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看圖列式,一圖四式怎麼來

2020-12-05 小教引擎

一年級數學上冊,看圖列式,一圖四式怎麼來?

這是一道一年級數學上冊的看圖列式題。

家長說,沒有情境,列成減法算式不合理!

其實,別說是一圖兩式了,一年級數學上冊,孩子必須掌握一圖四式,就如上面的圖,孩子必須能列出這樣的四個算式,並知道算式大概的意思。

3+4=7(表示左邊有3個桃子,右邊有4個桃子,一共7個桃子);

4+3=7(表示右邊有4個桃子,左邊有3個桃子,一共7個桃子);

7-3=4(原來有7個桃子,拿走3左邊的個桃子,還剩右邊的4個桃子);

7-4=3(原來有7個桃子,拿走4右邊的個桃子,還剩左邊的3個桃子)。

為什麼可以這樣呢?因為沒有情境,所以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就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而有情景一般就只能列兩個算式,如:

看圖列式從兩個算式到四個算式,他們是一脈相承的。

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和發散思維。

培養靈活思維和發散思維有兩個著手點,

一是觀察,觀察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只有孩子看懂了,才能著手列式;

二是一正一反的列式方式。比如列成加,反過來理解就可以列成減。

總之,別小看看圖列式,他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圖直觀,文字抽象,從直觀的圖更容易看出數量關係,看圖列式基礎打好了,今後解決問題就容易拿下。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看圖,陪孩子學習時,多問問他們,看懂什麼?為什麼這樣列式?算式表示什麼意思,以這樣一個問題鏈促進孩子的思考和理解。

