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看圖列式,一圖四式怎麼來?
這是一道一年級數學上冊的看圖列式題。
家長說,沒有情境,列成減法算式不合理!
其實,別說是一圖兩式了,一年級數學上冊,孩子必須掌握一圖四式,就如上面的圖,孩子必須能列出這樣的四個算式,並知道算式大概的意思。
3+4=7(表示左邊有3個桃子,右邊有4個桃子,一共7個桃子);
4+3=7(表示右邊有4個桃子,左邊有3個桃子,一共7個桃子);
7-3=4(原來有7個桃子,拿走3左邊的個桃子,還剩右邊的4個桃子);
7-4=3(原來有7個桃子,拿走4右邊的個桃子,還剩左邊的3個桃子)。
為什麼可以這樣呢?因為沒有情境,所以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就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而有情景一般就只能列兩個算式,如:
看圖列式從兩個算式到四個算式,他們是一脈相承的。
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和發散思維。
培養靈活思維和發散思維有兩個著手點,
一是觀察,觀察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只有孩子看懂了,才能著手列式;
二是一正一反的列式方式。比如列成加,反過來理解就可以列成減。
總之,別小看看圖列式,他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圖直觀,文字抽象,從直觀的圖更容易看出數量關係,看圖列式基礎打好了,今後解決問題就容易拿下。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看圖,陪孩子學習時,多問問他們,看懂什麼?為什麼這樣列式?算式表示什麼意思,以這樣一個問題鏈促進孩子的思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