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國航天再次創造歷史!經歷了中國航天人四年的心血,中國自主火星探測器的第一階段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成功研製並轉移至發射中心,於2020年7月23日準時發射,屆時這將會續寫中國航天史的新篇章。《天問》源於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表達了作者對傳統觀念的懷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該作品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天問一號探測器是由我國航空航天局研製的火星的第一階段探索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會實現火星的繞、落、巡三項重要任務,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登陸火星時完成的多項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兩大部分組成,衛星和火星車。之所以在7-8月份發射,是因為這一階段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所以發射時間可以從9月份降低為6月份,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發射成本,同時不僅中國發射探測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已在20日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而美國也將在7月30日發射「毅力」號火星車。
衛星是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重要部分,衛星在經過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後,會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的軌道,進入軌道前衛星將會減速,當衛星被火星的引力捕獲到後,衛星將會環繞火星,進入預定的軌道,衛星的任務非常的重要,它不僅是一個信號接收和發射的平臺,同時也搭載著火星地表探測和火星氣象探測的任務,因為火星車著陸前,需要尋找到一個平整利於探測的位置,這個位置首先一點,就是陽光必須充足,地面必須平穩、同時擁有抵禦火星風暴的能力,所以衛星的探測至關的重要,當一切準備就緒後,火星車才會實施著陸操作。
火星車分為兩個部分,火星車和著陸器。火星車高達1.85米,重達240公斤,一個名副其實的火星帥小夥,他不僅帥氣實力也毋庸置疑,火星車攜帶著六大載荷、地形相機、多光譜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表面成分探測儀、表面磁場探測器、氣象測量儀。不僅如此,火星車的兩翼裝載了四個太陽能電池板,它們將會為火星車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火星車在著陸後,會進行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表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任務的探測,同時探測器的數據也會在第一時間內通過衛星傳輸回地球。
火星車的第二部分是著陸器,著陸器重達1060公斤,著陸器採用的是反推力發動機著陸,這是因為火星的大氣層僅為地球的1%,並不適用群傘加氣囊著陸,單傘加反推力發動機著陸可以更好的提供減速,而著陸器的任務就是在7分鐘內,將每小時2萬公裡的速度降至為0。
從1961年至今,人類向火星發射探測任務達40多次,成功率不到50%,其中著陸17次中僅有8次成功完成,成功率約為47.1%,當火星車成功進入大氣層後,有7分鐘信號會被「黑障現象」屏蔽,那麼什麼是」黑障「呢?
著陸器在返回大氣層的時候,飛行速度極快,速度高達每小時2萬公裡,這就使它的前端形成了一個很強的激波。由於頭部受到激波的壓縮,和大氣的粘度作用,使高速飛行的大量動能轉化為熱能。當著陸器表面達到很高的溫度時,氣體和被燒蝕的防熱材料就會產生「電離作用」。
於是,在飛行器的周圍形成一層高溫電離質,等離子體鞘和電磁波相互作用,從而導致,用於通信的電磁波傳輸衰減或反射,此時,會使飛船在這個過程中和地面指揮中心失去聯繫。這種現象被稱為「黑障」,所以這七八分鐘,對於著陸器來說是巨大的考驗。當著陸器成功在火星平穩著陸後,就會展開前後的坡道,讓火星車成功的在火星表面展開。
由於是初次進行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車,只能夠在火星探測92天的時間,不過它將會拉開中國探索火星的帷幕,同時也打破了火星上只有美國探測器單獨的統治,未來我們將會更加深入的了解這顆遠距地球5000萬公裡的紅色星球。那麼你會給火星帥小夥取什麼名字呢,請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對了聽說帥哥和美女都點關注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我是宇宙V空間,一個科普天文愛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間原創,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有疑問,請在下方評論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