相關焦點

  •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期中試卷分析,這些易錯點要注意!
    #期中考試#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今天,我們就根據以往考過的期中試卷,來分析一年級小朋友在考試中容易犯錯的地方,家長可以提前教導孩子避免犯這些錯誤。以上這份試卷就是2018-2019年度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的期中考試真題試卷,這位同學只考了93.5分。題目並不難,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正式考試,有一些易錯的地方沒有注意,才導致考的分數不高。
  • 一年級看圖列式基本題型有哪些?
    「看圖列式」是低年級中「問題解決」的常見題型。文字以圖畫作為依託,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要準確領悟圖的意思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兒。看圖列式中的常用符號都表示什麼意思,要學會通過觀察圖畫收集有用信息。看圖是看圖列式的第一步,在是分還是合,看圖列式中討論過了解題策略,今天的文章主要是想對常見題型的一個總結。一、一圖一式(1)求總數(有問號指明)圖畫中「?」表示該部分未知,它在什麼位置,就是要求哪部分。大括號表示全部,根據加法的意義,求總數用加法。
  • 小學一年級數學期末必備,易錯題大匯總?
    四、做題不認真,會做的題漏做或看錯、算錯等。目前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早已結課,進入緊張的年終考試複習階段,那麼只有把孩子平常易錯的題分類歸納,並反覆講解練習,才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提高做題的正確性。今天對部編一年級上冊數學易錯題型做了整理,希望能幫小朋友們好好複習,過年時取得好成績。
  •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各單元知識點匯總,附數學廣角專項測試題
    本學期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學了哪些知識?期末總複習如何進行呢?我們可以將全冊知識點分類整理,進行有計劃地複習,這樣才能提高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們就二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來梳理一遍。
  • 一年級數學期末試卷兩套,附參考答案,看你的孩子能打多少分?
    本學期一年級數學上冊課本內容基本上學完了,剩下的時間就要進入期末複習階段了。一年級上學期數學學了哪些內容?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第一單元是準備課,這個我們就不說了。第二單元學習的是位置,同學們需要掌握的是物體或者數字的位置,比如3的左邊是幾?有幾個數?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數與代數」專項練習,孩子都錯這道題!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數與代數」專項練習,孩子都錯這道題!2020年秋季學期的期末考試越來越近了,各項複習都在緊張而有序的進行中,昨天測試了一分二年級上冊數學「數與代數」專項練習試卷,發現很多孩子都是錯這道題:「看圖寫出兩個乘法算式」這是一道看圖列式題,按理來說,對於這一類題,孩子們因該是再熟悉不過了,那為出錯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多呢?其實,錯這道題的孩子不是知識性缺漏,而是審題問題。
  • 一年級數學期末試卷2套,知識點覆蓋全面,消化吸收考試99+
    本學期小學一年級數學的課文學習已經進入尾聲階段,期末複習接踵而至。數學的複習不像語文,可以將知識點歸納整理,分類複習好,考試不怕考不到高分。而數學不一樣,題型變化多端,題目種類繁多,但是只要把握住要點,做好知識點分類複習+練習,考試滿分完全可以做到。
  • 四年級數學上冊期末測試卷(考點預熱,知識歸納,建議家長收藏)
    數學期末測試(四年級上冊)小學數學的學習要圍繞教學大綱、緊貼教材,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才能熟練解題。同時解題需要一定的技巧,也需要平面空間想像能力和一定的立體空間想像能力。數學期末測試(四年級上冊)列豎式計算,乘數末尾有零可以用簡便方法列式,即先不計算末尾的零,最後再看乘數末尾一共有多少個零,再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零。
  • 小學一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試卷,試題很經典,收藏列印複習效果好
    其實不用給孩子太多壓力,一年級數學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複習好課本知識和同步練習題,再做一兩套經典的試卷檢測鞏固一下就可以了,基本上都可以考98分以上。一年級數學複習我們可以通過分類知識點來進行。第一、數的認識和組成。考試這方面的知識典型的題型就是看圖寫數、按規律填數,這種題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做一些練習題或者模擬試卷鞏固即可。第二、判斷數字或者圖形的位置。
  • 小學一二年級看圖列算式,如何快速準確判斷用加法還是減法
    一、二年級的數學題有很多看圖列算式。有少部分讓人困惑,比如之前文章中跳繩的那道題。但有一點要注意:最後列式算出來的得數一定要和圖上剩下的數量是一致的,否則就是錯誤。上圖中最後是剩下了4個豆莢。所以上圖的列式為:9-4-1=4下圖是來自某貼吧的一張圖片。家長在帖子中描述說:這道題不是5-2+2,也不是3-2+2,求正確的列式。
  • 一課一練:三年級上冊數學《米分米釐米毫米的換算和計算》
    視頻: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測量》米分米釐米毫米的計算
  •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老師:孩子對乘法真正理解了嗎?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老師:孩子對乘法真正理解了嗎?很多孩子應用題不會列式,原因是什麼,一部分原因是對運算的含義並不是很理解,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主要讓孩子理解乘法的含義,孩子們到底學得怎麼樣,接下來老師分享一套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
  • 一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考試卷,囊括全冊重點,題難,附答案
    由於疫情的原因,我們這學生接觸本學期的知識比較早,再加上家長們的從旁輔導孩子,一年級數學上冊,已經學至尾聲。分享一份期末測試卷,可以邊學邊複習。這份測試卷囊括了全冊的重點知識:認識鐘錶、認識圖形、比較、生活中的數、加與減、分類、位置與順序、找規律。
  • 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複習卷:小知識點多,丟三落四的習慣難獲高分
    #四年級數學上冊#大家好!我是我行我數李老師,歡迎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來查看更多的教育文章,同時歡迎您點讚+轉發+收藏。2、列豎式計算要數位對齊,帶「五角星」的題要驗算。3、脫式計算要注意運算順序,先乘除後加減,有括號的要先計算括號裡的。填空題1、2870990000,29億注意後一個空不要忘記寫「億」。
  • 一年級數學期中試卷,看看你的孩子會嗎?
    這是一張人教版的一年級數學試卷,題目比較簡單,畢竟一年級主要是打基礎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尤其是一年級上學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比學習更加重要,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們的良好的學習習慣。6題考的是圈一圈。第二題數一數,填一填:先數一數,再按照要求去填寫。難度不大,主要是孩子有的字不認識,所以家長朋友們在一年級一定要讓孩子多讀書,增加閱讀量、識字量同時還養成一個好習慣。第三題找一找填一填:這個題主要考察的是孩子發現及方向的判斷能力。一定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方向感,因為後續還有很多數學知識都用的到。第四題:口算:就是簡單的計算能力培養。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期末檢測試卷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內容包括: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公頃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等。其中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書的重點教學內容。
  • 一年級數學上冊期末測評卷,含答案,收藏練習,查漏補缺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期末達標測評卷。本套試題難易程度適中,題型較多樣化,具有創新性,非常適合一年級的學生練習。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圖片保存,列印出來給孩子做練習,以便了解孩子本學習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考前做練習,鞏固基礎,找出知識薄弱點,解決弱項,爭取期末考試拿下高分。在文末附有答案!這份試題一共有七大題,第一大題,填一填。
  • 【期中複習】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要點(蘇教版)
    原標題:【期中複習】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要點(蘇教版) 第一單元 數一數 一、主要內容 例如:圖中小飛機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將物體與點之間建立正確的對應關係 根據物體或人的個數畫出相應數量的點,根據提供的點的個數找出相應數量的物體或人,感受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 1、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認識釐米(一)
    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如果採用不同測量方式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那麼這些結果都不一樣,怎麼比較大小呢?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測量方式不統一,不便於比較大小。那麼我們就選用同一種測量方式,都採用拃(zhǎ)來測量物體的長度。但是在測量的過程中,又發現不同的人一拃的長度不一樣。如圖,小學生測量一張課桌有5拃,而成人測量卻只有3拃。同樣是採用拃作為單位,但是成人和兒童的「一拃」大小不同,因此也不能很好地比較物體的長度。
  • 各版本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測試題,看看別人的學校考哪些內容
    冀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期中模擬卷 新課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期中檢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