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明猩》大陸版正式海報 |
(搜狐娛樂獨家專稿 文/蘭波)《大明猩》由風靡韓國一時的漫畫家許英萬的漫畫《第七個球隊》改編成電影腳本,但在韓國主要投資方Showbox權衡之下,僅擷取了「大猩猩打棒球「這一閃亮發光的創意,由執導《國家代表》成功而號稱「國民喜劇導演」的金容華親自參與改編。為支付電影拍攝中長達四年,高達1000萬美元的CGI(計算機合成圖像)研發和處理流程的投入資金,同時覬覦中國內地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電影市場,不堪重負又頗有野心的Showbox找到接拍《集結號》而熟悉韓國技術團隊的馮小剛導演,並由其介紹給華誼兄弟影業公司,讓華誼投入500萬美元合拍,換取《大明猩》在大中華地區的電影發行權。經過兩年的中韓合拍,《大明猩》最終成為韓國創作和技術班底一手包辦,中方僅參與部分投資和演出的一部暑期檔特效掛帥的合家歡電影。
本片因創意新穎,最後改編出的故事還是頗有看點: 中國容華馬戲團的延邊女孩趙薇薇(徐嬌飾)為償還父輩在四川大地震中遭遇不幸後所欠下的巨債。接受韓國金牌經紀人(成東日飾)邀請,與馬戲團中擅長迎擊棒球的猩猩靈靈遠赴韓國加入職業棒球聯賽,靈靈用超凡實力旋即成為棒球界矚目大明猩Mr.GO。當所有人以為可以賺個盤滿缽滿之際,靈靈膝蓋舊日隱疾發作,不僅不能比賽,且遇到更大的挑戰——馬戲團中擅長發球的另一猩猩也來到韓國比賽,屢戰屢勝,Mr.GO有可能不敵,並導致經紀人大叔快要因商業欺詐罪入獄。在這節骨眼兒上,靈靈能否應薇薇心願再度上場,打敗舊日宿敵,贏取終極獎金,拯救大叔,與她一起平安回到中國?
故事線情感部分乏力 成東日演技精湛 徐嬌尚待提高
《大明猩》初看是一部體育題材輔佐勵志和成長主題的喜劇類型電影,實際上是一部關於人和動物情感交流的電影,但電影在這方面的著力不夠,人和動物的溝通方式也很奇怪,粗糙到了觀眾以為是主角虐待猩猩的地步。趙薇薇也因其只會大喊大叫「加油!」、「站起來!」、「你不能輸!」等口號標語,被徐嬌演繹成了動則叫囂理想和勵志的空洞人物,雖最後自承:「完全不懂猩猩心理」而挽回了部分觀感,但全片應該充盈的情感交流完全變成大猩猩靈靈為主人而「個人付出」的電影,情何以堪?
從頭到尾,《大明猩》的劇本走向一直都著重於靈靈對主人的付出,從開場到高潮戲都在反覆強調「四川大地震」中營救主人的感人情景,而趙薇薇則有將靈靈「剝削執底」之嫌。
關鍵轉折戲裡,趙薇薇要是真疼惜靈靈,是不會讓它忍著劇痛比賽吧?她最後為何要以主人的身份嚴厲冷酷地指令靈靈上場,做出這個出乎觀眾意料的決定呢?故事線的情感鋪墊前後矛盾,荒腔走板,堪稱硬傷。
最讓人詬病的是兩隻猩猩對人類主人都是盡心盡力付出,而人卻把猩猩做為一種謀生甚至賺錢工具的這種「功利主義」,比較而言,人類是多麼自私而又狹隘。是以,這部片若在商業上能成功,無疑是觀眾衝著這種動物處處為主人著想的情義而感動。因這年頭,真情是多麼難得,人與人之間基本尋覓不到,人類只能到寵物身上去尋覓,何其諷刺?
電影裡的另外一層情感描述,則在於成東日扮演的棒球經紀人良心的轉變和覺醒,他因靈靈不顧及自身嚴重傷勢依舊為主人拼搏而找到了體育精神上的共鳴,但他也不懂猩猩,只能跟趙薇薇接洽,本來戲份跟猩猩沒有多大交集。但片中有場描述他和靈靈共同買醉的喜劇戲,沒想到,成東日卻用其愈來愈高超的演技將人猩之間的情緒交流完成得甚好,大大超過了預期。至此,電影的情感部分才因成東日精湛演技和特效部門精心製作的猩猩搭上了線,終於變得不那麼枯燥。
韓國後期製作開始衝出亞洲 進軍國際
《大明猩》情感線只能算尚可,但在特效部分,韓國人真正奉獻出了一出足以比肩好萊塢的年度好戲。
自《漢江怪物》、《龍之戰》和《海雲臺》後,韓國的CGI製作水準突飛猛進, 2011年的《第七礦區》,其3D技術和動態角色捕捉技術就已完全成熟,足以獨當一面,只是故事跟《龍之戰》一樣極其腦殘,經不起推敲,在國際和國內都沒激起太大反響,但這並沒有阻擋韓國人在特效製作上的熱情和投入。
在這個背景下運勢而生的《大明猩》真正運用了100%3D拍攝手法加之CG後期處理完成,兩名大猩猩的動作戲通過真人動作捕捉技術和後期二度修正打造實現,這在韓國影史上都屬首次,加上韓國技術團隊自己研發的毛髮技術,終塑造出這兩名栩栩如生,毫無破綻的猩猩角色。導演金容華號稱:「用《少年派》十分之一的預算完成了1000個特效鏡頭,遠超《少年派》700個鏡頭特效。」這標誌著亞洲影壇終於突破了好萊塢一直壟斷的技術屏障,韓國人這次,真的長了臉。影片結尾字幕最後長達300人的製作名單就是韓國電影特效界進軍國際市場的號角。
好萊塢關於該類型的商業經驗
人與動物之間情感互動模式電影,一直都是好萊塢掙錢的幾大法寶之一,各種類型都無縫衍蓋,無論從喜劇方面入手的《精靈鼠小弟》、《怪醫杜立德》系列,還是萌到極點的《豚鼠特工隊》,探險類的《南極大冒險》,乃至科幻特效大片《金剛》、《猩球崛起》,最著重的還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這部分做足了功,才能堪稱佳片。
《大明猩》高潮戲前,趙薇薇道出:「其實我也一點都不懂靈靈」,這句對白再往深處想,是什麼讓主人自覺能懂到動物的心思呢?聯想到那些養狗養貓的主人們,他們真的就懂對其搖頭擺尾的寵物心理麼?個人看法是:這些寵物用賣萌換取的無非是生存下去的資源,這種關係其實是非常不對等的,真正對等的人獸關係只有三類:騎兵和戰馬、愛斯基摩人和滑撬犬,獵鷹和戰士,無它,只因彼此性命都交到對方手中,達到這樣目標的人獸情感交流電影,視野內寥寥可數,至今也只有《南極大冒險》達到了標準,是以方成為真正的「催淚彈」電影。
最快意的是《猩球崛起》,它徹底打破了這一模式,猩猩頭領凱撒就是明了「情感付出不對等」這一層,所以不屈服這種主人和寵物模式,加以反抗,他們提出的「自由和平等」估計是人類第一次遇到跨物種的「政治需求」,題材和手法的顛覆都超出想像,遂成精品。《大明猩》雖然在技術上已經具追趕好萊塢之勢,但劇作上的情感方面尚差之甚遠,更談不上超越和創新,還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