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讓生物質能化「腐朽」為「神奇」 替代百萬噸標準煤

2020-11-30 三秦網

這個中秋節,沈學兵一直忙碌著為龍鳳區一家農業企業籌備安裝6棟12個新型鋼體沼氣罐,這是公司成立以來接到的最大一筆「生意」,沈學兵說必須盡心盡力。

沈學兵的公司叫大慶金世宇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今年7月8日才領到營業執照,公司主營的是生物質能源。

「新能源企業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重點,用六個字就能概括生物質能源:『化腐朽為神奇』。」沈學兵說。

1 大慶生物質能資源非常豐富

說起生物質能,沈學兵打開了話匣子。

他告訴記者,生物質能,就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

目前,人類對生物質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農作物的秸稈、薪柴等;間接作為燃料的農林廢棄物、動物糞便、垃圾及藻類等,它們通過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氣,或採用熱解法製造液體和氣體燃料,也可製造生物炭。生物質能是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可再生能源。

沈學兵說他們建的這6棟12個鋼體沼氣罐,就是通過對人畜糞便、秸稈等原料進行發酵,生產的沼氣可以為6棟大棚加熱供暖,產生的沼渣、沼液則是全世界公認的有機肥,產氣量高,安全性能好,它的特點是滲漏率幾乎為零。其實,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建鋼體沼氣罐,在林甸四季青鎮,作為鋼體沼氣罐樣板,他們已經投入使用了兩個。

採訪中,記者也了解到,生物質有高低之分,像大豆、玉米等屬於高品位生物質,而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生活汙水和工業有機廢水、城市固體廢物等則屬於低品位生物質,簡稱低生物質。發展低生物質能,不僅能解決能源問題,還能解決水汙染問題。生物質能取代化石能源,能讓城市變得更漂亮、更環保、更適宜居住。

可喜的是,大慶的生物質能資源非常豐富。

大慶的糧食資源在東北三省來說可謂榜上有名,每年都會種植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可以進行秸稈綜合利用的作物約750萬畝,年產生的秸稈、稻殼數量大約500萬噸左右。這些,都屬於生物質能資源。

以秸稈為例,通過秸稈固化成型技術,在一定溫度範圍內將預處理的秸稈、稻殼粘化,然後壓縮成型,體積為原來的九到十分之一,其燃燒性能卻大為改善,並且易於運輸,可替代煤和薪柴作為生產生活用能。

有關人士曾估算,如果將大慶市每年未利用的秸稈全部壓縮成型,可替代100萬噸以上標準煤。

2 全市年供氣能力達1000多萬立方米

早在2003年,大慶市就開始試驗沼氣技術了。

林甸縣三合鄉勝利村就是大慶最早使用沼氣的地方。村民老孫告訴記者,我家建了個沼氣池,能用20年,當時才花了2000元。用上沼氣後,不僅做飯省事,屋裡也乾淨了。

以往,農村用秸稈、柴草做飯、取暖,不僅影響了村容整潔,也造成了資源浪費。另外,隨著養殖業的迅猛發展,每年農村產生的大量人畜糞便,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

隨著沼氣工程的穩步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徹底告別了「煙燻火燎、戶戶冒煙」的落後用能方式。

如今,肇州縣壯大村農民張洪鎖也開始擰開爐具點火做飯了。自從沼氣入戶後,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以前燒苞米稈全是灰,現在使用沼氣乾淨方便還便宜,一個月才花20元錢。」張洪鎖說。

叢軍是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一心鄉農民,也是全省勞動模範。他的溫室內就建有一個沼氣罐。說到沼氣罐的好處,叢軍掰著手指頭為記者算了一筆帳:這個罐每天能填進200斤畜糞,產出2立方米沼氣,一家人都使不完。一天產出200斤沼渣,5天產的沼渣能夠1畝地用肥,一個罐一年可供70畝地用肥,節省7000元肥料款,而且土壤也得到了改良。沼液還能殺滅20多種農作物害蟲……好處真是多的說不過來。

截至目前,大慶市已經在林甸、杜爾伯特、肇州、肇源等地建立了多個秸稈燃氣站,已經興建戶用沼氣池近3.5萬戶,中小型沼氣工程100座,大型沼氣工程2處,全市年供氣能力達到了1000多萬立方米。

3 打造黑龍江省西部生物質制氣及發電產業基地

目前,對生物質能的利用,大慶市主要集中在農村,並且利用技術比較單一,缺少成熟的新技術。

採用垃圾、廢油和苔藻等生物原料生產生物質液體燃料既不與糧食作物直接競爭,同時又有利於碳減排。有專家就預言,生物質能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可持續能源系統的組成部分。到下世紀中葉,採用新技術生產的各種生物質替代燃料將佔全球總能耗的40%以上。

