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那些代表全人類進化方向的公司吧:因為,他們是上帝的下注

2020-12-04 格隆匯

作者:格隆匯·老薑不辣

一、

在討論怎麼做投資前,先請大家先做一個小的測試。

我們把全人類視作一個命運共同體,我們假設那些能最大程度促進人類進化的公司,理所當然應該獲得最高的估值與市值獎賞。

現在,給你一筆錢,構建組合的邏輯只有一條:下注人類進化,且在全球範圍選擇投資標的,你會選哪幾家?(可多選,但不能超過5家):

1、Facebook 2、Google 3、亞馬遜 4、蘋果 5、特斯拉 6、阿里 7、騰訊

二、

只要全球視野做資產配置的人,都能看到本周美股科技股的表現:一大批富可敵國的大市值科技股(所謂的大象)股價紛紛創歷史新高,堪稱瘋狂!

帶頭大哥是全地球人都在用的Facebook。

2017年7月26日,臉書(Facebook)第二季度財報閃亮登場,盈利情況遠超華爾街分析師預測,股價一度跳漲6%,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

這家全球領先社交媒體巨頭當季實現營業收入93億美元(其中98%以上均為廣告收入),同比增長47%;淨利潤達到38.9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71%。每股收益高達1.32美元,遠超華爾街分析師預測的每股1.13美元。

公司廣告收入中,移動廣告收入佔比高達87%,第二季度達到80億美元,廣告收入增長主要受到廣告播放頻度和廣告價格雙雙提升的強勁驅動。

從單個用戶貢獻收入看,公司整體用戶的單位ARPU值同比增長25.4%達到4.57美元,其主要驅動因素是公司大本營的北美市場(美國和加拿大)的ARPU值按年增長38.5%達到當季每人19美元。

公司的第二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高達53.5億美元,同比增長46%。與此同時,公司還在為了未來進行巨額的資本支出,包括網際網路戰略聯盟、虛擬實境、增強現實和人工智慧等等。扣除這些資本支出後,公司的當季淨現金流入仍高達14.4億美元。

第二季度臉書的核心月度活躍用戶數(MAUs)超過20.06億人, 按年增長17.2%,相當於全球每100個人中間就有29個人使用過一次以上臉書的平臺(扣除臉書唯二未進入的中國、朝鮮市場,相當於全球每100個人中有37人每月使用過一次以上)。公司下屬的四大平臺(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上的月度MAUs均保持良性增長狀態。

臉書的DAU達到13.2億人,基本相當於中國大陸總人口,在唯獨中國和朝鮮缺席的全球市場的覆蓋率超過20%,即在全球其他國家,每天平均每5個人就有1名使用過臉書的產品!

公司管理層在季報中,重申對各大內容平臺的視頻部分的重視,特別是移動視頻。

過去四個季度,除了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略低於分析師預測外,其餘三個季度臉書的每股收益均遠超分析師預測,堪稱驚豔(見下圖):

(臉書季度業績(實際和預測比較)

作為一家體量已高達五千億的公司,我們再來看看年度增長數據,一樣好得不要不要的(見下表):

公司管理層在季報公布後召開的分析師會議上更新了全年費用增幅預測,本年計劃增長40-45%,處於前期管理層預測40-50%的下端。隨著公司收入規模和盈利能力的快速增長,公司的花錢速度遠低於收入的增長,這直接導致公司的淨利潤率不斷提升。

這到底是一家怎樣恐怖的公司,我們來看看扎克伯格是怎麼表述公司的理念的:

「我們對公司取得的進步很自豪。這種進步是伴隨著我們致力於對世界施加正面影響的責任感而獲得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上個月更新了臉書的公司使命。過去10年,我們專注於讓世界更加開放和易於連接。現在我們可以做得更多,來幫助人們發出自己的聲音並幫助所有人與各自的家庭和朋友連接起來。

但是現在,我相信我們有一個更大的責任。我們新的使命是讓這個世界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這算不算「促進人類進化」的另一種表達?

