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酸、鹼、鹽、氧化物之間能否發生反應?

2021-02-15 初中化學

1、一般地說,酸與酸之間不發生化學反應。如將硫酸、硝酸、鹽酸等物質混合,它們相互間不發生化學反應。

2、鹼與鹼之間不發生化學反應。如將KOH溶液、NaOH溶液、Ba(OH)2溶液等混合,混合後它們相互間不發生反應。

3、酸與酸性氧化物不反應。例如將CO2通入H2SO4或鹽酸中,CO2與它們不反應。同樣,SO2與硝酸或鹽酸等也不反應。

4、鹼與鹼性氧化物不反應。不少同學在寫製取Fe(OH)3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時,常用Fe2O3和NaOH反應來製取,這樣寫是不對的。因為Fe2O3是鹼性氧化物,與鹼不反應。

5、酸與鹼能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酸與鹼性氧化物、或鹼與酸性氧化物也都能發生反應生成鹽和水。酸性氧化物與鹼性氧化物反應也可反應生成鹽。我們可以總結出,氧化物與酸或鹼發生反應時,或氧化物之間發生反應時,只要一個帶有「酸」字,另一個帶有「鹼」字,反應就可以發生。

6、酸、鹼、鹽之間並不是都能發生複分解反應。只有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份時,生成物中有沉澱折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時,複分解反應才能發生。

應當指出的是,在判斷鹽和鹽、鹽和鹼是否能發生反應時,除要看生成物是否符合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外,還要看反應物是否可溶。如果反應物都可溶,複分解反應才能發生,如果反應物有一種不溶的,反應就不能發生。例如,鹽和鹽的反應:

BaSO4 + Na2CO3≠ BaCO3↓+ Na2SO4

因為BaSO4不溶於水,它不能與Na2CO3發生反應。

再如,鹽和鹼的反應:

FeC13 + A1(OH)3≠ Fe(OH)3↓+ A1C13

因為A1(OH)3難溶於水,沒法與FeC13反應。

7、如果是酸和鹼或酸和鹽起反應,只要生成物符合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物中的鹽和鹼溶與不溶,都能與酸起反應。例如:

MgCO3 + 2HC1 = MgC12+ CO2↑+ H2O

2Fe(OH)3 + 3H2SO4= Fe2(SO4)3 + 6H2O

掌握了這些反應規律,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就不容易出錯了。   

相關焦點

  • 如何快速判斷酸、鹼、鹽、氧化物之間能否發生反應?
    如將KOH溶液、NaOH溶液、Ba(OH)2溶液等混合,混合後它們相互間不發生反應。 3、酸與酸性氧化物不反應。例如將CO2通入H2SO4或鹽酸中,CO2與它們不反應。同樣,SO2與硝酸或鹽酸等也不反應。 4、鹼與鹼性氧化物不反應。
  • 酸、鹼、鹽之間會出現哪些意想不到的反應
    二、酸與鹽之間一般發生複分解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但也有例外,因為酸與鹽之間也可以發生化合反應、還可以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Ca3(PO4)2 + 4H3PO4 = 3Ca(H2PO4)2,2FeCl3 +2HI = 2FeCl2 + I2 + 2HClFeCl3 + H2S = 2FeCl2 + S↓+
  • 中考化學酸、鹼、鹽的反應規律
    1、 金屬 + 氧氣金屬氧化物 除Ag、Pt、Au外的金屬, 一般都可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 金屬越活潑與氧化合就越容易,反應就越劇烈。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鹼性氧化物。
  • 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相互反應的規律性和特例
    4.金屬+氧氣鹼性氧化物 如:Na、Mg、Cu 和 O2反應生成 Na2O、MgO、CuO。 特例:Na、Al、Fe在O2中燃燒,其產物 Na2O2屬過氧化物,Al2O3屬兩性氧化物,Fe3O4是特殊的氧化物,確切講是一種鹽。
  • 初中化學方程式反應現象講解:酸與鹼
    我們看到酸都能解離出H+,而鹼都能解離出OH-,也就是說雖然有不同的酸或鹼,但其溶液中都包含相同的成分H+或OH-,所以它們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2.凡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都是中和反應嗎?     答:不是。因為中和反應的定義是「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 9大酸、鹼、鹽知識點全面總結!助攻中考化學第一輪總複習!
    複習目標: 1、在了解有關酸、鹼、鹽等物質初步概念的基礎上,掌握幾種常見酸、鹼的性質;2、了解幾種常見的鹽和酸性氧化物、鹼性氧化物的概念; 3、了解複分解反應和中和反應的概念;4、常識性了解幾種重要的化肥;5、了解酸、鹼的化學通性;6、常識性介紹濃硫酸和硝酸;7、能初步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有關置換反應能否發生,進一步訓練書寫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技能以及鞏固有關化學計算的技能;8、培養堅持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解決一些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 名師輔導中考化學複習:酸與鹼10問
    我們看到酸都能解離出H+,而鹼都能解離出OH-,也就是說雖然有不同的酸或鹼,但其溶液中都包含相同的成分H+或OH-,所以它們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2.凡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都是中和反應嗎?  答:不是。因為中和反應的定義是「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 初中化學重難點:酸、鹼、鹽知識點匯總及解析
    一、酸、鹼、鹽的組成   酸是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鹽酸(HCl)、硝酸(HNO3)   鹼是由金屬元素和氫氧根組成的化合物 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氨水(NH3·H2O)   鹽是由金屬元素元素(或銨根)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鈉、碳酸鈉   酸、鹼
  • 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酸、鹼、鹽
    下面是《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酸、鹼、鹽》,僅供參考!   1、酸的化學性質     (1)酸 + 金屬 --- 鹽 + 氫氣(見上)     (2)酸 + 金屬氧化物--- 鹽 + 水     56.
  • 初中化學方程式反應現象及應用:化學酸、鹼、鹽
    氧化物、酸、鹼和鹽的知識點可以從以下十個方面掌握:     一、化學用語     1、電離方程式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質的俗稱和主要成分
  • 初三化學酸、鹼、鹽十大知識點
    結束了第一學期的化學學習任務,下一階段的化學學習主要內容就是有關酸、鹼和鹽的知識了。這方面的學習是建立在前面學習了單質O2、H2和碳單質後,開始比較系統地學習化合物,實際上初中階段除了有機化合物之外,我們所接觸的化合物一定屬於氧化物、酸、鹼或鹽,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主要是學習這幾類化合物之間的反應規律。
  • 複分解反應及發生的條件PPT課件
    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生,寫出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Ba(OH)2 + CuSO4KOH + HClBa(OH)2 + K2CO3 -K2CO3 + H2SO4Cu(OH)2 + KNO3 -BaCl2+H2SO4 Ca(OH)2 + Na2CO3 -AgNO3 +BaCl2
  • 中考化學酸與鹼常見問題解答
    我們看到酸都能解離出H+,而鹼都能解離出OH-,也就是說雖然有不同的酸或鹼,但其溶液中都包含相同的成分H+或OH-,所以它們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2.凡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都是中和反應嗎?  答:不是。因為中和反應的定義是「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 初中化學知識點:酸與鹼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色。   (2)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3)酸能與鹼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4)酸能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5)酸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2、鹼的通性   (1)鹼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並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   (2)鹼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鹽與鹼(酸)反應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鹽與鹼(酸)反應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鹽與鹼(酸)反應型   (解答此類題目時應抓住兩溶液混合後生成的弱酸或弱鹼的電離程度和剩餘鹽的水解程度的相對大小。)
  • 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酸鹼鹽之間複分解反應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酸鹼鹽之間複分解反應,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①酸鹼鹽之間複分解反應   酸+鹼→鹽+水(條件:至少有一種反應物可溶)   酸+鹽→新酸+新鹽(條件:酸必須可溶,符合複分解反應的條件)   鹼+鹽→新鹼+新鹽(條件:鹽和鹼都必須可溶,符合複分解反應的條件)   鹽+鹽→兩種新鹽(條件兩種鹽都需可溶,符合複分解反應的條件)   鹼性氧化物
  • 複分解反應的探究
    酸、 鹼、 鹽溶液間發生的反應一般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而形成的,即參加複分解反應的化合物在 水溶液中發生 電離並解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離子間重新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鹼、鹽溶液間的反應一般是複分解反應。
  • 中考化學酸與鹼: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凡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都是中和反應嗎?     答:不是。因為中和反應的定義是「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除了酸和鹼作用能生成鹽和水外,在酸和鹼的化學性質中我們還學到過能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如某些非金屬氧化物與鹼反應(Na2OH+CO2=Na2CO3+H2O);某些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CaO+H2Cl=CaCl2+H2O)等,但這些都不是中和反應。
  • 突破「複分解反應」的難關
    即靠近加號的兩種離子結合成CB,遠離加號的兩種離子結合成AD,反應前後所有元素的化合價不發生變化。反應物要能溶於水或酸;生成物要有氣體、沉澱或水。掌握了以上複分解反應的有關概念後,學生會覺得不過如此,然而,真正遇到題目時才知道,這僅僅是一點皮毛。為了真正掌握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必須從複分解反應的實質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