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白茶滋味的「厚薄」與「濃淡」

2021-01-09 民藝工坊

每次家裡燉雞湯,爸爸媽媽都要爭幾句,爸爸希望多加點水,可以多喝點湯;媽媽總是少加水,說湯要濃點好喝。雞還是那隻雞,燉還是柴火土灶燉,水多自然就淡,湯少就濃,濃湯對味蕾的刺激更顯著,更顯鮮美。

雞湯我們講究濃淡,濃淡指的是物質在湯水中的濃度高低,雞隻有一隻,物質總量是相對固定的,湯水多,則濃度低,滋味淡;湯水少,濃度高,則滋味濃。雞湯的濃淡完全在於母親燉湯時對水量的把握,與這隻雞的品質沒有太大關係。

品茶不僅講究濃淡,更關注厚薄。茶味的濃淡比較好理解,指一杯茶中,可溶性物質的濃度值,濃度越大,滋味越濃,反之亦然。對於懂得看茶泡茶,看人泡茶的茶藝師,把握茶湯濃淡是基本功,水溫高低、投茶量多寡、茶器形制、注水量與注水方式、坐杯時間等等都是調節茶湯滋味濃淡的重要手段。喜歡喝濃茶的朋友更喜歡用溫度高的開水、多投茶、用保溫效果好的茶器、減少注水量、不怕猛衝,還喜歡長時間坐杯。茶湯濃淡的把握容易,難伺候的是人的味蕾與喝茶時的心情。

茶味的厚薄,很多茶友會與茶湯的濃淡相混淆。在實踐品飲中,二者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初入門的茶友的確不容易分辨。

茶味的厚薄,主要指茶湯中可溶性物質種類的多寡與含量比例,可溶性物質種類越豐富,含量比例越協調,則滋味越厚,反之則顯寡薄。茶味的厚薄需要關注可溶性物質的種類,同時還需要關注比例的協調,例如酚氨比適當等。有時我們會喝到一些苦澀感重、回味不顯的茶,這類茶看似味道濃重,實則寡薄,茶湯中物質成分單一,比例失調,沒有後味。

一杯滋味豐富厚重的好茶,需要優質的原料,到位的工藝。常說好茶味淡,其實是淡而不薄,好茶一般採摘等級高,工藝講究,內含物質含量豐富,比例協調,對味蕾刺激性小,例如帶有澀感的多酚類與鮮爽滋味的胺基酸合適的配比,帶給我們鮮爽回甘的體驗,而不是澀而不化,苦而不退。豐富的內含物質充盈口感,會有垂墜感,全方位喚醒味蕾,協調而醇和,令人心生喜悅,喝完還想再喝。許多茶友不一定善於客觀描述品飲體驗,一杯接一杯的品飲便是對一盞好茶最高的讚譽。

茶味的「厚薄」與「濃淡」都是品飲體驗,許多茶友會誤以為滋味濃的茶就是「厚」;滋味淡的茶就是「薄」,實則二者有著巨大差異。茶湯中濃度高的單一物質會刺激鈍化的味蕾,卻無法喚醒口腔中多樣的味覺體驗。

實踐中,需要我們多喝多對比多感受,茶味的濃淡主要因素在於衝泡的把握;而茶味的厚薄更多是茶葉的品質,在於原料與工藝。

一杯好茶,是淡而不薄,喜歡濃茶只要坐杯等簡單的操作;而「薄」茶即便泡濃了,也是寡味的。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滋味特徵。中正平和、清微淡遠是許多好茶的共性。

