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微特稿】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17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報告蒲公英種子飛行奧秘。這一新發現或有助於研發無人機。
研究人員發現,蒲公英種子上方的一圈細絲之間的氣流與種子周圍的氣流之間形成壓差,產生環狀渦流,幫助蒲公英種子飛行。每顆蒲公英種子中間長出一根梗,梗的頂部輻射出90至110根細絲。
研究人員說,以前沒有在自然界見到這種飛行方式。槭樹等植物的種子也能飛行,但它們的構造類似翅膀,像鳥或飛機,靠「翅膀」上方與下方氣流形成的壓差飛行。研究人員一直好奇,為何蒲公英種子沒長「翅膀」也能飛。
研究人員認為,或許可以借鑑蒲公英這種像自行車輻條的細絲結構,設計出需要很少動力,甚至不需要動力就能飛行的無人機,用於遠程感應或空氣汙染監測。(完)(歐颯)
關鍵詞: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蒲公英(dande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