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天然的價格實驗——為什麼和加拿大相比,美國疫情期間物資如此...

2020-12-02 騰訊網

在價格問題上,美國應該成為加拿大的一個反面教訓,而不是需要步其後塵的榜樣。

為何和美國相比

加拿大沒有短缺

文:Raymond C.Niles| 譯:禪心雲起

由於我所在的大學校園關閉,上我那三門經濟學課程的學生,現在像被風吹一樣,散落在美國和世界各地。藉助我們的在線Zoom課程,我最近問他們每個人一個簡單的問題:

「有什麼東西是你們需要但在商店裡找不到的?」

我很好奇,因為我現在位於紐約,這裡沒有衛生紙、紙巾、洗手液和口罩。聖路易斯的一名學生報告說沒有糖。另一位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的學生反映,她所在社區商店裡的絞細牛肉早賣光了,而芝加哥的一名學生驚呼,大米也買不到了。

但是,當我問起兩位住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學生什麼東西沒有的時候,他們說(…)什麼都不缺。在一些商店,貨架上商品是比平時少,而在另一些商店,價格有所上漲,但除了大約一周的衛生紙短缺(與美加邊境關閉同時發生)以外,所有東西實際上都可以在商店裡買到。(遠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和印度新德裡的國際學生也有類似的回應!)

《加拿大國家郵報》援引加拿大食品檢驗署的話說:「食品生產、進口和出口都沒有出現短缺或中斷」,「貨架上的食品依然充足」。這家媒體確實報告道,有些物品供應減少了,但並沒有實際的短缺。經濟學家將短缺大體上定義為「空蕩蕩的貨架」,確切是指沒有商品(以現行價格)出售的情況。

加拿大:沒有短缺,也沒有針對

「哄抬物價」的全國性法律

我內心深處的那個經濟學家感到了好奇。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加拿大有什麼法律禁止『哄抬物價』?」我已經知道,美國各州和聯邦有越來越多禁止哄抬物價的嚴格法律以及行政命令。

但當我研究加拿大法律時,我發現了一位商業法專業律師的一句精彩表述:

「自然市場力量導致的漲價,不受加拿大競爭法(反壟斷法)或其他法律的監管。加拿大競爭法一般不幹涉這一類自由市場。」

這個表述並不因為它對經濟原則的闡述而令我感驚奇。該法正確地認識到,當需求在緊急情況下激增(比如口罩)或供應中斷(比如衛生紙和肉類)時,價格會飆升。但價格上漲是被法律容許的,因為加拿大競爭法一般不幹涉這一類自由市場。

結果是,由於價格將會上升以平衡供需,將不會出現實質性的或長期的短缺。正如同一位《國家郵報》評論員所指出的:「加拿大人將有足夠的食物吃。但會更貴一些。」

相比之下,請考慮一下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典型表述。

3月4日,加州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籤署了一份緊急聲明,其中援引了該州的《反哄抬物價法》。他說:

「正如你可能已經注意到的,我們看到差不多像這樣的一小瓶洗手液售價高達$17。我在網上看到了更多這種情況。這太肆無忌憚了,太掠奪成性了,我們需要追捕那些哄抬洗手液價格的人,不僅僅如此,還包括那些哄抬醫療用品和其他設備價格的人。」

違反加州「反哄抬價格法」(這項法律將緊急情況下的價格上漲幅度限制在10%以內)的「不法分子」,將面臨一年監禁或1萬美元罰款。

加拿大不同的地方是,它對哄抬物價沒有全國性的限制,美國有39個州現在都制定了嚴格法律或行政命令,禁止在緊急情況下提高價格。這個數字還在增長,因為有新的州也開始發布行政禁令,甚至沒有等待特別授權立法。

甚至連美國聯邦政府也出手了。3月23日,川普總統援引《國防採購法案》,瞄準了「囤積居奇者和價格欺詐者」。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已經「下令所有93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各任命一名首席檢察官,處理和冠狀病毒相關的抬價行為。」

