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長海團隊在生物質選擇性氫解制化學品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12-01 澎湃新聞

梁長海團隊在生物質選擇性氫解制化學品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04-13 2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石化資源的日益枯竭及利用過程中的環境汙染問題,可再生的生物質吸引了世界範圍內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生物質催化加氫生成液體燃料或精細化學品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生物質中C-O鍵的吸附活化是生物質轉化的核心問題之一。目前,最為普遍的方法是利用催化劑的酸性位點進行C-O鍵的吸附。隨著對催化反應認識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配位不飽和的氧空位對C-O鍵的吸附活化效果更為顯著。

近期,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梁長海教授團隊發現MoO3在C-O鍵吸附活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其在催化二苯並呋喃選擇性氫解反應中展現出高的聯苯選擇性。通過改變MoO3表面鉬物種的種類和數量發現催化活性位點是不飽和配位Mo5+所產生的氧空位,而Mo4+基本不具有催化活性。雖然Mo5+物種對脫氧具有較高的選擇性,但催化反應活性較低。進一步地利用Co(Ni)對MoO3催化劑進行修飾,可明顯提高反應活性。根據表徵結果發現Co(Ni)的修飾可明顯促進MoO3的還原,產生更多活性的Mo5+物種;同時Co(Ni)的修飾促使生成酸性的鉬酸鈷(鎳)物種,從而促進了C-O鍵的吸附。由此得出,Co(Ni)/MoO3催化劑具有雙反應活性位點,即通過酸性位點和氧空位同時吸附C-O鍵進行催化反應。此外,Co(Ni)金屬的加入也提高了氫氣的解離能力,高加氫活性的Ni使苯環發生了部分的加氫,而Co促進了氫解的發生。在Co/MoO3的催化作用下,聯苯收率可達到100%。相關工作以「Promotional effect of Co and Ni on MoO3catalysts for hydrogenolysis ofdibenzofuran to biphenyl under atmospheric hydrogen pressure」為題發表在J. Catal., 2020, 383, 311(https://doi.org/10.1016/j.jcat.2020.01.035)。

為進一步探究上述催化劑的應用前景,梁長海教授團隊在上述催化劑進行了300小時穩定性實驗。結果發現,MoO3和Co/MoO3催化劑在反應中,發生鉬物種的過度還原(生成MoO2)和積碳現象,從而使催化活性逐漸降低。其中,Co對MoO3還原的促進作用,使鉬物種還原的更為徹底,基本生成失活的MoO2;同時,鉬酸鈷的酸性也使積碳現象更為嚴重。然而,失活的催化劑可通過簡單的空氣焙燒後再生,並且保持原有的初始活性。催化劑的失活動力學分析表明,催化劑的失活存在兩種階段:第一階段中,Co/MoO3的失活速率明顯高於MoO3;而在第二階段中,Co/MoO3的失活速率低於MoO3,這是由於已生成的MoOxCyHz可以穩定鉬物種,使其減少進一步地過度還原。相關工作以「Deactivation andregenerationstudy of a Co-promoted MoO3catalyst in hydrogenolysis of dibenzofuran」為題發表在Ind. Eng. Chem. Res., 2020, 59, 4313,並選為封面文章予以報導(https://dx.doi.org/10.1021/acs.iecr.9b06442)。

在上述研究基礎上,為進一步緩和反應條件和理解反應機理,梁長海教授團隊將鉬作為親氧性金屬修飾Pt/MgO,製備了不同鉬含量的Pt/MoOx/MgO催化劑。研究發現鉬氧物種有利於C-O鍵的活化而鉑有利於氫氣的活化。這種雙金屬的協同效應可以改變了反應的路徑,提高了脫氧性能。在Pt/MgO催化二苯並呋喃反應中,主要產物為含氧的鄰苯基苯酚。隨著鉬量的增加,鄰苯基苯酚進一步脫氧生成聯苯,使聯苯選擇性可達到100%。而催化劑活性呈現先增加後降低的火山型趨勢。進一步研究表明,在低鉬負載量時(< 2.27 Mo/nm2),高分散的鉬氧物種有利於活性的提高;當鉬量達到單層分散時(~3.5 Mo/nm2),催化活性最高;而超過單層分散後(> 6.19 Mo/nm2),鉬氧物種聚集形成結晶的MoO3阻礙了反應分子的遷移,不利於反應的發生。分散的鉬氧物種提高了催化劑的酸性,並促進了Pt電子密度的增大,這些主要發生於Pt-MoOx的界面,也正是該氫解反應發生的場所。相關工作以「The role of oxophilic Mo species in Pt/MgO catalyst as extremelyactive sites for enhanced hydrodeoxygenation of dibenzofuran」為題發表在Catal. Sci. Technol.(https://doi.org/10.1039/D0CY00341G)上。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YFB0600305)的支持。第一作者張潔是化工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師從梁長海教授。目前,他的研究方向是二苯並呋喃選擇加氫催化反應機理及其催化劑的設計和表徵。