記者從大慶市有關部門了解到,下一步,大慶市生物質能將重點發揮周邊地區優質農田優勢,建設大型秸稈制天然氣項目,在滿足當地縣區居民用氣的條件下,探索秸稈天然氣的下遊加工,延長產業鏈。引進生物質發電技術,開發農林廢物發電、垃圾發電和沼氣發電項目,打造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生物質制氣及發電產業基地。

同時,重點提升沼氣利用水平,建設農村戶用沼氣工程、養殖小區集中供沼氣和聯戶沼氣工程、大中型沼氣工程、校園沼氣工程試點,完善沼氣服務體系,全面完成縣級農村沼氣服務中心建設。

到2015年,全市農村戶用沼氣池達到10萬戶,大型沼氣工程達到32處,年供氣能力達到4000萬立方米,節煤能力達到6萬噸標煤以上,年處理糞便120萬噸;秸稈氣化站達到15處,年供氣能力達到500萬立方米以上;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0兆瓦;液態新能源生產能力達到55萬噸/年。

如今,大慶的生物質行業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大慶市十二五規劃中,將生物質能源作為了重點規劃項目,相信不久的將來,大慶的工業、農業生產必定做得環保而高科技。

相關焦點

  • 這種枯木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價值能高到無法估量
    枯木逢春又能恢復活力,鬱鬱蔥蔥;那你聽說過枯木化成玉,價值上千萬嗎?沒錯,樹化玉就是表面看出和朽木一般,放在路邊都會被別人撿回去添灶臺,但只要把它劈開,裡面的玉料露出真面目,就沒有人敢拿它添柴火了。樹化玉是玉化之後的矽化木,它既是樹也是玉,它的外形特徵上兼具了玉石,化石,奇石的特徵。所以,從它的外表特徵看上去,樹化玉保留了樹木的某些原始形態,以及玉石優良光滑的質感。而它的形成必然要從遠古時期的地質運動說起:在大地震中土地開裂,原始森林的樹木倒塌被埋入地下。經歷了億萬年的地質運動,樹木與地下巖層中的礦物元素相互結合,相互作用下才形成了如今的樹化玉。
  • 化腐朽為神奇——常數變易法
    小編先來對一下上一篇文章的答案,然後再講解這個化腐朽為神奇的常數變易法。題目在小編的上一篇文章:拆分——線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結構。這些題其實都還挺簡單的,畢竟這部分是在為後面打一些基礎。1.這道題說是二階非齊次線性微分方程,那麼線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結構是什麼呢?
  • 煤改氣終於叫停!生物質熱電項目,將再次成為產業投資熱點
    同時關停30噸以下的燃煤機組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每個省份都出臺了關停計劃和達標任務。一時間,在地方政府和相關能源主管部門的推動下,天然氣成為替代燃煤鍋爐,成為居民取暖、工業園區企業供氣主要方向。然而,煤改氣過程中一直伴隨著質疑的聲音,主要集中在「用不上氣」「用不起氣」「用不好氣」三個方面。
  •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今後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森林覆蓋率的提高,生物質資源量將會不斷擴大。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規劃和專家研究,到2020年,全國可開發生物質資源量至少可相當於15億噸標準煤,其中30%來自傳統生物質,70%由農業林業能源植物提供。   農業和林業的生物質能源可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 分析生物質能分布式利用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生物質成型燃料主要應用於工業高溫蒸汽供應,包括鋼鐵、紡織、印染、造紙、食品、化工等行業,由於國內生物質成型燃料行業還處起步階段,企業分散,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和產品標準,很難統計具體的產業規模,估算為500萬噸/年左右。
  • 國家力推生物質新能源供熱 能源結構重新洗牌
    1月20日,中國生物質能聯盟生物質燃料與供熱專委會在漢成立,國家有關部門及中國生物質能源產業聯盟領導、專家等80餘人發起了「加快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熱」倡議,探討了生物質供熱在全國布局的路線圖,為實現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制定的生物質能源發展目標做準備。
  • 生物質顆粒的原料優勢
    ,國家頒布的禁煤令等一系列政策,生物質顆粒燃在目前來說是完美的化石能源的替代品,所以銷量在近年來不斷增長。那麼,國家為什麼推薦使用生物質燃料顆粒。1、生物質燃料顆粒的原料:生物顆粒燃料的原料相當廣泛,它可以由:農作物秸稈、林業加工的邊角料、甚至畜禽糞便、城市垃圾等等加工生成,可生物質顆粒燃料卻不同於煤炭、石油等傳統燃料,生物質顆粒燃料是新型能源,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一種再次利用的節約能源。
  • 禁煤趨勢下,知浴生物質顆粒採暖爐成取暖新寵兒
    (燃煤汙染下,禁煤成為大趨勢)  那麼,這些制度的實施有沒有對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些影響呢, 其實是有的,特別是對於中國北方居民來說,影響最大的無疑就是各地的禁煤趨勢了  在中部和北方,西北地區雖然有著集中供暖的存在,但是在廣大的城郊和農村地區,依靠煤炭取暖依然是最為廣泛的一種取暖方式,雖然燃煤的取暖方式存在著汙染大,能效低,以及嚴重的安全隱患等問題,但是其低廉的價格,以及簡單便捷的操作性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主流。
  • 生物質能源主導論
    以生物質為主導是其特質所決定的 能給地球持續提供能量來源的是太陽輻射。由於球體不同部位接受的輻射量不等和不同地面物質的不同熱反應,導致近地面大氣流動而蓄動能於風;導致水在地面與大氣間蒸散與凝降而蓄勢能於江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而蓄化學能於生物質,以及可以通過人工設施而集聚太陽輻射的熱能和發電。
  • 可再生能源新生力量 生物質能打開燃料能源新市場