這是美加之間

一場天然實驗

我們正在見證政治經濟學家所稱的「天然實驗」。東、西德以及朝、韓這兩組經典的天然實驗,揭示了經濟原則之間的差異。這兩個案例之所以都是天然實驗,是因為一個原本享有相同文化、語言和經濟生活方式的單一社會,被地緣政治事件「一分為二」,隨後受到完全不同的政治經濟原則的支配。

這兩個國家都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分裂。「實驗」是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私營市場經濟的那一半繁榮昌盛,而公有計劃經濟的那一半則舉步維艱。這些「天然實驗」,仿佛是某些經濟實驗者刻意設計出來的,演示了私營市場經濟在經濟功效上如何極大地優於公有計劃經濟。直到今天,這張著名的兩國夜景照片,仍以衝擊視覺的確鑿證據,不容分說地展示出了北方相對於南方的貧困。

我們正在實時目睹美國和加拿大之間一場類似的——也是悲劇性的——天然實驗,這兩個社會在文化、語言、性情和貿易方面都是如此相似,以至於它們差不多是一個國家。

在這次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期間,加拿大在價格問題上基本上選擇了遵循市場原則,而美國則逐步加強了反哄抬物價法的執法力度。在過去30年裡,這些法律已經遍布了美國的大部分州,現在甚至連聯邦政府都開始執行這些法律了。

那個天然實驗的結果是什麼呢?

就像朝鮮昏暗的燈光一樣,美國也經受著無法預測的「一波又一波短缺」,而加拿大在這次緊急情況下,基本上能夠維持商品供應,儘管在許多情況下價格會高一些。

反哄抬物價法有什麼問題?

反哄抬物價法造成了短缺。這些法律不允許市場價格形成並發揮其最重要的功能:協調市場和平衡供求。

亞當·斯密(Adam Smith)將市場價格的協調與平衡功能,出了名地稱為「看不見的手」,因為它能很好地將商品推入市場,並確保不出現短缺,尤其是當緊急情況之下出現需求激增或供應中斷時(或兩者兼有)。

緊急情況下較高的市價在兩個重要方面增加了實際可獲得的商品:

1)在均衡的需求側,一項商品價格越高,買家就越有動機去節儉地利用相關資源,這項商品的購買也就越少。當價格上漲時,消費者會重新評估他們實際需要的東西,從而減少購買。個人購買量下降,每個人可獲得的商品就增加了。

2)在均衡的供給側,漲價給那些商品生產者增加了利潤,這接下來又給其帶來激勵,並賦予了增加生產的資金手段。企業現在有能力支付加班費、增加輪班、為稀缺的原材料支付更高的工資——盡其所能地——提高產量。

一項將會上漲的市場價格——無論是使用帶有貶義的術語「價格欺詐」(又譯「哄抬物價」,英文:price gouging),還是使用優步的「峰時價格」或一些經濟學家所稱的「緊急價格」等聽起來更準確、更友善的術語——定為非法的法令,阻止了這種市場調整過程的發生。

反價格欺詐法其實不過是一種價格管制,而價格管制導致短缺,無論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時期,當時石油價格的管制導致了「史詩般」(漫長而艱難)的汽油短缺,還是在卡特裡娜颶風期間,當時該州的反哄抬物價法阻止了人們將發電機和其他補給物資運往遭受颶風蹂躪的地區。

緊急情況突然到來時,在最初一輪恐慌性搶購中,貨架可能會變得空空如也,但當商人以提高價格來作出回應時(如果允許這麼做的話),人們會立即減少購買,商品仍然會留在貨架上,可以購買得到,因為生產商開始生產更多的商品,以應對價格的上漲;隨著市場上可供獲得的物資補給越來越多,價格最終下跌。這種良性的調整過程,在美國是不允許發生的。

