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案例分析,保持免疫平衡非常重要!

2020-11-30 騰訊網

截止2月12日下午18時,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病例已達到44763例,死亡病例1114例。據調查發現,多數屬於輕症患者,有些靠自身強大的免疫力更容易痊癒;而具有合併症、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更加容易患上COVID-19,患者多數死於炎症風暴。

《柳葉刀》的一項99名武漢COVID-19感染患者研究中,50名(51%)患者患有慢性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和神經系統疾病。理論上,這些患者的免疫系統更加脆弱。

另外,部分人群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可能發展為危重症患者。這主要是患者體內啟動「炎症風暴」,炎症風暴容易導致體內過度免疫,患者出現肺部組織持續損傷,繼而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爆發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礙(MODS)等。

案例1:據武漢市衛健委發布一死亡病例,一名69歲的男性患者於2019年12月31日發病,1月4日病情加重,患有嚴重心肌炎(心肌酶達到正常值20倍,心電異常);腎功能異常;多臟器功能受損嚴重;胸部CT提示肺纖維病灶及胸水、胸膜增厚,考慮有肺結核、胸膜結核疾病,於1月15日搶救無效死亡。

案例2:武漢同濟醫院器官移植專家林教授(63歲)從確診到去世大概半個月的時間。之所以病情發展這麼快,推測是體內觸發「炎症因子風暴」繼而導致肺部組織的持續損傷,最後MODS死亡。

案例3:據中國循環雜誌報導,62歲的男性患者入院後出現嚴重的肺炎和ARDS,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抗感染和ECMO治療,但最終於第9天死於肺炎、敗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

初步分析,無論是患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還是有炎症風暴的患者,主要源於人體的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系統紊亂。因此,保持免疫平衡是戰勝體內COVID-19病毒的重要因素!

那麼,醫學上可如何保持免疫平衡?

既往研究,幹細胞對機體免疫反應及免疫耐受有調節作用,已在多種疾病調理中展現良好的免疫調節效果。

1.糾正基礎性疾病的免疫紊亂

既往研究,幹細胞可提高相關免疫細胞及因子水平,促進調節性Treg 的產生,平衡體內免疫系統紊亂,糾正糖尿病、腎病、帕金森等基礎疾病造成的免疫力低下狀態,提高免疫力,同時不抑制免疫應答能力,讓體內免疫系統可繼續奮勇殺敵(COVID-19)。

2.調節體內免疫過度反應

幹細胞可抑制促炎因子釋放,抑制T細胞、B細胞、NK細胞等免疫細胞的增殖活化,對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耐受有良好緩解作用。因此,專家認為:幹細胞可抑制免疫系統的激活,阻止炎症風暴因子的產生或減輕炎症風暴的損傷,保持COVID-19患者的免疫平衡。

幹細胞對COVID-19臨床進展如何?

在此次來勢洶洶的COVID-19疫情中,多位幹細胞專家已展開臨床研究。據各媒體報導,國家衛健委積極推進幹細胞等新技術的發展,幹細胞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官網上,一項幹預性研究《臍帶間充幹細胞條件培養基治療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通過湖北省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據資料顯示,本次納入30名患者,其中15名為常規組,15名為常規聯合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條件培養基組,主要以肺炎嚴重指數評分(PSI)、死亡率和住院日等為指標。

另外,一項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項目也準備在多中心展開試驗,計劃對20名患者進行3次幹細胞移植,以20名常規組為對照,檢驗幹細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幹細胞展示巨大的免疫平衡潛力,特別對於束手無策的重症患者,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備受人們的關注!在此,祝願患者早點康復!