在業績公布後的次日,臉書股價大幅上漲,最高達到175美元以上,總市值一舉超過5000億美元,對應當前的TTM市盈率約為44倍。

我們來複習一下公司上市以來的股價月線圖——經典闡釋了投資界最夢寐以求的那種狀態:「任何時候買入都是對的」:

2012年5月臉書IPO時發行價時每股38美元,上市初期解禁後股價一度跌破發行價。

大約從2013年中開始,也就是公司上市12個月以後,公司股價向上突破,之後就是一條上升的曲線了,至今股價比IPO價格累計漲幅3.5倍。2017年初以來的升幅已超過50%。那些企圖通過做短差賺取差價的投資者,估計一不小心就早早地和臉書說再見了。

另外,順便提一下,80後的扎克伯格已成為全世界第五個最富有的人。

同樣神一樣存在的美股科技股,是「外星人」貝索斯掌舵的亞馬遜。這家電商和大數據巨頭,總市值5100億美元,略高於臉書,TTM市盈率約為200倍。受益於近期股價的快速上漲,貝索斯持有股票市值高達900億美元,一度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

這算不算上帝對促進人類進化者的重獎:過去獎賞了比爾蓋茨,這次,輪到在貝索斯與扎克伯格。

而這些,都是我的重倉:我相信那些心懷天下,真正促進全人類進化的公司和人,一定會得到上帝的重賞。

我需要做的,只是跟隨他們。

三、

一直記得格隆博士一篇文章的觀點:你的格局,決定你的財富水平。

深以為然。

如果你格局與眼界不夠,如果你整天雞毛蒜皮,蠅營狗苟,你大概率會去尋找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公司,你絕不會把「重倉促進人類進化的龍頭科技公司」提升到投資的戰略高度上。

事實也證明,在獎賞和懲罰這件事上,上帝從不扔骰子。

我們對比全球範圍內的科技股,不難發現兩個現象:

1、科技行業的龍頭的成長性,絲毫不慢於同行業的中小企業,甚至更快,更持續;

2、在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這類龍頭公司的淨利潤增速大多快於營收增速。

所以理所當然的是,在成熟市場上,此類龍頭公司的估值水平都高於同行業的中小企業。我們從截止2017年月27日,全球6大科技龍頭公司的估值數據,可以看到市場對他們的估值是何等的慷慨(見下表):

那麼,除了上帝的獎懲,當前全球科技股龍頭的估值、市值一路高歌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什麼呢?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從科技行業的競爭格局來看,科技行業已經到了剩者為王、贏家通吃的時代。

從2000年前後的科技網絡股高潮開始,幾起幾浮之中,諸多不適應的公司(包括曾經的龍頭企業雅虎、Ebay、8848等等)紛紛落馬,城頭頻換大王旗。

到目前,競爭格局基本確定,科技網絡行業的幾大分支均已被龍頭企業牢牢卡位,網際網路最容易產生交易與財富的最肥沃的土壤(如搜索、社交、電商等),已被巨頭瓜分完畢,細分行業的小企業獨立生存的空間很小,要麼被打死、要麼被併購。隨著各大龍頭公司完成對移動端的客戶資源的瓜分,蛋糕已經基本切分完畢。

由於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和轉軌中經濟的特點,我們把全球前沿科技市場分成中國以外市場和中國市場,進行細分行業的領導企業對比分析。

2、龍頭企業已成大象,資源雄厚,對付攪局者辦法多多

雖然前沿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當前的各個細分行業龍頭大多是從2000年前後就一路拼殺過來的(臉書可能算是一個例外!),對細分行業市場的把控能力非常強大,同時對付行業跟隨者也有成熟的套路和打法,不太會給競爭對手對行業的競爭格局產生顛覆性影響的機會了。

典型的例子就是,臉書收購Instagram,以及利用旗下平臺對付新崛起的Snapchat。

即使是尚處跑馬圈地階段的新興前沿科技,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整合後,也會是當前資源雄厚的科技龍頭的天下,只是各自布局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3、龍頭企業更捨得,更有能力與格局為未來做巨額投資

