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與烏龍茶,可以說是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茶類。
白茶,不揉不捻,保持最原始的狀態,
而烏龍茶,工藝繁雜,甚有「茶中香水」之稱,
並且不同的香型,工藝都有所不同。
倘若讓你根據它們各自特性用一個字來形容它們,
你會選擇哪一個字呢?
白茶:曬
白茶是我國傳統六大茶類中的一枝翹楚,其歷史悠久,早在陸羽《茶經》七之事中就已有白茶的相關記載。明代田藝衡描述了一種與炒茶不同的曬茶工藝,與白茶加工方式極為相似,且稱「火作為次,生曬為上」,可見不炒不揉的白茶已經被當時人們所認可。
白茶的傳統工藝中僅包含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萎凋是白茶品質形成的最關鍵步驟。
目前白茶的萎凋方式大致可分為自然萎凋、複式萎凋與加溫萎凋。自然萎調是最傳統也是最主要的萎凋方式。自然萎凋和複式萎凋方式一般會受到天氣和場地限制,加溫萎凋可以較好地人工幹預萎凋過程,縮短萎凋時間,但需對過程中各個因素嚴格把控。
有研究表明在白茶製作過程中胺基酸會發生變化,一些胺基酸轉化生成醛類或其他揮發性物質,它們是香氣物質的主要來源;鮮葉中的澱粉和蛋白質會水解成單糖和胺基酸,兩者相互作用呈現白茶鮮爽滋味;另外兒茶素的鄰醌結構易與部分胺基酸縮合,生成有色化合物,形成白茶茶湯杏黃或橙黃色澤。並且鮮葉中的胺基酸在攤放和萎凋過程中增加明顯,可增加一倍左右。
烏龍茶:搖
烏龍茶的加工工藝中做青環節屬於最核心的部分,其中,搖青是最主要的做青工序。
目前,搖青一般有手工旋轉搖青、手工往復搖青、機械滾筒搖青3種形式。
手工旋轉搖青是指人力託起清篩並完成旋轉運動,手工往復搖青是指藉助外助外力支撐清篩和茶青,使清篩能夠往復運動;機械滾筒搖青就是指使用木篾結構的滾筒替代青篩,並藉助電機替代人力進行提供動力進行搖青。
有研究認為,在一定程度內增加搖青次數能夠促進青草味香氣成分的散發,改變主要香氣成分的比例,提高烏龍茶的特徵香氣。搖青次數的增加能促進青葉酶促反應的進行和內含物質的多次輸送,不僅對香氣的呈現有益,也助推了滋味品質由苦澀轉向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