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本沒有絲綢之路叫法的記載,近代由一外國人發明

2020-12-06 歷史二點通

絲綢之路的這一稱呼最早是在1877年,由德國的一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首次提出的。也就是說在中國的史書裡面從來就沒有絲綢之路這樣的稱呼。

玄奘

絲綢之路的出現可以說是政治下的附屬品。說絲綢之路,人人都會講到張騫出使西域,與經濟聯繫比較密切。而當時張騫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就是只是政治上,因為當時匈奴對大漢朝形成了威脅,所以才使張騫出使西域來斬斷匈奴的右臂,維護國家的穩定。而對於經濟上的訴求和使命,張騫本人都不知道,更別說後人對當時絲綢之路的詮釋了。

絲綢之路

而作為於經濟密切聯繫的絲綢之路,是後人因為有了這條路,才慢慢地演變為經濟上的交通線。歷史上走絲綢之路也只是有三種人,宗教信仰者、商人、使者、而使者像張騫等人是最早的。但後來商人隨著經濟的交流才開始成為這條路上的主要來往者。作為宗教信仰者,大家最為熟悉的是大名名鼎鼎的玄奘。即使到了唐朝,絲綢之路也並不像大家認識的那樣,人流車馬不斷,交往貿易頻繁。而在那時,絲綢之路四周荒涼不堪,路長人稀,唐玄奘就曾記載過路上的慘景:上無飛鳥,下午走獸。甚至作為路途的導向就是橫在路旁的屍骨。

絲綢之路

可以想到一路上玄奘法師的艱辛無比,同時證明玄奘法師為了取經心中的那種執著,信念的鑑定。即使後來的神魔小說《西遊記》記載的四十一個故事,八十一難來形容取經的不易,這對於真實的玄奘法師取經來說也不為過。

有時說道絲綢之路,往往會想到是一條貿易絲綢的路,然而真正的絲綢之路,卻是一個道路網,據統計大約有14到15條路。當然絲綢之路並不只是向西,而是雙向的發展,也有向東的絲綢之路。向東穿過洛陽一直到了朝鮮半島和日本。後來隨著國家的衰弱,西北的絲綢之路已經控制在其他國家的手中,中國人難以在絲綢之路上進行貿易。所以後來又開闢出了海上絲綢之路,這時已經到了宋朝,而絲綢之路的主要貿易產品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絲綢貿易,到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大宗產品開始進行瓷器貿易。而真正到日本卻是很多中國的文化書籍。