新聞來源:大工新聞網

作者:化工學院

編輯:周詩佳

校對:徐一丹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蘭州化物所在生物質基C5含氮藥物中間體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利用非糧木質纖維素中富含的半纖維素、纖維素及它們水解(加氫)的下遊平臺分子如多元糖醇、呋喃醛等,可以合成多種燃料和化學品,對減少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志威團隊致力於生物質基高附加值化學品合成方面的研究。在多年生物質基平臺分子催化加氫/氫解合成二元醇工作基礎上(Appl. Catal.
  • 廈大「綜述」生物質高效利用新方向:光催化木質纖維素轉制化學品
    該文全面總結了新興的太陽能驅動木質纖維素轉化制化學品領域的研究進展,詳細討論了木質纖維素相關分子選擇性斷鍵和官能團定向活化的光催化反應機理,並對當前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做出了深入思考和前瞻性展望。木質纖維素由多糖(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組成,佔地球上植物類生物質的90%,是最主要的可再生碳資源。
  • 華北理工大學以二氧化碳還原制乙醇取得新進展 —新聞—科學網
    記者4月21日從華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崔文權團隊在二氧化碳還原制乙醇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光熱協同催化實現了二氧化碳還原過程中的碳碳耦合製備乙醇。
  • 中科院大化所在合成氣定向轉化方面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潘秀蓮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帶領團隊在合成氣定向轉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華南理工科研團隊實現木質素高選擇性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
    最近,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李雪輝教授團隊相關成果以「Selective Production of Diethyl Maleate via Oxidative Cleavage of Lignin Aromatic Unit」為題,發表於Chem期刊(圖
  • 中國科大在腈類化合物加氫選擇性調控方面取得進展
    與傳統有機合成路線相比,基於負載型金屬催化劑的腈類化合物選擇性加氫製備胺類化合物是一種原子經濟性高、環境友好的合成路線,進而受到催化屆的廣泛關注。然而由於腈類分子中的CoN三鍵具有較高的還原勢,導致該催化路線的選擇性普遍較低,往往得到伯胺、仲胺、亞胺,以及附加值較低的氫解副產物等多種產物的混合物,大幅度增加了該合成路線中的後續分離成本。
  • 合成氣選擇性製備乙醇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浙江大學教授肖豐收和研究員王亮團隊合作,在合成氣一步法製備乙醇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乙醇是重要的化學品和燃料。通過合成氣高效並高選擇性地直接製備乙醇是目前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
  • 【媒體報導】科學網報導我校生物質平臺化合物丁二酸催化高效轉化新進展
    日前,大連理工大學梁長海教授研究團隊在生物質平臺化合物丁二酸催化高效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博士生邸鑫和青年教師李闖博士採用微波輔助熱解法高效製備了Re-Pt和Re-Rh雙金屬催化劑,從動力學角度研究了雙金屬協同效應在丁二酸催化轉化當中的作用。研究發現雙金屬協同效應可以顯著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促進雙羧酸基團的加氫轉化。
  • 我國學者在木質素選擇性轉化領域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李雪輝課題組與牛津大學教授Shik Chi Edman Tsang以及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副研究員何宏豔等人聯合攻關,在木質素選擇性轉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利用可再生生物質原料高效合成5-氨基乙醯丙酸方面取得進展
    近年來生物發酵法合成5-ALA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現有報導的技術的實際生產成本仍然難以滿足農業領域大範圍應用的要求。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鄭平帶領的系統與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和研究員孫際賓帶領的系統生物學中心研究團隊合作,在利用可再生生物質原料高效合成5-ALA方面取得新突破。
  • 男子非法買賣易制爆化學品 涉案約100噸銷往制香廠
