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與口罩——加拿大戰疫記之一

2020-12-06 騰訊網

或許是受到當初戰非典經驗的影響,當1月初新冠疫情在國內大爆發的消息傳到加拿大伊始,來自大陸的華人、華僑同胞第一個條件反射式的反應,就是「口罩」。

我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但祖籍卻是安徽,因此也更多參與安徽同鄉會的活動。國內防疫大幕拉開之際,同鄉會正緊鑼密鼓地籌備鼠年春晚,並成立了一個籌備組,我也是籌備組一員。疫情消息傳來,春晚即刻「停擺」,春晚籌備組也立即切換為支援故鄉抗疫籌備組——因為現成「有組織有紀律」,所以啟動要比兄弟社團快一兩拍,春節前就已經募集了第一批善款,並成為大溫哥華地區第一批「掃口罩」寄回國內的僑團之一。

加拿大有很多藥店起家的大型超市,如LONDON DRUGS和Shoppers Drug等等,對處方藥管制很嚴,但口罩、防護服、手套等屬於醫療衛生耗品,是直接上架賣的,平素並不緊缺,因此第一批物資募集相當順利,幾十箱口罩春節前便按計劃發出。

但很快情況就變了:隨著兄弟僑團紛紛行動起來,加上不少存心趁機賺一把的人搶貨,先是醫用、繼而一次性和普通口罩也很快告罄,安徽同鄉會的趙會長在募集第二批支援國內口罩時,跑遍大溫各城鎮都無貨,無奈只好驅車幾小時,從幾百公裡外的菲沙河谷區買回了一些(相當於國內從南京市跑到滁州市區「掃貨」)。

在和藥店工作人員的交談中我們得知,加拿大大多數醫用口罩等防護設備,其實是從中國定牌生產引進的,我們在加拿大「掃貨」會抬高當地售價,而中間商見這裡價高,則可能想方設法將國內急需的口罩發往這裡,僑胞們再付高價買下「出口轉內銷」,如此一來,僑胞們一片熱心,卻可能反幫了倒忙。

或許為了印證這個「算法」,幾天後加拿大華人圈曝出「口罩詐騙」的大新聞,一些打著各種旗號的不法華人藉口「募捐買口罩」行騙,幸虧被同胞識破,否則不知有多少善良的同胞上當受騙。

好在很快國內防疫就走上正軌,各種防護器材缺口迅速被填平,大溫當地同胞轉而開始關注自身的「口罩問題」。

國內疫情最緊張的那些日子,大溫華人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並不多,這主要不是因為口罩短缺(雖然整箱或批量購買仍然「暫缺」,但家庭醫生或walk in醫生診所一般都能免費領到幾個),而是因為當地社會普遍的認知,是「口罩是傳染病人戴的,如果需要戴口罩就根本不應出門」,不少華人因戴著口罩「招搖過市」被其它族裔「圍觀」、甚至針對,不得不硬著頭皮入鄉隨俗。加拿大西海岸最著名的華人連鎖超市——大統華,疫情爆發最初幾天,員工普遍戴上口罩,結果遭到非華裔顧客投訴,不得不統一摘掉,後來疫情告急和「國際化」又戴上,再遭投訴後又摘掉,如今則是「愛戴不戴」,好在顧客們也見怪不怪了。前幾天剛去了這家超市的一個門店,發現員工戴與不戴的比例差不多一半對一半,而顧客(包括華裔顧客)戴口罩的比例還不到二成。

如果是純華裔封閉場合,「口罩普及率」就會驟升:我太太工作的小公司只有二三十個員工,除一名倉庫管理員(還不在一處辦公)外全是華裔,自武漢「封城」那天起就差不多人人戴著口罩上班,偶爾有人不戴反倒成了另類。

2月14日,因為大兒子獲得一個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大獎,我陪他從溫哥華飛美國紐約領獎並參加獲獎匯演,太太特意託人弄來幾個「高檔」口罩(其實不過是較好一點的一次性口罩),讓我們隨身帶著「見機而作」,「大家都戴就戴上,否則就省著點」。航班是從香港經溫哥華飛紐約的國泰飛機,空乘人員都戴著口罩(畢竟是從東亞飛來的),但機上乘客中戴口罩者寥寥無幾(去程有兩個,回程只看見一個),於是這幾個口罩始終沒好意思拿出來用,陪著我們跑了一趟紐約後「完璧歸趙」。

前面說了,我太太的公司因為是「純華人環境」,上班時是普遍戴著口罩的,因此她的口罩消耗量比較大,「高檔」口罩很快耗盡,藥房、診所的存貨不論要錢的、不要錢的、漲價 ,一度也都尋覓無蹤。她情急之下翻箱倒櫃,居然找到幾個當年在上海抗非典時存下的「剩餘物資」,總算度過了最艱難的幾天。

