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無人機採集村落影像,逐一對房屋進行編號,以戶籍人口身份證號為唯一ID,村裡的戶數信息、家庭情況只需通過一個屏幕便能一目了然。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鄉葛藤村利用了扶貧地理信息系統,讓駐村幹部以及扶貧決策部門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葛藤村貧困戶空間位置展示
中國電建集團貴州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建貴州院)於1958年8月建院,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2015年 ,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鄉葛藤村成為中電建貴州院的精準扶貧幫扶點,這家央企為了更好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發揮技術優勢,專門設計了「葛藤村扶貧地理信息系統」,以扶貧專題信息為基礎,集扶貧信息數據採集、查詢統計、數據管理、空間分析以及專題製圖於一體,將專業化的數據處理流程進行封裝,通過對駐村幹部進行操作培訓,在系統只需進行簡單的數據錄入、修改、刪除等操作,即可完成地理信息專業技術人員的數據處理工作,簡化流程,節省了時間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葛藤村貧困戶信息統計顯示
針對精準扶貧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聯動性差、管理滯後、數據更新頻繁、專題圖製作困難等問題,中電建貴州院選派專業技術骨幹,採用無人機對葛藤村進行航飛影像數據採集,獲取葛藤村0.05米高解析度的航飛影像,進行房屋面矢量數據採集,並對房屋進行編號,以戶籍人口身份證號為唯一ID,將扶貧專題屬性數據與矢量數據進行關聯。採用以B/S架構體系開發了葛藤村扶貧地理信息系統,系統建立了基於空間位置的扶貧資料庫,將扶貧部門精準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數據進行實地採集、精確空間定位至高清影像圖上,建立精準扶貧資料庫,並通過地圖符號配置,通過GeoServer和OpenLayers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常規扶貧信息的空間可視化化管理與扶貧信息的直觀展現。 據了解,除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葛藤村外,中電建貴州院目前正在三都自治縣大河鎮和平村進行扶貧信息化系統建設,將葛藤村扶貧系統推廣應用至其他地區,提升系統的生命力與可拓展性,以地理信息專業技術助力精準扶貧。 【名詞解釋】 OpenLayers:是一個高性能、功能豐富的庫,用於在 Web 上創建交互式地圖。它可以顯示從任何來源加載的地圖圖塊、矢量數據和標記。 GeoServer:可以方便的發布地圖數據,允許用戶對特徵數據進行更新、刪除、插入操作,通過 GeoServer 可以比較容易的在用戶之間迅速共享空間地理信息。 B/S結構(Browser/Server,瀏覽器/伺服器模式):是WEB興起後的一種網絡結構模式,WEB瀏覽器是客戶端最主要的應用軟體。這種模式統一了客戶端,將系統功能實現的核心部分集中到伺服器上,簡化了系統的開發、維護和使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雲帆
通訊員 劉發勇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