相關焦點

  • 中國一座古城近代受列強劫掠,現在對外國人一張門票收30萬
    【歷史】近代中華因為長期的閉關鎖國,使得逐步落後於世界潮流,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不光國土淪喪,尊嚴掃地,而且對於很多文化物質遺產來說也是浩劫。比如說下面這個古城,在近代遭受列強劫掠,損失慘重,現在外國人來此遊玩一張門票要30萬。
  • 「歷史上的今天」中國近代最早的時事畫報創刊,可惜由外國人掌管
    鴉片戰爭以後,西方的文明與科學技術湧進中國的沿海城市。1876年,上海徐家匯天主堂附設土山灣印書館開設了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平板石印機構,用照相版技術翻印中國古籍。由英商點石齋石印局發行,由上海《申報》附送,每期畫頁八幅。也單獨發售。這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時事畫報之一。參與《點石齋畫報》繪畫者有吳友如、張志瀛、周權香、顧月洲、周慕喬、田子琳、金桂生、馬子明等20餘人,吳友如主繪。配合《申報》國內外時事新聞,發表有關政治、時事、社會生活的圖畫。
  • 在古代,外國人怎樣稱呼中國?三個王朝的國號烙下印記
    現如今,外國人都稱呼我國為China(中國)。中國一名,它是中國人自創的名字,並且把它確認為我國的專有名詞。實際上19世紀中葉之前,外國人稱呼我國有他們自己的叫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印度古梵文——Cīna回顧歷史,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最早的記載是Cīna來自於印度梵文。梵文是印度最古老的語言之一,而Cīna在印度各種著作出現的頻率很高,像《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都提到了它。當然身為佛教發源地的印度佛經也是用梵文書寫的也含有Cīna。
  • 張衡的兩大發明,一個被移出中國教材,一個卻被印在韓國紙幣上?
    中國古人憑藉智慧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過極大的貢獻,優秀的歷史發明以及發明家數不勝數,其中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被稱之為古代四大發明。下面,我們就來看古代知名人士張衡發明的渾天儀和地動儀。在最原始的年代裡,人們堅信天圓地方的學說,他們認為,宇宙是一個球體,而地球卻是一個方形的,因為沒有探索工具的幫助,人們只能通過肉眼的觀察還有憑空想像才能初步形成對宇宙的認識。張衡敢於向傳統觀念提出挑戰,他以勇氣與魄力進行一探究竟,製作了一個觀察星空的科學儀器——渾天儀。
  •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竟是這樣算乘法的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是怎麼算乘法的?
  • 中國歷史上科學最輝煌的時代:一個科學巨人,三大改變世界的發明
    如果你問我,中國歷史上科學成就最輝煌的是哪個時代?我會樂意的告訴你是宋朝。 宋代,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歷史時期。10至13世紀的兩宋時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的黃金時代,當時的科學水平是西方所望塵莫及。對於兩宋的科學成就,我們可以用兩個數字來說:1個科學巨人,3大改變世界的發明。
  •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那麼外國人叫我們什麼?你可能不知道
    ,其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且不說現在我們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古代中國在世界上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就如漢唐的絲綢之路,讓世界的經濟文化因此而融合。而且在古代,中國更是有著廣闊的土地,一些國家都曾是我們中國的附屬國。如今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越來越大,每當我們看到美國人、英國人等,都喊他們為「老外」,那麼外國人叫我們什麼?你可能不知道,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竟是這樣算乘法的...
    機械視頻,汽車、加工技術、3D列印、自動化、機器人、生產工藝、軸承、模具、工具機、鈑金等行業前沿在這裡等你點擊閱讀👉摩託車越野賽,我真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是怎麼算乘法的?  最近,@人人視頻 分享了一段外國人計算乘法的視頻,驚呆了中國網友:  這樣的算法你看懂了嗎?  簡而言之,外國人採用的是畫線的方法計算乘法。  例如12X11,先畫一條豎線,代表10,再畫兩條豎線,代表2,「12」就是這樣表示:
  • 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明。僅僅提到一個是不夠的,所以小編將提到所有的發明,沒有它我們將不能生活在我們今天知道的世界。在這個答案中,小編將提到大多數人不知道我們發明的最重要的我國發明。
  • 中國「四大發明」由外國人首先提出(圖)
    中國「四大發明」由外國人首先提出(圖) 2014-05-26 16:53:02不過,「四大發明」這一說法,卻是誕生在抗戰期間。  最早的說法是「三大發明」  中華文明有很多和「四」有關的並稱,如四書五經、四大美人、唐初四大書法家、初唐四傑、宋代四大書法家、元四家、四大奇書、四大古典小說等等。「四大發明」雖然也是其中之一,但這個並稱比上述那些要年輕得多。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它竟然是由一個外國人首先提出來的。
  • 絲綢之路:人類文明交往的歷史足跡
