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即將到來,手機外殼材料從塑膠到金屬又到非金屬材質的輪迴,塑膠因為成本低,受到中低端市場的青睞。3D玻璃量還是一般,還是主要應用在高端旗艦機型後蓋,前蓋滲透率還未爆發,有部分旗艦機型還會有2.5D/3D兩個版本,比如華為P20為2.5D玻璃後蓋,P20 Pro為3D玻璃後蓋。
1. 手機後蓋去金屬化加速,塑膠外殼佔有率或達70%
今年原本在中低端市場佔絕對優勢的的金屬更多的被塑膠給取代了,五金CNC廠加速倒閉。業內人士預測,2019年塑膠外殼手機市場佔有率可能達到70%,市場潛力巨大。
同時,複合板材良率也在不斷提高,有企業稱直通率可達到60%,淋塗加硬生產線緊俏;華為暢享9plus更是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手機,千元智能機採用複合板材!標誌著複合板材手機後蓋工藝基本成熟,接下來各個廠家將挑戰更高的良率,更低的成本。
2. IMT工藝再被接受,OPPO千元新機型加入
今年上半年熱門的工藝除了複合板材,還有IMT工藝。傳統IMT工藝06年國內就有此叫法,其實與日寫的IMR工藝類同,當時的工藝相當於IML工藝去掉顏色的載體PET層,把顏色層留在塑膠件上,當時產品弧度做不大(2D), 顏值不夠豐富(基本上只有絲印、彩色層,金屬色都很少),新IMT工藝結合目前最流行的3D光學紋理+PVD的裝飾工法,與傳統相比顏值更高,弧度更大。IMT工藝的詳細介紹:IMT工藝--近期應用在手機後蓋比較火的一種工藝
模內裝飾(IMT)技術是模內鑲件注塑(IML)技術及模內轉印(IMR)技術的綜合併延伸而成的新工藝。其技術應用了IMR技術的膜片與油墨的分離技術,併兼顧IML技術的單體成形及注塑製造方式,其多層保護膜能有效保護主體裝飾層的質量。
(圖 IMT製品層次結構)
IMT工藝優點:產品厚度可薄至到0.70mm/變形穩定、/無剝落風險
通過工藝的延伸,如噴塗UV,能更好的實現產品表面的功能性要求,如防指紋、耐磨、光澤度,並可通過3D紋理印刷層並應用磁控濺鍍技術,實現3D光學紋理效果。
(圖 IMT 3D光學紋理效果)
目前IMT技術是智慧型手機背蓋的熱門解決方案,通達表示IMT項目非常成功,提供了玻璃背板之外的方案,18年會有更多IMT方案推出來配合中低端市場。IMT工藝的出現將替代目前行業中的噴油,UV罩光,電鍍,真空彩鍍,絲印,移印與轉印等工藝,將會帶動產品外觀行業跨越性的創新,實現了三維立體,色彩漸變,R角等不規則產品外觀裝飾效果,同時給外觀工藝設計行業提供了更好的創新與平臺實現。新IMT工藝結合目前最流行的3D光學紋理+PVD的裝飾工法,與傳統相比顏值更高,弧度更大,當前IMT工藝,由新工藝的3D光學紋理+PVD基礎上變成了雙層+3D光學紋理+PVD。
(圖: 左圖塑料IMT的漸變效果(攝於裕鼎納米),右圖華為P20 PRO 3D玻璃後蓋漸變效果)
發展趨勢:OPPO A79 採用IMT工藝已經在熱賣,目前IMT遇到的難題是直通率還需提高。在5G時代,IMT工藝有可能會變得非常熱門,據小編了解國內多個廠家如通達、兆奕、聯懋、裕鼎納米、比亞迪、景豐、環力等都在布局,並有些企業開始量產。IMT技術未來能夠跟電子技術進行融合演變為IME技術,增加電路層並貼裝電子元器件,賦予膜片電子功能及多樣的視覺、觸覺、感官效果,應用於未來汽車的智能表面。
今年發布的採用IMT工藝的機型除了華為暢享8外,還有OPPO旗下首款千元屏幕指紋手機OPPO K1。
3. PC仿玻璃注塑與複合板材共存
注塑透明PC背蓋作為一種更低成本、高效的製品形態,具備更好的衝擊強度及耐用性,正引起越來越多傳統塑膠廠的關注,有望成為2019年主流的手機背蓋方案。經了解,三景、碩貝德、通達、聯懋、比亞迪、東方亮彩、捷榮、秀強、勁勝、欣旺達、惠科等多個廠家正在加速布局注塑透明PC手機背蓋。三菱化學、Sabic等原材料廠家也在驗證PC注塑手機背蓋專用料,可以滿足高硬度、低應力無彩虹紋等要求。
(圖三菱化學展出注塑成型PC後蓋樣板)
PC仿玻璃注塑工藝優點:相較而言,PC仿玻璃注塑工藝更容易上量,且效率高,可以做到仿2.5D/3D玻璃外殼效果,通過噴塗(可以不用鍍膜)和貼膜的工藝進行裝飾。OPPO realme就是PC注塑仿2.5D玻璃外殼的試水之作。
發展趨勢:2018年複合板作為仿玻璃手機背蓋方案已經大量應用,但目前產能受限、產品易變形、投資風險大、工藝提升和降本的空間都不大。而玻璃、陶瓷成本太貴又易碎,規模化生產和良品率使其更適用於高端機型。在玻璃及3D複合板成本短時間內難以下降的情況下,塑膠注塑手機後蓋作為一種高效、低成本的替代方案應運而生,並迅速崛起。
