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機械行業要求時間的沉澱,剛開始工作工資特別的低,根本滿足不了現在的生活需求,相比其他行業,工資稍微高點,所以大部分人選擇了轉行,所以技術工人很難找,再加上工程師需要一定的知識沉澱和實踐積累,所以能夠達到工程師級別的人很少。
原因可能有下面幾點,
一、工作環境差、工作強度過大。
機械製造業,無論你幹什麼技術崗位,幹得多麼出色,似乎都只能定格在車間一線,夏天炎熱,一身臭汗,冬天寒冷,手腳僵硬。車間環境髒亂,整天面對一堆銅鐵,機器的轟鳴聲不絕於耳,確實需要比較強的適應能力。而且,很多崗位加班嚴重,為了趕項目進度,常常幾個月無休,部分崗位還要輪流上夜班,嚴重打亂作息時間,對生活和身體健康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二、薪資被當下的高薪行業碾壓。
隨著當下金融、IT行業的興起,曾經屬高薪行業的機械製造業瞬間就被碾壓,很多學工科的機械行業工程師也紛紛轉行到IT行業,令人唏噓不已。也難怪,在這個講物質的年代,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最現實一點就是,沒有錢,你連丈母娘都搞不掂!
三、社會地位低下。
國內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頭上頂著「工程師」這個高帽的人往往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設計出來的東西一點都不靠譜,產品問題也是一大堆,連生產線員工都可以指著工程師鼻子大罵,毫無尊嚴,毫無權威可言。而職場中的資深老工程師來卻非常少,不像國外,到處都是白髮蒼蒼的老工程師,出現這種現象,作為工程師的一員也感到非常無奈。
要從根源上解決上述問題,我認為不能僅僅依靠媒體的宣傳和引導,更要有實質可落地的措施,不然宣傳聽多了卻不見有實質行動,很容易讓人反感,讓人認為就是把技術人員當傻子一樣去忽悠,最終就會導致技術人員用腳投票,屆時,製造強國之路誰來扛起這個大任?難道又靠金融、IT、網際網路?
我認為當務之急,必須來點實質的行動,第一,必須改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的工作環境,營造一個適合幹一輩子的工作環境;第二,繼續提高技術人員薪資待遇,多看看人家工業強國其技術人員的薪資吧,再提高50%都不為過;第三,提高技術人員的社會地位,讓人感受到做個技術人員,做個工程師,是讓人覺得光榮的,而不像當下,被人問起職業,都不敢說自己是個工程師,總感覺做個技術人員就是沒出息,就會低人三分,解決以上問題才是最根本的、也是最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