當法律不允許價格上漲時,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在加州,價格漲幅不得超過10%。在其他州,如佛羅裡達和紐約,價格不能上升到「不合情理」的水平(不管那代表著什麼)。這意味著人們將會因為擔心短缺而囤積物資、恐慌購買,而製造商將沒有辦法提高產量。

反哄抬物價法——更一般而言任何形式的價格控制——是應對緊急情況下災難的配方。然而,這些法律讓冠狀病毒本身的有害影響變得更加嚴重了,因為醫務人員和公眾無法獲得口罩、手套、洗手液、食品甚至衛生紙。法律不允許市場出清。最終讓人們付出生命的代價。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天然實驗對美國來說,是如此悲慘而又如此沒有必要的原因。

北美兩個鄰國的後記

就價格控制,以及諸如口罩和消毒劑等救生用品、食品以及像衛生紙這樣的大眾急需品的供應而言,加拿大和美國的未來會怎樣?

不幸的是,加拿大正開始打算效仿其人口眾多的南部鄰國。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份,安大略省,模仿美國通過了反哄抬物法。該法案最近於3月28日生效,但尚不清楚是否已開始得到有力的執行。與美國大多數州法相比,該法律對違規行為要求的最高罰款甚至還要高,對個人處以最高50萬加元罰款和一年監禁;對公司處以最高1000萬加元罰款;對欺詐的定義同樣含糊不清,即「就必要的商品、服務和資源收取不合理的價格」,或者僅僅收取「不公平」的價格。

經濟學家可以對加拿大做出預測。如果加拿大想要重複那種困擾其南部鄰國的物資短缺,請嚴格執行法律。讓我們看看會發生什麼。當還有另一場天然實驗要展開時,我內心深處的經濟學家又將被激起了濃厚的興趣。

但是,我內心深處的人道主義者會對加拿大將給自己造成的不必要損害感到悲哀。我們不需要另一場「天然實驗」來理解(自由放任情況之下)市場運轉的原理。

我們沒必要看到人們真的死去,就因為他們沒法獲得有價值的口罩或洗手液,從而不必要地感染上了冠狀病毒。

美國應該成為加拿大的一個反面教訓,而不是需要步其後塵的榜樣。反哄抬物價法根本不起作用。這純粹是在無益地謀害生命。它的後果是如此地沒有意義,而且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相關焦點