近期重點關注的PC注塑工藝,供應鏈都在積極的準備;注塑方式設備投資風險小,且不少模廠有成熟的團隊。3D複合板材的產能不足,特別是空氣高壓成型以及硬化工段。模廠的積極參與,終端項目在進行,因此PC注塑仿玻璃工藝將在未來兩年內與複合板材共存。
而目前就有vivo Y97和OPPO realme等機型擁有PC注塑仿玻璃和複合板材兩個版本。
vivo Y97塑料機身材質採用塑料顆粒PC1414T以及複合板材,其中星夜黑、極光藍採用3D注塑PC,夢幻粉為3D複合板材。
圖 OPPO realme(複合板材、PC仿玻璃注塑工藝)
4. 漸變色噴塗工藝受到關注
智慧型手機發展到現在,除了不斷開發新功能,「顏值」也稱為手機設計的重點,從vivo X20的夢幻粉、OPPO R15的星雲色,到華為P20的極光色,再到OPPO FindX的流光漸變色,漸變色似乎稱為了近兩年國產品牌新機型標配。
圖 今年發布的部分漸變色手機(來源:飛揚髮髻)
漸變色主要有以下幾種工藝:PVD鍍膜,色帶轉印,陽極氧化(由於金屬後蓋逐漸消失,主要應用於中框),噴塗,絲印,彩印,染色工藝,3D列印及鐳射紋理。目前以PVD鍍膜、印刷、噴塗等為主流。關於PVD鍍膜的更多信息,可以閱覽華為、OPPO手機玻璃漸變色工藝的秘密(添加超連結)
漸變色噴塗是利用兩種以上的顏色塗料的噴塗設備,通過改造設備結構,能夠讓一種顏色緩緩過渡到另一種顏色,形成新的裝飾效果。具有設備操作比較簡單,效率較高,易量產,良率高等特點,因而備受關注。
5. 玻璃蝕刻受到關注
AG蝕刻(anti-glare),中文為防炫光,是將玻璃表面進行單面或雙面特殊處理後達到多角度漫反射的效果,從而提高畫面的可視角度,降低環境光的幹擾,減少屏幕反光,抗炫光,手感好,外觀好看。
前不久華為mate20系列發布上就著重強調了一個工藝——微米級黃光蝕刻工藝。
對於玻璃表面的紋理設計,目前的工藝有AG蝕刻、雷射蝕刻銀漿線路、直接噴墨印刷做成紋理,技術應用較成熟的為AG蝕刻,以藍思、伯恩、比亞迪為首的企業提供的玻璃蓋板表面裝飾以AG蝕刻為主。
玻璃化學蝕刻就是利用氫氟酸對玻璃表面的腐蝕,使平滑的表面形成無光澤的毛面,使得表面產生漫反射作用。華為Mate20系列蓋板採用獨家首創的微米級黃光蝕刻工藝,經過48道工序的多層光學結構和微米濾光晶體。
6、IMR技術
模內轉印工藝是模內裝飾的一種,由日本寫真印刷(Nissha Printing)從1980年代開始開發,從2006年起,和HP合作推出彩殼筆記本計算機,IMR工藝成為筆記本電腦外殼處理的主流工藝,並大量應用在手機終端。
IMR工藝製程的原理:
將油墨印刷於一PE薄膜上其亦可以蒸著方式將金屬材質蒸著於PE薄膜上,成為整卷型式於成型機臺加定位系統,將薄膜的印刷位置與模腔內欲印位置對位後,與塑料成型,成型後成型品與油墨結合但與薄膜分離繼續下一模的成型動作,成型後的成品經由UV照射後表面產生完成硬化。IMR工藝可以實現不同的裝飾效果(皮、布、竹、石等),優勢在於更換薄膜,即可表現不同效果的圖案。小米4上應用的IMR後蓋,小米將其稱為「光柵紋後蓋」。
(圖 小米4「光柵格後蓋」)
除了光柵紋理效果,小米4配備木質、竹質、大理石、皮革等多種材質效果的後殼配件,用戶可以手動更換。
(圖 小米4布紋後蓋)
發展趨勢:IMR產品開發最重要是包覆轉印成功條件,高度、轉角半徑及拔模斜度都有限制,所以之前採用IMR工藝的產品只能做成四個角都是圓的,我們叫做圓弧機,完全沒有側牆高度。2015年從技術論壇了解到,戴爾新推出的Insprion New 17又重新採用了IMR,突破了之前無法實現的側牆高度,並且R角為12甚至更低(Nissha的標準是R20)。目前亞光、高光都已大量出貨,且在整個C鍵也使用了柔軟觸感的Soft touch皮革IMR,耐磨標準比油漆的更高。
(圖戴爾Insprion New 17,來源百度)
7、IML技術
模內鑲件注塑(IML)技術的顯著特點是:表面是一層硬化的透明薄膜,中間是印刷圖案層,背面是塑膠層,由於油墨夾在中間,可使產品防止表面被刮花和耐摩擦,並可長期保持顏色的鮮明不易退色。IML技術製作流程:
(圖 IML技術製作流程)
IML技術產品效果:
1. 印刷外觀效果的多樣化:通過轉印軟觸感與彩色、電鍍等印刷技術結合,實現多樣化各種外觀
(圖 IML外觀效果)
2. 超薄IML的研發,最薄可達到0.80mm,變形度小於0.5mm;6寸電池蓋變形度小於1.0mm;局部減膠厚度可做到0.6mm。
發展趨勢:在IML技術的現有設備及工藝流程上,改進演化為更適應未來用戶需求及技術要求的IMT工藝,並由此重新激活傳統塑膠成型廠的發展空間。
內容來源;艾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