還是以臉書為例。

2017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支出高達37億美元,相當於其淨利潤的54%。

假設將其研發支出的一半資本化,那麼公司就將釋放出18億元的淨利潤,公司的TTM市盈率將從當前的44倍降低到35倍。美國會計準則下,將這些對未來的投資大量進行費用化的處理也會導致龍頭企業報表利潤低估。

這類的典型的就是亞馬遜,由於其將巨額的對未來的投資進行費用化處理,導致其業績釋放一直是落後於收入的增長,其動態市盈率竟然會高達200倍——這可是成熟市場上總市值5000億美元的巨無霸企業呀。

Google是另一個案例:這家公司只有10%的人在負責賺錢,其他人都在花錢,花錢摸索和開發無數異想天開,甚至看起來極不靠譜的技術——比如他們花了巨大人力物力去開發了一個叫阿爾法狗的AI機器人,用來對付世界頂尖圍棋高手。

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會是哪一個異想天開的嘗試,推動了人類在進化的路上走得更快——但,有什麼關係?

錢也分愚蠢的錢與聰明的錢。

愚蠢的錢熱衷爾虞我詐,會與一家扇貝走了又回的企業你來我往,樂此不彼。但最聰明的錢,會去往那些會天然受到上帝獎賞和青睞的公司。

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大象開始翩翩起舞,我們看到臉書、騰訊這樣的市值角度巨無霸的企業邁著輕盈的腳步創造業績和股價的一個又一個新高,我們看到如今美國市場進行的一場比賽是:看蘋果(8000)、谷歌(6985)、亞馬遜(5100)、臉書(5045)四家企業中,哪一家市值最先達到人類資本市場的標誌性巔峰:10000億美元市值?

尾聲

上面這場你追我趕的「市值比賽」,與20多年來中國A股市場的投資邏輯、遊戲規則與認知,截然不同。

而這也恰恰完美解釋了,我們的A股為何十年如一日原地徘徊——這個市場沒有上帝,絕大多數人都在苟且投機,把錢都投向了輪盤賭桌上,沒有人去關心人類的進步與進化。

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一種惡性循環:投資者與上市公司,誰也不比誰更高尚,大家心知肚明,互相爾虞我詐只是應有的本分。

這種沒有格局的土壤,當然不可能有好的公司(所以我在文章第一部分,絞盡腦汁,實在在A股找不出一隻能給大家選擇的標的,我總不能把茅臺列作促進人類進化的標的選擇吧)。沒有好公司,市場的上漲與財富效應,當然是緣木求魚

