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幽靈粒子」首被檢測到,太陽核聚變的最後秘密即將揭曉

2020-12-16 科學大觀園雜誌

NASA觀測到的太陽X射線流。

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2月14日報導,位於義大利地下深處的Borexino探測器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首次探測到了太陽核心的碳、氮、氧(CNO)中微子。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這一結果為直接測量太陽金屬豐度鋪平了道路,有望揭開為太陽及其他恆星提供能量的聚變循環終極秘密。

中微子也被稱作「幽靈粒子」,它們能夠不留痕跡地穿過大多數物質。當Borexino探測器發現CNO中微子的消息傳出時,科學界震驚了。這一發現不僅可以幫助人類深入了解太陽內部的運轉原理,還能幫助科學家解決一個重要的恆星物理學問題——太陽內部的金屬構成比例。

CNO「幽靈粒子」的成功檢測證實了科學家在20世紀30年代的預測,即太陽的部分能量是由碳、氮、氧(CNO)反應提供的。研究還量化了CNO反應產生的能量不足太陽能量的1%,但它是較大恆星的主要能源。CNO反應會釋放出兩種中微子、其他亞原子粒子和能量。雖然氫-氦聚變過程也會釋放出中微子,但兩種中微子的光譜特徵存在差異——這是科學家能夠對它們進行區分的基礎。

中微子的測定極其困難,因為這些「幽靈粒子」在穿過地球期間幾乎不會與任何物質產生相互作用。科學家們必須使用龐大的高靈敏度儀器才能探測到它們的存在——一小部分中微子與Borexino探測器的液態碳氫化合物中的電子發生反射,形成能被光子傳感器探測到的閃光。

在探測CNO中微子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受到了放射性背景的幹擾。

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教授、Borexino項目主要負責人Frank Calaprice說:「在過去30年中,我們一直在嘗試抑制放射性背景。」

Borexino探測器發現的中微子大部分為質子-質子中微子,少數為可識別CNO中微子。然而,CNO中微子與設備洩露的釙-210放射性衰變粒子非常相似。為了處理釙汙染問題,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為設備安裝了一系列溫度探測器,精確繪製了溫度分布圖,以大幅降低設備內的流體流速。

Calaprice說:「如果流體運動能夠被減緩到適宜程度,我們每天就可以觀測到大約5次由CNO中微子引發的低能反衝。」而為了進一步處理流體波動問題,普林斯頓大學等構建了活性溫度控制系統(ATCS)。努力最終有了回報——消除放射性背景為Borexino探測器創造了低背景區域,使CNO中微子測定具備了可行性。」