  • [折射]華為雪中送炭 美國背後插刀:加拿大人沉默了
    加拿大疫情有多嚴重?600家養老機構出現感染病例新冠疫情期間,最易受到影響的人群之一就是老年人了。據信,病毒已經侵入了加拿大各地至少600家養老機構,其中包括魁北克的數百家。這種情況讓這些入住老人的親屬十分擔憂,也已讓前線的護理人員不堪重負。
  • 疫情期間,鹹師向世界各國發出了這些……
    疫情期間,鹹師向世界各國發出了這些…… 2020年 以非同尋常之勢開局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 帶給人類莫大的苦難和悲傷 在國內處於抗疫最艱難時期 我校先後收到來自 英國索爾福德大學、泰國格樂大學
  • 加拿大兩架飛機去中國運醫療物資,空機返回,加航延長停飛美國時間
    點上方藍字「 魁北克蒙特婁...」關注我們今天周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表示,周一兩架飛機去往中國運輸急需的防護裝備
  • 省交通廳解讀如何保障疫情期間物資人員運輸通暢
    人民網海口2月10日電(孟凡盛) 當前,新冠肺炎正處於關鍵的防控期間,如何快速辦理疫情防控期間應急物資、鮮活農產品、重要生產生活物資、農民工返崗包車的通行證?如何聯繫疫情防控應急運輸車隊,海南省有哪些貨物運輸企業參與?近期運輸的酒精等消毒液體,哪些須通過具有道路危險貨物相應運輸資質的車輛運輸承運?危險品貨物運輸通過瓊州海峽運輸時有什麼要求?
  • 面對疫情守望相助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致謝中國企業阿里巴巴
    中國財富網訊 曾經給中國送來16噸物資,如今收到中國企業捐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記者會上感謝阿里巴巴。當地時間3月31日上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記者會上對中國企業阿里巴巴表示感謝,他表示,在加拿大面臨困難的時候,阿里巴巴送來了50萬隻口罩和10萬份檢測試劑盒。
  • 加拿大感染人口比例約為美1/3 兩國差異為何如此大
    在很多中國人的印象當中,加拿大好像什麼都和美國差不多,就連國內某些網紅在介紹加拿大的時候,也常常浮於表面地如此介紹。當新冠疫情發生後,人們卻看到了一個與印象當中不同的加拿大,或者說,與美國不同的加拿大。
  • 疫情與口罩——加拿大戰疫記之一
    加拿大有很多藥店起家的大型超市,如LONDON DRUGS和Shoppers Drug等等,對處方藥管制很嚴,但口罩、防護服、手套等屬於醫療衛生耗品,是直接上架賣的,平素並不緊缺,因此第一批物資募集相當順利,幾十箱口罩春節前便按計劃發出。
  • 疫情期間大顯身手,工業級無人機「悶聲幹大事」
    文/東方亦落相比人工智慧、5G市場的喧鬧,無人機行業顯得相對沉寂,但實際上,工業級無人機正在「悶聲幹大事」。 今年的疫情讓人們措手不及,在這種情況之下,多項新技術紛紛派上了用場,工業級無人機在其中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疫情期間,物資運輸成了大問題。
  • 真實經歷分享:疫情期間美國國內乘機體驗
    隨著美國國內的工作和生活逐漸恢復正常,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乘機出行,但也有不少的人對於疫情期間乘坐飛機的安全性表示擔憂。這次由於工作的原因不得不乘機出行,藉此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乘機體驗。首先,疫情期間美國國內的航班量大幅減少,例如明尼阿波利斯飛波士頓的飛機只剩下達美(Delta Airline)和精神航空(Spirit Airline)。疫情之前的捷藍航空(Jet Blue)、美國航空(America Airline)現在都沒有直飛的航班。
  • 龜速¦美國打疫苗的速度10年才能控制住疫情?加拿大15年!?
    導 Lead 語 加拿大這時候又跟美國變成難兄難弟了 美國龜速 據NBC近日報導,按照美國目前分發和接種疫苗的速度,美國需要10年才能控制住疫情
  • 疫情之下 多種物品價格上漲 涉大量醫械原料、耗材
    別慌,價格上漲只是暫時疫情之下,企業從停工到目前逐步復工,各行各業為了保證應急物資和生活必須品的供應,加班加點為防疫一線提供物資保障,向所有在生產第一線的工作者致敬!受經濟規律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疫情期間日常需要商品以及疫情期間特殊需要增加使用的商品,會因為持續的需求或者是暴漲的需求而顯得短缺,所以當需求大於供給的時候物價會上漲。同時,部分物流停運,運力不足,這會導致運輸費的上升,也是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疫情結束後,各地復工,商品能夠自由的流通,生產能力能夠恢復,緊缺的商品會因為生產增加了而導致價格的回落。
  • 一場疫情翻身仗讓世界見識中國的力量,彰顯中國式人權與自由價值