買那些代表全人類進化方向的公司吧:因為,他們是上帝的下注——上帝只負責創造人類,進化,還得靠人類自己。

2017年7月29日 於雪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做出了個超厲害的下注系統,連博彩公司都沒法阻止他們贏錢了
    (圖片來自:Football Betting)東京大學的研究員 Lisandro Kaunitz 和其他國家的幾位學者,就想出了一套利用博彩公司自己的賠率,來決定下注的數學模式。與常見的預測結果的下注模型不同,Kaunitz 他們這套模型利用的是博彩公司的賠率。
  • 下注中國,尋找2021年十大中國核心資產,賭國運,再出發!
    40多年來,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發展,誕生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家,也誕生了一批公司治理健全、產品服務優質的優秀企業。  這些企業能夠識別趨勢,站在趨勢面前迎潮而上,在潮頭弄舞。潮流改變時,他們毅然決然投入新的趨勢當中。即使在存量經濟時期,這些優秀的企業,也能憑藉優秀的管理、出色的產品服務和先進的技術取得先機,成為真正贏家。
  • Lillian講堂|下注理論:打破傳統價值下注與咋呼下注的二分法 深入了解下注原理
    我們推薦你也去讀一讀這本書,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內容代表了目前人類對撲克原理最精準的描述。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的二元下注理論看似對河牌下注仍具有指導意義,但前提是我們的對手依據手牌權益大小進行跟注。下圖是一個簡單模型,表示我們在河牌基於價值或詐唬做出下注,對手跟注的場景。
  • 上帝遇到進化論後發生的那些事兒
    因為我這些年來也在關注科學和宗教這個話題,赫胥黎的文章討論的既是上帝遇到進化論,也是神學成為學術研究對象之後所發生的事情。本書的主題有二,一是進化論何以成立,二是從進化論(科學)的角度,如何看待當時地位相當崇高的基督教神學。難得的是,作者寫得雄辯有力而又通俗易懂。
  • 上帝模擬器進化
    上帝模擬器進化這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模擬經營類遊戲,玩家將化身為上帝的角色,在這裡操控整個遊戲,充滿自由的玩法,讓你盡情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始你的建造冒險,各種各樣的資源任你自由的使用,建立屬於你的文明帝國吧。
  • 上帝代表一切
    因為宇宙被賦予了秩序。宇宙的秩序是什麼?用現代科學觀念理解就是控制物質運動的—作用力(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歸根結底,相互作用力是由物質屬性體現的(即物質本身具有產生相互作用力的特性)。物質為何具有這種特性?
  • 是上帝創造人類,還是自然進化人類,研究發現還有其他可能
    認為人類的出現不是神創造的,而是在物質創造的背景之中,不斷的進化和自然選擇來解釋才行。也就是說自然創造了人類,人類是適者生存法則下誕生的幸運兒。這一下,將人從上帝的寵兒變成了猴子的後代,成為歪理邪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列不被世人所接受。然而也掀開了跨越百年的大討論,是上帝創造了人類,還是自然進化為人類。
  • 在創造論中都說人類是上帝創造的,那麼上帝又是被誰創造出來的?
    西方和東方都有上帝的神造論。他們都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人類。如果是這樣,上帝是誰創造的呢?實際上,這個主張有一個邏輯錯誤。 例如,為什麼這麼多人崇拜聖經並堅信聖經的真理,因為這些信徒認為聖經是上帝所說的,上帝是對的;為什麼上帝存在,因為聖經如此相信,所以認為上帝存在於世上。
  • 進化論科普的無雙之書|上帝|科學家_鳳凰讀書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理察·道金斯一生致力於科普達爾文演化論,《盲眼鐘錶匠》(王道還譯,中信出版社)是他的代表作品。「鐘錶匠」的觀點最先由18世紀的神學家、創造論支持者培裡提出:「就像手錶這樣精密、複雜的東西絕不可能無中生有、突然出現一樣,對所有的生物而言,其複雜程度遠超過鐘錶,勢必更是經由巧手特意創造出來的。」到了20世紀中後期,仍然有很多人支持培裡的「鐘錶匠」理論。
  • 上帝之城:讓上帝都嘆息,魔鬼也轉身是因為這座城,還是那些少年