在發現CNO中微子之前,研究人員曾計劃在2020年底結束Borexino項目。現在看來,數據收集任務可能會延長至2021年。

原創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

期刊編號:0028-0836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2-massive-underground-instrument-secret-sun.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太陽核聚變的最後秘密或將揭曉
    NASA觀測到的太陽X射線流。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2月14日報導,位於義大利地下深處的Borexino探測器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首次探測到了太陽核心的碳、氮、氧(CNO)中微子。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中微子揭示了太陽核聚變的最終秘密
    物理學家通過捕獲恆星核心產生的中微子,填補了核聚變如何為太陽提供動力的最後一個遺漏的細節。這項探測證實了數十年前的理論預測,即太陽的某些能量是由一系列涉及碳和氮核的反應產生的。該過程將四個質子融合在一起形成氦核,釋放出兩個中微子(最輕的已知物質基本粒子)以及其他亞原子粒子和大量能量。這種碳氮(CN)反應不是太陽唯一的聚變途徑,它產生的能量不到太陽的1%,但它被認為是較大恆星中的主要能源。
  • 在義大利一座山下,發現太陽內部產生的稀有「幽靈粒子」
    物理學家第一次發現由太陽內部奇怪的融合產生的稀有幽靈般的粒子。這些被稱為CNO產生的中微子的粒子從太陽傳播到埋在義大利一座山下的探測器,這一發現使人類進一步了解了我們恆星的火熱核反應。義大利米蘭國家核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學家:「貝雷西諾已經徹底闡明了,為太陽提供動力的兩個過程。」
  • 美媒:科學家在義大利高山下檢測到太陽內部罕見的幽靈粒子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導,物理學家們首次發現了太陽內部的一種奇異聚變產生的罕見幽靈粒子。這些粒子是碳氮氧(CNO)循環產生的中微子,它們來自太陽,被義大利一座山下的探測器發現。這一發現有助於人類進一步了解劇烈的核反應如何給太陽提供能量。
  • 中微子探測器Borexino發現來自太陽的新型幽靈粒子
    據外媒報導, 義大利一個巨大的地下粒子探測器Borexino已經檢測到一種從未見過的來自太陽的中微子。 這些中微子證實了一個90年前的假設並完成了我們對太陽和其他恆星融合周期的描述。中微子是在核反應中產生的超輕粒子,地球上探測到的大多數中微子都是由太陽將氫聚變為氦時產生。
  • 中微子探測器Borexino發現來自太陽的新型「幽靈粒子」
    據外媒報導,義大利一個巨大的地下粒子探測器Borexino已經檢測到一種從未見過的來自太陽的中微子。這些中微子證實了一個90年前的假設並完成了我們對太陽和其他恆星融合周期的描述。中微子是在核反應中產生的超輕粒子,地球上探測到的大多數中微子都是由太陽將氫聚變為氦時產生。
  • 美媒:科學家在義大利高山下檢測到太陽內部罕見的幽靈粒子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16日報導,物理學家們首次發現了太陽內部的一種奇異聚變產生的罕見幽靈粒子。這些粒子是碳氮氧(CNO)循環產生的中微子,它們來自太陽,被義大利一座山下的探測器發現。這一發現有助於人類進一步了解劇烈的核反應如何給太陽提供能量。
  • 太陽究竟是怎麼發光的?科學家揭開太陽核聚變終極秘密
    通過捕捉來自太陽核心的中微子,物理學家填補了核聚變如何為恆星提供動力的最後一個遺漏的細節。這項探測證實了數十年前的理論預測,即太陽的某些能量是由一系列涉及碳和氮核的反應產生的。這個過程融合了四個質子,形成一個氦核。
  • ...太陽深處釋放的「幽靈粒子」 證實太陽某些能量來自碳氮氧循環...
    據報導,太陽深處產生的難以捉摸的「幽靈粒子」首次被探測到,這有助於揭示使大質量恆星發光的反應。太陽是如何產生能量的?太陽像所有的恆星一樣,能夠產生能量,因為本質上,它是一個大規模的聚變反應。科學家們認為,這是由巨大的氣體和粒子云(即星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縮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星雲理論。這不僅在我們太陽系的中心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光球,它還觸發了一個過程,即在中心收集的氫開始聚變產生太陽能。
  • 來自太陽的「幽靈粒子」 證實「胖子」恆星的產能方式
    義大利拉奎拉鎮,亞平寧山脈地下1000米深處,一個裝有近300噸液態烴的大罐子,正在靜靜地等待,等待著1.5億千米之外的太陽釋放一種「幽靈粒子」——中微子。 這種中微子來自太陽碳氮氧聚變循環。80年前,有科學家提出了碳氮氧循環的理論,這種碳氮氧循環反應是太陽次要的核聚變方式,它產生的能量還不足太陽整體能量的1%,但它卻被認為是較大型恆星的主要能量來源。
