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最喜歡的就是記錄生活,不管是與景點合影,與朋友合影,拍食物,拍小動物等等,相機、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子產品了。我們經常拍照,拍照時候很多人都有個壞習慣,就是拍完照之後不願意查看回放,拍完就會離開,回家後或者已經離開後才想起來看看剛才拍攝的照片。但是看到照片的時候,會有很大一部分人瞬間傻眼,因為照片沒拍好,但是也沒有辦法回去重新拍了。面對這種拍照失利的表現,大家往往懊惱無比。不過不要在意那些細節,今天我們就來教給大家五個化腐朽為神奇的奇招,來挽救大家的照片。
挽救照片哪家強?5招助你化腐朽為神奇
● 5種常見的照片拍攝失利原因
(1)畫面過暗或者過曝。畫面過暗或者過曝,相信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朋友一定是特別多吧。由於相機的測光系統不會那麼完美,拍照的時候出現畫面過曝或者畫面過暗的情況一定是家常便飯了,所以這應該是最常見的照片失誤因素。
(2)噪點過多。噪點是相機呈現暗部細節時常有的東西。尤其是我們在拍攝夜晚的時候,為了保證畫面不虛,我們只能夠提高感光度,這時候「可愛」的噪點就會牢牢地黏在照片中,而且散布的無處不在。即使控噪非常好的相機,來到夜晚噪點也是非常多的,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有的時候,噪點已經讓我們對一張照片失去興趣了。
拍虛了是很常見的失誤(左側為原圖,右側為後期處理後)
(3)拍虛了。這裡說的拍虛了,是畫面因為輕微的抖動造成的虛,也就是畫面微微的顫抖了。如果抖動的程度過大,我相信民用級的後期軟體肯定是無法處理了,有錢任性的朋友可以考慮購買美國FBI使用的軟體試試看。
(4)路人搶鏡。很多時候,很多景點中,都不可能只有你一個人,路人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照片中。令我們煩惱的是,大家在拍攝風景照片的時候,總希望不要出現路線,得到一張純粹乾淨的風景照片。因此這時候最令人苦惱的,就是被路人搶鏡。
路人搶鏡是常有的事(左側為原圖,右側為後期處理後)
(5)畫面沒有景深。雖說我們的鏡頭都是有光圈設計,很多低價變焦鏡頭、套機鏡頭都很難展現出出色的景深效果,不過很多人在使用大光圈設計的鏡頭時候,也沒有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虛化效果非常不理想,所以很多照片的主體不過突出,效果也沒有那麼討喜。
面對上面介紹的五種拍攝失利的情況,大家或多或少遇到過一種或者多種吧。其實這幾種拍攝的失利並沒有那麼可怕,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後期補救方法。補救之後的效果我們不能夠保證會像重新拍一張那麼完美,但是總比這種「不能看」的地步要好很多,況且我們很多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再去重新拍一張。接下來,我們的補救照片後期教程就正式開始了。
免費送你50萬航空意外保險(真的是免費的,不要錢呦!),點擊進入領取環節
畫面過曝或者過暗,其實是我們日常攝影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拍攝失誤。這是因為相機測光系統沒有那麼強大,或者是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參數調節錯誤,導致的畫面曝光不準確。比如在光比較大的環境裡,畫面過曝或者過暗的情況尤為明顯。通常我們遇到這種照片的時候,都會認為它已經是廢片,其實則不然,我們通過後期的調整,還是可以挽救這樣的照片。
這張照片是明顯的畫面過暗了
其實這裡還要涉及到相機寬容度的問題,目前大部分相機的寬容度表現都很不錯,所以通過Lightroom或者Photoshop這樣的後期軟體都能夠挽救照片。如果說調節畫面過暗或者過曝這類的照片,使用RAW格式的記錄會更加容易一些,如果說拍攝的是JPG格式,那麼挽救的效果可能沒有那麼明顯了。接著,我們以Photoshop為例,教給大家如何挽救一張畫面過暗或者過曝的照片。