    而看了這部《上帝之城》,則讓我記住深深了這個讓上帝都嘆息,讓魔鬼也轉身的遺忘之城:裡約熱內盧。其實對裡約熱內盧,最有印象的記憶是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當時感覺裡約熱內盧很美人們也美麗熱情,而且還有一個救世基督像,它張開雙臂,深情地俯瞰山下裡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感覺很祥和啊。
  • 德撲講堂四大定律:下注的定律
    原標題:德撲講堂四大定律:下注的定律 上期介紹了四大定律之二:進攻定律。進攻的玩家擁有三個優點,主動出擊,變相讓自己處於優勢位置;控制場面,降低被弱小牌逆襲的機會;獲取情報,判斷對手的牌力。簡而言之,能夠選擇加注的場合就不要選擇跟注。加注的效果比跟注要好很多!
  • 世界存在上帝嗎?愛因斯坦死後的一封「神信」,揭示了自己的觀點
    因為大家都知道,科學和迷信是兩個矛盾的領域,既然如此,那些科學家作為世界上最相信科學的人,為什麼還相信上帝的存在的?接下來就一起說一說吧。其實科學家們並不是盲目的認為上帝是存在的,他們之所以有這種說法,也是有根據的,除了愛因斯坦之外,還有一個世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以及思想家也是相信有上帝的存在的,他們就是康德。
  • 360大戰QQ:被代表與被偷窺 用戶淪為偽上帝
    但是推出「360隱私保護器」的做法毫無疑問是讓人失望的,這是一款完全服務於公司競爭需要的業務型產品。360藉此機會,虛擬出一大批熱心用戶,自詡為衛道士,借用戶需求之名,行打擊競爭對手之實。拿用戶當槍使這是周鴻禕慣用的手法,善於抓住對方的弱點往死裡弄,藉以樹立自己在用戶心中的正面形象。
  • 最接近神的三位男人,牛頓 愛因斯坦 達爾文 他們如何看待上帝?
    對當代景象的隨意觀察很可能形成這樣的印象,即那些以科學的發現為世界觀基礎的人,以及那些依賴於某種宗教或精神信仰的人,對於現實的最終性質,往往持有內在不相容的觀點。牛頓晚年研究神學,愛因斯坦與上帝玩篩子,達爾文起先不信上帝。
  • NASA下注太空工程的未來:又見核動力火箭
    現在有兩家公司表示,他們的燃料足夠可靠,可用於安全、緊湊、高性能的反應堆。並且,其中一家公司已經向美國航天局提交了詳細的概念設計。核熱推進利用核反應釋放的能量將液態氫加熱到約2,430℃——約為核電站核心溫度的8倍。推進劑膨脹並以極快的速度從噴嘴中噴出。這與化學火箭相比,單位質量的推進劑可以產生兩倍的推力,使核動力飛船的飛行時間更長,速度更快。
  • = 大概率+最大期望值+槓桿撬動+重複下注
    我們工作/投資/賺錢就是要儘可能的選擇大概率事件——能保把穩拿的獲取收益,而非選擇那些看起來收益很高,而概率為零的事情。舉個例子:剛畢業的年輕人找了個文員的工作,工資3000元,是的,收入不高。她還有個選擇,可以在家專心研究彩票,因為有機會賺取500萬啊,每天買一注,買彩票的錢就相當於上班的交通費支出好了。
  • 西方人為什麼那麼信仰上帝?讓我們先看看他們如何證明上帝存在
    基督教對西方的影響是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的,在西方從中世紀開始,基督教並沒有在歐洲佔據領導地位,曾經有過一批知識淵博的學者,他們既具有對基督教的虔誠的信仰,還具有希臘理學的論證思想,他們在制定教義的時候,他們不僅要信仰上帝的存在,更要證明上帝的存在,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別,中國人對於宗教信仰從沒有想過證明
  • 全人類中最聰明十人 愛因斯坦只排第九
    原標題:全人類中最聰明十人 愛因斯坦只排第九 根據科學研究,人與人的智商是有區別的。世界上大部分的人IQ在90到110之間。只有千分之五的人IQ在一百四之上。而在人類的歷史上,有人排了個十大天才。
  • 美國網友:中國人為何不信上帝?澳大利亞網友:中國人是無神論者
    後邊還跟了一句,上帝為什麼不制止他呢?美國網友:中國人為何不信上帝?澳大利亞網友:中國人是無神論者其實這個問題就特別令人匪夷所思,中國大部分人一直是無神論者,有一位澳大利亞網友曾在下面回帖說中國人一直敬鬼神而遠之,但是他們對於上帝也是表示非常尊重的,所以說可以不相信他們,而且中國人會祭拜祖先,這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迷信,做人始終是不能忘本,如果你在中國出門大喊,讓他們相信上帝,就可能會被嘲笑,就如同西方不相信中國,不相信上帝,而中國則不相信西方相信上帝
  • 就因為這個點,支持進化論的科學家把神創論支持者駁得啞口無言
    當然,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會注意到這一點,人的眼睛有我們所說的根本性缺陷,視網膜中的光感應細胞通過神經發送信號給大腦,那些神經分布在感光細胞前端,最終,神經穿過眼球後部連接大腦,而神經通過視網膜的區域時,那兒並沒有感光細胞,這就是形成盲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