  • 來自太陽的「幽靈粒子」證實「胖子」恆星的產能方式
    義大利拉奎拉鎮,亞平寧山脈地下1000米深處,一個裝有近300噸液態烴的大罐子,正在靜靜地等待,等待著1.5億千米之外的太陽釋放一種「幽靈粒子」——中微子。這種中微子來自太陽碳氮氧聚變循環。80年前,有科學家提出了碳氮氧循環的理論,這種碳氮氧循環反應是太陽次要的核聚變方式,它產生的能量還不足太陽整體能量的1%,但它卻被認為是較大型恆星的主要能量來源。
  • 首次捕獲太陽深處釋放的「幽靈粒子」 證實太陽某些能量來自碳氮氧...
    據報導,太陽深處產生的難以捉摸的「幽靈粒子」首次被探測到,這有助於揭示使大質量恆星發光的反應這在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中佔主導地位。 然而,在較大的恆星中,所謂的碳-氮-氧(CNO)循環——這三種元素幫助催化核反應——成為一種更重要的能源來源。它還釋放出被稱為中微子的幽靈般的粒子。 它們幾乎沒有質量——並且能夠穿過普通物質而不放棄任何它們存在的跡象。
  • 首次捕獲太陽深處釋放的「幽靈粒子」,證實太陽某些能量來自碳氮氧...
    據報導,太陽深處產生的難以捉摸的「幽靈粒子」首次被探測到,這有助於揭示使大質量恆星發光的反應。太陽是如何產生能量的?太陽像所有的恆星一樣,能夠產生能量,因為本質上,它是一個大規模的聚變反應。科學家們認為,這是由巨大的氣體和粒子云(即星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縮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星雲理論。這不僅在我們太陽系的中心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光球,它還觸發了一個過程,即在中心收集的氫開始聚變產生太陽能。
  • 太陽內部的核聚變是怎麼發生的?量子力學告訴你答案
    今天宇宙中濃縮能量的最大來源是星光,在那裡,宇宙中最大的單個物體通過最小的過程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亞原子粒子的核聚變。如果你碰巧在一顆圍繞這樣一顆恆星運行的軌道上,它可以為你提供所有必要的能量,以促進複雜的化學反應,這正是地球表面發生的事情。
  • 氫彈和太陽都是核聚變反應,為什麼太陽不會像氫彈一樣爆炸?
    引言:在物質能量中,粒子反應產生的能量是最為豐富的,無論是核裂變還是核聚變都可以產生大量的能量,因此粒子反應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領域,現在的核電站一般都是核裂變產生能量,不過太陽卻是通過核聚變產生能量的,這與氫彈的核聚變反應類似,但是氫彈的核聚變反應是不可控的,太陽核聚變反應卻是可控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太陽能量來源最後謎團:科學家首次檢測到太陽碳氮氧循環產生中微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陽和日球天文臺所觀測到的太陽。圖片來源:SOHO(ESA&NASA)英國《自然》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天體物理學最新研究,科學家報告了太陽次要聚變碳氮氧循環所產生中微子的首個直接實驗證據。
  • 太陽到底是什麼構成的,為什麼會自發地進行核聚變?
    太陽主要就是由氫和氦構成的估計你要質疑我了,畢竟地球並非如此。但我們要知道,太陽佔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以上,地球只是一個普通的行星,而且還是行星中很小的那種。那些大行星也是主要由氫和氦構成的。太陽為什麼會自發核聚變?
  • 科學家破解太陽核聚變的所有方式
    來源:ESA/NASA 通過捕捉恆星核心發出的中微子,物理學家終於了解到核聚變為太陽提供能量的最後一個缺失環節 這次探測證實了科學家們幾十年來的理論預測——即太陽的部分能量是由碳和氮核的一系列反應產生的。這個過程將4個質子聚合成一個氦原子核,釋放出2個中微子(已知物質中最輕的基本粒子),以及其他亞原子粒子和大量的能量。這種碳氮(CN)反應並不是太陽唯一的聚變方式,它產生的能量還不到太陽能量的1%,但科學家們認為它是較大恆星的主要能量來源方式。
  • 太陽的核聚變鏈式反應
    除了氫(太陽的燃料),我們身體中的其他原子都是在超新星以及恆星核心之中融合而成的。不過,這個核聚變過程還是很複雜的,並且也很難,即使是在恆星的核心之中。例如,看似簡單的氫核聚變成氦,這是我們太陽的主要能量來源。通過簡單的計算可以得到,太陽核心的溫度約為300萬開爾文(開爾文K為熱力學單位,與攝氏度的轉換關係為:開氏度 = 攝氏度+273.15)。
  • 為什麼氫彈一點就炸,太陽的核聚變卻如此穩定?
    氫彈是一種核武器,主要的原理是氫的同位素進行核聚變從而所釋放的能量。我們也知道太陽的核心主要是由氫元素所構成的,太陽就是通過內部不斷進行核聚變來發熱的。那麼為什麼人類發明的氫彈一點就炸了,但是太陽的核聚變卻能夠如此穩定地進行幾十億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