    7月中旬,新會公安分局治安大隊與小岡、羅坑派出所民警對轄區內製香廠進行日常檢查時發現,有的制香企業沒有到公安機關登記備案,也沒有取得相關合格的證件,就私自從黑市上購買易制爆危險化學品用於生產經營,脫離治安部門監管,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一走進位香廠現場就看到,一地的紅色染料就像鋪了紅地毯一般刺眼。一捆捆包紮好的拜神香料成了一座座「小山丘」,幾乎堆滿了整個倉庫。
  • 廈門大學發展了可控光催化生物質選擇轉化方法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野教授課題組與程俊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生物質光催化選擇轉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調控TiO2表面結構以控制生物質轉化途徑的新方法,率先實現多種木質纖維素平臺分子的光催化還原選擇性調控,獲得高產率的加氫產物(精細化學品)或偶聯產物(燃料前驅體)。
  • 潔淨能源新方向 我國「合成氣制高碳醇」取得關鍵進展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董瑞豐)利用合成氣清潔轉化,直接製取高碳醇等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學品——一種新技術日前已完成萬噸級工業試驗,26日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合成氣是以氫氣、一氧化碳為主要組分供化學合成用的一種原料氣,由煤、石油、天然氣以及焦爐煤氣、汙泥和生物質等轉化而得。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氣可以生產一系列化學品,但通常需要「多步走」,成本隨之上升。上述技術創新性地採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開發的碳材料負載的新型鈷-碳化鈷基催化劑,在大型漿態床反應器中完成了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聯產液體燃料的萬噸級工業試驗。
  • 中國科大在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廢棄生物質既是環境汙染物,同時也是可再生原料。熱解是廢棄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技術之一。通過缺氧條件下的生物質熱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熱解氣。生物質原料(農林廢棄物和有機固體廢物等)通過熱解得到的生物油(bio-oil)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國內外研究者一直致力於生物油的催化提質和分離,期望獲得高附加值的化學品或優質燃料。然而,生物油的成分複雜且不穩定,通常包含數百種有機化合物。
  • 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團隊兩項成果取得新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王德松教授研究團隊在構建負載型銀納米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83, 119592, IF="16.68)。
  • 生物質的化學品和生物製品
    雖然期刊中的大部分文章仍然涉及木質纖維素生物質轉化為乙醇過程的預處理、水解和生物轉化,但該期刊還發表了一些與生物基化學品和其他生物製品有關的熱門文章。這項研究展示了一種能量正輸出和無淡水輸入的生物精煉廠,可用於同時處理動物糞便並產生精細的化學品——幾丁質。這個可持續生物精煉廠的概念為農業廢棄物管理和增值化學品生產提供了雙贏的解決方案。
  • 版納植物園在生物質溶解、水解和制氫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最近,版納植物園生物質能源研究組方真研究組發現,當木粉和水加入微量的鹼性鹽後快速加熱至高溫高壓時,木粉在1.5秒內能完全溶解於高壓熱水中。若立即冷卻該均相水溶液,通過沉澱而得到微米木顆粒。如果該溶液繼續加熱至更高溫,木粉能完全均相水解為糖類來生產酒精。
  • 青島能源所生物質能源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生物質材料具有來源豐富、可再生等優點,在可持續能源材料開發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以海洋中豐富的海藻多糖、甲殼素等生物質材料為基礎,研究開發高性能的能源材料具有重要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仿生能源與儲能系統團隊負責人崔光磊等在海洋生物質能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Electrochem. Soc.、Electrochim Acta、J Mater Chem等雜誌,並有多項發明專利獲得授權。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硼催化劑顯現出高的催化活性和優異的烯烴選擇性, 產物中幾乎沒有完全氧化產物CO2生成, 這為選擇性斷裂C H鍵開闢了新路徑. 大量的譜學以及動力學研究表明催化劑表面BOx物種為催化劑的活性位點. 這種打破傳統認知的非金屬催化劑的催化作用在國際上已經形成一個新的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