近日因為疫情「國際化」,加拿大這邊也總算對本土防疫加強了重視,聯邦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Theresa Tam)2月25日一番「應為疫情可能在加拿大泛濫作準備」的呼籲引發包括大溫在內全國各主要城市的「防疫大採購」,一度導致從罐頭到廁紙在內,超市各種商品普遍告缺,好不容易因「僑團捐贈性掃貨」告一段落而有所緩解的「口罩缺口」再度亮起紅燈。好在這次「恐慌性掃貨」只維持了幾天便因後續物資源源運抵而宣告結束,如今各大藥房又能看見口罩零售了(只是價格還是漲了不少)。

如今加拿大疫情雖不算嚴重(截止當地時間3月10日累計確診93例,死亡1例),但社會公眾對疫情的認識、重視還是有顯著提升,但除亞裔外「馬照跑舞照跳」的局面並無改觀,公共場合戴口罩者也仍然是極少數(只是不再被針對或圍觀)。

日前有人在國內平臺吐槽,說加拿大「口罩荒」,還援引路透社3月10日的報導指出,安大略省醫療系統儲備的5500萬N95醫用口罩「已經過期」。

其實「口罩荒」是指醫療衛生系統「存貨」不足,一旦疫情集中爆發恐怕不敷消耗,而「5500萬過期口罩」的新聞也是真的——因為那些口罩還是十幾年前囤積「備戰」非典時的存貨(倒和我太太那幾隻如出一轍)。如今加拿大方面也公開強調,要準備萬一疫情大規模來襲的「B計劃」,新的醫用口罩是一定要「備戰備荒」多預備一些的(哪怕這次用不上攢著呢)。不過這些新聞和普通人的關係很小,大溫街頭戴口罩的仍是極少數(且幾乎都是亞裔),即便戴,也很少戴N95這類專業貨色「出來嚇人」。