相關焦點

  • 普洱茶的濃淡與厚薄是一回事嗎?
    很多茶友在品鑑一款普洱茶時,常會談到茶湯的濃淡與厚薄,也有很多茶友將它們混淆,那麼什麼是普洱茶湯的厚薄與濃淡呢?其實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單薄的茶可以泡得很濃,同樣厚實的茶也可以衝泡得很淡;濃淡和厚薄並非一回事。
  • 都說白茶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那麼如何辨別一款老白茶真假?
    應該是沒有吧,畢竟外行人都知道了一句形容白茶的話語,便是: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正宗的三年、七年老白茶難選嗎?有的人認為難選,而有的人則會認為顯而易見,只是聞一聞氣味,便能辨別出真假。這是如何說呢?其實真正的老白茶也叫白金茶,也就是存放了多年的白茶,當然不是年歲越長意味著就是老白茶,這是一個合理的保質期內。
  • 福鼎白茶:如何區分白毫銀針的好壞?
    可就算是白茶當中產量最少、價格最貴、老白茶數量最少的白毫銀針,也是有一些顯得並不那麼珍貴的。有話說:就算是朝廷往上數還有幾位窮親戚呢。就算是白毫銀針,也不儘是白茶當中的貴族。那些種植在海邊與平地的白茶樹,雖然照例是長茶葉子的,只不過是白毫銀針中的破落戶。
  • 蓋碗、玻璃杯、保溫杯,不同的白茶衝泡方式,請適時調整投茶量!
    投茶量多一點,或是少一點,滋味都有不同,下面來具體細說。《2》投茶量過多,滋味太濃,不利於健康。在品飲白茶的時候,長期飲用過濃重的茶湯,對於身體健康有著影響。此外,茶湯的濃淡,還與個人的口味喜好和衝泡習慣有關係。若習慣悶泡出水,茶味自然會濃重異常。因此,品飲白茶,投茶量的多少,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定。下面簡單例舉一二,白茶的品飲,投茶量到底該怎麼定。
  • 怎樣的澀,才是白茶應有的真正澀味?三分鐘為你讀懂澀滋味!
    白茶的酸澀滋味,往往只可能來自一種情況:發酵過度!發酵過的食物,它們的酸味,來自無氧發酵繁殖的乳酸菌。它的產物極其複雜,包含乳酸,醋酸,乙酸等小分子鏈。而白茶是一種微發酵茶,若是工藝儲存出錯,發酵過度,同樣滋生這些酸。品質優秀,儲存到位的白茶,根本與酸味搭不上邊。
  • 蓋碗、玻璃杯、飄逸杯、保溫杯、煮茶,誰才是你白茶衝泡的首選!
    【茶水比例要控制得當】蓋碗泡白茶,投茶上不能隨心而為,隨意抓起一把投進去,這樣一來,茶味的濃淡,沒法把握。投茶過少,白茶達不到最佳狀態發揮。投茶過多,過猶不及,茶味易苦易澀。衝泡白茶,尤為是前五六衝時,都需要採用這樣的快出水方式,才能更好的利用茶味,得出濃淡適宜的滋味。在隨後的衝泡中,茶友們可以根據茶湯滋味表現和個人喝茶口感,適當坐杯,增加浸泡時間,再將茶湯倒出。
  • 冬天煮老白茶暖身,夏天喝新茶解暑,那秋天該如何喝白茶潤燥?
    乾燥的季節,多喝幾杯鮮香醇爽的白茶,對身體更有好處。不過在一年四季裡,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天氣變化不斷。從喝茶養生起見,不同的季節該如何喝白茶?《2》春季喝白茶,怡神為主。萬物始發的春天,大致可分為早春、仲春以及暮春。早春時節,春寒料峭,甚至會比冬天更多一分陰冷。
  • 不同類型的白茶之間,香氣口感滋味有什麼不同?一次性為你講明白
    究竟不同類型的白茶,香氣口感有什麼不同。從學茶體驗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將白茶的風味弄明白,看文章,看內容,看視頻,僅能學到大概方向。一款好茶的細膩細微處的滋味美妙,還得親自喝。而散茶狀態下,白茶沒有揉捻,發酵程度不高,不論如何也不會生出棗香氣息。而在茶湯口感上,餅茶的湯感更醇。衝泡時,附著在茶餅表層的滋味物,率先浸出。泡出來的茶湯,口感更醇,更熟,韻致獨特。
  • 白茶越放越值錢,那麼如何保存呢?
    熟悉茶的人都知道,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意思是說白茶隨著年份的增加,其價值會越來越高,同時也越來越珍貴。 既然白茶這麼珍貴,那麼如何保存呢?
  • 煮老白茶口感不好喝?茶湯苦澀的背後,藏著被你忽視的3個細節
    稍不注意,這壺茶的滋味就會略有不足,甚至不盡如人意。 前幾天,有位茶友遇到了一個困擾:「明明煮的是老白茶,可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又苦又澀?」 仔細想來,這其中包含著很多原因。
  • 喝白茶有危害,春夏秋不能喝?撥亂反正,真實說說白茶的「危害」
