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理工大學以二氧化碳還原制乙醇取得新進展 —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記者4月21日從華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崔文權團隊在二氧化碳還原制乙醇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光熱協同催化實現了二氧化碳還原過程中的碳碳耦合製備乙醇。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應用催化B:環境》。

化石燃料的燃燒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引發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將二氧化碳還原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學品或液體燃料,是解決氣候變暖、能源危機的理想方式,是當前科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二氧化碳分子穩定、活化困難,通常需要活潑的氫源才能還原利用。傳統的熱催化二氧化碳加氫製備多碳產物,一般需要較高的溫度和壓力,且產物分布寬、選擇性低。以水作為氫源,利用太陽能驅動催化還原,有望實現溫和條件下的二氧化碳轉化製備多碳產物。

研究團隊採用種子晶體介導法和熱縮聚法,設計併合成了金銅合金修飾二維超薄氮化碳納米片複合光催化劑,通過調控金銅合金的電子結構促進了二氧化碳活化為碳氧活性中間體,實現了光熱協同催化還原二氧化碳製備乙醇,突破了二氧化碳還原製備多碳產物過程中碳碳耦合的瓶頸。該方法僅以水提供氫源,將熱催化加氫的反應溫度從300攝氏度左右降低至120攝氏度,突破了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產物集中在碳一產品的問題,為二氧化碳還原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8618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乙烯和乙醇方面取得突破
    CO2活化和可控C-C偶聯合成兩個或多個碳原子(C2+)化合物(如乙烯和乙醇)是化學領域極具挑戰性的科學難題。相對熱催化,電催化經過不同的C-C偶聯機理實現CO2的還原偶聯,能更好地調控C-C偶聯過程。因此,創製高效催化劑,實現高電流密度、高C2+選擇性、高穩定性的「三高」性能,是推進電催化還原CO2走向實際應用的關鍵。
  • 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包信和院士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我國科學家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實現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新策略。
  • 浙師大在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設計與製備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浙師大 「雙龍學者特聘教授」、 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正全教授課題組在新型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的設計與製備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在材料化學頂級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發表。
  • 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劉萬生 盧銳 於維強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有機催化研究組徐傑研究員和路芳研究員帶領團隊在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合成新路線以生物質基粘康酸為原料,經與乙醇和乙烯發生連續的酯化反應、Diels-Alder反應以及脫氫反應,直接合成對苯二甲酸二乙酯。
  • 煤制乙醇「轉」出一個未來—新聞—科學網
    201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團隊在煤制乙醇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具備工業化示範條件。   以此為起點,煤制乙醇技術成果轉化落地的大幕漸啟。
  • 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有機催化研究組徐傑研究員和路芳研究員帶領團隊在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2017-12-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研究課題組,在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二氧化碳製備高附加值甲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記者探訪曹妃甸華北理工大學新校園(圖)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兩年多前,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將華北理工大學整體搬遷至曹妃甸唐山灣生態城的重大決定。如今,位於唐山灣生態城的新校園建設進展如何?日前,記者來到曹妃甸唐山灣生態城華北理工大學建設工地,目睹了在這個寒冬季節依然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  日前,記者一行來到曹妃甸唐山灣生態城,沿渤海大道一路東行,華北理工大學新校園在建工地就坐落在渤海大道北側。
  • 梁長海團隊在生物質選擇性氫解制化學品方面取得新進展
    梁長海團隊在生物質選擇性氫解制化學品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04-13 2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近期國內高校在CO2還原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CO2還原是當今研究熱門的課題之一,國內眾多團隊都在參與,近期又有什麼新的進展呢?一起來看看!1、上海高研院二氧化碳加氫催化劑設計開發研究獲進展近日,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學低碳能源聯合實驗室研究員孫予罕、高鵬和李聖剛帶領的團隊,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進展,實現了更高性能氧化銦催化劑的理性設計與合成,相關研究成果以Rationally
  • 大連理工大學在高效光/電催化應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孫立成院士團隊的侯軍剛教授在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領域,如何提高光生載流子的定向移動,避免載流子複合,成為光催化體系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利用可再生能源通過電化學二氧化碳還原反應將CO2轉化為有價值的碳質燃料和化學品被認為是一種可規模化的戰略,具有可觀的環境和經濟效益。目前,該領域的主要挑戰是開發對目標產物具有優異電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的納米催化劑。
  • 合成氣選擇性製備乙醇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浙江大學教授肖豐收和研究員王亮團隊合作,在合成氣一步法製備乙醇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乙醇是重要的化學品和燃料。通過合成氣高效並高選擇性地直接製備乙醇是目前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
  • 天津工生所微生物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微生物電合成(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是微生物利用電能作為還原力將CO2、葡萄糖或其它底物還原合成為各種化學品的過程,其系統包括陽極(對電極)、參比電極和陰極(工作電極)。
  • 中國石油大學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 光催化首次實現氧氣氧化甲烷制含氧化合物—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孟憲光教授科研團隊和日本國家材料研究所葉金花主任研究員合作,利用光催化技術首次實現室溫氧氣直接氧化甲烷,以高選擇性轉化為甲醇和甲醛等高值含氧化合物
  • 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
  • 中科院大化所在合成氣定向轉化方面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潘秀蓮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帶領團隊在合成氣定向轉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製備甲烷研究中取得...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製備甲烷研究中取得突破清華新聞網7月29日電 近日,化工系工業催化中心陸奇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發表了題為《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製備甲烷的計算及實驗研究》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 新方法實現甲烷低溫高效直接制甲酸—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和副研究員於良團隊在CH4低溫轉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發現,分子篩催化劑ZSM—5孔道晶格限域的配位不飽和鐵(Fe)位點可在溫和條件下直接催化CH4高效定向轉化制甲酸。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納米能源》上。 鄧德會介紹,CH4分子的四面體高對稱性以及低極化率使其溫和條件下的催化活化非常具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