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受到當初戰非典經驗的影響,當1月初新冠疫情在國內大爆發的消息傳到加拿大伊始,來自大陸的華人、華僑同胞第一個條件反射式的反應,就是「口罩」。
我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但祖籍卻是安徽,因此也更多參與安徽同鄉會的活動。國內防疫大幕拉開之際,同鄉會正緊鑼密鼓地籌備鼠年春晚,並成立了一個籌備組,我也是籌備組一員。疫情消息傳來,春晚即刻「停擺」,春晚籌備組也立即切換為支援故鄉抗疫籌備組——因為現成「有組織有紀律」,所以啟動要比兄弟社團快一兩拍,春節前就已經募集了第一批善款,並成為大溫哥華地區第一批「掃口罩」寄回國內的僑團之一。
加拿大有很多藥店起家的大型超市,如LONDON DRUGS和Shoppers Drug等等,對處方藥管制很嚴,但口罩、防護服、手套等屬於醫療衛生耗品,是直接上架賣的,平素並不緊缺,因此第一批物資募集相當順利,幾十箱口罩春節前便按計劃發出。
但很快情況就變了:隨著兄弟僑團紛紛行動起來,加上不少存心趁機賺一把的人搶貨,先是醫用、繼而一次性和普通口罩也很快告罄,安徽同鄉會的趙會長在募集第二批支援國內口罩時,跑遍大溫各城鎮都無貨,無奈只好驅車幾小時,從幾百公裡外的菲沙河谷區買回了一些(相當於國內從南京市跑到滁州市區「掃貨」)。
在和藥店工作人員的交談中我們得知,加拿大大多數醫用口罩等防護設備,其實是從中國定牌生產引進的,我們在加拿大「掃貨」會抬高當地售價,而中間商見這裡價高,則可能想方設法將國內急需的口罩發往這裡,僑胞們再付高價買下「出口轉內銷」,如此一來,僑胞們一片熱心,卻可能反幫了倒忙。
或許為了印證這個「算法」,幾天後加拿大華人圈曝出「口罩詐騙」的大新聞,一些打著各種旗號的不法華人藉口「募捐買口罩」行騙,幸虧被同胞識破,否則不知有多少善良的同胞上當受騙。
好在很快國內防疫就走上正軌,各種防護器材缺口迅速被填平,大溫當地同胞轉而開始關注自身的「口罩問題」。
國內疫情最緊張的那些日子,大溫華人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並不多,這主要不是因為口罩短缺(雖然整箱或批量購買仍然「暫缺」,但家庭醫生或walk in醫生診所一般都能免費領到幾個),而是因為當地社會普遍的認知,是「口罩是傳染病人戴的,如果需要戴口罩就根本不應出門」,不少華人因戴著口罩「招搖過市」被其它族裔「圍觀」、甚至針對,不得不硬著頭皮入鄉隨俗。加拿大西海岸最著名的華人連鎖超市——大統華,疫情爆發最初幾天,員工普遍戴上口罩,結果遭到非華裔顧客投訴,不得不統一摘掉,後來疫情告急和「國際化」又戴上,再遭投訴後又摘掉,如今則是「愛戴不戴」,好在顧客們也見怪不怪了。前幾天剛去了這家超市的一個門店,發現員工戴與不戴的比例差不多一半對一半,而顧客(包括華裔顧客)戴口罩的比例還不到二成。
如果是純華裔封閉場合,「口罩普及率」就會驟升:我太太工作的小公司只有二三十個員工,除一名倉庫管理員(還不在一處辦公)外全是華裔,自武漢「封城」那天起就差不多人人戴著口罩上班,偶爾有人不戴反倒成了另類。
2月14日,因為大兒子獲得一個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大獎,我陪他從溫哥華飛美國紐約領獎並參加獲獎匯演,太太特意託人弄來幾個「高檔」口罩(其實不過是較好一點的一次性口罩),讓我們隨身帶著「見機而作」,「大家都戴就戴上,否則就省著點」。航班是從香港經溫哥華飛紐約的國泰飛機,空乘人員都戴著口罩(畢竟是從東亞飛來的),但機上乘客中戴口罩者寥寥無幾(去程有兩個,回程只看見一個),於是這幾個口罩始終沒好意思拿出來用,陪著我們跑了一趟紐約後「完璧歸趙」。
前面說了,我太太的公司因為是「純華人環境」,上班時是普遍戴著口罩的,因此她的口罩消耗量比較大,「高檔」口罩很快耗盡,藥房、診所的存貨不論要錢的、不要錢的、漲價 ,一度也都尋覓無蹤。她情急之下翻箱倒櫃,居然找到幾個當年在上海抗非典時存下的「剩餘物資」,總算度過了最艱難的幾天。
近日因為疫情「國際化」,加拿大這邊也總算對本土防疫加強了重視,聯邦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Theresa Tam)2月25日一番「應為疫情可能在加拿大泛濫作準備」的呼籲引發包括大溫在內全國各主要城市的「防疫大採購」,一度導致從罐頭到廁紙在內,超市各種商品普遍告缺,好不容易因「僑團捐贈性掃貨」告一段落而有所緩解的「口罩缺口」再度亮起紅燈。好在這次「恐慌性掃貨」只維持了幾天便因後續物資源源運抵而宣告結束,如今各大藥房又能看見口罩零售了(只是價格還是漲了不少)。
如今加拿大疫情雖不算嚴重(截止當地時間3月10日累計確診93例,死亡1例),但社會公眾對疫情的認識、重視還是有顯著提升,但除亞裔外「馬照跑舞照跳」的局面並無改觀,公共場合戴口罩者也仍然是極少數(只是不再被針對或圍觀)。
日前有人在國內平臺吐槽,說加拿大「口罩荒」,還援引路透社3月10日的報導指出,安大略省醫療系統儲備的5500萬N95醫用口罩「已經過期」。
其實「口罩荒」是指醫療衛生系統「存貨」不足,一旦疫情集中爆發恐怕不敷消耗,而「5500萬過期口罩」的新聞也是真的——因為那些口罩還是十幾年前囤積「備戰」非典時的存貨(倒和我太太那幾隻如出一轍)。如今加拿大方面也公開強調,要準備萬一疫情大規模來襲的「B計劃」,新的醫用口罩是一定要「備戰備荒」多預備一些的(哪怕這次用不上攢著呢)。不過這些新聞和普通人的關係很小,大溫街頭戴口罩的仍是極少數(且幾乎都是亞裔),即便戴,也很少戴N95這類專業貨色「出來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