    在國外某些政客還來不及收拾起幸災樂禍的笑臉之時,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已經讓疫情的變化出現了神奇的反轉,讓驚愕的表情僵硬的堆積在他們尷尬的臉上。我們不但基本控制了國內疫情,而且已經開始面向全球展開了大規模的支援、救援工作。一批批醫療物資發往疫區,一批批有經驗的防疫專家派往他國。
  • 加拿大兩杯啤酒可換一桶原油,美國或失最大產油國地位
    受疫情需求等影響國際原油價持續下跌美國或失最大產油國地位據外媒報導,因各國受疫情影響日益陷入封鎖狀態,以及三月初沙特和俄羅斯間爆發的油價戰,迄今已使原油價下跌65%以上。3月30日,布倫特原油一度跌逾8%,報每桶22.78美元;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油跌至每桶20.39美元。均為2002年以來最低水平。目前在加拿大,一品脫啤酒約五美元,而一桶西加拿大精選原油只需要4.18美元。儘管其品質本就大不如前兩者,但通常每桶價格也在8到15美元間。
  • 美國聯邦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即將告罄
    【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美國總統川普承認,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美國國家戰略儲備的應急醫療物資已接近枯竭,他們已要求各地把新生產的物資直接送往醫院。不過,一名國土安全部的官員表示,現在全球個人防護裝備的供應鏈已經斷裂,到處都在哄抬價格,而當初聯邦政府的物資儲備規模是為應對少數幾個城市的疫情準備的。《華盛頓郵報》也對能否通過正常的購買手段確保應急醫療物資表示擔憂,稱有的網上醫療用品市場就如同美國的「西部片」場景一樣毫無秩序。
  • 疫情期間加拿大更重視食物安全,難怪這麼多人想移民加拿大!
    新冠肺炎疫情令加拿大的食品系統面對空前的壓力和民眾的關注,但調查卻發現民眾對食物的信任度上升至5年來的最高點。加拿大食物廉正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Food Integrity)連續第5年的公眾信任研究報告指出,今年有47%人對整個食品系統有信心,比去年增加12%。民眾對食品系統在疫情期間的表現也給予好評,有87%人信賴食品系統會提供健康的食物。
  • 大溫這類房產疫情期間居然出奇火,為啥?
    (加西網綜合)當滿屏都以為大溫的房地產市場要徹底歇菜的時候,Western Inverstor報導顯示,大溫這類房產一枝獨秀,在疫情爆發期間居然借勢大火。這就是工業地產。報導稱,在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間,大溫哥華地區的工業房地產價格飆升,這主要是由於分銷需求以及批發搜索空間來存儲新車,卡車以及堆積在碼頭和鐵路卡上的大量零售物品。從事商業地產的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溫哥華副總經理Chris MacCauley表示,本季度大溫地區工業空置率創下1.1%的歷史新低,表明疫情期間工業地產的基本面十分強勁。
  • 疫情間美國鬧「肉荒」怎麼辦?豆腐、人造肉成熱門替代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植物性蛋白質或成為「肉荒」的解決方案。據美媒報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洲大量肉類加工廠紛紛進入停工狀態。供應鏈的停滯使得養殖者業被迫處理掉無處可去的牲畜,消費者隨即面臨著「無肉可吃」的境地。然而,原本被視為小眾產品的豆腐卻因此走入了美國消費者的目光中心。
  • 美國MKUltra計劃,一場真實的「思想鋼印」實驗
    而在現實世界中,美國也曾主導過那麼一場名為MKUltra計劃的瘋狂的思想控制實驗。二戰後,美國中情局啟動迴紋針行動,將一些前納粹德國的科學家、技術人員、工程人員等秘密帶進美國效力。雖然當中許多是戰爭罪犯,但由於當年野心勃勃的納粹德國重視科研,戰爭期間又頻繁作殘酷的人體實驗,使得該批科學家擁有充足的實際科研經驗,為MKUltra等計劃奠下基礎。
  • 疫情期間,澳洲,加拿大籤證中心延期關閉通知又更新了
    疫情期間,澳洲,加拿大籤證中心延期關閉通知又更新了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政府於2020年3月5日宣布,將對來自韓國的旅客實行旅行限制,同時,對來自中國大陸或伊朗任何地區旅客的旅行限制將繼續實行。在此期間,您可以通過網申的方式在線遞交申請。
  • 列國戰疫:凜冬將至,加拿大「影子疫情」悄然流行
    【兩艘船,與一場邊境婚禮】除了境內多地陷入封鎖,還有一個加拿大人更想嚴密封鎖的地方,那就是全長超8800公裡的加美邊境線。這條世界上最長的「不設防」邊境線,因疫情暴發已關閉了8個月之久。如今,限制令再延長一個月,直至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