    地溝油、生物柴油、甘油和甲醇均為生物質能源,具有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等特點。生物質能源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
  • 臺灣樹皮編刻職人李永謨:化大自然的腐朽為神奇
    農曆壬辰年 十二月廿四日 二〇一三年 二月四日 星期一  「巧手編樹皮 化腐朽為藝術」樹皮編刻職人:李永謨 不因身障而氣餒 靈巧雙手做草編  曾經連續三年獲得臺灣工藝獎及英國國際發明展雙金設計獎的樹皮編刻家——李永謨,他用靈巧的雙手,將大自然的廢棄物化腐朽為神奇,讓樹皮、枝葉以另一種形態再生,讓它們以精緻、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形象,重新展現在大家面前。
  • 潛在的生物質能源的優質原材料
    我們和大家分享過,實際上通過對自然資源的科學利用,生產生物質燃料並不會造成環境的破壞,特別是森林的過度採伐和破壞。以生物質顆粒為例,事實上很大一部分的原材料是來自於木業加工的廢料和其他價值極低的原材料。 顆粒不是由樹的高價值部分製成的。
  • 生物質能利用不只是能源工程
    多重意義集一身  雖佔比偏小,但生物質資源轉換為能源的潛力可達10億噸標準煤,其環保、民生和社會屬性要遠遠高於能源屬性  「2017年,國內生物質能源利用量約4100萬噸標準煤,僅約佔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6.6%,約佔能源消費總量的1%。」
  • 【中國科學報】能源安全 「煤」有辦法---中國科學院
    但這些日常用品在進入大眾生活之前,都需在百萬噸級別的大型化工廠經歷「千錘百鍊」。生產這些產品所用的原料是乙烯和丙烯為主的低碳烯烴,它們是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也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石。  但是,石腦油蒸汽裂解等傳統低碳烯烴生產技術強烈地依賴於石油資源,一個百萬噸級的烯烴工廠需要有千萬噸級的煉油廠配套提供石腦油原料。  這對中國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
  • 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現狀及相關問題思考
    本文在簡要論述農林生物質綜合利用途徑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的現狀以及當前與農林生物質發電相關的重要問題,提出強化地方農林生物質發電規劃執行與評估工作、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相關的排放標準體系等建議。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產生約7億噸的秸稈,按照能量折合約3.8億多噸標準煤。
  • 我國生物質能利用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1.生物質能的定義及其利弊生物質能是蘊藏在生物質中的能量,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而貯存在生物質內部的能量。它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於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4位,在整個能源系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據預測,到21世紀中葉,採用新技術生產的各種生物質替代燃料將佔全球總能耗的40%以上。
  • 善能康保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併網發電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雅靜 通訊員韓建國)近日,善能康保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正式實現併網發電,將有力帶動周邊農林廢棄物(秸稈、樹枝)的回收利用,對康保周邊縣區及張家口全市的汙染綜合治理、改善人居環境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山東三唐鄉多能互補助力清潔供熱 生物質能源應用先行先試
    三唐鄉作為平原縣首個生物質能源試點應用地,在推進清潔能源應用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即將建成「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的多能源互補型城鎮。過去,三唐鄉冬季供暖以煤炭為主。每戶供暖季平均用煤約1噸,全鄉用煤總量約4800噸。如何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實現綠色清潔供熱,是困擾鄉鎮領導的一個問題。
  • 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獲進展
    廢棄生物質既是環境汙染物,同時也是可再生原料。熱解是廢棄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技術之一。通過缺氧條件下的生物質熱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熱解氣。針對這一難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江鴻課題組與俞漢青課題組合作,通過耦合快速熱解、常壓蒸餾及化學蒸汽沉積技術,分別成功製備了高熱值且穩定的固相生物煤(bio-coal)和高性能的碳納米材料(少層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為實現廢棄生物質熱解技術商業化應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 回答生物質+太陽能光熱生產液態陽光並發電的疑問
    最相近的是大慶油田工程師2004年提出太陽能光熱重整天然氣發電,並生產甲醇。專利相近的有中科熱物理所「CN203783662U-利用生物質和太陽能來製取甲醇及發電的多聯產裝置」。該專利性能和創新性不及我所提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