導入一張RAW格式照片到Photoshop中
調節相應的參數
針對本文示例照片的參數調節
最終的效果
對於畫面過曝或者過暗,其實都可以通過Photoshop中的曝光、高光、陰影、白色、黑色這幾個選項進行調節,調節的時候會實時預覽效果,所以大家在調節不同照片的時候,參數沒有必要按照我們給出的示例進行調整,可以根據自己照片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節即可。
左側是原圖,右側為調整後的效果
如果說拍攝失誤,造成照片的明暗效果非常不理想,那麼通過後期軟體可以拯救大家的照片。其實白天的照片失誤比夜晚照片失誤的效果更容易調整,效果也更加理想,因為夜晚本身環境就很昏暗,所以效果不一定會很明顯。
噪點絕對是一張好照片的殺手。相機不比人的眼睛,即使是在白天,我們拍攝陽光下的陰影,也能夠在照片中看到少量的噪點。如果來到晚上,用相機拍照一定會是滿屏幕的噪點,尤其是用卡片相機和手機等等產品。在高端單眼相機中,控噪能力的比拼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雖然控噪很好的全畫幅單反,在拍攝夜晚的時候,難免也會讓照片毀於噪點中。接著,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很簡單、很實用的後期減少噪點的方法。
註:完全去除噪點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不要過分糾結了。
一張噪點相對比較嚴重的照片
看著這張照片,所有的細節之處都布滿了噪點,所以需要我們使出殺手鐧,通過後期軟體來減少畫面中的噪點,讓畫面顯得更加乾淨。
在Photoshop中打開這張照片
選擇Lab顏色通道
選擇上圖中的a通道,然後打開高斯模糊濾鏡
調節半徑數值直到看不見噪點為止,b通道採用相同調整方式,
最後選回RGB顏色通道即可
我們這個降噪的方式是Lab通道降噪。Lab通道模式是一種能最大限度模擬自然光的模式,也是Photoshop內部轉換模式中的一種過渡模式,其包含的色域最廣,因此起到一種橋梁的作用。L通道是亮度值,a通道是綠色到紅色色相,b通道是藍色到黃色色相,是一種基於人眼視覺變化的模擬。我們通過Photoshop中的高斯模糊濾鏡,將a通道和b通道進行模糊處理,直到看不出噪點,這樣可以比較明顯的看到整個畫面的噪點隨之降低。
處理之後的效果
對比之前的圖片,處理之後的照片噪點減少的比較明顯,畫面也乾淨了不少。但是大部分的後期降噪方式,都有一定的模糊操作,也就是靠降低畫面的少量清晰度的方式來讓畫面的噪點減少,所以降噪處理後的照片難免會丟失一部分的細節。就像我們現在使用的Lab通道降噪方法,降噪之後照片中很多亮部的紅色、綠色、黃色的燈光效果在圖片中就消失不見了,所以降噪的同時,難免會有所損失。看整個照片的縮略圖還好,如果100%查看,難免會更加影響觀看心情。所以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尤其是晚上,儘量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拍攝低感光度的照片。
我們在拍攝的時候,不管是沒站穩、手沒拿穩、被人碰到,多多少少會發生因為抖動造成照片虛掉的問題。如果說照片虛掉的過於嚴重,我們還是建議大家重新拍攝一張,因為後期軟體很難把過度虛掉的照片復原。我們這裡指的畫面虛掉、抖動都是輕微的,畢竟Photoshop不是美國FBI的那種超強的圖像軟體。
一張明顯有抖動的照片
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虛掉,這是因為在拍攝的時候手抖。一般人遇到這樣的照片只能夠將其刪掉處理,但是有的時候,虛掉的照片沒準也是很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照片,所以盡力來挽救也是不可避免的。
註:我們這裡所需要使用Photoshop CC版本或更新的軟體。
將照片導入Photoshop CC中