    據《竹書紀年》《穆天子傳》《史記·秦本紀》等文獻記載,周穆王於公元前10世紀西徵犬戎,從長安出發,北上向西,經隴西、蘭州、武威、張掖、居延海及巴丹吉林大漠,最遠至蔥嶺、中亞一帶,每到一處,就以絲綢、銅器、貝幣和硃砂饋贈各部落酋長,各部落酋長也以馬、牛、羊、酒等物品回贈,由此打開了橫穿大西北的草原之路。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東向西的交往軌跡進一步明顯。
  • 美國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述中國的?僅短短20頁,共記載6位中國人
    美國歷史只有短短幾百年,因此他們選用的歷史教材都是《世界歷史》,這本書共1000頁,整合了全世界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中國歷史科目中,一共有二十頁,一共記載了6個必不可少的人,他們都是誰呢?孔子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更是推動著世界教育,東亞還形成儒家文化圈,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的那位)尊孔子為「世界科學始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門楣上雕刻著孔子、摩西、梭倫,三人分別代表著教育、宗教、法律。秦始皇秦人致敗之由,在嚴酷,尤在其淫侈。用法刻深,拓上不量民力,皆可諉為施政之誤,淫侈則不可恕矣——《秦漢史》。
  • 我們叫外國人「老外」,那外國人叫我們什麼?你不一定知道!
    隨著我們中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真的是備受世界矚目,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我們中國,學習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化習俗等等,當然了,也有不少的外國人到我們中國來遊覽我國的名勝古蹟,嘗遍我們全國各地的美食等等,而我們中國也是越來越吸引著世界各國的目光和人。
  •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叫我們什麼?了解一下
    其實在不同的年代,外國人對於我們的稱呼也有所不同,畢竟歷史是一直向前發展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叫我們什麼?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文明源遠流長,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古至今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我國都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 中國歷史上的發明,除了四大發明,還有它們
    中國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了,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斷代的古文明。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出現了許多的科技發明,我們可能知道最多的便是「四大發明」了——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即使是在今天,我們也仍然在使用。 除了這四大發明,還有許多的科技湧現在歷史上。
  • 李希霍芬的「絲綢之路」究竟有何深意?
    順理成章,我們發現他在《中國》的序言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的確是寫歐亞大陸間人類活動的歷史,包括旅行的歷史、探險的歷史和文化交流的歷史。       總而言之,雖然他幾乎沒有使用那個名詞,他寫的也是絲綢之路的歷史。他在1890、1892和1893年寫給赫定的信中都重申了他早先的建議,他責備赫定沒有得到最基本的地質學訓練就想要遠行探險。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沒有大象,河南人聽後笑了
    它在中國流傳許多年,是一種文化繼承,平時經常能夠在街頭上會見到很多老人在玩這種遊戲。事實上這種棋牌類遊戲,作為一種古老娛樂活動大約有2000多年歷史,屬於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往書籍中有相關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有關於象棋詳細玩法以及規則說明。以玉石做成相關骰子,每方共有6顆,與現代玩法基本相同。選擇主動進攻,將對方置於死路,最後贏者取得勝利。
  • 沒有九九乘法表,外國人這樣算乘法!中國學霸:呵呵
    最近,@人人視頻 分享了一段外國人計算乘法的視頻,驚呆了中國網友:這樣的算法你看懂了嗎?
  • 50年來的中國近代歷史人物研究
    尤其是他對瞿秋白《多餘的話》的分析,不僅在學術上為瞿秋白的這篇有爭議的文獻尋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而且為中央專案組重評瞿秋白提供了學術基礎。 近代中國是近代世界的一部分,在近代中國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差不多都能找到國際背景,因此如何評估近代以來那些來華的外國人,在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近代史學界除了個別歷史人物外,幾乎均予以否定。
  • 日本學者1968年就提出「海上絲綢之路」概念
    松浦章:我主要從事歷史研究,而研究歷史,批判史料極為重要。因此,我主攻史料較多的近世近代,不僅是中國史,還包括日本、琉球、朝鮮、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區域的歷史。要說史料多的時代,當屬新時代,到了近代,特別是19世紀中葉以後,報刊史料更加傾向於以沿海的港口城市為中心,大量使用各地的報刊。新聞報導最好的地方莫過於無論內容真假,日期總是明確的。至於其真偽,可以通過查閱相關史料來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