存千餘只。
  • 倭黑猩猩基因組測序完成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6月13日刊登報告說,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對倭黑猩猩的基因組測序,這是科學界獲得的又一份人類「近親」的基因組圖譜,有助於對比研究是哪些基因導致了人類與各種猩猩的區別
  • 扒下倭黑猩猩的和平外衣
    《華盛頓郵報》最近把這個物種描繪為「持續不斷地」在交配;《泰晤士報》宣稱,倭黑猩猩「作為友善、敏感、健康和仁慈的典範,在闊胸腔的芸芸眾生中顯得鶴立雞群」;美國公共廣播公司一部野生動物片子以這樣的話開頭:「在黑猩猩打鬥和謀殺之處,倭黑猩猩是和平的締造者。而且,與黑猩猩不同,不是雄性倭黑猩猩而是雌性倭黑猩猩掌握著權力。」
  • 探訪稀有的倭黑猩猩
    據國外媒體報導,蘿拉雅倭黑猩猩避難所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倭黑猩猩孤兒避難所,現已成為保護瀕危倭黑猩猩的重要基地。近日,攝影師通過大量的精彩鏡頭提醒人們關注倭黑猩猩的生存狀況。 倭黑猩猩是世界上最珍稀、最瀕危的大型靈長類動物。據估計,現有野生倭黑猩猩的數量大約僅為1萬隻。
  • 為什麼雌性倭黑猩猩更願意與同性嘿嘿
    為什麼這些雌性倭黑猩猩的同性性行為如此重要?有些人將倭黑猩猩稱為「嬉皮猿」。倭黑猩猩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猿類,它們分布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森林裡。「嬉皮猿」的綽號指的是這些靈長類動物顯著的社會生活屬性,它們常表現出緊密的合作。包括分享食物、倭黑猩猩種群中雌性和雄性平等的地位、以及雄性和雌性間的同性性行為。
  • 倭黑猩猩更愛「敵人」—新聞—科學網
    研究揭示倭黑猩猩更愛阻礙者。
  • 倭黑猩猩媽媽操心兒子婚事
    近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倭黑猩猩母親會主動增加雄性後代與其他雌性接觸的機會,甚至會在後代交配時為其「站崗」。相關研究成果本周發表於《現代生物學》。 倭黑猩猩是黑猩猩的近親。以往研究發現,黑猩猩母親會幫助自己的兒子爭奪在種群內的統治地位。
  • 倭黑猩猩愛壞蛋
    倭黑猩猩愛壞蛋倭黑猩猩相對於它們的近親黑猩猩來說更溫和,很少發怒,也不愛喧譁。更奇妙的是,大多數倭黑猩猩很喜歡對別人施以援手,哪怕對方並沒有主動要求幫忙,或者幫助對方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不過,這個群體裡也有自私、恃強凌弱或非常刻薄的個體。
  • 美最新實驗顯示倭黑猩猩會與陌生者分享食物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從小開始學習如何與他人共同承擔和分享,並以此作為一種美德教育。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人類精神,完全不同於貪婪的其它動物。但是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構建人類社會的無私行為早在人類社會存在之前就已進化形成。
  • 倭黑猩猩竟也有助產「護士」
    倭黑猩猩分娩時,其它的雌性倭黑猩猩會聚集起來幫助和保護母親。來自比薩大學的埃莉薩 德穆魯及其同事們在法國和荷蘭的靈長類動物公園目睹了三隻被圈養的倭黑猩猩分娩時的情形。與黑猩猩不同,倭黑猩猩並不試圖孤立自己。倭黑猩猩保護分娩的母親,讓雄性倭黑猩猩和人類遠離她。  在倭黑猩猩的社會群體中,雌性通常沒有血緣關係。然而,她們所形成的紐帶使她們能夠支配與其交往的雄性。「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她們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
  • 倭黑猩猩為何多是雙性戀?
    在目前已知的約150多萬種動物品種中,提起「私生活最混亂」的動物,那倭黑猩猩一定榜上有名,而且還名列前茅。有人會說,這個倭黑猩猩跟普通黑猩猩長得沒什麼區別啊?的確如此,從名字也可以看出,倭黑猩猩是黑猩猩屬的動物,倭黑猩猩(Pan paniscus)曾被叫作「俾格米黑猩猩」,這個稱號是為了將它們與普通大猩猩(Pan troglodytes)區分開來。它們棲息於熱帶雨林,集群生活,倭黑猩猩產於非洲剛果河以南,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
  • 倭黑猩猩都是性愛狂?科學家為其正名
    英國伯明罕大學的詹納·克雷(Zanna Clay)指出:「以上這些都是事實,但公眾對於這類行為的過分解讀則逐漸讓很多人形成了這樣一種印象,那就是倭黑猩猩似乎整天都在交配,仿佛它們都是性癮者一樣。」克雷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在野外對倭黑猩猩的觀察和研究。事實則顯得更加微妙。
  • 倭黑猩猩的「包辦婚姻」:有媽的兒子像塊寶,情敵都被媽趕跑
    [3] 這種親如姐妹的關係非常神奇——要知道倭黑猩猩和黑猩猩一樣,群體中的雌性都是「嫁過來」的外來個體,而雄性個體則會留在群體內。所以同一個群體內的雌性之間並沒有緊密的血緣關係。 性別地位的差異,進一步成為了倭黑猩猩和黑猩猩這兩個物種之間「社會文化」差異的基礎。
  • 人類的近親——倭黑猩猩--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眾多猿類中與我們最相像的,就要屬即將滅絕的倭黑猩猩了。無論是相貌體型,還是行為舉止,我們都能從它們身上清晰地找到人類始祖的印記。而森林古猿的其他種類,則成為了今天動物學分類中的類人猿科,也就是現在的大猩猩、黑猩猩和長臂猿等,當然還包括倭黑猩猩。
  • 30s知識點||倭黑猩猩幾乎都是雙性戀?
    的基因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高達98-99.4%,乍一看倭黑猩猩和黑猩猩還蠻像的> 黑猩猩倭黑猩猩不過它們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幾乎所有倭黑猩猩都是雙性戀!沒想到吧!另外,倭黑猩猩有將近75%的性行為與繁殖無關!是不是和人類真的很像了!它們會注重性愛的歡愉,不過性愛很大的作用還是在消除衝突和轉移注意力上~想像了一下把一堆香蕉丟到一堆倭黑猩猩中哇~~是不是一場大型群交party即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