相關焦點

  • 列國戰疫:凜冬將至,加拿大「影子疫情」悄然流行
    中新網11月30日電 題:列國戰疫:凜冬將至,加拿大「影子疫情」悄然流行作者:董寒陽「楓葉之國」加拿大的秋天,原本是欣賞紅葉的絢爛季節,然而,2020年,布滿這個北境之國的,不止是紅色楓葉,還有因為新冠病毒肆虐,而被列入疫情防控最高等級的「紅色區域」。
  • 華大基因:「高光戰疫」背後的實力與效率
    來源:第一財經華大基因: 「高光戰疫」背後的實力與效率[ 截至2020年,華大基因累計參與發表1379篇文章,累計影響因子為11401.7。 ]如果說口罩是中國製造的代表,核酸檢測試劑則是中國科技戰疫的國際名片。
  • 喜馬拉雅聯合華大基因上線抗疫科普節目《戰疫》
    為更好地幫助用戶了解疫情、防範疫情,多家網際網路企業正利用自身平臺影響力,提升疫情信息服務質量。1月30日,喜馬拉雅聯合國內基因測序龍頭華大基因推出的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普節目《戰疫》正式上線。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齊心協力開展病毒防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圍繞這一重大社會公共衛生事件,《戰疫》由華大基因CEO尹燁主講,節目提供來自抗疫最前線的實時動態報導,並邀請專家全面解讀疫情,關注疫情成因與真相,給出專業的防治建議,讓每一個人學會科學地保護自己和他人。新冠比SARS更厲害嗎?
  • 核心成果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
    戰疫以來,廣東科學家形成價值共識、重視源頭創新,實現「政產學研醫檢」的大協作大聯合大團隊,加速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快把核心科研成果應用到臨床救治,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 如何唱響科普戰疫好聲音?
    戰勝疫情離不開科學。如果說實實在在的科技產品是抗疫的有形武器,那麼科普倡導的科學理性則是提升精神免疫力的無形武器。唱響科普戰疫好聲音,不僅可以減少恐慌,避免謠言肆虐,節省防控成本,還可以有效引導群眾做好防範、保護自己,避免疫情大規模傳播。
  • 塵光熹微共風雨 ——記戰疫時光裡的那些事
    塵光熹微共風雨 ——記戰疫時光裡的那些事 2020-02-17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舌尖上的「戰疫」!這家協會獲得「成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舌尖上的「戰疫」!疫情發生後,成都餐飲業遭受重創。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成都餐飲同業公會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發出行業倡議,落實指導措施;創新餐飲服務、引導行業自救;解決企業困難問題,助力行業復工復產……一系列有力舉措,讓成都餐飲同業公會在這場表彰大會上獲得「成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 「戰疫」時期!加拿大各大學陸續公布延期開學等措施
    新冠病毒這場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對於準留學生來講,他們除了關注著國內的確診人數,買不到口罩和醫用酒精等問題外,還關注著自己的學業。 但是,加拿大傳來利好消息!衝刺名校的學生需要認真準備2020秋季入學申請,或考慮調整或者延期申請。如果考不出語言成績,語言考試也可在抵達加拿大後進行。 加拿大院校提供眾多靈活的申請方案,眾多公立大學本科可提供0語言條件錄取,0語言入讀加拿大公立學院再轉讀加拿大名校本科。
  • 疫情下日本記者坐飛機來中國:這場戰疫,秘密是什麼?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往昔喧鬧的城市按下了暫停鍵,似乎打亂了整個生活學習節奏。對於我們來說,這次疫情是一場重大的災難。但是,疫情背後的「秘密」,一定要告訴自己家的小朋友。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 救命無數的N95口罩 關鍵材料發明者之一是成都人
    疫情之下,它保護了無數醫務人員和普通人。但是絕大部分人不知道,它的發明者之一是一位美國華裔科學家——田納西大學的退休教授田秉燚。25年前,田秉燚在田納西大學的實驗室攻堅N95口罩的關鍵技術,他的身旁站著一位「黃金搭檔」,時任田納西大學等離子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劉朝宇。
  • 蓉城小學生參觀「戰疫」專題展受感染 真情實感誦讀自創詩歌《生命...
    「危急關頭,一群群白衣戰士挺身而出,告別年邁的父母,吻別年幼的孩子……」7月7日上午,在四川博物院「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展廳,一位成都小朋友觀展後深受感到,現場誦讀自己創作的戰疫詩歌《生命的防線》,在現場贏得一片點讚。
  • 攜手戰疫 巾幗有我|喊停美國訂單,江蘇女老闆造130條口罩生產線...
    她的公司主要製造生產衛生巾、紙尿褲、口罩等一次性生活用紙的設備。一直以來,居黛霞公司都以出口為主,客戶中有85%來自美國、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109個國家。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後,國內30多個口罩工廠,給居黛霞打來了求助電話:「生產線不夠,產能亟需擴充。」大年初六,居黛霞做了一個決定。她要提前復工,暫停所有國外客戶的訂單,只為中國口罩工廠趕造生產線。
  • 【同濟•新聞】支部互動,優勢互補 —記「黨建引領踐使命、戰疫...
    【同濟•新聞】支部互動,優勢互補 — 記「黨建引領踐使命、戰疫一線黨旗紅」黨建交流會 2020-09-11 2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面對疫情守望相助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致謝中國企業阿里巴巴
    中國財富網訊 曾經給中國送來16噸物資,如今收到中國企業捐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記者會上感謝阿里巴巴。當地時間3月31日上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記者會上對中國企業阿里巴巴表示感謝,他表示,在加拿大面臨困難的時候,阿里巴巴送來了50萬隻口罩和10萬份檢測試劑盒。
  • 科學戰疫從「強心」開始
    科學戰疫從「強心」開始——用健康心態增強個人免疫力和群體戰鬥力之一彭永 鳳波防控疫情的阻擊戰鏖戰正酣,全國醫療力量馳援湖北,各地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有效遏制了疫情迅速蔓延的態勢。不過,公眾中也出現了不少焦慮、脆弱的應激反應。
  • 加拿大對外發布消息,已與中企合作開發疫苗,最早今年可投入使用
    目前由於全球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包括美國和德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表示不確定疫苗能否在年底出來,也不確定是否真的管用,這無疑給各國造成了一定的恐慌。不過好消息也是有的,我國科學家發布了全球首個疫苗研究,被證明安全有效,已經進入了後續研發階段。可能正是基於這一點,加拿大方面迅速有了行動。
  • 科普問答|濟寧「科學戰疫」全民答題活動邀您來戰
    濟寧新聞網訊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遵行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保持社交距離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濟寧已成為風尚,這些生活新景象,展現了戰疫強大共識和力量,以及文明生活之美,亦體現著更高的生活追求。在日前科技活動周期間,濟寧新聞網特推出「科學+戰疫」全民答題活動。點擊圖片即可參與,讓我們讓在日常生活中繼續擁抱科學、倡行文明,為戰疫增加持久定力,為詩意生活提供保證、增光添彩。
  • 封面獨家丨救命無數的N95口罩 關鍵材料發明者之一是成都人
    劉朝宇和蔡秉燚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N95口罩因95%的顆粒過濾效率,在這場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成為了救命「硬通貨」。疫情之下,它保護了無數醫務人員和普通人。但是絕大部分人不知道,它的發明者之一是一位美國華裔科學家——田納西大學的退休教授蔡秉燚。
  • 抗擊疫情,堅守職責|中國鐵物戰疫典型人物事跡最終篇
    1月21日,武漢疫情告急,長沙公司接到武漢公司疫情防控辦公室通知,希望動員一切力量幫助武漢地區員工籌備口罩和藥品。接到消息後,郭健立馬行動,四處聯繫尋找口罩資源,又馬不停蹄地跑遍附近藥店,搶購到連花清瘟顆粒和板藍根顆粒。第二天,他將連夜籌集到的物資交給公司領導,緊急送往武漢,發放到員工手中。我是黨員初心如磐。
  • 戰疫兵器譜之自動化智能雲倉服務商—閃電倉
    疫情期間,創業邦推出「戰疫兵器譜」專題欄目,旨在發掘疫情之下各類創新企業對抵抗和戰勝疫情有積極作用的產品、服務、技術,希望能將這場抗疫戰爭中的各路高手的刀槍棍棒、斧鉞鉤叉……所有在這場人與病毒的戰爭中以一敵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