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培樂
郭蕊,女,1981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濰坊經濟開發區北城街道扶貧辦副主任,2014年開始從事街道扶貧工作。已經是參與扶貧6年時間有餘的「老人」,更是轄區內134戶貧困戶心上的「自己人」,不種花生的貧困戶,硬是要送給她一捧自己「種」的花生。
有些事,銘於心
1981年出生的她,大學學歷,正值當打之年,19歲便入黨,現任職濰坊經濟開發區北城街道辦事處從事扶貧工作的她,已經是參與扶貧6年時間有餘的「老人」,更是轄區內134戶貧困戶心上的「自己人」,六年來,她用心用情,貧困戶是夢中人,扶貧是心尖事,恪守初心為精準,一腔熱血助扶貧;她將任勞任怨,寫進了走訪、核查、歸檔的每項工作,她將將心比心帶進了低保、殘疾、五保的每戶群眾。
從力所能及到透支自己所能,她努力將一個扶貧工作者「大寫」,面對後官村一家三口叔侄二人加老嫂子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智力殘疾,轄區兩名不同程度殘疾人生養的懂事的孩子徐守運一家,失去雙腿幾十年身殘志堅樂觀謀生的楊保忠,這些家庭的貧困帶給郭蕊本人的震撼,曾讓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一月瘦了十多斤,如何真正意義的幫到他們也成了郭蕊的「心病」。
藉助自己在民政、殘聯、文教、醫保等多年的豐富工作經驗,她吃透扶貧政策,傾聽百姓的心聲,挖空心思、量體裁衣為貧困戶謀定並落實最具功效性的扶貧方案,她為領導所稱讚的這些務實版的「奇思妙想」,也讓貧困百姓看到了什麼叫做「扶真貧、真扶貧」。
有些愛,顯於形
從郭蕊聯繫眼科醫院為貧困戶孫德亮本人免費做了白內障手術;到她幫助結成幫扶馬家埠村貧困戶徐繼龍孫子努力學習,自費為貧困家庭買米買面。這些在郭蕊看來只是做好分內的工作,卻也深深觸動了貧困戶家庭柔軟的內心。
轄區龍爪樹村的貧困戶楊永慶,一次郭蕊走訪到他家吃著兒子塞進口袋的幾枚花生。閒聊中楊永慶大爺問道『閨女喜歡吃花生啊?』郭蕊隨口的說道『對啊』,於是老人便記在了心裡。等下次郭蕊去到他家,老人拿出來一袋子花生,言道『知道你多了也不要,我就給你一捧吧』,老人捧出來滿滿的一捧遞到跟前。看出郭蕊想婉拒,老人言語中不乏著急道『這是我種的』,『他家沒種花生這我是知道的,人家就是一番好意,找不到藉口了』郭蕊直言,於是,一個撒謊,一個不忍拆穿,扶貧者與被幫扶者的『情與義』就這樣借著一捧花生完成了交接。
孩子的懂事和委屈,是劃等號的
「整個醫院裡,誇張了,整個那個樓…都是他的叫喊聲,反正場景形容是感受不出來」。11月2號下午,郭蕊9歲的兒子在學校意外受傷胳膊骨折入院,讓本就因工作對孩子照看有所缺失的母親愧疚難當。
自接手扶貧工作以來,陪孩子成了稀有,爽約更是家常,而『他也習慣了,好在孩子懂事』也成了郭蕊的自我的慰藉,雖說實際上「就這樣,也沒辦法」才是人之常情應有的心酸,但郭蕊心知相對於轄區貧困家庭的種種不幸,自己的這點犧牲可以不計乃至無視。
郭蕊作為扶貧大軍中的一員,她直言有幸,「能夠參與其中,我很榮幸,只要看到貧困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