感謝您的點讚與分享!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一五零生命幹細胞

更多閱讀

undefined

undefined

相關焦點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出爐
    2019年12月底以來,湖北省武漢市及全國其他地區陸續出現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究竟有什麼症狀,如何檢測,如何確認,如何治療,怎樣做好個人防護,出院後需要注意什麼?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專家組迅速反應,根據包括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在內的武漢各大醫療機構診治的第一批患者的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 [重要,一定要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普法宣傳電子讀本!
    前 言為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省司法廳關於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根據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中共臨汾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中共臨汾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臨汾市司法局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審時度勢
  • 公眾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中一種叫做「細胞因子風暴」的現象就是由於免疫平衡被打破,導致過多免疫細胞及炎症因子聚集,引發組織充血、水腫、發熱、損傷,直至全身性炎症反應,導致患者多器官衰竭而死亡。2019-新型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出現了IL-6,TNF-α,IFN-γ等促炎性細胞因子的顯著升高,具有細胞因子風暴的特徵。目前關於細胞因子風暴的產生原因和機制仍然不清楚。
  • 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2002年3月4日,時隔兩周,國家衛建委再次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通知》,在對前期醫療救治工作進行分析、研判、總結的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 專家:老年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必知這幾件事
    人民網西安1月28日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目前仍處於高峰期,每日新發病例不斷增加。目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1月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4億,佔到了總人口的17.9%。面對今年如此重大及突發的疫情,老年人如何做到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減少感染的發生是大家關注的問題。
  • 武漢同濟醫院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解說】2019年12月底以來,湖北省武漢市及全國其他地區陸續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根據包括同濟醫院在內的武漢各大醫療機構診治的第一批患者的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 發燒了怎麼確認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在現在這個新冠疫情流行的環境下,我每天的網絡諮詢都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提問:發燒了,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熱(發燒)是臨床常見症狀之一,也是機體的一種免疫防禦反應,發熱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發布
    國家衛健委表示,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在對前期醫療救治工作進行分析、研判、總結的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各有關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完善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全文。
  • 2019年中國肺炎患者的新型冠狀病毒
    我們報告了這次調查的結果,確定了肺炎群集的來源,並描述了在肺炎患者中檢測到的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這些患者的標本在疫情早期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了檢測。我們還描述了其中兩例肺炎的臨床特徵。2019-nCoV和-冠狀病毒在保守區域複製酶(ORF 1ab)序列一致性方面沒有達到90%,因此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的可能病原體2019-nCov是一種新型乙型冠狀病毒,屬於冠狀病毒科中的Sarbe冠狀病毒亞屬。【討論】我們報導了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在中國武漢住院患者中發現的一種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八版來了|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再次迎來修改,目前進入第八版。來源|國家衛健委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再次迎來修改,目前進入第八版。據了解,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在總結前期新冠肺炎診療經驗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診療指南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式細胞術都有哪些用武之地?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的各個診療方案中,我們仍然能夠發現與流式細胞術相關的檢測得到了不少認可與建議,那麼,究竟流式細胞術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斷與治療中,有哪些用途呢?這些基於流式的檢測又是否對臨床具有實際意義的幫助呢?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及影像學研究進展
    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1號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法定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管理措施。2020年1月30日(當地時間),WHO總幹事譚德賽在日內瓦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經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2020年2月11日,WHO將新冠狀病毒肺炎命名為「COVID-19」。
  • 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修訂為COVID-19中文名稱保持...
    國衛醫函〔2020〕7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成員:現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修訂為「COVID-19」,與世界衛生組織命名保持一致
  •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擴散!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你應該知道...
    4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源尚未找到。5目前還沒發現病毒發生變異。6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同源性達85%。7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狡猾」。17傳染源目前所見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18主要是通過近距離的飛沫傳播。19可能會通過接觸傳播。20主要症狀表現為發熱、乏力、乾咳。少數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
  • 王立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接下來將會如何發展?
    這場疾病的源頭是什麼現在能夠確認的是,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的幕後真兇就是一種剛剛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這已經是21世紀以來,冠狀病毒家族的成員第三次肆虐人類世界了。另外,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體內的病毒樣本彼此之間基因序列高度一致,這本身也提示——病毒應該是在某種中間宿主體內完成進化之後開始爆發的。在SARS和MERS的案例裡,科學家們確認果子狸和駱駝是兩種病毒最重要的中間宿主,病毒在它們的種群內廣泛傳播和變異,最終變成了可以直接入侵人體導致疾病的病毒。那麼在新冠病毒的案例裡,誰是可能的中間宿主呢?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問答:需要拒收武漢來的快遞嗎?
    已知的冠狀病毒宿主都是脊椎動物。其中7種冠狀病毒會感染人,包括本次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MERS-CoV、只導致輕微呼吸道症狀的HCoV-229E和HCoV-OC43、可感染嬰幼兒老年人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HCoV-NL63和HCoV-HKU1。
  •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第一版)
    針對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軀體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障礙,中國康復醫學會委託呼吸康復專委會,協同中國康復醫學會遠程康復專委會、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專委會心肺康復學組,共同編寫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防治:抑制病毒複製為基礎,阻止CICS進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相關研究,從疫情以來中國科學家發表了大量研究論文,進一步提高了對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認知水平。相關研究仍然在不斷推進,為提高我國基礎醫學研究,急性傳染性疾病控制,疫苗、新藥研製等必然起到巨大促進作用。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為國家的團結、高效、文明、進步和強大而自豪。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苗以及治療方案最全清單,請查收!
    (圖片信息來源:英倫投資客)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20日左右,新型冠狀病毒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患病人數和死亡人數仍然在快速攀升。科學家們正在爭分奪秒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及其傳播方式。近幾天,各種新藥新疫苗的傳聞以及新聞都進入到我們的視野裡。
  •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巧用艾灸增強機體免疫力
    新型冠病毒肺炎來襲,截止2月3日24時,全國確診病例20438,累計死亡425例,這些死者中大部分都是年紀較大或者平素身體有病抵抗力比較低的病人,那麼現在應該我們除了避免接觸傳染源外還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機體免疫力,那麼現實中有哪些提高自己的機體免疫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