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壬辰年 十二月廿四日 二〇一三年 二月四日 星期一
「巧手編樹皮 化腐朽為藝術」
樹皮編刻職人:李永謨 不因身障而氣餒 靈巧雙手做草編
曾經連續三年獲得臺灣工藝獎及英國國際發明展雙金設計獎的樹皮編刻家——李永謨,他用靈巧的雙手,將大自然的廢棄物化腐朽為神奇,讓樹皮、枝葉以另一種形態再生,讓它們以精緻、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形象,重新展現在大家面前。
李永謨一九六一年出生於嘉義布袋鄉下,出生大約十個月,便因為高燒不退,造成中樞神經受損,從此成了行動不便的小兒麻痺症患者。但是他生性樂觀,不向命運低頭,雖然腿腳不方便,卻不願意成為家裡的負擔,反而積極地學習,分擔家務事,像煮飯、洗衣服、養豬、餵雞鴨、照顧弟妹等這些事全都難不倒他。後來就讀高中美工科期間,因為家裡經濟拮据,一心想要獨立,毅然休學離家找工作。
李永謨求職的過程不甚順利。先到寶石加工廠工作,但是因為水土不服而返家。後來又北上到臺北珊瑚雕刻廠工作,但因為環保意識漸漸興起,珊瑚市場萎縮,而再度失去工作。之後又陸續在電子廠、麵包店、西裝店等地工作。直到有一天到龍山寺附近看到有人在賣草編,生意似乎不錯,讓他想起小時候的絕活,於是開始嘗試製作草編,並在萬華西門町販賣,結果生意出乎意料得好,甚至比以前上班收入還多。 不甘限於草編單調樣式 努力收集嘗試各種樹皮
但是一成不變的草編沒有創意,只能是固定大小,也缺乏變化,再加上草編容易枯萎變形,壽命最長只能維持半年。這讓李永謨開始思考:難道自己的作品只能賣錢,而不能被收藏嗎?
不甘局限於草編的李永謨,一直在想,還有什麼素材既沒有草葉的缺點,又可以保有自然美?左思右想,最後想到樹皮有韌性,應該可以編刻。於是,李永謨便到木材行詢問,但卻只有木片,不符合創作需求。後來他又向臺大森林系教授請教,但因為彼此的研究方向不一樣,對方無法提供資源,最後只好靠自己摸索。
李永謨提到,想要用樹皮創作,樹皮的韌性一定要夠,才能隨心所欲地編刻自己想要的東西;要是韌性不好,就會容易斷裂。所以在遍尋不到理想的材料的情況下,他就學習神農氏嘗百草的精神,自行上山收集各種植物,並且以不同種類的樹皮試做,然後仔細觀察記錄它們的特性。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嘗試了將近三百種植物之後,終於找到了理想中的材料。 樹皮材料哪裡找
從平地找到中海拔、甚至高海拔的樹種,李永謨至少嘗試了三百多種植物,最後終於得到了滿意的材料。
他指出低海拔有比較好找的木槿、構樹、雀榕等,也是製作昆蟲系列作品的最佳材料。中海拔有青桐樹,高海拔樹種則以白樺樹的韌性為最佳。
海拔越高,樹皮的韌性也越好,因此可用來編織較細緻的作品,也是製作螞蟻系列作品的最佳材料。
工作室裡有一整櫃的抽屜,拉開來是一格格分類處理好的種子與果實材料。
樹葉經過酵素處理 葉脈堅韌富有彈性
喜歡創新的李永謨,除了樹皮之外,也一直動腦筋尋找新素材,他從日常生活中隨處可得的桂花、茶花、玉蘭花、榕樹、菩提樹等植物中取得材料,根據各種樹葉不同的酸鹼值,塗上酵素,約十二天,葉肉被自然侵蝕而慢慢脫落,經過清洗和曬乾,即剩下富有彈性的葉脈。 將這些美麗的葉脈,用植物染色的方式染色,就成了繽紛的素材。他再以巧思與創意,用這些簡單自然的素材,呈現出葉脈的韌度,組合編織成美麗的玫瑰花、海芋、康乃馨等。他所編織的這些花,就算是被擠壓變形,只要用水輕輕噴灑一下,變形萎縮的花瓣就會恢復原狀,慢慢展開,仿佛真實的花開一般美麗,生命力依舊。 努力推廣樹藝理念 喚起對大自然的關懷
從事樹皮編刻二十幾年來,李永謨深深體會到人類要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生存。一棵小樹苗至少需要花三四十年才能長成,而我們可能只利用裡面的木材,而把其他我們認為無用的樹皮、枝幹、氣根、果實丟棄,這實在是非常浪費大自然的資源。所以李永謨說我們與大自然的各種生命應該是互相平等、互相依賴的,唯有這樣才能永世長存。
始終秉持著樹藝推廣理念的李永謨經常參與許多活動的示範表演,也積極與學校合作教學,希望將文化種子播入基層,讓大家知道樹皮可以成為藝術品,喚起人們對於自然的關愛和珍惜,更希望未來能利用臺灣特有品種的樹皮、草葉、果核、種子等,編織出臺灣原生或瀕臨絕種的各種動植物,讓全世界知道臺灣是個具有豐富生態環境的寶島。
◤樹皮編刻工具◢ 剪刀 強力膠 白膠 鑷子 黏膠 樹皮 尖嘴鉗 銼刀
千變萬化的樹皮與果實應用 螞蟻上樹 拔河 鳳凰 樂從山中來一群蜥蝪攀爬在紅豆杉上彈奏古箏、二胡等八種樂器。 朗讀 螞蟻坐覽《自在》一書,連拿筆的螞蟻都能變換姿勢,而且樹皮做的書本還能翻頁。
老鼠樂園 把緬茄的果實剖開做成樂器,銅線做成肢體,瓠瓜的籽做成老鼠的腳掌,雞母珠做成眼睛,沙漠杜鵑的果實做成老鼠的手掌。
【李永謨樹皮編刻】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二段四一六巷五十弄二號一樓
手機:〇九三六二七一二四五
時間:參觀請先來電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