    從白毫銀針到白牡丹再到春秋壽眉,從新茶陳茶到老茶,每一年,每一個品種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變化,讓喜歡茶的人,如何捨得不買?不能放棄白毫銀針,因為它的鮮爽獨具。只在春天採摘的白毫銀針,是茶樹初遇春天,凝聚了一冬的生機復甦,冒出茶枝的飽滿芽頭。
  • 深度解析:純天然的白茶與千嬌百媚的烏龍茶,如何形容其各自特性
    白茶與烏龍茶,可以說是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茶類。白茶,不揉不捻,保持最原始的狀態,而烏龍茶,工藝繁雜,甚有「茶中香水」之稱,並且不同的香型,工藝都有所不同。倘若讓你根據它們各自特性用一個字來形容它們,你會選擇哪一個字呢?
  • 衝泡白茶時,究竟是溫水好,還是沸水好?你都聽過哪些傳言?
    泡好茶,唯有沸水,才能激發出茶葉內含有的天然滋味和芳香物質。好茶裡面,芳香物質積累很多,養分也高。但茶葉內部的物質,擁有不同的釋放沸點。比方說有的芳香物質,就必須要用沸水衝泡才能釋放。水溫不足,就泡不出那種風味。而沸點低的物質,用溫水也能激發出來。
  • 梵淨山白茶適宜人群有哪些?老白茶適合什麼人喝?
    相同的茶樹品種用於加工白茶,同時也用於加工紅茶、綠茶,其有效的保健功能性成分是不同的。用於加工白茶,其保健功能性成分,如茶氨酸、黃酮、咖啡鹼、維生素C、E都會高於紅茶、綠茶30%以上。尤其黃酮類物質可高於其他茶類數倍。白茶又有「一年為茶,三年為藥,七年為寶」之稱。其原理是白茶經過陳放之後,其多酚類物質不斷的氧化,轉化為更高含量的黃酮、茶氨酸和咖啡鹼等成分。
  • 衝泡春白茶,到底用多少度的水溫,聽說不能用沸水?這是個誤區!
    《3》為什麼要用沸水衝泡春白茶之所以利用沸水衝泡春白茶,是因為沸水是春白茶的試金石,只有沸水才能激發出春白茶最為清鮮的滋味,讓口感達到頂峰。一般的水溫難以突破這一層白毫的保護,因此,若用一般的水溫衝泡優質的春白茶,反而會覺得茶香清淺,口感甚至比一般的劣質春白茶還要清淡。春白茶上豐厚的白毫,既是保護,也是眾多胺基酸聚集在一起的實體化。正是因為如此豐富的白毫,春白茶的茶香才如此清冽,而茶湯滋味也更甘潤清鮮。利用沸水,能夠將芽頭的白毫衝下大半,也將葉片全部浸潤。
  • 喝白茶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茶人告訴你白茶的功效與作用
    大家好,喝白茶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這裡是茶人談生活,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茶人分享的文章,白茶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今天茶人談生活就為大家分享下白茶的功效與作用。白茶的定義想要知道喝喝白茶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就要先了解下白茶是什麼。
  • 不同水質對白茶內含物質溶解及茶湯品質風味的影響
    此外 ,不同品種白茶茶湯中咖啡鹼浸出量與滋味評分的相關關係有明顯差異,政和大白茶茶湯中咖啡鹼浸出量與滋味評分為正相關,而福安大白茶則為負相 關, 等級較高的茶樣M1 、M2達極顯著負相關水平。 茶湯中黃酮浸出量與滋味評分大致為負相關關係。
  • 綠茶、白茶、紅茶、黑茶,六大茶類都能煮茶嗎?這裡有個完整解釋
    正如同,甘香醇厚,滋味甘潤的老白茶。煮茶,別有順滑、綿柔、細膩滋味。茶葉的苦澀滋味,主要和茶多酚、咖啡鹼有關。通常,茶葉內部的苦澀物質的分布,呈現這樣的規律:芽葉細嫩的茶,含量更高。產區雲霧少,日照時間長,光照強,苦澀物質生成越多。
  • 慧眼識茶,白茶裡的荒野茶和拋荒茶,究竟要怎麼區分?
    本篇就來特意聊一聊,白茶裡的荒野茶和拋荒茶,該如何區分?《2》先來正式介紹今天的主角——荒野茶,拋荒茶。荒野茶,生於荒郊野外。屬於完全放任天性生長的野孩子。生長在深山野嶺內的荒野茶樹,無人管理,無人照顧。對茶農們來說,每年只有春茶季的時候,會去翻山越嶺的過去採一採茶。
  • 白茶壽眉煮完會苦澀,這是啥情況?
    不少茶友聽村姑陳介紹說白茶煮著好喝,尤其是煮飲壽眉滋味豐富、香氣獨特,於是都回家親自實驗了一下。在這部分回去動手實驗的茶友中,有一部分茶友反饋壽眉煮著喝味道真的很不錯,但也有一部分茶友反饋這壽眉煮著太苦澀了,根本比不上衝泡的好喝。同樣是煮飲壽眉,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02》經過了解,問題就出在他們煮飲的壽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