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黑洞的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宇宙中跑得最快的光,如果靠得太近,也會被它像吸麵條一樣吸進去。至於掉進黑洞的物質,更是別指望它們能出來。既然如此,看到這個題目,你必定會很奇怪:那怎麼能從這樣一個如此吝嗇的「守財奴」那裡「偷取」能量呢?
我沒說錯,是從黑洞「偷」能量,而且還是讓人類的飛船去偷,偷來能量給自己加速,從而實現星際旅行的美夢——甚至,這一切都不涉及詭秘的量子過程。
引力彈弓效應
如果你看過2019年的賀歲片《流浪地球》,你或許還記得,地球為了獲得第三宇宙速度(617.7千米/秒),逃出太陽系,不得不向木星借力,結果還差點掉進了木星。這個借力實際上利用了天文學上的「引力彈弓效應」。飛行器往往利用引力彈弓效應來零消耗地改變方向、提升速度,送達目標軌道。
這個「力」怎麼借呢?為了說清楚這一點,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
例一:有一個桌球,以30千米/小時的速度朝一堵牆水平飛去,假設球與牆壁發生彈性碰撞(即假設球沒有損失任何能量),那麼它將以30千米/小時的速度彈回,只是與原運動方向相反。
例二:現在,假設這堵牆動了起來,以50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前行駛(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車頭上的玻璃窗),你迎著它以30千米/小時的水平速度(相對地面)拋出一個桌球。假設球和牆壁依然發生彈性碰撞,那麼請問:相對地面,球將以多大的速度彈回呢?
30千米/小時嗎?(30+50=80)千米/小時?都不對!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來考慮:首先,以運動的牆為參照系。在這裡牆是靜止的,球以(30+50=80)千米/小時朝它運動去。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例一,我們很快知道,球將以80千米/小時的速度彈回。但注意,這個80千米/小時是球相對牆的速度,而現在牆以50千米/小時向前移動。如果站在地面看,應該是:球相對地面的速度=球相對牆的速度+牆相對地面的移動速度=(80+50)千米/小時=130千米/小時!
在這裡,球向移動的牆借力,獲得了2倍牆移動速度(即50×2=100千米/小時)的額外速度。球獲得額外的速度,自然也獲得了額外的動能。但這個能量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根據能量守恆定律,移動的牆必定要損失能量,因此速度減慢。只是考慮到牆的質量比桌球大許多,這個速度變化可以忽略不計。
現在我們來看引力彈弓效應。
假設飛行器以V的速度(相對太陽)飛向一顆行星,再假設行星相對太陽靜止不動(你不如直接把它想像成太陽好了),在行星引力作用下,飛行器的軌道發生彎曲,在繞了行星半周之後,仍以V的速度飛出,只是方向正好調了個頭。
這種情況是不是跟例一很相似?區別僅在於那裡發生了彈性碰撞,這裡則是引力作用。
現在,行星相對太陽不是靜止的,而是以U的速度運動。飛行器的情況不變。那麼請問,飛行器繞行星半周之後飛出時,相對太陽的速度是多少?有了例二的知識準備,就不難回答了:V+2U。換句話說,飛行器在沒任何能量消耗的情況下,獲得了2U的額外速度。
如何從黑洞「偷取」能量?
但這一切跟從黑洞「偷取」能量有什麼關係呢?
理論上講,只要把上節的「行星」換作「黑洞」,宇宙飛船就可以利用黑洞的引力彈弓效應來提升自己的速度——你瞧,從黑洞「偷」能量還是不難理解的,是不是?
然而,正如地球借力木星是一個冒險的行動,飛船借力黑洞也是一個冒險的操作,因為有永遠掉進黑洞魔爪的危險。
幸運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理論物理學家發現,我們不需要拿飛船本身去冒險,你可以讓飛船發射的一束雷射去玩引力彈弓遊戲。
方法是這樣:如果飛船以適當的角度向一個朝著它運動過來的黑洞發射一束雷射,只要距離不要太靠近,那麼這束雷射將沿著黑洞周圍極度扭曲的空間,繞黑洞半周之後,原路返回。根據廣義相對論的計算,雖然光速前後保持不變,但光折返時所帶的能量將比之前多了——正如上一節的分析,光通過引力彈弓效應,從黑洞獲得了額外的能量。這個額外能量將以光的波長變短的形式表現出來(因為我們知道,單個光子的能量與波長成反比)。當光束反射回來時,如果飛船能及時將其捕獲,那額外的能量就可以給飛船提供動力。
黑洞相對飛船的運動速度越快,這個「竊計」越奏效。這位物理學家計算了一下,當一個黑洞以0.6c(c為光速)的速度朝飛船運動時,飛船將能被加速到0.78c。他將這種獲得能量的方式稱為「光環驅動」,因為雷射會在黑洞周圍產生光環。
構建星際高速路網絡
但是,到哪裡去找運動速度如此之快的黑洞呢?
這類黑洞還是有的,比如在雙黑洞系統中。在這類系統中,兩個黑洞的引力太強了,當它們彼此繞著對方轉時,需要以極大的速度,才能產生足夠的離心力,用以抵抗萬有引力。
不過,為了能夠利用「光環驅動」,我們的飛船首先得星際旅行到這樣一對黑洞附近,其次還需要非常強大的雷射。這些對於我們都是不容易克服的障礙。
但是往好處想,一旦克服了這些障礙,我們就可以利用分布於整個宇宙的雙黑洞系統充當「加油站」,構建一張星際高速路網絡。人類的飛船就能在「高速路」上來回穿梭,星際旅行中困擾我們的動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