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郭施亮
券商
銀行、保險以及券商板塊,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內,一直處于震蕩築底的格局。大金融、地產以及基建板塊,被稱為今年以來走勢最為疲軟的行業,但與之相比,醫療、釀酒等板塊,卻是今年以來走勢最為強勁的行業板塊。
步入11月份,市場即將迎來全年行業收尾的行情,有不少基金機構也開始鎖定利潤,以便達到更好的行業排名。由此一來,在最後收官時刻,可能會存在部分資金逐步鎖定利潤或加快派發的現象,對前期高位強勢股,可能會有一個獲利回吐的過程,這也是近期部分強勢股以及高位股出現快速調整的原因之一、
然而,如果資金密集減持與出貨,可能會引發市場的劇烈波動。在此背景下,為維繫市場指數的相對平穩,前期走勢相對滯漲的行業板塊,也開始成為了市場行情的護盤對。其中,包括了銀行、保險、券商、基建等板塊,這些行業板塊都是前期走勢疲軟額品種,如今卻因為調整充分以及估值偏低而逐漸獲得了市場資金的關照。
實際上,對以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環境來說,資金總不會照顧到所有的行業板塊,市場板塊之間總會存在蹺蹺板的效應。之前幾個季度,以醫藥、釀酒為代表的強勢股,形成了強烈的賺錢效應,並吸引了大量資金的進入。但是,在今年最後幾個月的時間內,已有部分資金開始從強勢股板塊之中撤出,並逐漸轉向一些避險能力更強的行業板塊,這也是存量資金博弈的結果,也是維繫著市場指數的階段性穩定。
大金融板塊在滬市市場之中佔據一定的比重,近期大金融板塊以及基建板塊的逐漸走強,也促使滬市指數的走勢更為強勢,並促使了滬強深弱局面的出現。在滬市指數相對強勢的同時,中小創業板指數卻出現了接連回調的走勢,創業板指數在短時間內出現了近200點的下跌空間,這也反映出滬強深弱的走勢,當然更是存量資金避險需求增強的表現。
即使金融三駕馬車開始走強,但並未引起市場的實質性走強,滬市走勢稍顯強勢,但依舊未能夠打破平衡僵局,說明目前市場的賺錢效應還不夠強大,且市場缺乏了領漲的龍頭,在市場賺錢效應還未得到實質性延伸的背景下,場外資金仍然顯得相對謹慎。或許,對市場資金來說,正在等待一個實質性的突破信號,或一個重要性的政策利好,當市場形成政策面與資金面的合力助推後,行情可能會隨之而至。
不過,近期高位股以及強勢股開始出現紛紛補跌的走勢,這是市場加速調整或逐漸步入調整中後段的信號。在強勢股完成快速補跌之後,市場有望形成一個階段性的調整低點,屆時多方資金有望重新發力,並帶領市場走出一輪迴升的行情。
但是,在「防風險,守底線」的大背景下,對A股市場的上漲高度仍需謹慎,市場指數的波動可能會比較低,指數更可能處於一個大區間內反覆波動,單邊上漲的行情概率反而是越來越高了。臨近年底,多空分歧會更加明顯,在強勢股、高位股快速補跌的同時,卻促使部分避險資金進入前期滯漲的行業板塊之中,年內相對滯漲的行業板塊有機會獲得部分避險資金的青睞,市場的投資風格也會隨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