打開防抖功能
調節參數直到畫面滿意為止
調整後的效果
通過Photoshop CC調整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原先虛化的座椅和廣告牌文字都已經非常清晰了。防抖這個功能並不是萬能的,我們嘗試過,如果虛化的過於嚴重,防抖這個功能也不能夠將照片變得更好,反而效果很詭異,所以說防抖這個功能只能適用於修復微微抖動的照片。雖然清晰了不少,與直接拍攝清晰的照片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本來想要拍一張漂亮的風景大片,結果卻有個路人搶鏡,回家看到照片時候一定非常懊惱。相信這種遭遇很多人都遇見過吧。其實無論去什麼景區,或者是自然風光很好的地方,總會遇到很多相同目的的遊客。你再拍攝風景的時候,也許其它遊客剛好闖入了你的畫面構圖之中,但是不要因為這些而憤怒,因為接下來,我們就教給大家一個方法,輕鬆處理到這些「搶鏡」的路人。
一張很美的風景照片中,有幾個路人搶鏡
在一張自己很喜歡的風景照片中,如果有路人搶鏡,一定是很讓人煩惱的事情,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使用Photoshop來將這些路人「處理掉」,讓他們從畫面中消失即可。
將照片導入Photoshop中,找到想要去除的路人
先選擇一個路人,使用填充功能
選擇內容識別選項
點擊確定後,路人就消失了,依序去除其他的路人
處理後的最終效果
這種方法,利用的是Photoshop自身填充中的內容識別功能,它能夠根據周圍的環境,自動算出要填充的畫面,並且讓我們很難看出來較大的差異。所以用這種方式,我們很容易就將路人在畫面中移除掉。不過使用這種方法也是有相應的條件的,如果畫面中景色比較簡單,那麼處理的效果就會很好。如果說畫面中景色非常複雜,那麼電腦計算的填充內容可能就沒有那麼完美了,有時候我們會看到瑕疵和不匹配的地方,所以說這種方法更適合景色比較簡單的照片來去除路人。
很多情況下,我們拍攝的照片在景深的部分沒有任何的作為,不一定是我們使用的鏡頭光圈不夠大,而是我們在拍攝的時候沒有辦法呈現出出色的景深效果。這時候不能單純的說是大家攝影技巧不好,也不能夠單純的說大家的器材不夠好。
這張照片是很典型的街拍作品,但總覺得少點什麼效果
看到這張照片,大家一定覺得還可以,是一張標準的街拍照片,而且景色也很不錯。但是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總覺得會少點什麼,如果加上虛化的效果,是不是會顯得更加的高大上。接著我們就來教大家如何在照片中後期出虛化效果。
導入照片
打開光圈模糊選項
調整裡面的選項,然後點擊確定即可
最終的效果
修改之後,增加了虛化效果,說白了就是將主體意外的部分區域進行了虛化的處理,這樣顯得整個照片的檔次和觀賞度都有了較大的提升。其實對於主體不夠突出的照片,增加了虛化效果之後會更加美觀。當然很多合影、大場景、小場景的照片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進行虛化處理,效果也會很好。所以說即使自己的鏡頭很便宜,沒有大光圈,Photoshop也能夠幫助你實現大光圈的效果,不過肯定沒有鏡頭直接拍攝那麼完美。
● 寫在最後
今天介紹的幾種後期技術,主要是為了讓大家在拍攝失誤之後,還能夠針對照片進行補救的技巧,但是這些技巧即便是補救了照片,也不會比重新補拍一張的效果好。所以說在這裡我們要提醒大家,即使後期軟體很給力,但是拍攝的時候也應該實時的查看自己的照片,如果有問題可以及時補拍一張,這樣可以避免遭遇到這些棘手的問題。雖然說三分靠拍攝、七分靠後期,但是連拍攝都沒有做好,怎麼談後期呢?
現在人們最喜歡的就是記錄生活,不管是與景點合影,與朋友合影,拍食物,拍小動物等等,相機、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子產品了。我們經常拍照,拍照時候很多人都有個壞習慣,就是拍完照之後不願意查看回放,拍完就會離開,回家後或者已經離開後才想起來看看剛才拍攝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